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置T管引流可减轻胆总管下端及壶腹括约肌水肿,避免发生胆道梗阻及术后胆漏等。但拔除T管后可能导致胆漏、胆汁性腹膜炎,我院1992~2002年共诊治拔除T管后胆漏者10例,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T管拔除后由于各种原因发生胆漏,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随着胆道手术的普及,T管拔除后引起胆漏、腹膜炎时有发生,如观察处理不当,会引起严重的后果[1].我科2003年6月—2010年6月对355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施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联合胆道镜取石,其中12例病人拔除T管后出现胆漏.现将观察及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胆总管切开取石及胆道手术,要放置T管引流。胆道术后胆总管内放置T管的目的主要是引流胆汁,降低胆道压力和防止术后胆漏。根据胆道术后留置T管的作用及生物学效应机理、应何时拔除T管,无疑对胆道术后病人很重要。近期时有报道T管拔后致胆漏,腹膜炎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胆总管切开探查后放置T管引流是外科医生的常识。常规拔除T管,偶尔有胆漏发生。我院近年行胆总管切开探查T管引流术230例,拔除T管后发生胆漏共有5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自1995年1月 ̄2004年12月期间230例接受胆总管探查的良性胆道疾病患者中常规拔除T管有5例(占2.2%)出现胆漏。其中男1例,女4例;年龄33 ̄72岁,平均50.2岁;拔管时间14 ̄21d。拔管前皆经T管造影证实胆总管下段通畅,无胆管残余结石。拔管后很快出现右上腹烧灼样疼痛,24 ̄48h内疼痛波及全腹,发热。查体右上腹肌卫、触痛或全腹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相似文献   

5.
常规T管拔除后发生胆漏的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T管拔除后发生胆漏的原因及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1年1月~2009年1月治疗的9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后常规拔除T管后致胆漏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胆结石并胆总管结石7例,胆总管结石并重症胆管炎2例;伴肝硬化3例,糖尿病2例.全部行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术后均发生胆漏,其中经原漏口置管保守治疗成功6例,置管失败后再手术治疗3例,无死亡病例.结论:发生胆漏的原因除病人自身因素外,也与术者操作不仔细有关.对已发生的胆漏,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喻茜  樊小鹏 《全科护理》2011,(8):711-711
T管拔除后由于各种原因发生胆漏,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随着胆道手术的普及,T管拔除后引起胆漏、腹膜炎时有发生,如观察处理不当,会引起严重的后果[1]。我科2003年6月—2010年6月对355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施行胆囊切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T管拔除后胆漏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385例胆总管T管引流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拔除T管后8例出现胆漏,处理后均痊愈出院.结论: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拔管时间及T管材料,运用正确的拔管方式,能够避免T管拔除后胆漏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胆总管引流术后拔除T管出现胆漏的原因和预防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3例胆总管术后拔T管出现胆漏的原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经过,总结预防胆总管引流术后拔除T管出现胆漏的方法。结果:13例患者中10例保守治疗,3例剖腹探查,定向放置T管引流,均治愈。结论:预防是关键,拔管时间要因人因病而异,在2周基础上,可适当延长。  相似文献   

9.
胆道手术后胆漏的原因和保守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钱金方 《临床医学》2005,25(5):50-51
目的探索胆道手术后发生胆漏的原因和保守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6~2003年胆道手术后发生胆漏13例的原因和保守治疗方法效果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胆漏的发生原因,其中单纯胆囊切除术后5例,T管拔除后6例,T管滑脱后1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癌探查后1例,本组13例均采用保守治疗治愈。结论胆漏发生多见于胆囊切除术或T管拔除后;主要原因与胆囊肝床毛细胆管或副肝管损伤,局部炎症和手术操作不当等有关。胆漏发生后首先立即置管负压引流或插入双腔套管引流 腹腔冲洗,禁食、补液、营养支持、抗生素等保守治疗,同时观察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10.
胆漏是外科比较常见的疾病,可以由外伤造成,如肝脏破裂伤,肝外胆管撕裂伤等,但多数为医源性所引起。医源性的因素包括:胆囊切除术(包括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囊管结扎不牢,损伤胆总管、副右肝管、右肝管等胆管,胆道吻合(包括胆道的端端吻合、胆肠吻合等)术后吻合口漏,胆道T管旁关闭不严致胆漏,T管窦道胆漏,或者T管引流术后胆总管残余结石导致胆道梗阻,夹闭T管后胆漏,肝脏部分切除术后胆漏等[1-6]。大多数胆漏为腹腔引流管中出现较多胆汁样液体而被发现,急性大量的胆漏可有腹膜炎表现,少量持续性的胆漏可伴有轻度弥漫性的腹痛,白细胞升高等表现,伴有胆道梗阻的患者可有胆道感染的表现,如体温升高、明显的腹痛,血中胆红素的升高等。内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在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术中的应用体会和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48例腹腔镜下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患者临床资料。140例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其中,93例放置T管,47例一期胆总管缝合;8例中转开腹。结果术后胆漏3例,经引流痊愈;2例胆总管残余结石,术后经T管窦道胆道镜取石;平均住院时间(7.2±3.4)d。带T管的患者术后4~6周经T管胆道造影未见结石残留,胆道通畅,拔除T管。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创伤小、痛苦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胆道手术后胆漏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胆道手术后发生胆漏的原因、病理生理、诊断、治疗方法及预防。方法对本院2000~2007年26例胆道手术后发生胆漏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发生胆漏原因为肝床毛细胆管或细小副肝管损伤发生胆漏18例、拔除T管后发生胆漏6例、胆总管T管边缘漏1例、胆总管空肠Roux—Y术后吻合口漏1例。非手术治疗24例,再手术2例,均成功治愈。结论胆漏多发生于胆道手术后,主要原因与肝床毛细胆管或细小副肝管损伤、局部炎症较剧、粘连甚、解剖变异或操作不仔细有一定关系,胆漏发生后根据胆漏大小、腹腔引流管是否通畅、腹膜炎症状轻重等选择采取非手术治疗还是手术治疗,预防胆漏可从首次手术前、中、后三环节着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T管拔除后胆漏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胆漏的原因,治疗方案及效果。结果:2例剖腹探查,重新置入T管,腹腔冲洗引流,3例经原瘘道置入导尿管引流,2例B超引导肝下缘积液穿刺置管引流,2例残余胆总管下端结石、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另行多次胆道镜下取石,均顺利恢复。结论:拔除T管胆漏原因多种多样,预防应从术前、术中、术后多个环节着手,根据胆漏多少,病情轻重选择手术、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T管拔除后胆漏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199601~200603进行胆总管切开探查,T管引流术治疗胆道疾病拔除T管后发生胆漏共7例,发生率为2.45%。现将其原因及防治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我院自1999年至2002年以来,行胆总管探查病人42例,对于“T”管拔除时间,传统“T”管拔除时间为2周,但拔除后常有胆漏、胆汁性腹膜炎发生。我们延长“T”管放置时间,改为4周后再行拔除,效果良好,无胆漏发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二镜在胆道术后胆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9例胆道术后胆漏患者均采用胆道镜治疗或(ENBD)十二指肠镜下鼻胆管引流治愈(均为T管拔除术后胆漏).结果该组病例采用二镜联合治疗成功率100%,无严重并发症.结论二镜联合治疗胆道术后胆漏临床疗效可靠,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胆总管切开取石置管引流术后拔T管发生胆漏[1],处理不当,后果严重。本文回顾性总结我院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拔T管后发生胆漏、胆汁性腹膜炎7例的诊治经验,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行胆总管切开置T管引流术148例。拔除T管后发生胆漏、胆汁性腹膜炎7例,发生率4.7%。其中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55~84岁,平均年龄70岁。该7例术前诊断为胆总管结石1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3例,糖尿病3例。1.2拔管时间术后2周夹闭胆管,4周行T管造影,显示胆总管下端通畅,无结石,造影后3d无腹痛、畏寒、发热、黄疸,拔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胆总管探查免T管引流的可行性及手术方式选择。方法我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行胆总管探查免T管引流51例,其中8例胆囊管内径大于0.5cm患者保留胆囊管约0.5cm,不作胆囊管结扎并在胆囊管开口处缝线作牵引;43例胆囊管内径小于0.5cm患者常规结扎胆囊管,在胆囊管汇入部下方0.5cm处切开胆总管前壁探查。结果 50例患者无胆漏、黄疸、腹痛等并发症发生,术后5~7天拔除引流管,7~9天痊愈出院;1例术后出现胆漏,术后12天拔除引流管,痊愈出院。结论胆总管探查免T管引流是安全可行的,利大于弊,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胆道术后胆漏29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胆道术后胆漏的原因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 323例胆道术后出现胆漏的2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发生胆漏的原因为迷走小胆管及副肝管损伤14例(48.3%),胆总管癌切开探查后胆漏1例(3.4%),胆囊管残端漏2例(6.90%),T管滑脱或拔T管后胆漏10例(34.5%),T管引流术后护理不当2例(6.9%)。结论胆漏多发生在胆囊切除术,肝、胆管手术及拔T管后,主要与炎症、粘连、解剖变异和操作不当有关。胆漏发生后应根据胆漏的部位、量及腹膜炎的轻重、有无脓肿、有无胆道梗阻及引流是否通畅等选择是否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是普外科的常规手术,其目的是引流胆汁,消除胆管感染,便于治疗胆管残余结石,防止术后胆漏,支撑胆道等。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术后2周以上拔除T管很少出现胆漏,但仍有发生,据文献报道,其发生率在国外为0.8%,中国国内为0.97%~5.60%。近年来,T管拔出后出现胆漏的报道日益增多,故提高护理人员对胆漏的认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