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主动脉瘤不论是胸、腹部如发生破裂,不予处置则由于出血性休克致死,已经成为猝死原因的一个重要疾病。根据上野的动脉瘤的免疫学及自然预后的报告,经对本地区剖检病例的统计,因动脉瘤破裂在数年间死亡例数,胸主动脉瘤1030例,夹层性主动脉瘤2450例,腹主动脉瘤2114例。村井报告动脉瘤破裂的急性病例中,从发病到死亡病程清楚的880例剖检中,救护队到达现场已经死亡的病例365例(41.5%),送到医院心肺功能停止,不能复苏病例154例(17.5%),再加上就地确诊发病后很快死亡的病例21例,共540例(61.5%),并报告急性夹层动脉瘤剖检时86.6%伴有心包内出血致心包填塞而死亡。  相似文献   

2.
戴红 《日本医学介绍》1991,12(9):396-398
关于小学、初、高中学生猝死的国内报告几乎都以日本体育、学校健康中心的猝死报告或监察医的剖检例为调查对象。由于前者仅限于学校管辖范围内的猝死,而后者剖检率又很低,故两者都难于掌握全面情况。本文以大阪府小学、初、高中学生为对象,进行了猝死的全面调查,并研究了预防措施。一、小学、初、高中生猝死实况作者对1985年1月至1986年12月两年内,大阪府5~19岁死亡名单中,抽出193例猝死及怀疑猝死的病例。然后对其各个家庭、学校、医疗机构、监察医事务所、警察署等进行了走访调查。结果表明,有92例(调查总数47.7%)是死于猝死。5~19岁间的猝死率,男性为3/10万,女性则为1.5/10万,男为女的2倍,而且  相似文献   

3.
住院患者猝死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报道,青少年在运动中或老年人在睡眠中的急死主要与缺血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导致的心脏性死亡有关。实际上,多数猝死的原因尚不明确。但住院患者的猝死与上述猝死不同,前者由于存在基础疾病,故其猝死的原因可能与基础疾病有关,往往可以搞清楚。本文对东京都监察医务院猝死病人的死因进行了分析,并与日本医大第一内科住院的猝死病人作比较,同时就引起社会关注的心血管疾病高危病人如何预测等问题概述如下。一、东京都监察医务院猝死病人的死因分析经对839例猝死病人的剖检结果表明,死因为心血管系疾病者高达550例(65.6%),其中缺血性心脏疾病418例(76%)占半数以上,主动脉破裂81例(14.7%),其它心脏疾病(原发性心肌病、原发性心肌炎、高血压性心肌肥大瓣膜病等)51例(9.3%)。此外还有脑血管疾  相似文献   

4.
猝死是一种特异的疾病的概念。理由是①很多疾病都有发生急死的可能性,因此要查明猝死的统一病因及制订统一对策是困难的;②猝死多数没有明确、特定的死因。这是由于临床极其缺乏猝死特性的资料;③猝死的研究历来是从法医学角度进行的。从原因不明而进行猝死尸检病例的发生率的报告来估计猝死的发生率有增加的可能。了解猝死的实况,以住院病例为中心进行检查,并不是办法。很多病例在到医院之前已经死亡,医院只不过是单纯调查研究何种疾病引起猝死的机会多。本文以福岡県久山町居民的剖检群体为对象,叙述猝死的发生率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5.
乳幼儿猝死综合征(SID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定义本症在美国国家儿童健康和成人发展协会的第二次国际会议上正式被命名为乳幼儿猝死综合征(Sudden infand death syndrome,SIDS)。日本卫生福利部 SIDS 研究班对本症定义,是根据从目前的健康状况及既往史完全不能预测,且剖检后原因也不详,造成乳幼儿突然死亡的综合征称为狭义的 SIDS,把没有剖检的称做广义的 SIDS。此外,不完全型的 SIDS,在欧美称为 nearmiss。与日本所说的“极为接近”易造成误解,所以不称为 near miss,而叫未然型。即从以往的健康状态和既往史不能预测乳幼儿该状态的发生,但在突然死亡时可发现心动过缓、心律不齐、无呼吸、紫绀等状态。若在死亡时没有这些状态的病例,则定义为未然型。  相似文献   

6.
作者对1979年5月以前8年中60岁以上死亡剖检的1,564例,进行了死因探讨。其中由于突然变化在6小时内死亡的称为急死,在5分钟内死亡的称为猝死。根据病理解剖改变和临床经过,1,564例中急死的共有230例(14.7%),其中男性119例,女性111例。引起急死的原因:心血管疾病70例(30.4%)、窒息49例(20.8%)、肺炎25例(10.8%)、脑血管疾病15例(6.5%)主动脉瘤破裂18例(7.4%)、消化道出血12例(5.2%)、其他9例(3.9%)、原因不明34例(14.8%)。本组急死的230例中,有116例(50.4%)死前已获得确诊,其中以消化道出血为最多,占83.3%,主动脉瘤破裂最低,占25.3%,其次为肺炎,占44%。急死病例的主要基础疾病:循环系统91例(39.6  相似文献   

7.
所谓猝死,一般是指日常健康人在极短时间内死亡,多数情况是从发病到死亡的时间在24小时之内。猝死的实况从剖检所见,根据东京都监察医务院二年(1985~1986)的调查,15岁以上心血管系统疾病发病较多,特别是40岁以上这种倾向更明显,且缺血性心脏病的比重较高。总之,心血管系统疾病男女占总数的63.7%,值得注意的是以缺血性心脏疾患居多,主动脉瘤破裂也随着年龄而增加。其他的心脏疾病有高血压性心脏肥大、特发性心肌病、心肌炎、心瓣膜病等。  相似文献   

8.
从法医病理学角度看婴幼儿猝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医学的进步与发展,婴幼儿死亡率正逐年下降。据人口动态统计表明:同50~60年代相比,婴幼儿(新生儿除外)死亡人数骤减。但最近,虽婴幼儿死亡率也呈下降趋势,但已不太明显。作者等法医工作人员所接触到的大多数婴幼儿死亡病例,大多是在家中或托儿所等地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猝死的。本文试从法医病理学角度谈婴幼儿猝死问题。一、婴幼儿猝死及其死因人们(包括临床医生)一般都认为,通过尸体剖检就可以确定死因。当然,这个看法适用于大多数病例,但对于猝死的婴幼儿来说,即使是进行了认真的尸检往往也得不出令人信服的诊断。如果通过尸检能证明…  相似文献   

9.
作者就1974年2月至1983年6月遇到的转移性皮肤癌45例(不包括恶性黑色素瘤和间叶系统肿瘤)进行讨论。一、发生率转移性皮肤癌较少,由内脏转移来的皮肤癌的确切发生率尚不明。Reingold报道是l.4%,Gates2.0%,Enticknap2.1%,Abrams4.4%;日本森3.0%,针生2.8%,这些都是从剖检病例发现的皮肤转移癌。作者在9  相似文献   

10.
学校管理下的小儿猝死在全国并未减少 ,爱知县从 1986年起 12年间共发生 10 7件 ,前 6年 4 9件 ,后 6年为 58件 ,有增加的趋势。在这 10 7件中 ,事前有 2 8件发现心脏疾病 ,9件发现癫痫、支气管哮喘等心脏以外疾病。剩余的 70件通过检诊是无异常的“非预期死”,但其中 2 2件在猝死发生后诊断为脑血管病死亡。作为猝死的预防对策 ,重点大多是基础心脏疾病和提高其管理 ,但也应注意脑血管病死亡和哮喘等过敏症等。另外 ,在猝死转归上 ,复苏成功的事例也有增加 ,急救体制是减少猝死的重要课题。一、猝死流行病学评价小儿猝死 ,尤其是学龄期学校…  相似文献   

11.
一、运动中猝死的实况有关运动中或运动后即刻猝死的发生率尚无准确统计。在日本自1977年起4年内报道的运动中猝死者共226例。其中男性188例、女性38例,以男性为多。年龄6~74岁,男女均多见于10~20岁的发育期。运动项目多为马拉松及跑步,球类占第二位。据日本体育、学校健康中心资料记载,从1978到1985年,校内每年发生猝死99~148起,1985年度107起猝死中,考虑为心性猝死者90起。发生率在10万学生中,小学0.25(心性0.17),中学0.70(0.58)、高等学校0.72(0.70),以中、高校为高。其中在运动中或运动后即刻猝死者,小学25.0%、中学69.0%、高等学校75.7%,大部分  相似文献   

12.
作者对过去20年间,3,678例糖尿病患者中住院死亡的185例(其中剖检128例,占69.2%)进行了分析。其结果:(1)在性别方面:男性107例、女性78例,男性为女性的1.37倍;死亡年龄为22~89岁,平均为59.4岁,其平均死亡年龄较小。(2)主要死亡原因及死亡率:①脑血管疾病22.2%,②心肌梗塞15.1%,③恶性肿瘤14.1%,④肾功衰竭10.8%,⑤肝昏迷6.5%,⑥呕吐、便血及急性肺炎各为4.9%,⑦急性心力衰竭4.3%,⑧败血症3.2%,⑨肺结核及糖尿病昏迷各为2.7%。(3)在最  相似文献   

13.
“猝死”一般是指发病 2 4小时以内不可预料的内因性急性死亡。欧美文献报道 ,自然死亡中 1 0 %~ 30 %为猝死 ,其中 45 %~ 6 0 %是来自心脏、主动脉疾病。日本厚生省循环疾病研究组报道 ,猝死占全部死亡的 1 0 % ,丰岛等对新泻的调查研究表明 ,猝死占 1 7.5 % ,其中心源性猝死达 6 9%。用动态心电图 (Holter)进行研究发现心源性猝死的原因 ,83%为快速性心律失常 ,1 7%为缓慢性心律失常。从这些结果可以推测 ,要想预防猝死 ,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有着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器质性心脏病 (心肌病、心肌梗塞等 )的患者 ,发生致死性心律失常的危…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早在1912年由Herrict描述,但随着近15年Holter心电图的普及才引起普遍重视。一、糖尿病与SMI 在不伴有心绞痛而死亡的糖尿病患者和有明确的心血管以外原因死亡的糖尿病患者剖检中,陈旧性心肌梗塞的发生率很高。因此,从1950年开始提到糖尿病患者的SMI可能比非糖尿病患者多见。Bradley等比较了患有心肌梗塞的100例糖尿病与100例非糖尿病患者在心肌梗塞发生时胸痛的程度,发现糖尿病组轻~中度胸痛多  相似文献   

15.
老人的剖检率并不太高。今后有必要加以提高。如将老人的死因与人口动态统计相比较,在病理剖检例里恶性肿瘤最多,在急死剖检例中因心脏病死的最多。并且在老人中,间接死因病变的合并率也高。兹收集其中一部分,汇总如下:老人的剖检率和主要死因在日本的死亡总计中60岁以上的老人所占  相似文献   

16.
老年病人病情急剧恶化死亡的病例是常见的。我们对剖检的1495例(60岁以上)进行了分析。其中急死病例有149例(9.9%)。其直接死因:心脏疾患46例、窒息30例、肺炎19例、脑血管障碍13例、大动脉瘤破裂12例、消化道出血7例。上述病例临床与病理诊断相  相似文献   

17.
急性肝功衰竭多死亡于各种严重合并症。Gazza-rd等剖检96例急性肝功衰竭死亡病例,其中26%死于肝功衰竭,74%死于各种合并症。在这些死亡病例中,虽然有10例肝功得到改善,但最后仍因合并症而死亡。在各种合并症中,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不仅最高,而且预后也不好。根据高橋等的全国统计,在全部病例的47%及死亡例的67%,合并消化道出血。在合并消化道出血后,多于一日内死亡,平均生存期为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性死亡和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性死亡是急救医疗上的最大难题,而且有很多问题尚不明了。如果将猝死定义为发病后1小时内出人意料的自然死亡,那么80~90%是由心血管疾病引起的,即便是将猝死定义为24小时以内的死亡,其大部分死因也是心脏疾患。而且中年以后的急性心性死亡,80%以上有冠状动脉硬化。通过心电监护、动态心电图偶然记录到的猝死经过表明,猝死的直接原因大部分是室颤和心脏停搏。无症状性  相似文献   

19.
可逆性心肌梗塞是指心电图出现异常Q波,S—T 段抬高,冠状T 等典型急性心肌梗塞样心电图改变(以下略称心梗样心电图改变)。一周左右梗塞波消失,血清CPK、GOT等酶学无明显上升,剖检未发现梗塞。本文分析了6年中剖检的1400例60岁以上诊断为急性心肌梗塞的资料,其中37例心电图出现异常Q 波,ST 段抬高,T 波倒置,一周左右梗塞波消失,尸检未发现梗塞。  相似文献   

20.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 MI)早在19月年由HerriCt描述,但随着近15年Holter心电图的普及才引起普遍重视。一、糖尿病与SMI在不伴仃心绞痛而死亡的糖尿病患者和有明确的心血管以外原因死亡的糖尿病患者剖检中,陈旧性心肌梗塞的发生率很高。因此,从1950年开始提到糖尿病患者的SMI可能L匕非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