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腹股沟区包块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7年1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50例初步诊断为腹股沟包块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包块声像图并进行分析,与随访及(或)术后病理结果比较,分析多普勒超声对腹股沟区包块诊断的正确率。结果 50例患者经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判定腹股沟斜疝45例,单侧腹股沟斜疝40例,其中2例合并子宫圆韧带囊肿,双侧5例,声像表现与腹腔相通的中高回声或混杂回声;1例右侧睾丸鞘膜腔积液,声像图表现为无回声;1例右侧腹股沟皮下脓肿,声像表现为混杂回声,彩色多普勒显示血流信号;1例右侧精索肿物并感染,右侧腹股沟及精索区混合回声团块,内回声不均,见不规则液暗区及强回声团;2例腹股沟淋巴结肿大,1例为双侧,1例为右侧,均为淋巴炎,声像呈低弱回声。随访准确率为96%,2例腹股沟斜疝误诊为鞘膜腔积液。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准确诊断腹股沟包块,明确包块形态、性质及累及范围,为临床鉴别腹股沟区淋巴结提供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嵌顿性斜疝的应用价值。方法为对比无张力疝修补术在处理腹股沟嵌顿性斜疝时临床特点,分别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修补术两种方法治疗成人腹股沟嵌顿性斜疝,并比较两组的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4.5±1.9)d,较对照组(7.1±2.6d)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5%、恢复非限制性活动天数(3.4±1.6)d,术后无1例复发,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安全有效、恢复快的优点,在把握适应证前提下能够有效应用于腹股沟嵌顿性斜疝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复发疝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6年6月82例腹股沟复发疝中修补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82例腹股沟复发疝均为男性,年龄36~75岁,平均(53±10)岁。既往手术方式:82例均为传统疝修补术,其中Bassini术75例,Meway术6例,手术方式不明1例。术后复发时间为4个月~8年,平均(34±13)个月。结果再次手术方式:82例均行无张力疝修补术。随访率100%随访时间12个月-5年6个月,平均(40±15)个月,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复发率为1.2%。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应作为腹股沟复发疝的首选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黎强 《首都医药》2005,12(16):33-3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腹股沟斜疝与直疝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通过对113例腹沟斜疝或直疝患者腹股沟二维超声声像图表现及应用彩色多普勒显示腹壁下动脉的血流图像及其在体表投影,并进行观察分析腹壁下动脉与两疝囊的关系。结果通过对彩色多普勒观察腹股沟疝囊及疝囊内容物和腹壁下动脉的关系后发现:若疝囊在腹壁动脉外侧方穿过时则为腹股沟斜疝;若疝囊在腹壁下动脉内侧方穿过时则为腹股沟直疝。腹壁下动脉是鉴别腹股沟斜疝或直疝的一个重要标志。结论腹股沟斜疝和直疝的二维超声声像图表现极为相似,有时难以对两病作出鉴别,通过彩色多普勒显示腹壁下动脉的血流图像及其在体表投影与两病的位置关系,可作为二者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一个重要性标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股沟斜疝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术后护理办法和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和分析于本院实施腹股沟斜疝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74例患者的术后护理方法和技巧。结果 74例患者手术成功后,术后尿潴留等重度病发症均未出现。但其中51例患者切口处出现轻微疼痛现象,另有2例患者疼痛现象稍重,通过及时给予止痛药物治疗方法,疼痛症状明显缓解。此间全部患者均未出现切口处感染的状况。患者恢复、出院后,进行跟踪随访1年,仅1例患者出现复发情况,复发率1.3%。结论完善的术后护理是腹股沟斜疝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成功后康复出院关键环节,可有效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开放腹膜前补片修补腹股沟斜疝与网塞修补腹股沟斜疝的疗效。方法 86例腹股沟斜疝患者随机分组,46例行开放前入路腹膜前补片修补,40例行网塞修补,观察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血肿、术后疼痛、术后恢复及复发情况。结果腹膜前修补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时间明显短于网塞修补组,网塞组的术后血肿、术后疼痛也明显多于腹膜前组。结论开放腹膜前补片修补腹股沟斜疝较网塞修补并发症少、恢复快,是一种更科学合理的腹股沟疝修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斜疝的疗效。方法 84例老年腹股沟斜疝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行传统疝修补术进行治疗,观察组行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及阴囊水肿、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尿潴留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斜疝具有疼痛小、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低等优点,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叶新  郭绍鑫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0):3129-3129,3133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诊断腹股沟疝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25例腹股沟区可触及包块或疑似包块患者进行腹股沟区超声检查,并对超声检查后提示为腹股沟疝的患者行手法复位或疝修补术后进行超声跟踪复查.结果 125例腹股沟区可触及包块或疑似包块患者中超声检查后提示为腹股沟疝者116例,并经手法复位及手术证实,诊断率准确为92.8%(116/125).其中腹股沟斜疝96例,直疝17例,股疝3例.结论 超声检查腹股沟疝对于临床明确诊断、区分斜疝或直疝、疝的内容物为脂肪和(或)肠管,以及确定术后并发症有明确的指导意义.因此,随着超声检查腹股沟疝经验的不断积累及对相应影像的细节分析,以及外科医生的积极支持,超声检查诊断腹股沟疝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改良式斜疝修补术与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斜疝的作用及疗效。方法对我院进行腹股沟斜疝手术的68例老年患者进行分组手术,手术方案分别选择无张力修补术(对照组)以及改良式斜疝修补术(观察组),两组各34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后的炎症介质指标以及一般住院情况。结果68例患者手术过程均顺利,随访显示观察组无复发,而对照组4例(11.8%)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后观察组的炎症介质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改良式斜疝修补术在治疗老年腹股沟斜疝,其疗效、减少患者术后炎症介质、有效减少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轻手术带来的痛苦等方面,均优于无张力修补术;其原因可能与手术方式有关,尚有待今后进一步深入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一期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27例成人无肠坏死或肠穿孔的嵌顿性腹股沟斜疝一期无张力疝修补术27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27例患者均治愈出院,平均手术时间(81.9±23.3)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6.5±22.8) mL,平均住院时间(7.7±2.3) d;25例患者切口甲级愈合,1例切口有渗液及1例切口局部淤血患者均对症处理后痊愈,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均无复发。结论 如无肠坏死或肠穿孔,一期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腹股沟斜疝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汪利梅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8):2511-2512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腹股沟斜疝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96例腹股沟斜疝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无张力疝修补术)60例和对照组(传统疝修补术)30例。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发热、切口感染、疼痛加剧、尿潴留、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元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创伤小,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腹股沟斜疝传统修补术和无张力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腹股沟斜疝患者87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6例采用无张力修补术,对照组41例采用Bassini修补法进行疝修补。记录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并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切口感染、切口积液、牵拉疼痛、异物感、坠胀感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进食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4%低于对照组的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无张力修补术用于腹股沟斜疝的治疗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局麻下无张力疝修补治疗老年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老年腹股沟斜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在局麻下行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照组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的无张力修补术.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VAS评分及术后2年的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VAS评份低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的并发症情况,如尿潴留、阴囊水肿、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术后2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局麻下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斜病临床疗效好,具有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术后疼痛轻、复发率低的优点,有一定的临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宫焕松  郑维波  罗菲 《安徽医药》2014,18(1):138-139
目的 探讨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手术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该院2010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腹股沟斜疝147例患者,其中86例接受无张力疝修补术,为无张力手术组;51例接受传统修补术,为对照组.结果 无张力手术组切口长度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55±0.43)cm 和(19.46±1.78)mL,均低于对照组 (P<0.05);无张力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51.71±6.72)min和(6.32±0.71)d,对照组为(110.63±10.25)min和(8.41±0.83)d,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无张力手术组2 d后疼痛、局部硬块异物感、阴囊水肿和尿路感染分别为26.74% (23/86)、10.47%(9/86)、9.30% (8/86)和8.14% (7/86),均低于对照组 (P<0.05);无张力手术组和对照组疼痛分别为4.65 (4/86)和15.69 (8/5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无张力手术组复发率为3.49 (3/86),低于对照组9.80% (5/51)(P<0.05).结论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疗效明显优于传统修补术,是治疗腹股沟斜疝较为理想的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婴幼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及其并发症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并与手术结果对照,评价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对27例婴幼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行超声检查,观察疝块的大小、形态、内部回声,是否与腹腔相通,用CDFI观察血流信号,并观察男性患儿睾丸、附睾,女性患儿附件情况。结果 婴幼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声像图表现为疝块经腹股沟管突出,上方与腹腔相通,下方进入阴囊或大阴唇。如并发睾丸或卵巢坏死,则内部缺乏血流信号。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清晰显示婴幼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对嵌顿疝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法的正确选择及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应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腹股沟斜疝传统修补术和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44例腹股沟斜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2例。对照组给予腹股沟斜疝传统修补术,观察组给予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镇痛剂应用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疝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问均短于对照组,镇痛剂应用率,发热、尿潴留发生率及疝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可作为腹股沟疝治疗的首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BardKugel补片运用于腹股沟斜疝修补与传统的补片修补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腹股沟斜疝患者50例分为2组各25例,实验组采用BardKugel补片对患者行修补术,对照组采用普通的疝环充填物及网状补片对患者行修补术。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中损伤小,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恢复快。结论 BardKugel补片运用于腹股沟斜疝修补较传统的补片修补腹股沟斜疝效果优越。  相似文献   

18.
剖腹探查附带修补腹股沟斜疝长治市第二人民医院(046000)石瑞生,申奠正长治医学院附属医院董文忠,赵九恩1983年4月至1992年6月,共行下腹部剖腹探查术927例。其中7例伴有腹股沟斜疝,完成腹腔主要手术后,附带修补腹股沟斜疝6例。术后随访效果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普外科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28例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患者为无张力疝修补术组、20例采用传统疝修补术治疗的患者为传统疝修补术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花费费用,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无张力疝修补术组手术时间为(51.3±18.4)min,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为(35.6±5.5)h,住院时间为(5.2±1.6)d,花费费用为(4162±585)元,与传统疝修补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张力疝修补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7%,低于传统疝修补术组的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安全性较高,效果理想,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丁珏 《中国医药指南》2014,(29):242-243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斜疝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120例老年腹股沟斜疝患者,按照自愿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应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对照组则予以传统疝修补术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时间、住院时间、术后VAS评分、明显疼痛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结果研究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VAS评分方面均比对照组要低,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6.67%,复发率3.3%,均比对照组要低,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斜疝具有明显治疗效果,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缩减,并发症少、疼痛缓解、复发率低等特点,具有明显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