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异体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带状疱疹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诊治及预后.方法 对河南省肿瘤医院血液科allo-HSCT受者带状疱疹的发生时间、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可评估的191例接受allo-HSCT患者中有18例并发带状疱疹,发病率为9.42%,其中14例发生在干细胞移植治疗后3~12个月内.10例合并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1例合并急性GVHD.临床表现主要为区域性皮肤疱疹.3例出现严重疱疹后神经痛,需强效止痛.无泛发性疱疹及内脏受累病例.所有患者接受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和阿糖腺苷静脉输注治疗,全部治愈,无疱疹相关死亡患者,平均治疗时间为15.5 d.结论 带状疱疹是allo-HSCT后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主要发生在干细胞移植治疗后3~12个月,GVHD是其发生的高危因素.阿昔洛韦和阿糖腺苷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氟达拉滨联合阿糖胞苷(FA方案)大剂量化疗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急性白血病复发的治疗效果.方法 急性白血病患者10例,7例接受亲缘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3例接受非亲缘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所有患者移植后均获得造血重建,为完全供者型.10例于首次移植后38~213 d(中位数为126 d)急性白血病复发,其中完全供者型复发1例,完全受者型复发4例,混合嵌合体型复发5例.原发病复发后均采用FA方案化疗,氟达拉滨用量为25 mg/m2,阿糖胞苷用量为1.5 g/m2,用5 d,其中6例于化疗结束后第2天还接受原供者外周造血干细胞(PBSC)移植,未使用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药物.结果 除1例早期(8 d)死亡外,其余9例再次获得造血重建,经外周血DNA序列分析证实为完全供者型.获得造血重建的9例,4例由于复发、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原因死亡,5例无病存活至随访结束,存活时间分别为585、442、405、213和243 d.治疗后,3例未发生GVHD,其余7例发生急性或慢性GVHD;7例并发肺部真菌感染,3例并发出血性膀胱炎,4例并发巨细胞病毒血症.10例的6个月实际无病存活率为60%,2年预期无病存活率为53%.结论 对于allo-HSCT后的急性白血病复发,采用FA方案化疗,如条件允许联合原供者造血干细胞输注,可能是目前可采取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和分析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NST)后并发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34例血液病患者,其中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15例,重型β-地中海贫血(TM)1例,肿瘤性血液病18例;进行无关供者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UCBT)11例,同胞供者骨髓联合外周血干细胞移植7例,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BSCT)16例.移植前采用以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或者氟达拉滨强效免疫抑制为基础的非清髓性预处理方案.GVHD的预防采用短程的甲氨蝶呤(MTX)联合环孢素A(CsA).观察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临床特点以及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情况;分析发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的相关因素.结果 NST的植入率为91.2%.移植后7例肿瘤性血液病患者形成了供、受者造血细胞混合嵌合体(MC),给予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2~9次后,例由MC转变为供者造血细胞完全嵌合体(FDC).随访12(3~96)个月,共发生Ⅰ~Ⅱ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5例,GVHD 15例.经统计学分析,发现年龄大的肿瘤性血液病患者经以ATG为基础的NST后,再给予DLI,其cGVHD的发生率高,且合并感染,对治疗的反应差;而以氟达拉滨为基础的NST患者发生cGVHD后治疗反应较好.移植100 d前后患者分别死亡3例和5例,其中3例死于广泛性cGVHD.结论 患者的年龄大、有合并症、以ATG为基础的预处理方案、肿瘤性血液病是NST后患者并发cGVH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感染121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并发感染的临床病原学特点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共有121例造血系统疾病患者接受HSCT,其中51例行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40例行异基因骨髓移植,4例行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和骨髓混合移植,5例行脐带血移植,16例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5例行自体CD34~+细胞移植。患者均采用化疗进行预处理。采用短程甲氨蝶呤联合环孢素A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部分病例加用达利珠单抗或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结果121例患者中,116例患者获得造血重建,3例移植失败,2例在移植物植活前因严重感染死亡。移植后60d内,83例(68.6%)共发生感染97次,64例(77.1%)发生感染时中性粒细胞<0.5×10~9/L,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口咽黏膜和呼吸道(上、下呼吸道)是最常见的感染部位,占64.9%。21例患者的23次感染中,共分离出20株细菌和7株真菌,65%为革兰氏阴性杆菌。10例患者并发巨细胞病毒感染。因感染死亡的患者共8例,均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发生Ⅱ~Ⅳ度急性GVHD患者的感染发生率(88.9%,24/27)高于0~Ⅰ度急性GVHD患者(60.3%,44/73,P<0.01)。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后60d内的感染多发生于粒细胞缺乏期;口咽黏膜炎和呼吸道是常见感染部位,下呼吸道感染者的死亡率高,侵袭性真菌感染者的预后不佳;发生Ⅱ~Ⅳ度急性GVHD者有较高的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黄云 《护理学杂志》2008,23(23):29-30
对8例1型糖尿病患者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包括CTX方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动员、干细胞的采集、CTX加ATG方案预处理及干细胞回输4个过程.结果 8例1型糖尿病患者移植术后造血功能重建,步行出仓转内分泌科继续监测血糖.提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1型糖尿病是一种治疗与免疫有关的1型糖尿病的新方法,做好心理护理、严格执行无茵操作、加强基础护理、预防感染、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是治疗成功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与造血干细胞共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的护理.方法 从无骨髓浸润的恶性血液病患者本人骨髓中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经放化疗等预处理后,与造血干细胞共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5例,并对其进行全程共移植护理.结果 在移植过程中5例患者均未出现感染,无移植并发症.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造血干细胞输注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移植后造血功能恢复,中性粒细胞≥0.5×109/L的中位时间为9.4(8~11)d,血小板≥20×109/L的中位时间为12.2(10~14)d.结论 自体骨髓闻充质干细胞与适血干细胞共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小;做好移植护理是减少感染和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疗效。方法5例对其他治疗效果反应较差的复发SLE患者接受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造血干细胞动员方案采用环磷酰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应用CS-3000 Pl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干细胞,预处理方案采用环磷酰胺+抗胸腺球蛋白抗体方案,常规措施预防移植相关并发症。移植后3个月,复查各项免疫指标,评估疗效。结果5例患者造血干细胞动员均获成功,造血重建顺利回输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0.5×10^9/L的天数为8。16d;白细胞总数恢复正常的天数为10-20d:血小板计数〉20×10^9/L的天数为12~20d。无一例出现严重的移植后并发症。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3个月后复查各项指标均较移植前有明显改善。结论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SLE的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是治疗难治性SLE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完全缓解期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低危7例,中危6例,高危1例。预处理后予回输预先冻存的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并予成分输血、升白细胞、预防感染等治疗,观察患者的自体干细胞造血重建情况,并了解移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术后1年和3年的存活率和无病存活(DFS)率。结果 14例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白细胞植入中位时间为12(9~28)d,血小板植入中位时间为29(8~158)d。2例患者粒细胞缺乏期出现大肠杆菌败血症,1例发生普通变形杆菌败血症,1例患者在移植后29 d出现巨细胞病毒血症,其余患者预处理后出现感染或胃肠道反应,经抗感染及其它对症支持等治疗后均治愈。随访时间29.8(5.3~61.5)个月,14例患者中共有5例复发(35.7%),11例患者存活,3例死于复发。术后1年、3年的存活率分别为86%和79%,术后1年、3年的DFS率分别为64%和57%。结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大部分低、中危AML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浆细胞的恶性肿瘤,大剂量化疗及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使MM的完全缓解率及长期生存有了明显提高,但二者均不能治愈MM.只有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患者才能够长期无病生存,清髓性allo-HSCT由于其较高的移植相关死亡率,临床应用明显受限.近期我们采用auto-HSCT后序贯给予非清髓性allo-HSCT(NST)治疗2例MM患者,获得较好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早期深部真菌感染风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早期深部真菌感染风险的认识。方法分析22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移植方式、病程、白细胞植入时间、移植后白细胞计数与早期深部真菌感染的相关性。结果6例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早期发生深部真菌感染。采用半相合和无关供者的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深部真菌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全相合亲缘供者的造血干细胞移植,使用过兔抗人胸腺淋巴细胞球蛋白(ATG)或猪抗人淋巴细胞球蛋白(ALG)的患者,深部真菌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未使用者。在全相合的亲缘供者的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真菌感染与非感染患者移植后0和14d白细胞计数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两组患者移植前病程和移植后7、21 d的白细胞计数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移植方式、使用ATG或ALG、移植后0和14 d白细胞数是移植后早期深部真菌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