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药房调剂质量监管在中药处方有效性和用药安全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该院药房风险事件的发生率。结果:监管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仅0.05%与常规组0.31%相比,显而易见监管组的效果更为理想,两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合理强化中药房调剂质量监管,能够有效的降低药房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同时也为患者的身体健康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2.
目的:针对中药房调剂质量对于临床用药安全的影响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针对我院中药房调剂质量监管体系的建立方案以及评价方式、注意事项实施回顾性的分析,统计并对比建立监管体系前后产生的药物不良事件情况。结果:在监管体系建立前(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随机选取的80例患者中,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8.75%,在监管体系建立并实施后(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随机选取的80例患者中,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75%,研究组明显少于参照组,P0.05。结论:将中药房操作程序进行规范,同时提升处方审查力度,充分保障调剂的质量,可以显著保障临床用药安全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中药房调剂的质量对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于我院中药房购买药品的患者86例,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未实施调剂质量监管,观察组实施调剂质量监管,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中药房开展调剂质量监控提高调剂质量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强化中药调剂监管在减少中药房不良事件及差错事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本院未实施中药调剂监管的1200张中药处方作为对照组,2018年7月至2018年12月实施强化中药调剂监管的1200张中药处方作为研究组,实施强化中药调剂监管,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关差错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不良事件及相关差错事件总发生率(0.50%)低于对照组(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21,P=0.006)。结论中药房药品调剂过程中,采取强化中药调剂监管方法,有助于降低不良事件及有关差错事件发生率,确保药物调剂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中药房调剂质量对临床用药安全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于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接受中药治疗的13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药房调剂质量监管体系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上半年,对中药房调剂的监管力度不高,其不良事件发生率(12.86%)显著高于下半年(4.69%)(P0.05)。结论将中药房的操作程序规范化,加强处方审查力度,保证调剂质量,可显著提高中药房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分析中药房调剂质量对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12月在我院接受中医药治疗的90例患者及开具处方纳入研究,作为对照组,随机选取2016年1-12月在我院接受中医药治疗的90例患者及开具处方纳入研究,作为观察组,2015年,我院中药房采取常规管理制度,自2016年1月起,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加强调剂质量监督管理,对比两组中药房不良事件发生率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中药房不良事件发生率上,对照组为15.56%,观察组为4.44%,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总有效率上,对照组为83.33%,观察组为96.67%,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药房管理中加强对于调剂质量的监管,对于提高中药治疗效果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值得采纳应用。  相似文献   

7.
叶伟 《黑龙江医学》2019,44(9):1115-1116
目的探析处方调剂监管工作在中药房中的开展效果。方法将2016年10月—2018年11月在景德镇市中医医院中药房所开具的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将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尚未开展监管工作前的300张处方作为对照组,将2017年11月—2018年11月已经开展监管工作后的310张处方作为观察组,观察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调配差错发生率。结果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0.00%,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81%,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观察组,且对照组调配差错发生率为19.67%,观察组调配差错发生率为4.19%,对照组调配差错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药房实施处方调剂监管工作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改善调配差错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分析中药房调剂质量对临床用药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我院中药房随机抽取来自不同科室和不同医师的中药处方146张,随机分为未选择质量监管体系调剂的对照组(73张),与运用质量监管体系展开质量控制的观察组(73张),比较分析两组处方的临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价影响。结果: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处方为3张,不良反应发生率4.11%,明显优于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的处方11张,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7%,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药房调剂质量控制对临床用药的影响明显,运用质量监管体系展开质量控制,可以有效降低由调剂质量引起的处方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处方的临床用药安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实践。  相似文献   

9.
李佩艳 《河北医学》2012,18(5):702-704
目的:总结分析中药房强化调剂质量监管方法及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中药房强化调剂质量监管体系的建立方法、注意事项、评价方法,比较建立前后药物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2000 年与2011 年药物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可见调剂质量监管体系建立之后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P<0.01).结论:中药房重视规范程序操作,加强处方审查,严格按方抓药,临时处理及调配剂量准确,确保饮片的质量,注意执行脚注及发药之前的交待,对提高临床用药的有效性、安全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医院中药房调剂质量对药物治疗效果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中药房领取中药424例患者的调剂与药品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分析资料,观察424例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在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的情况下将其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12例。结果在治疗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08%,显著低于治疗前的15.09%,同时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治疗后占比为1.89%,显著优于治疗前的15.57%,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领药时间、药后总有效率、用药出错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医学中,中药房调剂质量对改善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极佳,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还能有效降低各种不良事件发生率,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药方调剂质量同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到本院中药房购药治疗的45例患者为对照组,期间中药方不加任何干预,2018年1月至2018年10月到中药房购药治疗的的46例病患为观察组,期间对中药房进行规范化管理,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中药房的规范管理,提升药房调剂质量,对提升中药治疗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我院药房的调剂内差事件,分析所采取的干预措施对内差事件的影响效果,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方法:以我院药房在2010年1月~2010年3月所发生的62件调剂内差事件作为非干预组,总结分析原因后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并将2010年6月~2010年8月所发生的54件调剂内差事件作为干预组,对两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组与非干预组相比,内差事件发生率及重大差错和特大事故发生率都明显降低,表明所采取的干预措施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结论:应用多种干预措施,有针对性的加强管理和教育水平,改善药师的工作环境,可以有效的预防和减少调剂内差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朱文韬 《现代实用医学》2012,24(10):1183-1184
目的分析门诊药房调剂差错,提出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宁波市第一医院门诊药房调剂差错登记本中2010年1月到2012年6月内登记在册的各类调剂差错事件,进行归类,分析门诊处方调剂差错发生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防范与改进。结果共登记有效事件81起,差错主要集中在剂型规格错误、品种错误和数量错误,分别占39.5%、38.3%和19.8%。结论结合4种差错类型,药房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规范调剂操作流程、改善药房工作环境和药学人员加强业务学习,培养工作责任心和良好的工作习惯等来降低调剂差错发生率,改善调剂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我院门诊中药房处方调剂差错发生的原因及相关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12-2014年笔者所在门诊中药房处方作为研究对象,从2012-2014年中随机抽取一个月的处方进行分析,对存在差错的处方进行统计和原因分析并制定预防措施。结果:2012年至2014随机抽取每年3月份的处方,共存在1584例处方调剂差错事件。2012年3月存在561例,2013年3月存在526例,2014年3月存在497例。所有处方调剂差错中,品种差错516例,占所有差错32.6%;数量差错372例,占所有差错23.5%;错发患者差错312例,占所有差错19.7%;用法用量差错228例,占所有差错14.4%;其他差错156例,占所有差错9.8%。结论:分析引起处方调剂差错的原因,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规范门诊中药房管理,降低调剂差错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物流学原理在改进药房调剂工作的作用性。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药房调剂工作人员60例(在2016年4月23日至2017年4月23日选取),随机分组化(30例每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物流学原理管理和传统工作模式管理。结果观察组药房调剂工作人员的审核错误发生率(3.33%)、调配错误发生率(0.00%)、发药错误发生率(0.00%)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药房调剂工作中加强物流学原理管理的实施,能够降低差错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西药房调剂质量,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抽取本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西药房处方单680张(没有实行西药房调剂质量管理),作为B组;抽取本院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西药房处方单680张(实行西药房调剂质量管理),作为a组,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a组与B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18%、4.71%,组间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药房调剂质量管理的实施,能够保证临床疗效,严格控制不良事件发生率,存在临床方面应用及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门诊药房调剂差错的原因,并探讨其干预方法与效果。方法:调取门诊药房从2012年1月到2013年12月两年间调剂差错事件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调剂差错的发生原因,并通过对比2012年1月到12月(门诊药房调剂干预措施实施前)与2013年1月到12月(门诊药房调剂干预措施实施后)两年间的调剂差错发生情况,探讨干预措施的实施效果。结果:2012-2013两年间,门诊药房药品调剂错误事件共35起,在成调配错误的主要原因包括处方书写不规范,药品名称或包装相似,药品剂量、规格或剂型混淆,药品摆放不规范,药师对处方审核不严格,药师专业知识欠缺等,其中以前三种构成比最高,分别占34.27%、20.00%和17.14%。2013年药品调剂错误事件发生次数显著降低,与2012年相比改善明显(P0.05)。结论:针对造成门诊药品调配差错事件的发生原因进行针对性干预,有利于提高药品的调配质量,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和用药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药质量管理规范化管理应用于中药房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200例患者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将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应用于中药房管理中,将其作为观察组;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未应用于中药房管理中,将其作为对照组,回归性分析执行两组中药药品调剂准确率、药品调换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药品调剂准确率为99.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0%;药品调换率为1.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0%,综合满意度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质量管理规范化管理应用于中药房管理中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升药品调剂准确率,完善相关制度,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分析中药房调剂的质量对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需要接受中药治疗的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其中,实验组采取中药房调剂质量管理,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83%,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8.26%,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患者中,有1例未执行脚注,1例发生不良反应,不良事件发生概率为4.35%。对照组患者中,有3例未执行脚注,1例饮片存在质量问题,3例出现处方错误,2例出现配伍禁忌,2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事件发生概率为23.91%。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提高中药房调剂的质量,做好质量管理,保证交接工作的落实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更快地康复。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比实施中药房综合调剂质量管理前、后差错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对工作质量的满意度,发现中药房实施综合调剂质量管理后,对中药饮片实现标准化管理,有利于提高调剂工作效率,保障中药饮片质量,降低调剂差错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