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过拓展训练的儿童自我意识的变化程度,为更有效的优化少年儿童自我意识提供一些理论参考。方法:于2002-06观察来自西安市各个中小学共78名儿童,年龄8~16岁。随机选定其中一组为实验组(受拓展训练组),另一组为控制组(非受训练组),进行随机化对照观察。在拓展训练之前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先对控制组实施测量;结束之后,再对实验组实施测量,实验内容是拓展训练的部分野外项目(远足、野营、野外定向、户外生存等)和场地项目(断桥、高空钢索、背摔、独木桥、渡河、牵手解扣、盲人方阵、电网等),所用时间为48h。结果:①控制组及实验组总分比较:实验组儿童自我意识量表总分平均为61.05,比控制组的自我意识水平(58.35)升高了2.70个分值,实验组的最低总分比控制组的高11分而最高总分仅高了1分;控制组的自我意识水平总分在58分以上的受训者占控制组总人数的60%,实验组的自我意识水平在58分以上的受训者占实验组总人数的71%。②实验组控制组各相对应儿童自我意识量表维度分数的对比:实验组的各维度的最小值均比控制组的有所上升,在行为、合群、焦虑上表现的最为明显(13.39±1.84,12.10±2.92;10.08±1.48,9.23±2.03;11.37±2.07,9.75±2.49)。结论:拓展训练对儿童自我意识起着增强的作用,尤其对低自我意识儿童训练效果较显著。拓展训练对儿童自己的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等6个方面的评价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行为、焦虑、合群维度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寄宿小学生的自我意识与行为问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70名寄宿小学生和182名非寄宿小学生采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及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寄宿小学生 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总分、焦虑、合群分量表得分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的社会能力总分显著低于非寄宿小学生(P<0.05或0.01),行为问题总分及内向性行为问题、外向性行为维度得分显著高于非寄宿小学生( P<0.05或0.01);相关分析显示,寄宿小学生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焦虑、合群分量表得分与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内向性行为问题得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寄宿小学生负性的自我意识与内向性行为问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无错性学习在脑损伤患者记忆功能恢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在丰富的环境下进行无错性学习对脑损伤患者记忆恢复的作用,探讨此方法对记忆的哪个过程更有影响;比较电脑辅助的记忆训练与常规的治疗师主导的面对面训练是否存在差异。方法:脑损伤患者30例为2004-03/12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珠江医院、南方医院、广东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市工伤康复中心等6家医院收治,均为脑损伤后3~6个月,年龄18~55岁,经评估后有记忆障碍患者,且病情平稳,注意力能维持在5min以上。30例患者随机分为计算机辅助训练组,治疗师主导的面对面训练组和对照组各10例。计算机辅助训练组和面对面训练组患者均在丰富的训练环境中接受20节记忆训练课程,1节/d,每节训练时长45min,5节/周,1个月内完成训练,所有课程是应用无错性学习方法设计的。对照组仅给予记忆训练指导性建议。训练前、后应用神经行为认知状态测评、Rivermead行为记忆测试、香港文字记忆测试(分为随机和成组条件下信息的编码、储存、提取等几个方面)等量表评患者的记忆功能,计算训练前后差值,比较训练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训练。行为记忆测试总分计算机辅助训练组和面对面训练组优于对照组[(5.10&;#177;2.92),(3.70&;#177;2.58),(1.16&;#177;0.37)分,F=11.03,P=0.000]。训练前后行为认知状态测评记忆分差值计算机辅助训练组和面对面训练组比对照组好[(2.00&;#177;2.26),(2.90&;#177;2.23),(0.90&;#177;0.73)分],但经方差分析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F=2.714,P=0.084)。在香港文字记忆测试中随机词语保存、成组词语编码和保存等分测试项目上,计算机辅助训练组训练后分数的提高[(3.75&;#177;3.03),(2.83&;#177;2.11),(3.90&;#177;3.79)分]明显优于面对面训练组和对照组[(1.35&;#177;1.37),(0.80&;#177;1.12),(1.30&;#177;2.68)分;(0.05&;#177;0.28),(0.37&;#177;3.31),(0.10&;#177;1.07)分];在随机词语编码和提取测试,训练后分数的提高计算机辅助训练组[(2.33&;#177;2.20),(0.28&;#177;0.14)分]和面对面训练组[(1.10&;#177;0.99),(0.21&;#177;0.25)分]均优于对照组[(0.33&;#177;0.72),(0.07&;#177;0.11)分,P&;lt;0.05]。结论:在丰富的环境下进行无错性学习训练,更有助于改善脑损伤后患者的记忆功能。而且,无错性学习结合电脑辅助的记忆恢复训练比面对面训练能更好地改善患者即时记忆和信息的保存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感觉统合训练对脑性瘫痪患儿中枢性协调障碍的影响。方法: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48例为2002—01/2004—02十堰市人民医院收治,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9例采用神经发育疗法治疗(Vojta法,Bobath法);感觉统合训练组29例,在传统神经发育疗法基础上运用感觉统合训练,根据评估结果和婴幼儿发育情况决定控制感觉输入的方案,由有经验的治疗师施行,家长同意此治疗方案并参与训练。两组均训练1次/d,30min/次,10-15d为1个疗程,要求坚持3个疗程以上。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分5个功能区,评价1~3功能区得分,得分越高,功能越好)评估运动功能,盖塞尔发育量表评估患儿应人能、应物能、动作能、言语能各部分的发育商。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48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得分:感觉统合训练组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3865.33&;#177;1108.47,2855.79&;#177;1207.16,t=3.26,P〈0.01),1~3功能区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②盖塞尔发育量表评估结果:感觉统合训练组治疗后应人能、应物能、动作能、言语能得分均高于对照组(54.65&;#177;23.16,5240&;#177;19.75;49.60&;#177;95.11,44.00&;#177;23.32;59.80&;#177;25.06,52.30&;#177;22.37;57.85&;#177;23.45;53.10&;#177;21.66,P均〈0.05)。结论:在传统神经运动疗法基础上运用感觉统合训练,能有效提高粗大运动功能,尤其在改善发育商方面,可明显提高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5.
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团体心理辅导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贫刚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有效性。方法:于2004-04在江苏某工科院校采取量表和结构式诊断面谈条目6项进行筛选贫困生32人作为观察对象。配对分为两组,参加辅导活动的实验组16人,不参加辅导的对等控制组16人。不对等控制组为非贫困大学生20人作为对照。以量表评估法进行心理辅导效果评估:①采用羞怯量表(13个条目)评定大学生羞怯程度,采用5点利克特评定,分数越高,说明羞怯程度越高。②采用自尊调查表(58个条目)评定大学生自尊情况,每一项以第一人称叙述,要求被试以“像我”记1或“不像我”评0分回答。前者意味高自尊;后者意味低自尊。③采用个人评价问卷(54个条目)测定大学生自信评定。包含学业表现、体育运动、外表、爱情关系、社会相互作用及同人们交淡6个维度。采用4点利克特评定,分数越高,说明自信程度越高。④采用感情与社交孤独量表(10个条目)评定社会孤独和感情孤独,采用5级评定,分数越高,表明越孤独。团体辅导分为6个阶段具体实施。各组均在入组前进行各量表测试。实验组在团体辅导后进行测试,对等控制组与不对等控制组第2次测试与实验组同期进行。结果:大学生52人均完成量表测试,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后羞怯感的变化:羞怯量表存在显著的组别和辅导主效应,及交互作用(F=10.24,P〈0.001)。实验组羞怯得分辅导后显著低于辅导前[(43.86&;#177;12.38),(37.94&;#177;8.56),F(1.51)=12.57,P〈0.001]。②团体辅导后自尊的变化:存在显著的组别和辅导主效应及交互作用(F(2.50)=10.04,P〈0.001)。实验组的自尊量表分在辅导后显著高于辅导前[(41.72&;#177;12.89),(33.54&;#177;33.54)F(1.51)13.43,P〈0.001]。③团体辅导后自信变化:存在显著的组别和辅导主效应,及交互作用(F(2.50)=12.30,P〈0.001)。实验组自信量表分辅导后显著高于辅导前[(98.64&;#177;20.41),(75.38&;#177;12.47),F(1.51)=14.62,P〈0.001]。④团体辅导后感情与社交孤独量表变化:存在显著的级别和辅导主效应,及交互作用(F(2.50)=13.10,P<0.001)。实验组辅导后显著低于辅导前[(36.42&;#177;10.32),(41.25&;#177;12.34)F(1.51)=11.24,P<0.001]结论:经过训练,实验组在羞怯、自尊、自信和感情与社交孤独方面比对等控制组的贫困生获得显著的改善,与不对等控制组的非贫困生没有显著差异。说明团体心理辅导是改善贫困生人际交往的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6.
高云  王坤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2):176-177
选择2001-10/2004—06入住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治疗,住院期间曾接受过职业治疗训练,病情稳定后出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36例。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中慢性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以自愿为原则、经家属同意参加利康中心活动18例患者为研究组,活动内容有电脑培训、手工艺制作、文娱活动、日常生活技能、社会交往(如乘搭公交车、去商店购物、外出看电影等),社交技能、解决具体困难的心理教育训练等;另参与一般社区活动的18例患者为对照组。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6个月使用阳性阴性症状量表、世界卫生组织社会功能筛选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定两组患者康复情况。结果①两组患者出院时,3种量表总分评定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阴性症状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9.05&;#177;2.21,11.42&;#177;4.17;18.50&;#177;5.50。29.50&;#177;6.50。t=2.56,8.66。P〈0.01)。③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阳性阴性症状量表总分、阴性症状分、世界卫生组织社会功能筛选量表总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1.58&;#177;4.24,34.52&;#177;4.2l;7.47&;#177;1.12。10.13&;#177;4.66:5.54&;#177;2.11.8.90&;#177;4.31:14.66&;#177;2.02,28.43&;#177;7.00,t=3.68~7.95,P〈0.01)。提示利康中心的社区康复训练能有效地稳定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流行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并与全国常模标准比较。方法:对2003年4月中下旬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爆发期间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及内蒙古医学院等5所高等院校就读的大学生进行分层整群抽样调查,参与者均自愿参加。测评工具为症状自评量表(以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作为观察指标,按照0~4的5级评分,0=无,1=轻度,2=中度,3=相当重,4=严重)评定参与者的心理状态,应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维度分量表组成。积极应对维度重点反映了积极应对的特点,消极应对维度重点反映了消极应对的特点)评估参与者对突发事件的应对方式。测定大学生人群症状自评量表评分与全国常模数据相比较,并进行应对方式与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各因子分、阳性项目数及阳性痛苦水平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共发放问卷1052份,有11份问卷填写潦草无法辨认而视为废卷,进入结果分析问卷1041份。①在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流行期间高校大学生群体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评分及总分、总均分均高于全国常模[躯体化(1.70&;#177;0.71,1.37&;#177;0.48),强迫(1.83&;#177;0.77,1.62&;#177;0.58),人际敏感(1.75&;#177;0.76,1.65&;#177;0.51),抑郁(1.68&;#177;0.71,1.50&;#177;0.59),焦虑(1.71&;#177;0.81,1.39&;#177;0.43),敌对(1.75&;#177;0.76,1.48&;#177;0.56),恐怖(1.64&;#177;0.77,1.23&;#177;0.41),偏执(1.67&;#177;0.70,1.43&;#177;0.57),精神病性(1.62&;#177;0.74,1.29&;#177;0.42),总分(144.05&;#177;62.17,129.96&;#177;38.76),总均分(1.69&;#177;0.71,1.44&;#177;0.43)]。②大学生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各因子分、阳性症状及阳性痛苦水平均与个体的应对方式相关,与积极应对成负相关,而与消极应对成正相关。结论:面对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这一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高等院校大学生群体中出现焦虑、恐怖、敌对、偏执、抑郁等心理问题,并且其严重程度与个体的应对方式相关。积极应对下的人群其症状自评量表总分、总均分、阳性症状、阳性项目数及痛苦水平,均低于消极应对下的人群的相同指标,故而应对方式不同,突发事件对心理变化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8.
军队和地方院校大中专学生自测健康状况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调查问卷法比较军队和地方院校大中专学生自测健康状况的差异。 方法:于2004-07/2004-08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广州市一所军队大学.两所地方大学的在校大中专学生820人应用生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V1.0)进行现场调查。自测健康评定量表包括个体健康的生理、心理和社会3个健康子量表,由身体症状和器官功能、日常生活功能、身体活动功能、正向情绪、心理症状和负向情绪、认知功能、角色活动与社会适应、社会资源与社会接触、社会支持9个维度,48个条目组成。分析指标为3个于量表得分、9个维度分以及自测健康评定量表总分终得分。终得分=维度窑际粗得分/组成某一维度的理论最高粗得分&;#215;100。自测健康评定量表分数越高,表明自测健康状况越好。采用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一般情况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等。发放统一印制的健康调查问卷,统一指导语,由被调查者独立完成,现场收回问卷。 结果:发出调查问卷820份,回收795份,实际回收率为96.9%。在回收调查表中,所有项目均被完成的有773份,调查表的完成率为97.2%。(1)大中专学生自测生理、心理、社会健康子量表及其维度和量表总分的终得分为61.10~97.55分,其中生理健康子量表的终得分较高为83.68分,终得分均分低于70分的维度分别为身体症状与器官功能、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认知功能、社会支持4个维度。(2)地方院校学生在自测健康各维度、子量表和量表总分上的所有比较项目的得分均高于军队院校学生。两组在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子量表以及自测健康评定量表总分中的得分差异具有显著性[(83.01&;#177;6.60),(84.41&;#177;6.46),t=2.879。P〈0.05];[(66.05&;#177;14.05),(68.82&;#177;12.97),t=2.777,P〈0.05];[(74.33&;#177;8.76),(76.09&;#177;8.89),t=2.599,P〈0.05];而两组的社会健康于量表差异无显著性。在身体症状与器官功能、正向情绪、社会支持3个维度上,两组的得分差异具有显著性[(64.47&;#177;12.57),(67.30&;#177;12.82),t=3.050。P〈0.05]:[(73.17&;#177;16.26),(77.19&;#177;14.10),t=3.642,P〈0.05];[(64.28&;#177;17.41).(67.58&;#177;15.95),t=2.733,P〈0.05](P〈0.05);但在日常生活功能、身体活动功能、心理症状和负向情绪、认知功能、角色活动与社会适应、社会资源与社会接触维度上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大中专学生自测生理健康状况较好,地方院校学生的白测健康状况明显好于军队院校学生,尤其在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以及总体自测健康方面。应加大力度调节军队大中专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实施独生子女健全人格培养方案,探讨早期干预对正常独生子女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全部样本选自北京市西城区,随机抽取知情同意的67名健康独生子女家庭,1995/2002为实验阶段。分为干预组30例,对照组37例,干预组按健全人格培养方案连续进行干预指导6年,对照组不予干预。至2003-05完成第一阶段实验数据的处理和统计,分别给予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测评儿童行为问题状况,男孩上界是21分,女孩为19分。应用儿童社会适应行为量表(采用适应行为离差智商,均数100,标准差为150)测定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应用中国比内智商测验(共51题,通过一个计1分,连续5题不通过即停止,测得的总分根据离差智商计分法查出对应的智商,平均数为100,标准差为16)测定幼儿智商。结果:纳入儿童67人,均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者。①行为量表测定结果:干预组儿童行为问题中体诉、社交退缩和攻击因子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47&;#177;1.45,3.72&;#177;1.89;2.56&;#177;2.22,3.72&;#177;1.89;4.06&;#177;2.36,5.37&;#177;2.40.P〈0.05,P〈0.01)。②社会适应量表测定结果:干预组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的认知、社会自制因子分和适应商总分高于对照组(29.83&;#177;7.43.25.43&;#177;4.06;54.87&;#177;7.57,49.49&;#177;8.42;118.03&;#177;11.65,109.29&;#177;14.47,P〈0.05)。③比奈幼儿智商测定结果:干预组高于对照组(96.93&;#177;7.37.91.22&;#177;5.21,P〈0.01)。结论:通过对正常独生子女的早期健全人格培养可以减少行为问题检出率,提高儿童的适应行为和智商。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强度的运动训练对大鼠骨骼肌谷胱甘肽抗氧化系统的影响,评估其抗氧化能力的适应性变化。方法:实验于2003-04/06在曲阜师范大学体育科学院生理实验室完成。选wistar大鼠64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小强度训练组、中强度训练组、大强度训练组.每组16只。各组大鼠适应性饲养1周后,小、中及大强度训练组进行8周的跑台训练,小强度训练组跑速15nvtnin,训练时间40~60min,中强度训练组跑速20-25m/min,训练时间30~40min,大强度训练组跑速30~35m/min,训练时间20~30min,对照组不进行跑台训练,观察了3种不同强度的运动训练对安静及力竭状态下大鼠骨骼肌中谷胱甘肽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酶活性、谷胱甘肽转移酶活性(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实验动物64只,在饲养过程中死亡2只,在进行跑台训练时受伤4只,在游泳过程中死亡2只,实测数量为56只。①大鼠骨骼肌中谷胱甘肽含量:在安静状态下,小强度及中强度训练组明显高于对照组[(0.0439&;#177;0.0079),(0.0406&;#177;0.061),(0.0316&;#177;0.0053)nmol/g,P〈0.05]。大强度训练组极明显高于对照组[(0.0514&;#177;0.0083),(0.0316&;#177;0.0053)nmol/g,P〈0.001]。力竭运动后,小、中及大强度训练组3组明显高于对照组[(0.0377&;#177;0.0074),(0.0329&;#177;0.0040),(0.0441&;#177;0.0063),(0.0257&;#177;0.0036)nmol/g,P〈0.05]。②大鼠骨骼肌中谷胱甘肽过氧化酶活性:在安静状态下,小、中及大强度训练3组明显高于对照组[(0.973&;#177;0.158),(0.965&;#177;0.148),(1.651&;#177;0.228),(0.593&;#177;0.113)nkat/g,P〈0.001]。③大鼠骨骼肌中谷胱甘肽转移酶活性;在安静状态下,犬强度训练组明显高于对照组[(0.868&;#177;0.141),(0.705&;#177;0.138)nkat/g,P〈0.05]。力竭运动后,大强度训练组明显高于对照组[(0.743&;#177;0.108),(0.628&;#177;0.101)nkat/g,P〈0.05]。结论:3种不同强度的运动训练都能提高大鼠安静状态下骨骼肌中谷胱甘肽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酶活性,抑制因力竭运动导致的机体谷胱甘肽含量的下降。大强度运动训练效果强于中小强度运动训练,中小强度运动训练对提高谷胱甘肽转移酶活性活性效果不明显,大强度运动训练效果较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肠癌术后患者的心理行为改善及生活质量状况与社会支持及和家人共居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①选择2002—01/2004—12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住院的肠癌患者96例。患者同意参加调查。②调查于患者入院后两三天完成。调查问卷由3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社会人口统计学调查问卷。主要收集一般人口学资料。第二部分为社会支持自评量表。从依附与亲密。社会结合。付出的机会。自身价值的体现及信息、情感、物质帮助的可得性5个维度25个条目评定患者的主观社会支持水平。总分25-125分。得分越高表示主观社会支持水平越高。第三部分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从生活满意度(10~50分)。自我概念(15-75分)。健康和功能状态(15-75分)以及社会经济(10~50分)4个方面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50~250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③计量资料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总结社会支持和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结果:纳人肠癌患者96例。均进人结果分析。并完成量表评估。①一般情况:男56例。女40例;年龄23-65岁。平均(55&;#177;4)岁。与家人共居66例。独居30例。②社会支持评定结果:与家人共居患者社会支持自评量表总分、依附与亲密、社会结合、付出的机会、自身价值的体现维度评分明显高于独居者(94.71&;#177;10.63。19.43&;#177;2.97,17.91&;#177;2.40。18.90&;#177;2.58,18.26&;#177;2.49;79.71&;#177;14.41。15.57&;#177;4.24。14.21&;#177;3.21。15.79&;#177;3.68,15.29&;#177;3.63。t=3.438-4.569,P〈0.01)。③生活质量评定结果:与家人共居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问卷总分、生活满意度、自我概念、健康和功能状态评分均明显高于独居者(128.31&;#177;26.23。32.65&;#177;9.65&;#177;41.87&;#177;7.00。30.45&;#177;8.75;112.33&;#177;24.26,26.44&;#177;8.65。39.47&;#177;7.32,26.43&;#177;7.36,t=2.937-3.769,P〈0.05-0.01)。④社会支持和生活质量相关性:社会支持自评量表总分与生活质量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623,P〈0.01)。结论:与家人共居肠癌患者获得的社会支持和生活质量均好于独居者。且获得社会支持越多。心理行为改善情况越好。  相似文献   

12.
高中生应付方式与儿童期虐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高中生应付方式与儿童期受到躯体、或情感伤害以及日常照顾等方面被严重忽视即儿童期虐待的关系。方法:于2004年12月,在广东省惠州市两所普通高中,随机抽取8个班级共356名学生。采用应付方式问卷(共有100个条目,分为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6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分值越高表示越倾向使用该应对方式)和儿童期虐待问卷自评量表(共有28个条目,分为5个分量表:①情感虐待。②躯体虐待。③性虐待。④情感忽视。⑤躯体忽视。每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1分:从不;2分:偶尔;3分:有时;4分:经常;5分:总是。每个虐待分量表5-25分,总分25-125分)对356名高中学生进行测评。按儿童期虐待严重程度(以总分27分为界限)分为高分和低分两组,分析高中生应付方式与儿童期虐待的关系。由班主任组织进行团体测验。答完问卷后当场回收。结果:发放问卷356份,剔除不完整问卷21份,共收回回答完整问卷335份。①儿童期虐待问卷总分严重程度比较:儿童期虐待问卷各分量表分在5.5~11.95之间。情感忽视为11.95&;#177;4.15,居名分量表分之首。②不同性别分量表分的区别:男性高中生儿童期性虐待显著高于女性(5.76&;#177;1.78,5.25&;#177;0.82,P〈0.05)。③不同性别高中生应付方式的比较:男性较女性更多的采用退避应付方式(0.48&;#177;0.20,0.43&;#177;0,20,P〈0.05),其余项目两性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④儿童期虐待高分组、低分组应付方式区别:高分组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应付方式显著高于儿童期虐待低分组(0.48&;#177;0.25,0.25&;#177;0.20;0,56&;#177;0.20,0.45&;#177;0.18;0.53&;#177;0.20,0.42&;#177;0.18;0.48&;#177;0,17,0,37&;#177;0.14,P〈0.05),而求助应付方式则显著低于低分组(0.52&;#177;0.30,0.65&;#177;0.23,P〈0.05)。解决问题应付方式两组差异不显著(0.71&;#177;0.21,0.72&;#177;0,18,P=0.93)。结论:城市高中生经历不同程度的儿童期虐待,尤其是情感忽视。他们的应付方式与儿童期虐待明显有关,儿童期虐待严重者更多的采用不成熟的应付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多靶点调控,立体定向手术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择2003-06/2004-07于解放军成都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经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确诊的住院患者为人组对象。共计62例,男35例,女27例,年龄20~54岁,病程5~20年。应用韦氏智力量表、简明精神病量表和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住院病人护士观察评定量表对62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在手术前2d和出院后3个月随访测试。护士观察评定量表共7个症状群30个项目:①社会能力(5项)。②社会兴趣(5项)。③个人卫生(4项)。④激动(6项)。⑤精神病表现(4项)。⑥迟缓(3项)。⑦抑郁(3项)。每项根据患者的表现,采用0~4分5级评分。无,0分;有时发生,1分;较常发生,2分;经常发生,3分;几乎总是如此,4分。根据各项测查评分,分别算出积极因素总分(前3项之和),消极因素总分(后4项之和),病情总估计得分(常数128+积极因素总分-消极因素总分)。 结果:62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中途无脱落。①手术前后韦氏智力量表言语智商、操作智商和全智商差异不显著(P〉0.05)。②患者手术前后简明精神病量表和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分值比较差异显著[(56.20&;#177;15.26),(28.62&;#177;6.21)分,P〈0.01;(87.34&;#177;19.56),(43.12&;#177;8.36)分,P〈0.01]。③护士观察评定量表评定结果显示,患者手术前后分值除个人卫生、抑郁两项比较差异不显著外,社会能力、社会兴趣、激动、精神病表现、迟缓分值差异显著[(20.47&;#177;8.56),(34.10&;#177;4.35)分;(6.10&;#177;5.89),(20.05&;#177;6.60)分;(26.47&;#177;10.93),(12.26&;#177;6.21)分;(7.60&;#177;6.04),0分;(13.67&;#177;4.70),(6.20&;#177;5.70)分,P均〈0.05]。 结论:多靶点调控、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智力无损害,对调动患者的生活兴趣,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社会适应能力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4.
腹式呼吸对A,B型人格大学生心率变异性频域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腹式呼吸训练对A,B人格大学生心率变异性频域的影响,为A型人格个体的行为干预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方法:实验于2005~09/10在河北师范大学心理健康实验室完成。采用张伯源等修订的A型行为问卷从化学系、物理系297名大学二年级全体本科学生中筛选出32名典型的A,B型人格大学生,其中A型人格者平均为31分,B型人格者平均为17分。按性别、A,B型性格匹配分为实验组与控制组,其中实验组16名,典型A型人格8名,典型B型人格8名;控制组16名,典型A型人格8名,典型B型人格8名,实验组进行腹式呼吸,控制组进行正常呼吸;实验分为3个阶段,基线期-实验期-恢复期。使用心率变异性分析软件分别记录各个实验阶段的5min的总功率谱和高频与低频比值。 结果:32名受试者均进入结果分析。实验组在腹式呼吸后.心率总功率谱显著增加[A型:(12984&;#177;7330)。(5909&;#177;4931)Hz;B型:(12615&;#177;9190).(8601&;#177;4941)Hz,P〈0.05],腹式呼吸后心率高低频比显著增高(A型:4.738&;#177;2.860,0.694&;#177;0.389.P〈0.01:B型:2.773&;#177;2.782.1.446&;#177;1.263,P〈0.05),腹式呼吸与A.B型人格存在着交互作用显著(F=6.125,P〈0.05)。 结论:腹式呼吸能够降低交感神经作用,促进副交感神经作用,对A型人格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胎儿期经历唐山大地震的青少年心理状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胎儿期经历唐山大地震的青少年症状自评量表评分研究,探讨胎儿期经历大地震对青少年心理状况的远期影响。方法:1994/1995对唐山市14所学校年满18周岁的高中三年级学生,进行90项症状自评量表测评。其中①胎儿期经历过唐山大地震,出生时间为1976—07—29/1977—04—28,测评时年龄满18周岁的高三学生611例为实验组,男295例,女316例。将实验组分为3个亚组:1976—07—29/1976—10—28出生的为早孕组(地震时母亲已怀孕7—9个月);1976—10—29/1977—01—28出生的为中孕组(地震时已怀孕4~6个月),1977-01-29/1977—04—28出生的为晚孕组(地震时已怀孕1~3个月)。②胎儿期未经历过唐山大地震,出生地点为唐山市地震中心。出生时间为1977-07-29/1978-04-28,测评时年龄满18周岁高三学生601例为对照组,男250例,女351例。将对照组也分为3个亚组:1977-07—29/1977—10—28出生的为早孕组(地震后4~6个月母亲怀孕);1977—10—29/1978—01—28出生的为中孕组(地震后7~9个月怀孕):1978—01—29/1978-04-28出生的为晚孕组(地震后10-12个月怀孕)。两组调查评估均在开滦精神卫生中心心理测验室完成。结果:1212例研究对象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实验组与对照组的90项症状自评量表总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其中对照组恐怖因子分明显高于实验组(1.57&;#177;0.53,150&;#177;49,t=-2.389,P〈0.01),其他因子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对照早孕组总评分和躯体化、强迫、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因子分均高于实验早孕组(166.64&;#177;39.29,154.96&;#177;35.88;1.57&;#177;0.49,1.46&;#177;0.40;2.37&;#177;1.37,2.11&;#177;0.54;1.84&;#177;0.52.1.69&;#177;0.48;2.00&;#177;0.63,1.85&;#177;0.58;1.65&;#177;0.58,1.48&;#177;0.46;1.73&;#177;0.45,1.63&;#177;0.40,(P〈0.05-0.01)];实验晚孕组的总分和强迫、焦虑、偏执、精神病和其他因子评分明显高于对照晚孕组(153.55&;#177;38.33,145.09&;#177;38.05;2.05&;#177;0.58,1.90&;#177;0.54;1.68&;#177;0.50,1.57&;#177;0.50;1.86&;#177;0.64,1.68&;#177;0.58;1.62&;#177;0.48.1.53&;#177;0.43;1.59&;#177;0.49,1.49&;#177;0.44,(P〈0.05—0.01)]。③对照组三个孕期间比较,早孕组和中孕组的总评分和各因子分均高于晚孕组(P〈0.01);早孕组总分和强迫、抑郁、焦虑因子分高于中孕组[166.64&;#177;39.29,158.39&;#177;36.70;2.37&;#177;1.37,2.10&;#177;0.54;1.81&;#177;0.58,1.69&;#177;0.53;1.84&;#177;0.52,1.74&;#177;0.46.(P〈0.05-0.01)。实验组三个孕期组间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唐山大地震对孕妇的强烈应激影响到其子女的远期心身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高原军人对生活事件的主观评价,并分析其与自测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于2004—07/2004-08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选择驻西藏某部队男性官兵490人,应用生活事件量表和自测健康评定量表进行调查。自测健康评定量表由许军编制,由10个维度48个条目组成,包括个体健康的生理、心理和社会3个子量表。生活事件量表包括26个条目,每个条目评价从没有影响到严重影响,采用0~4的5级评分法,经因素分析提取适应因子、人际因子、突发事件因子、工作环境因子、前途因子5个因子。对生活事件评价的平均分越高表明相应生活事件对其影响程度越大。在调查过程中由观察对象独立完成测试。主要记录高原军人生活事件量表的适应因子、人际因子、突发事件因子.工作环境因子和前途因子分以及总均分。同时按照生活事件量表项目:生活事件对精神影响程度(轻度.中度和重度影响)的主观评价不同来分组,比较对生活事件主观评价不同的高原军人的自测健康量表总分、生理、心理及社会3个子量表分,并进行生活事件主观评价与自测健康的相关分析。 结果:发放问卷490份,调查后共获回答完整、规范合格问卷485份,有效率为99.O%。①对高原军人影响较大的生活事件是来自适应因子、人际因子和工作环境因子,其评分依次为(1.32&;#177;O.72),(1.07&;#177;0.86),(1.02&;#177;0.73)分。②对生活事件主观评价不同的3组高原军人自测健康子量表得分和总分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生理健康:(8.13&;#177;0.97),(7.67&;#177;0.97),(7.53&;#177;1.04)分,F=14.615,P〈0.01];[心理健康:(7.00&;#177;1.40),(5.85&;#177;1.43),(5.52&;#177;1.28)分,F=42.610,P=0.0001;f社会健康:(7.00&;#177;1.39),(6.63&;#177;1.40),(6.53&;#177;1.88)分,F=9.288,P=0.000];[总分:(7.44&;#177;1.oo),(6.71&;#177;1.00),(6.57&;#177;0.93)分,F=32.728,P=0.0001。③高原军人对生活事件的主观评价得分与自测健康3个子量表得分和总分显著负相关(r=-0.235-0.445.P〈0.01)。 结论:对高原军人影响较大的生活事件是来自适应、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高原军人对生活事件的主观评价对其自测健康状况有显著影响,可以通过转变认知态度来提高其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绝经期骨质疏松症妇女的精神、心理和行为特征,并与健康人进行比较。方法:选择2002—02/2004—05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全面体检的被确诊为骨质疏松症者的绝经期妇女50例。同期选择本院体检各项指标均正常的绝经期妇女5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对象进行问卷调查:①采用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问卷评估精神状态(14个量表,先得出各量表的粗分,再将各量表粗分换算成T分,得分越高精神状态越不好)。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评估心理状态(90多项内容,9大症状因子,5级评分制:0为从无,1为轻度异常,2为中度异常,3为相当重异常,4为严重异常)。③采用A型性格问卷评估行为类型(该问卷有3个分量表,共有60个小题。将时间紧迫感,争强好胜,怀有戒心和敌意两个分量表的评分相加即得到A型行为总分,总分≥31分为典型的A型行为,≤23分为典型的B型行为,24~30分为中间型),按其要求进行测定和记分。结果:5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组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问卷评分结果比较:骨质疏松症组疑病症、抑郁症、偏执、精神衰弱、社会内向性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9.7&;#177;6.9),(53.7&;#177;5.5)分;(65.3&;#177;6.5),(53.5&;#177;5.9)分;(50.2&;#177;4.8),(56.0&;#177;4.5)分;(67.1&;#177;3.3),(55.1&;#177;3.1)分;(69.8&;#177;5.5),(62.1&;#177;5.2)分.(t=3.134-2.316,P〈0.05)]。②症状自评量表评分结果比较:骨质疏松症组患者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偏执等因子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06&;#177;0.72),(1.43&;#177;0.50)分;(2.23&;#177;0.39),(1.66&;#177;0.48)分;(1.86&;#177;0.32),(1.45&;#177;0.40)分;(2.14&;#177;0.56),(1.65&;#177;0.49)分;(2.15&;#177;0.40),(1.40&;#177;0.51)分;(1.69&;#177;0.32),(1.45&;#177;0.30)分,t=2.796~2.356,P〈0.05]。③A型性格问卷评分结果比较:骨质疏松症组中时间紧迫感,争强好胜、怀有戒心或敌意,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4.75&;#177;4.45),(14.01&;#177;3.49)分;(21.13&;#177;3.28),(15.47&;#177;3.19)分;(40.19&;#177;6.61),(32.57&;#177;4.36)分,t=2.437~2.782,P〈0.05]。结论: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发病与疑病症、抑郁症、偏执、精神衰弱、社会内向性、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偏执、时间紧迫感,争强好胜、怀有戒心或敌意等精神、心理和行为特征有关,其中有些症状可以认定为是绝经期骨质疏松症妇女临床表现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高原军人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了解高原军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状况。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择2004-07/08驻西藏某部队官兵490名为调查对象.应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进行调查。自测健康评定量表由10个维度,48个条目组成,包括个体健康的生理、心理和社会3个子量表。测试后,将量表原始得分换算成均分,自测健康条目均分理论最小值为0分.最高值是10分,5分代表中间水平。结果:调查后共获回答完整、规范问卷479份,最终纳入分析率为97.8%。①高原军人的3个子量表评分显著低于~般人群(生理健康子量表为原始得分为134.86&;#177;16.96,均分为7.93&;#177;1.00,一般人群为137.72&;#177;17.54;心理健康子量表为原始得分为97.63&;#177;22.80,均分为6.51&;#177;1.52.一般人群为104、90&;#177;21.24;社会健康子量表为原始得分为66.45&;#177;15.09,均分为6.77&;#177;1.44,一般人群为69.35&;#177;15、19)。②自测健康总分显著低于一般人群(自测健康总分原始得分为298.93&;#177;44.02.均分为7.13&;#177;1.06,一般人群为311.97&;#177;39.49)。⑧除角色活动维度外(15.19&;#177;3、23,14.48&;#177;3.16),高原军人各维度、子量表分以及总分均低于一般人群。④在生理和社会健康子量表的比较方面结果差异不显著。⑤在心理健康子量表的得分上,不同职别、婚姻状况、进藏次数的高原军人有显著差别(干部、士官:6.10&;#177;1.58,义务兵:6.66&;#177;1.49;未婚:6.55&;#177;1.53,已婚:6.04&;#177;1.3l;初次:6.60&;#177;1.55.多次:6.17&;#177;1.35,P&;lt;0.05)。结论:由于高原特殊环境对军人产生的影响,使得高原军人在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状况总体上低于一般人群。由于高原军人担当的社会角色比较单一,年龄相仿和生活及工作环境的相似,使高原军人之间在生理状况、社会角色、社会资源和接触、社会支持方面相对差异不大。影响他们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为职别、婚姻状况及进藏次数。  相似文献   

19.
医学院校在校大学生述情障碍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医学院在校学生述情障碍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水平,并分析两者的关系。 方法:于2005-11-20以整群抽样的原则选择新乡医学院不同年级在校大学生322人为调查对象,进行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测评。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共4个因子(因子I描述情感的能力,因子Ⅱ认识和区别情绪和躯体感受的能力,因子Ⅲ幻想缺乏,因子Ⅳ外向型思维缺乏)26个条目。每个条目按5个等级记分,得分越高,述情障碍越明显。分别计算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总分及其因子分。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评定医学院校学生1周内的心理健康状况。症状自评量表包含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10个因子90个项目,分别计算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其因子分。并进行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总分及因子分和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因子分的相关和回归分析。 结果:发放问卷322份,排除资料填写不完整的12份,收回合格问卷310份,有效率96.3%。①医学院在校学生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总分为(69.95&;#177;11.12)分,均略高于全国青年常模(65.70&;#177;7.98)分。一至四年级学生述情障碍量表总分分别为(71.56&;#177;7.96),(69.81&;#177;9.47),(67.34&;#177;6.57),(67.57&;#177;7.54)分,差异无显著性(F=2.038,P〉0.05)。男学生述情障碍量表总分、因子Ⅳ得分略高于女学生[(71.65&;#177;9.47),(68.02&;#177;8.44),t=-2.217,P=-0.046];[(19.86&;#177;3.98),(18.12&;#177;4.03)分,t=-2.258,P=-0.034]。②医学院校在校学生症状自评量表总分(131.68&;#177;36.87)分,与全国青年常模(129.96&;#177;38.76)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医学院校在校学生的强迫、人际关系、抑郁及焦虑因子分比全国青年常模显著增高,而躯体化、敌对、偏执因子分比全国青年常模低(P〈0.05~0.01)。医学院校不同年级学生症状自评量表总均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F=1.738,P〉0.05)。女学生人际关系及抑郁因子分高于男学生,男学生敌对因子分高于女学生,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③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总分、因子I、Ⅱ、Ⅳ与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呈正相关,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总分与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均显著相关(r=0.185~0.396,P〈0.01),与敌对因子相关性最低(r=0.185),与强迫相关性最高(r=0.396),与症状自评量表总分相关系数为0.347。因子Ⅲ与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评分呈负相关。多元回归分析进人方程的是症状自评量表中强迫和焦虑因子。 结论:医学院校在校学生述情障碍与心理健康存在密切关系,心理健康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述情障碍的水平,述情障碍可能是影响青年学生心理健康的个性基础。  相似文献   

20.
孤独症儿童17例家庭训练情况追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孤独症儿童长期家庭训练的现状及效果。 方法:观察对象为1998年武汉市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作组调查的17例孤独症儿童,均为独生子女,其中男12例,女5例,当时年龄4.1~12.7岁,平均(8.1&;#177;2.5)岁。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二版修订版标准。2006年该协作组采用自编的孤独症儿童家庭训练情况调查表,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查量表对17例孤独症儿童的家庭训练情况进行8年后的追踪调查,并作比较分析。 结果:1例女孩失踪,2例男孩失访,最后有14名孤独症儿童进入结果分析。①孤独症儿童长期家庭训练人员以母亲为主(占93%),常用训练方法是游戏疗法(占36%);患儿家长对孤独症知识比较了解(占86%),对长期训练的评价认为有效(占57%),而且对训练仍抱有信心(占64%)并坚持治疗。②经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查量表检测,训练后儿童孤独症状有明显好转,1998年的平均总分77.02&;#177;18.35,2006年平均总分52.52&;#177;16.50,减分24.50&;#177;1.85,减分率为31.81%。但有7名儿童滞留家中。 结论:家庭是孤独症儿童康复的重要场所,长期家庭训练有利于孤独症儿童症状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