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治疗急性出血性中风慎用活血化瘀方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80年代以来 ,部分学者将出血性中风的辨证归属为血证 ,并根据传统中医学“离经之血便是瘀”以及“活血化瘀药不同于西药的抗凝作用”等理论 ,提出了活血化瘀法治疗急性出血中风的观点 ,虽有报道初步的临床疗效似乎得到肯定 ,但笔者对活血化瘀方药治疗急性出血性中风却存在以下若干看法 ,现提出来与同道进行探讨。1 古代经典理论存在时代的局限性 对经典的推衍应多方位考虑清代医家唐容川的《血证论》说 :“吐衄、便、漏 ,其血无不离经。凡系离经之血、与营养周身的血已暌绝而不合……此血在身 ,不能加于好血 ,而反阻新血之化机 ,故凡血证 …  相似文献   

2.
安琦  毛莉 《江西中医药》2006,37(7):20-20
《血证论》在治疗血证时,明确提出:“凡系离经之血。与营养周身之血已睽绝而不合,此血在身,不能加于好血,而反阻新血之化权,故凡血证,总以祛瘀为要。”在具体应用时要明辨标本、权衡缓急,若是由于瘀血日久导致的出血,应以活血化瘀药为主,旨在正本清源,使瘀去而出血自止;若是由于寒、热、虚等因素导致的出血,在止血和消除出血病因的同时,也可酌情加入活血化瘀药,以达止血不留瘀之效。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第一个明确提出血证论思想的医家是唐容川,其在《血证论》中说:“吐衄便漏,其血无不离经,凡离经之血,与荣养周身之血,已睽绝而不合,而且逗留不去,反阻新血生化之机。故凡血证总要注意祛瘀。”[1]并据此提出著名的治疗血证之大纲:止血,消瘀,宁血,补虚。这种思想同样适用于治疗崩  相似文献   

4.
活血化淤法是治疗淤血症的主要方法。“淤,积血也。”《血证论》淤血篇指出:“凡系离经之血与荣养周身之血;已臢绝不合,”所谓“淤血”,即离经之血。从现代医学的观点来看,全身血液运行不畅,或局部血液运行停滞,以及出血后体内存留离经之血,皆称血淤。妇女以血为本。凡经、带、胎,产诸病,不论寒、热、虚、实、最后均可导致血淤症。唐容川说:“女子胞中之血,一月一换,除旧生新,旧血即淤血。”故淤血阻滞为妇科最常见的发病机理。活血化淤法就成为治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血瘀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血瘀证”有人称为“瘀血证”,实际上两者有所区别。瘀血是指瘀斑、瘀块、瘀点等皮下出血、紫瘢、血肿等离经之血,是有形的出血性病理变化;而血瘀是广义的,除包括离经之血外,尚包括脏腑经络人体各部位的血液停滞、瘀塞不通、血脉不通、血不循  相似文献   

6.
慢性肾炎血尿从瘀论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尿是慢性肾炎的基本临床表现 ,发病率高 ,病程冗长 ,治疗困难 ,因而也是肾病科的重要研究课题。经过长期研究 ,学术界已经认识到瘀血是导致慢性肾炎血尿迁延难愈的重要病机 ,因而应该重视对慢性肾炎血尿瘀血病机和治法的研究。下面是笔者研究治疗慢性肾炎血尿的体会 ,仅供同道参考。1 从瘀论治的理论根据1 1 离经之血为瘀血中医认为 ,血液运行于经脉之中 ,离开经脉就必然形成瘀血。血尿属于出血的范畴 ,出血当然属于“离经之血” ,出血溢于膀胱 ,经小便排出者就是血尿 ;如果所出之血全部经膀胱排出就只有出血而无瘀血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7.
瘀血学说及活血化瘀法在消化系统病证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瘀血的含义瘀血既是一种病理产物,又是一个致病因素。其含义较广泛,如《说文》指出:“瘀,积血也”;《内经》说:“寒独留,则血凝泣,凝则脉不通”;《血证论》说:“离经之血为瘀血”;《证治准绳》说:“污秽之血为瘀血”;《医林改错》还有“久病入络即瘀血”等等。故凡血行不畅、凝滞脉中,或已离经之血和污秽不洁之血,以及久病影响到脉络时所出现之病变,均称为瘀血。历代文献中也称之恶血、蓄血、积血、留血、死血、滞血、干血、败血、贼血等。由瘀血所致的  相似文献   

8.
张琼 《光明中医》2008,23(9):1356-1357
祖国医学认为大黄具有行气活血、清热泻火之功效,而认为血证的出血为血溢脉外,为离经之血,为瘀血。而瘀血不去,新血不生,血不归经,另外集瘀生热,血热则血愈外溢。因此对多种血证只要经过中医辨证施治,合理施用大黄来活血止血,临床效果则相当可观。  相似文献   

9.
出血性疾病,来势危急,其证候逼人,要求我们在短期内做出合理的处置,并能得到满意的效果,本文选择吐、衄、咳、便四种出血症进行讨论。凡出血症皆为血不循环,离经之血外溢,从上焦口鼻等出者为伤及阳络,从下焦二便出有为伤及阴络。其治疗原则有别。上焦出血多用降逆引血下行,下焦阴络所伤,引  相似文献   

10.
三子养亲汤在血胸治疗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敏 《四川中医》2002,20(6):49-49
三子养亲汤出血《韩氏医通》,其功用本来是降气快膈、化痰消食,为老年人气实痰盛之证而设,但笔者在临床用三子养亲汤治疗血胸,促进离经之残留血液吸收,改善临床体征和症状,获得很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1 行血止血法的理论依据①出血与瘀血互为因果 出血致瘀 :诱发出血的原因复杂 ,概括来说 ,凡影响气血运行的一切因素均可引起出血。而瘀血滞留 ,阻隔脉络 ,是出血的病理实质。出血之后 ,离经之血便为瘀血。此外 ,血热出血、热毒煎熬血液 ,多易致瘀。《医林改错》云 :“血受热则煎熬成块。”因此 ,血热出血与瘀血常互见。瘀血在内 ,出血不止 :瘀血留于脉内 ,血液运行不畅 ,一方面使血复从脉道破损之处溢出 ;另一方面瘀血不去 ,新血不生 ,留于脏腑经络之间 ,往往易形成痨损 ,脏腑经络即虚 ,又会导致新的出血。如瘀血久结 ,郁而生热 ,热从内…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中医学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及其不孕作了大量探索和研究.分析病机认为内异症异位灶出血是离经之血;主症之一疼痛拒按;离经之血,蓄积日久,固定成.故内异症基本病机是血瘀.其所见的痛经、不孕、月经不调等均由瘀血蓄积下焦,阻滞胞宫经络所致.  相似文献   

13.
瘀血者为“瘀之血”,血瘀者乃为“血之瘀”,两者是不能混为一谈的。瘀血是由于跌打损伤,或内脏出血所致的瘀阻。如《灵枢·贼风篇》云:“若有所堕坠,恶血在内不去……,血气凝结。”又如《血证论》云:“吐血便漏,其血无不离经……,然离经之血,虽清血,鲜血亦是瘀血。”因其为血管破裂,血溢于脉外,不能及时排出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运用活血化瘀治疗出血性中风的报道日渐增多,本文仅讨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所致出血性中风。1理论依据 中医理论认为“离经之血即为瘀血”,清·唐容川《血证论·瘀血篇》说:“离经之血,虽清血、鲜血亦是瘀。”脑出血即脑血管破裂形成局部脑血肿,故从八十年代以来,根据微观辨证观点认为应属中医“血证”范畴。而中医学理论还有“瘀血不去,新血难安”的观点,强调活血化瘀治疗出血中风,理论即源于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化瘀止血法的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回顾,全面剖析了消化性溃疡胃炎出血的病机特点.认为久病入络为瘀血,是出血之病理基础;火热动血为瘀血,是出血之始动因素;离经之血为瘀血,是出血之病理结果.提出了瘀血留着为本病的病理之关键与中心环节.从而在治疗上,确立了化瘀止血法为治疗消化性溃疡胃炎出血的根本大法.并探讨了这一治法的作用机制、特点、适应症,及临床上与其他止血法配伍运用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痰饮是水液代谢障碍,导致水津停滞而形成的病理产物;瘀血是由于内外伤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出血,离经之血或血行不畅凝滞于脉中的血。痰、瘀是常见的两种致病因素,中医  相似文献   

17.
杨欣  张崴 《湖南中医杂志》2022,38(1):177-180
血瘀证是指瘀血内阻形成的以疼痛、肿块、出血、瘀血色脉征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1].血瘀的病因可分为瘀滞内结之血、离经之血和污秽之血[2].《妇人大全良方》指出"妇人以血为本",女性特有的生理活动,均赖血液的滋养.妇科肿瘤属于中医学"癥瘕"范畴,寒凝、气滞、热灼、痰阻、金刃损伤等均可致血运失调而形成瘀血,瘀血阻滞冲任、胞宫...  相似文献   

18.
全身血液运行不畅,或局部血液停滞,或体内存留离经之血,都称之为瘀血,又称为蓄血。瘀血的形成及致病特点多由于气滞、气虚、血寒、血热等原因而形成。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若因气滞,或因气虚推动无力,均可造成血液凝滞成瘀。寒凝血脉,则经过全身血液运行不畅,或局部血液停滞,或体内存留离经之血,都称之为瘀血。  相似文献   

19.
瘀血刍议     
凡离经之血不能及时排出和消散,停留于体内,或行血不畅,壅遏于经脉之内及瘀积于脏腑器官组织的,均称瘀血。《金匮》云:“病人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瘀血。”尤在泾《金匮要略心典》注云:“胸满者,血瘀而气为之不利也;唇痿舌青,血不  相似文献   

20.
李祥云教授 ,学术上提出“肾亏瘀阻”观点。笔者进修期间对李师活血祛瘀的灵活运用 ,尤其是虫类药物治疗疑难症深感钦敬。“气通血活 ,何患疾病不除”。李师认为 ,人体的经络脏腑、营卫气血、腠理肌肉 ,均有瘀血阻滞的可能。常向我们推崇《血证论》,对唐容川“离经之血而未出者 ,是为瘀血 ,既与好血不相合 ,反与好血不相能。”“反阻新血之化机。”又有所发展。认为即便无出血倾向者 ,凡气滞、寒凝、痰脂、血结、虚邪贼风、湿浊热毒 ,甚至七情郁结 ,皆可罹致瘀血阻滞。故在各种治疗大法中 ,常合以活血祛瘀法。如补肾益气活血、疏肝理气活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