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侵犯心脏所致的,以心肌炎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尽管近年来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研究有很大的进展,但目前还有特效疗法。本文总结了我院近几年来的病毒性心肌炎采用静脉滴注1,6二磷酸果糖及肌注辅酶Q_(10)联合治疗,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病毒性心肌炎患儿30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42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结果 42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治愈或好转38例;死亡4例,其中死于心功能衰竭1例,死于脑梗死1例。结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采取抗病毒、干扰素或干扰素诱导剂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诱因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发病前症状及病毒感染诱发病毒性心肌炎情况,以便对病毒性心肌炎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02年1月~2005年11月在我院儿科住院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2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7例患儿发病前1~14天有上呼吸道感染15例(55.5%),消化道感染8例(29.6%),腮腺炎1例(3.7%),水痘1例(3.7%),伴有发热史16例(59.3%),无感染史2例(7.4%).结论病毒性心肌炎与病毒感染有密切关系,本组病毒性心肌炎92.3%发病前有感染史,因此要积极治疗感染性疾病,对在1~14天内有病毒感染的患儿出现胸闷、气促、面色苍白、乏力、多汗、头晕、腹痛、抽搐症状,要警惕病毒性心肌炎发生.  相似文献   

4.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嗜心肌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心肌非特异性间质性炎性反应为主要病变的心肌炎,在病毒流行感染期约有5%的患者发生心肌炎,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率逐年上升,尤其多见于青少年,是心血管内科临床常见病^[1]。笔者用益气养阴法治疗慢性期病毒性心肌炎,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慢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45例均为本院住院患者,诊断标准:成人依据1995年全国心肌炎心肌病专题座谈会诊断参考标准,儿童依据1994年威海会议修订标准,并排除其它心肌疾患。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50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岳阳市中医医院2005年11月至2010年11月临床诊断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50例。结果 50例患者除1例死亡外,有39例完全康复,治愈率为78%,其他患者症状得到缓解,但是有后遗症遗留。结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表现多样,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综合治疗可以得到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细胞的免疫状态,为估计病情和判断预后提供客观依据,也为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提供了新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3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在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中的CD3^1、CD1^1、CDR^1细胞下降,CD4^1/CDR^1比值上升,随病情的逐渐恢复,上述指标逐渐趋于正常,与正常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细胞免疫在病毒性心肌炎的致病中起一定作用,其相关指标呈动态变化,可作为病情变化及预后的一个观察指标及依据,也为病毒性心肌炎采用调节免疫疗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毒性心肌炎的诊治方法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商丘市妇幼保健院2009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60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其中轻型的患者有14例,重型患者有13例,重型即暴发型患者有33例。结果通过治疗,轻型和中型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基本上都已康复出院,重型即爆发型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有30例康复出院,1例转变为慢性活动性,1例为慢性持续性,1例突然爆发猝死不幸身亡。结论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医学目前还没有确切绝对的治疗方针,只能对症下药。针对不同患者的病情状况采取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正> 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率近年有增高趋势,然而对该疾病至今尚无特效疗法,临床上目前多采取综合、支持治疗。随着心内膜心肌活检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开展,尤其是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分子杂交等技术在心脏病学中的应用与推广,病毒性心肌炎可发展为扩张性心肌病这一观点已被肯定。因而人们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药物治疗更加重视,众多研究人员致力于良效抗心肌炎药物的探索。1 免疫抑制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诊治与治疗。方法对82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发病前均有病毒性疾病史,以春末夏初发病较多,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起病急,病程进展迅速,短时间内发生严重心力衰竭若抢救治疗不当,常可危及患儿生命。结论加强临床预防与治疗工作,加快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10.
病毒性心肌炎是以心肌炎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在临床表现上症状不一,心肌受累严重患儿因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心电改变,在诊断上较容易。而无明显临床症状,仅表现为心电轻度改变,在诊断上较困难,需排除一些其他原因。如果借助血清 CVB-IgM 检测,在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上有很大意义。现将临床上已确诊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 CVB-IgM 检测结果分  相似文献   

11.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浆细胞因子的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雷虹 《医药论坛杂志》2004,25(7):37-37,39
目的 了解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急性期血浆白细胞介素 6 (IL - 6 )、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的含量改变及其与乳酸脱氢酶同工酶 1(LDH1)的关系 ,探讨两者在病毒性心肌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采用ELISA法和酶法检测 72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血浆IL - 6、TNF α和LDH1含量。结果 病毒性心肌炎组血浆IL - 6、TNF α和LDH1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IL - 6水平与LDH1呈负相关r =- 0 35 2 ,P <0 0 1,TNF α水平与LDH1呈正相关r =0 4 2 7,P <0 0 1。结论 IL - 6、TNF -α参与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过程 ,TNF -α加重心肌损伤 ,IL - 6有防御感染作用 ,两者起不同作用 ,其检测可作为临床判断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病情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病毒性心肌炎为一种由病毒感染所导致的常见临床疾病,主要表现为局灶性或者弥漫性的心肌炎性病变。目前其临床发病率正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严重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因此,除对症治疗外,我们还应加强护理。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1例病毒性心肌炎为研究对象。我院男28例,女53例,年龄20-45岁,均符合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3.
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率近十几年来有逐年升高的趋势。本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年人,临床表现不一,心电图也可以出现各种异常变化。现将我们自1990年~1997年在临床工作中诊治的32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心电图变化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4.
我院近两年来采用莪术油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在1998年1月~1999年11月住院病人中随机选择病毒性心肌炎患者144例。其临床症状、体征、X线检查、心电图以及心肌酶谱等辅助检查,全部符合1987年《全国心肌炎、心肌病专题座谈会》拟定的“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参考标准”。全部病例发病均在10天以内,病程超过10天的  相似文献   

15.
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感染过程中引起的心肌炎症。近年来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多发于儿童、青年。笔者在应用西药营养心肌及对症治疗的基础上 ,配合中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取得明显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收集 1999年 10月以来 80例均符合 1994年感染会议制定的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 ,年龄 13~ 2 8岁 ,病程 8~ 34天 ,平均 19天 ,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4 0例 ;治疗组 :女 16例 ,男 2 4例 ;有胸闷、心悸、心前区隐痛、乏力者 32例 ;有低热者 2 2例 ;心律失常者 2 9例 ;心电图ST -T改变者 19例。对…  相似文献   

16.
李萍 《中国医药指南》2013,(33):467-468
目的:系统分析环磷酰胺联合免疫球蛋白在预防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临床疗效,加强儿科医务人员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预防和治疗的认识,有效降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方法随机选取我院的100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患儿,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采用环磷酰胺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的方法,对照组采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1周后复查心电图、胸部DR和血液分析,了解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恢复情况,采取两独立样本T检验的统计学方法。结果实验组比对照组的治愈率要高,经统计学分析,二者之间的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为0.011)。结论环磷酰胺联合免疫球蛋白在预防和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方面,有明确的治疗效果,同时,能有效的缩短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病情和住院周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超声心动图在病毒性心肌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临床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的病例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病毒性心肌炎超声心动图有不同程度的异常表现,表现为心律失常、心肌回声异常、室壁运动异常、室壁增厚、心腔扩大、心功能减低、心包炎等。结论超声心动图在诊断病毒性心肌炎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1970至1975年资料完整的病毒性心肌炎55例患儿进行了系统长期随诊3~8年。随诊内容包括临床、心电图及X线检查。分析了病程、转归和后期存留的问题,以期对本病的发生发展全过程有系统了解,作为今后防治参考。诊断和分期按1978年9省市拟订的“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1)”严格审定。55例中包括急性心肌炎46例,慢性心肌炎9例。临床分组分型标准同“病毒性心肌炎120例总结”,唯心律紊乱型又分出以异位节律为主的异位节  相似文献   

19.
病毒性心肌炎的确诊相当困难,原因是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表现及多数辅助检查均缺乏特异性。如何结合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结果确诊病毒性心肌炎,国际上尚无统一标准,目前我国临床上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多偏宽,  相似文献   

20.
该文阐述了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诊断;并较系统的论述了中医对心肌炎的认识和辩证治疗.结论中医辩证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特别是病毒心肌炎恢复期和慢性期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