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司维 《北京中医药》2012,31(5):330-331
目的通过对后循环缺血中医证候的分析,探寻其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方法根据文献,对150例后循环缺血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观察记录。结果后循环缺血的中医证型以风证最多,其次为痰证、火热证、阴虚阳证,风证与阴虚阳亢证、风痰证、痰热证为本研究证型中常见证型组合。结论后循环缺血中医证候分布有一定规律,有利于临床对其中医中药治疗探寻规律。  相似文献   

2.
司维 《北京中医》2012,(5):330-331
目的通过对后循环缺血中医证候的分析,探寻其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方法根据文献,对150例后循环缺血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观察记录。结果后循环缺血的中医证型以风证最多,其次为痰证、火热证、阴虚阳证,风证与阴虚阳亢证、风痰证、痰热证为本研究证型中常见证型组合。结论后循环缺血中医证候分布有一定规律,有利于临床对其中医中药治疗探寻规律。  相似文献   

3.
傅凯丽  霍磊 《湖南中医杂志》2021,37(7):110-113,121
目的:研究后循环梗死患者的中医证候演变规律.方法:采用后循环梗死中医证候学调查问卷对388例后循环梗死患者进行发病初期(3 d之内)、14 d、28 d、90 d 4个时间点的证候学调查,收集患者的症状、舌苔、脉象、证候要素、证候类型等,以得出其4个时间点的证候演变规律.结果:各阶段证候要素及主要证候的构成比较高的是:0 d,风痰瘀阻证;14 d,风痰瘀阻证、气虚血瘀证;28 d,痰浊内阻证、气虚血瘀证;90 d,气虚血瘀证、气血亏虚证.转移概率矩阵得出的证候演变规律为:0~14 d,风痰瘀阻证可转变为风痰瘀阻、痰浊内阻证;14~28 d,风痰瘀阻证可转变为痰浊内阻、气虚血瘀等证,气虚血瘀证可转变为气虚血瘀、肾精不足等证;28~90d,痰浊内阻证可转变为气血亏虚、痰浊内阻等证,气虚血瘀证可转变为肾精不足、气虚血瘀等证.结论:风痰瘀阻证为发病初期常见证候类型,气虚血瘀证自发病中期起为常见证候类型.即发病时实证多见,随着病情恢复虚实夹杂证、虚证多见.  相似文献   

4.
《河北中医》2012,34(2)
目的 探讨青年脑梗死中经络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对150例青年脑梗死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其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探讨中医证型、C反应蛋白(CRP)、空腹血糖(FPG)、血脂、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青年脑梗死之间的关系.结果 150例青年脑梗死患者,风痰阻络型占51.3%,肝阳暴亢型占35.4%,气虚血瘀型占6.0%,阴虚风动型占7.3%;青年脑梗死患者CRP、FPG、血脂、Hcy在各个证型中均有变化,但风痰阻络型CRP、血脂、Hcy均有明显变化(P<0.05,P<0.01),FPG在证型中无明显变化,但气虚血瘀型中FPG变化相对明显(P<0.05,P<0.01).结论 青年脑梗死中医辨证以风痰阻络、肝阳暴亢为主,CRP、FPG、血脂、Hcy能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对95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进行证候诊断,并收集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9.0分析软件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分级与证候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的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是痰证、火热证、血瘀证、风证、气虚证、阴虚阳亢证;气虚证患者颈动脉发生狭窄的比率较高,其次为痰证,风证狭窄比率最低;风证、火热证、痰证、血瘀证、气虚证和阴虚阳亢证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分级及颈动脉狭窄发生率相近(P>0.05);风证与非风证、火热证与非火热证、血瘀证与非血瘀证、阴虚阳亢证与非阳亢证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分级及颈动脉狭窄发生率相近(P>0.05);气虚证与非气虚证在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相近(P>0.05);痰证与非痰证、气虚证与非气虚证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分级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证与非痰证在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提示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分级评分有相关性的只有痰证,两者呈正相关.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痰证积分越高,则颈动脉粥样硬化分级越高.结论 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表现为痰证、气虚证的患者应尽快完善颈动脉超声检查以指导临床治疗;未来还需要大样本、多中心、多层次的研究来增加研究结果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6.
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尿酸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中经络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尿酸水平诊断的关系.方法:回顾315例ACl中经络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各型患者血清尿酸含量与3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分析患者证型与性别、年龄、血尿酸水平、血糖及血脂的关系.结果:315例患者平均血尿酸水平为304 μmol/L,其中高血尿酸(HSUA)165例占54.6%,风痰瘀阻证、痰热腑实证患者中HSUA分别占61%和65%.结论:以痰、瘀为主证型的ACl中经络患者血尿酸水平较其他证型偏高,提示高尿酸血症与血瘀、痰凝等证候相关;ACl中经络合并HSUA与风痰瘀阻证、痰热腑实证关系较与阴虚风动证、风痰火亢证及气虚血瘀证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南雄地区中风患者急性期的中医证候特点及规律。方法:按标准纳入2006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南雄地区中风病急性期患者741例,采用频数统计方法,总结分析中医证候的特点和分布规律。结果:741例患者经辨证核对,其证型频次由低到高排列依次为阴虚风动证、痰湿蒙神证、风火上扰证、痰热腑实证、风痰火亢证、风痰瘀阻证、气虚血瘀证,其中以气虚血瘀证309例(占41.7%)、风痰瘀阻证199例(占26.9%)、风痰火亢证74例(占10.0%)为主,3种证型共占全部证型的78.6%(582例)。741例患者中证素的分布由低到高依次为阳虚证、血虚证、阳亢证、火证、阴虚证、热证、风证、气虚证、痰证、瘀证。其中以瘀证、痰证和气虚证为主。在对不同病程和不同偏瘫肢体的证候分型统计中,其证候分型也有显著差异。结论:南雄地区中风病患者急性期的常见证候分布以气虚血瘀证、风痰瘀阻证、风痰火亢证为主;证素以瘀证、痰证和气虚证为主,其中痰证是南雄地区中风病发病过程中的重要证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愈瘫灵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风痰瘀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4例急性脑梗死风痰瘀阻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2例,均静滴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组加服愈瘫灵胶囊;两组均以15d为1疗程.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显著下降.结论 愈瘫灵胶囊可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风痰瘀阻证患者的血液流变性.  相似文献   

9.
安佰海  尤可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7):1110-1111
本文旨在探析风痰证的病名概念,认为应将风痰证分为外风触痰证与内风痰扰证两大类,探讨其病因病机、与中风病的关系及证治,指出<中医内科学>中风痰证治不足之处,以期对中风病的风痰证治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王涛  齐姣  王颖  陈小静 《河北中医》2012,34(2):186-187,202
目的探讨青年脑梗死中经络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对150例青年脑梗死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其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探讨中医证型、C反应蛋白(CRP)、空腹血糖(FPG)、血脂、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青年脑梗死之间的关系。结果 150例青年脑梗死患者,风痰阻络型占51.3%,肝阳暴亢型占35.4%,气虚血瘀型占6.0%,阴虚风动型占7.3%;青年脑梗死患者CRP、FPG、血脂、Hcy在各个证型中均有变化,但风痰阻络型CRP、血脂、Hcy均有明显变化(P<0.05,P<0.01),FPG在证型中无明显变化,但气虚血瘀型中FPG变化相对明显(P<0.05,P<0.01)。结论青年脑梗死中医辨证以风痰阻络、肝阳暴亢为主,CRP、FPG、血脂、Hcy能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化痰通络汤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风痰瘀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7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风痰瘀阻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9例采用化痰通络汤治疗,对照组28例采用消栓通络胶囊治疗,治疗8周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临床疗效及显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化痰通络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风痰瘀阻证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化痰通络汤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风痰瘀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7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风痰瘀阻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9例采用化痰通络汤治疗,对照组28例采用消栓通络胶囊治疗,治疗8周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临床疗效及显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化痰通络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风痰瘀阻证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化痰通络汤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风痰瘀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7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风痰瘀阻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9例采用化痰通络汤治疗,对照组28例采用消栓通络胶囊治疗,治疗8周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临床疗效及显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化痰通络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风痰瘀阻证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化痰通络汤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风痰瘀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7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风痰瘀阻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9例采用化痰通络汤治疗,对照组28例采用消栓通络胶囊治疗,治疗8周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临床疗效及显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化痰通络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风痰瘀阻证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化痰通络汤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风痰瘀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7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风痰瘀阻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9例采用化痰通络汤治疗,对照组28例采用消栓通络胶囊治疗,治疗8周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临床疗效及显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化痰通络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风痰瘀阻证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化痰通络汤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风痰瘀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7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风痰瘀阻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9例采用化痰通络汤治疗,对照组28例采用消栓通络胶囊治疗,治疗8周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临床疗效及显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化痰通络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风痰瘀阻证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化痰通络汤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风痰瘀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7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风痰瘀阻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9例采用化痰通络汤治疗,对照组28例采用消栓通络胶囊治疗,治疗8周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临床疗效及显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化痰通络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风痰瘀阻证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化痰通络汤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风痰瘀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7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风痰瘀阻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9例采用化痰通络汤治疗,对照组28例采用消栓通络胶囊治疗,治疗8周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临床疗效及显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化痰通络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风痰瘀阻证有效.  相似文献   

19.
本文所举急症治验五案:1.暑邪痰热内闭证;2.痰湿上蒙证;3.阴虚风痰内扰证;4.阳虚痰浊上泛证;5.阳虚腑实、痰热上蒙证。此为真知灼见,颇值得玩味。  相似文献   

20.
黄赛忠 《江苏中医药》2017,49(10):40-42
目的:观察进展性脑梗死中医证候与危险因素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15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分类,并同时观察发病危险因素、不同时期的NIHSS评分,比较证候分布比例、不同证候之间危险因素及NIHSS评分的差异。结果:进展性脑梗死中医证候分布比例为瘀血阻络痰瘀阻络肝阳上亢风痰阻络阴虚风动气虚血瘀,证候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肝阳上亢证、阴虚风动证患者的高血压病和糖尿病例数明显高于其他4种证候,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痰瘀阻络、瘀血阻络证患者的颈动脉斑块发生例数明显高于其他4种证候,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风痰阻络证、肝阳上亢证、阴虚风动证及瘀血阻络证4种证候治疗后不同时期NIHSS评分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进展性脑梗死的常见中医证候为瘀血阻络证及痰瘀阻络证;痰瘀阻络证、瘀血阻络证与颈动脉斑块密切相关,而肝阳上亢证和阴虚风动证与高血压病、糖尿病密切相关;痰瘀阻络证、气虚血瘀证患者的预后差,而风痰阻络证、肝阳上亢证、阴虚风动证和瘀血阻络证的预后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