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型钢板在治疗手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并分析其疗效。方法采用对照回顾分析的方法。随机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月应用微型钢板和克氏针进行手部骨折治疗的128例(141处骨折)患者,其中观察组68例使用微型钢板,对照组60例使用克氏针。根据随访结果,综合性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情况、术后愈合时间以及术后手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没有差别,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而观察组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从术后疗效对比分析可知.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微型铜板治疗手部骨折可以明显缩短术后外固定的时间,微型铜板轻便固定可靠,有利于患者早期活动和手部功能恢复,明显优于传统的治疗方法,适宜临床手部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采用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方法对4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切开治疗,实验组采用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观察2组手术所用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2组患儿均为骨性愈合,其中实验组手术时间(41.5±3.3)min、并发症发生率10%、畸形愈合发生率5%。对照组分别为(54.8±5.9)min、45%、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优良率95%,对照组为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股骨髁上骨折手术时间短、安全简便、创伤较小、并发症较少、对儿童骨骼发育影响不大,值得临床上拓展应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16):1520-1522
[目的]探讨顺行简易髓内针联合可塑支具治疗第2、5掌骨颈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2月2012年6月采用顺行简易髓内针联合可塑支具治疗第2、5掌骨颈不稳定骨折48例,将骨折端闭合复位后,用1枚2 mm不锈钢克氏针末端预弯20°自制髓内针,顺行打入固定骨折端,术后可塑支具外固定2周,62012年6月采用顺行简易髓内针联合可塑支具治疗第2、5掌骨颈不稳定骨折48例,将骨折端闭合复位后,用1枚2 mm不锈钢克氏针末端预弯20°自制髓内针,顺行打入固定骨折端,术后可塑支具外固定2周,68周取出克氏针,行手部康复功能锻炼。[结果]手术时间158周取出克氏针,行手部康复功能锻炼。[结果]手术时间1530 min,本组患者经过630 min,本组患者经过612个月随访,骨性愈合时间在812个月随访,骨性愈合时间在812周,手部功能恢复良好;无感染、骨不连、畸形愈合、关节僵硬等发生;有5例出现皮下针尾刺激症状,克氏针取出后症状消失。[结论]顺行简易髓内针联合可塑支具微创治疗第2、5掌骨颈不稳定骨折,其操作简单,手术创伤小,费用低,功能恢复快,效果可靠,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自制带圈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应用。方法 2017年1月-2018年4月,23例髌骨骨折患者接受自制带圈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治疗。结果 23例未出现克氏针松动滑脱,无戳破皮肤;钢丝无脱套及断裂。疗效优良率达到95.6%;骨折愈合率达到100%。结论自制带圈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手术操作简单,内固定牢靠,可以明显减少传统克氏针钢丝张力带术后出现的克氏针滑动、钢丝脱落等并发症,本方法经济实用,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对1例暴发性紫癜患者的全身大面积皮肤坏死创面予多次切削痂植皮手术,后期小腿中下段并发骨髓炎及右踝关节结构完全坏死,予右小腿截肢术。护理重点包括术前积极清除创面坏死组织,术后采取负压引流术及维持正确体位保护植皮区,密切观察创面外包敷料渗血渗液情况,做好发热护理、加强营养支持和心理护理等。患者创面闭合良好,生命体征平稳,左小腿保留克氏针固定,住院158d,好转出院,转康复医院继续治疗。  相似文献   

6.
改良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儿童复杂肱骨髁上骨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后改良三根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儿童复杂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1998年2月~2004年9月收治的36例复杂肱骨髁上骨折患儿,行闭合手法复位后,采用改良克氏针交叉固定。C型臂监视下在肱骨髁外侧用两根平行的克氏针固定,然后在内侧交叉固定一根克氏针。固定内侧克氏针时,须在保护骨折不移位的情况下小心地伸直肘关节保护好尺神经。术后长臂石膏维持肘关节制动3~4周。结果所有患儿在术后均未出现医源性尺神经损伤。术后随访12~21个月(平均15.8个月),根据Flynn等的功能和美观的标准进行评价,根据美观标准:36例患儿中35例均为优良,满意率为97.2%;根据功能标准:所有患儿均符合满意标准。结论儿童复杂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用改良的三根克氏针交叉固定疗效良好,而且可以避免尺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小儿手部术后早期手保护依从性差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6年11月在我科行手部手术的220名小儿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术后早期手保护依从性差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20名小儿手部术后早期手保护依从性差的原因分别与患儿因素、疾病因素、家长因素、护理因素等有关。结论影响小儿手部术后早期手保护依从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术后护理工作中应针对小儿、家属、病情、护理等影响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指导及措施,以提高小儿手部术后早期手保护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8.
聚丙交酯膜防治肱骨髁上骨折术后的肘关节粘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在儿童移位肱骨髁上骨折切开复位术中应用聚丙交酯膜 (PLA膜 )防治肘关节粘连的效果。方法 将 4 8例肱骨髁上严重移位性骨折患儿分成两组。PLA膜组 :2 0例 ,行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后 ,于骨折部前后各放 1张大小合适的PLA膜 ;对照组 :2 8例 ,行单纯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两组术后早期均行肘关节功能锻炼。将两组患儿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作对比分析。结果 PLA膜组随访 10~ 16个月 ,平均 12个月 ;对照组随访 12~ 16个月。术后肘关节功能优良率 :PLA膜组为 85 % ,对照组为 5 7 1%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PLA膜对人体无毒副作用 ,能有效防止肘关节术后粘连。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固定方式治疗小儿伸直性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8例小儿伸直型肱骨髁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固定方式将48例患者分成两组,克氏针组与夹板组,每组24例,克氏针组采取闭合复位后经皮克氏针固定,夹板组采取手法复位后杉树皮小夹板外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骨折移位情况,12个月后肢体功能活动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克氏针组无移位的发生率明显大于夹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夹板组的轻度移位,Mc IntyreⅢa,Mc IntyreⅢb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克氏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克氏针组的优良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克氏针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克氏针固定术治疗小儿伸直型肱骨髁骨折具有术后移位少,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发生率低等特点,故在小儿伸直型骨髁骨折治疗过程中应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报道1例骨折内固定器械克氏针在人体内的移位.方法 2004年3月,患者曾因右锁骨骨折行开放锁骨复位手术,用2根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术后3个月右锁骨骨折愈合,克氏针未行手术移除.2005年4月,患者感左胸痛入院,行胸部及盆部X线、CT及三维重建,示固定在右锁骨上的2根克氏针发生了移位,1根在左侧胸腔,另1根移位至右骶髂关节前方(右髂内动脉内).行左侧胸腔切开取针和右髂内动脉切开取针术后,结扎右髂内动脉.结果 术后患者恢复良好,胸痛缓解,右下肢活动感觉无异常.术后7 d康复出院.结论 采用克氏针行锁骨骨折内固定应牢固固定,否则易出现移位,引起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牙周翻瓣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行牙周翻瓣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牙周手术四手操作,实验组在常规牙周手术四手操作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对护理的满意率、焦虑、抑郁等情况。结果:120例患者采取不同护理后,实验组0度疼痛发生率为42%,护理满意率达91%均高于对照组(P0.05);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降低了患者在牙周翻瓣术中的不适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对手术过程的配合度以及口腔健康知识的知晓度,丰富了整体护理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为观察系统性护理干预对小儿肛周脓肿术后的效果,将80例肛周脓肿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儿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术后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系统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儿术后创面愈合时间,术后5h、12h、1d、2d的疼痛评分以及术后3d、6d、9d的排尿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术后创面愈合时间短...  相似文献   

13.
内观认知疗法对网瘾患者心理康复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观认知疗法对网瘾患者心理康复的作用。方法将60例住院网瘾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和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4周的内观认知疗法.包括自我认知心理治疗、人际认知心理治疗等。两组于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情感平衡量表(AB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和容纳他人量表(AOS)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观察组SCL-90、ABS、AOS、PSSS(除家庭支持外)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内观认知疗法能够改善网瘾患者的负性情感,提高他们领悟社会支持和容纳他人的能力,对其心理康复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手术室压疮风险评估表在术中压疮高危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3月我科手术患者11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压疮预防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自制手术室压疮风险评估表进行评估,并对中重度危险的患者给予针对性预防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压疮发生情况。结果 2014年1~3月我科采用自制手术室压疮风险评估表评估高危患者58例,所有压疮风险评估正确,护理干预措施落实到位,观察组压疮发生1例,发生率为1.7%。对照组压疮发生6例,发生率为10.3%,两组患者压疮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5,P〈0.05)。结论应用自制手术室压疮风险评估表,使手术室护士能正确、客观评价患者各方面情况,正确的评估压疮高危患者,提高手术压疮风险的预见性,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减少了术中压疮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报道指屈肌腱修复后早期康复介入的疗效。方法对73例Ⅱ~Ⅴ区指深屈肌腱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损伤指别、神经损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治疗,术后4周再行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急诊修复后第4天即在使用支具情况下开始进行物理治疗及康复训练。两组采用相似康复治疗方法,应用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AM)测定法评定疗效。结果术后3--6个月,按TAM法评定患指功能,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活动度及手指感觉、两点辨别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指屈肌腱修复术后功能锻炼开始的时间愈早,手功能恢复的优良率愈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探讨呼吸功能训练对肺癌患者术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肺癌术后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在围手术期对患者呼吸功能训练的护理干预,入院后第一天及术后第一周对肺功能的测定。结果术前两组血气指标、肺功能指标等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一周观察组血氧饱和度、氧分压、FEV1%、FEV1\FVC%指标值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功能质量均好于对照组,并且患者对术后的生活质量期望值明显提高。结论肺癌术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呼吸功能训练可提高肺癌患者术后的呼吸功能,促进肺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按摩疗法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拟行单膝 TKA 患者 142 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71 例。对照组患者 TKA 术后行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患者 TKA 术后在常规术后护理基础上行按摩疗法。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 6、12、18 和 24 h 疼痛评分和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12 和24 h 焦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12 和24 h 吗啡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按摩疗法可显著降低 TKA 术后患者疼痛和焦虑感,减少患者镇痛药物使用,提高患者术后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来我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06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格率、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及格率为90.57%,对照组为71.70%,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效果及格率更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及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能力评分与护理前比较均出现明显升高,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能力评分升高程度更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早期护理措施后临床效果显著,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提高,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辨证施护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将162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分为观察组102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均采用中西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将患者分为肝肾不足、脾肾两虚、脾肾两虚兼血瘀3个证型,按照不同中医证型,给予药膳疗法、穴位贴敷疗法、运动疗法综合干预.经过3个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中医症候量表积分、单项中医主要症状积分、临床疗效变化.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中医症候量表积分、单项中医主要症状积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辨证施护能有效改善患者骨痛、腰背酸痛、腿抽筋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O2点阵激光治疗颜面部痤疮瘢痕的人性化护理效果。方法 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128例颜面部痤疮瘢痕患者按治疗先后顺序及意愿分为对照组(n=45)及实验组(n=83)。所有患者均行CO2点阵激光治疗,对照组治疗前后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人性化护理,即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对患者心理现状的测评和对手术效果的心理预期评估,并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加强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整个治疗过程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6.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44%(P<0.05);实验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61%和1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能降低治疗疼痛感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CO2点阵激光治疗颜面部痤疮瘢痕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