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分析和总结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及维普数据库(VIP)中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COPD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中医药治疗COPD的文献,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方剂并建立数据库,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中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方剂中中药用药规律。结果分析筛选出的主治COPD的方剂337首,对数据库的方剂进行分析,共涉及中药255味,确定了方中药物使用的频次,得出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得到治疗COPD常用药物组合23个,常用药物规则11组,挖掘出15个新处方。结论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可对COPD方剂数据进行分析,明确近年来治疗COPD的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临床治疗血管性痴呆方药组成规律。方法利用CNKI数据库检索到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文献101首,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该文献方药组成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挖掘方法包括药物出现频次统计、药物组合关联规则分析。结果101首方剂中共涉及中药167味,其中使用频次超过10次以上的药物共计33味;当支持度为20条件下,共得到药对14个;在置信度≥0.9的条件下,共得到药对1个。结论活血化瘀、补肾填精、化痰开窍为临床治疗血管性痴呆最常用的药物,石菖蒲和黄芪,丹参和石菖蒲,川芎和黄芪等药对为治疗血管性痴呆常用配伍。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挖掘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PD)的用药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共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治疗PD的方剂108首,将其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方剂管理"系统,进行关联性分析、聚类分析。结果 108首PD方剂共包括171种药物,使用频次≥20次的药物共17种,排名前3位的依次是白芍、天麻、熟地黄。108首PD方剂中药物四气以温、寒、平药物为主;五味以甘、苦、辛味药物出现频次较高;归肝经药物最多,其次是归肾、脾、心经。通过聚类分析得出7个潜在的新方。结论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发现中医药治疗PD以平肝息风、柔筋止颤药物居多,伍以活血、补阳、补阴药物等,与PD基本病机相符;揭示其用药规律得出7个新方,对中医药辨证治疗PD具有一定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陈建杰教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用药规律和组方特点并整理学术思想。方法:纳入陈建杰教授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门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中药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2.5版本录入相关方剂信息,建立处方库,根据传承辅助系统中分析萃取的功能,解析陈建杰教授治疗慢乙肝的常用药味、组方习惯,并归纳萃取新方和核心组合。结果:本研究共整理了53首方剂,涉及药物86味,中药使用的频度最高的核心药物为苍术、炒白术、延胡索、茯苓、茵陈等,并归纳出6个核心药味组合及新方新方3个。结论:陈建杰教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以健脾为主,化湿始终贯穿于疾病始终,同时注重补虚,扶正以驱邪。  相似文献   

5.
介绍姚淮芳教授运用温心稳律汤以温补心肾、活血化瘀法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点滴经验。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中医病机多为心肾阳虚、心血瘀阻。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中医辨证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4月收治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86例,将其按照入院前后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后效。结果研究组痊愈35例(81.40%),有效5例(11.63%),总有效40例(93.02%);对照组痊愈32例(74.42%),有效4例(9.30%),总有效36例(83.72%),研究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马丙祥教授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的中药用药规律。方法使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对马丙祥教授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的121首处方进行分析,了解高频药物、常用药物组合、核心组合及新处方等。结果 121首方剂中使用频次≥40次药物17味;使用次数≥60次的药物组合40对;药物关联系数95%的药物组合39个;并挖掘出8个核心组合及4个新处方。结论马丙祥教授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将外风与内风并重、疏肝与柔肝相结合、兼用补益之药并喜用质地轻清之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老年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采用中药炙甘草汤加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双盲法分组标准将陇西县中医医院2017年4月—2019年1月收治的74例老年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参照组(n=37)采用稳心颗粒治疗,研究组(n=37)采用中药炙甘草汤加味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中医症状积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疗效较参照组高,中医症状积分小于参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中药炙甘草汤加味治疗效果确切,安全性高,能改善症状,促进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中医用药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中医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方剂,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病机及中医治疗策略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按照是否应用中药治疗将患者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组)及西医对照组(对照组),收集其中有效方剂160首,分别计算各首方剂中清热解毒药物、利湿退黄药物、健脾和胃药物、理血药物的质量以及四者总质量在本首方剂中所占的质量比。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JP〈0.05)。160首方剂中清热解毒药物、利湿退黄药物、健脾和胃药物、理血药物总质量比与其他类药物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类药物质量比两两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早、中、晚期四类药物质量比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病机主要表现在湿、毒、瘀、虚四个方面,中西医结合治疗存在优势,中医药在其中起着明显作用,治疗上以利湿退黄、健脾和胃、清热解毒、调理气血法为主,注重“治未病”预防思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环磷酸腺苷葡甲胺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合并期前收缩及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芜湖市镜湖医院收治的缓慢性心律失常合并期前收缩及快速心律失常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为期1个月的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参松养心胶囊1个月,同时静脉滴注环磷腺苷葡甲胺1周。比较两组的临床抗心律失常疗效和抗心动过缓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抗心律失常疗效和抗心动过缓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环磷腺苷葡甲胺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合并期前收缩及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病毒性心肌炎伴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5 8例病毒性心肌炎伴发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对其心律失常类型,治疗效果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病毒性心肌炎伴发缓慢性心律失常类型:心房静止2例,Ⅰ°、Ⅱ°、Ⅲ°房室传导阻滞5 5例,三分支传导阻滞1例。结论 病毒性心肌炎可伴发缓慢性心律失常,大多数药物治疗有效,少数需行临时起搏或永久性起搏器植入,尤其心房静止及三分支传导阻滞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全面评价参仙升脉口服液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经济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和维普、The Cochrane Library、Pub Med、Springer、Pro Quest 7个中外数据库(2000年1月~2016年10月),筛选参仙升脉口服液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随机对照研究。使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合成本-效果分析进行经济性评价。结果研究纳入文献8篇,共66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参仙升脉口服液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优于心宝丸组(OR=4.71,95%CI:2.96~7.50,P0.001),参仙升脉口服液组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最高心率的影响程度优于心宝丸组(SMD=10.51,95%CI:6.37~14.64,P0.001),参仙升脉口服液组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最低心率的影响程度优于心宝丸组(SMD=6.54,95%CI:4.82~8.26,P0.001),参仙升脉口服液组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平均心率的影响程度优于心宝丸组(SMD=6.00,95%CI:3.72~8.28,P0.001),参仙升脉口服液组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24 h总心搏数的影响程度优于心宝丸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仙升脉口服液组与心宝丸组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OR=0.49,95%CI:0.13~1.85,P=0.29)。药物经济学分析结果显示,参仙升脉口服液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每增加一个疗效单位,疗程内日均成本增加1.05~1.06元。根据WHO关于药物经济学评价的推荐意见,参仙升脉口服液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增量成本效果比小于人均GDP,因疗效增加而增加的成本完全值得。结论参仙升脉口服液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结果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临床治疗高血压的方药组成规律。方法利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检索2014年1月—2019年4月中医药治疗高血压文献,共183首,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该文献方药组成进行数据挖掘,挖掘方法包括药物出现频次统计、四气及五味分布、归经、药物组合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183首方剂中共涉及中药170味,其中使用频次超过17次以上的药物共计40味;四气分布以寒、平、温性药物为主;五味中甘、苦、辛味占比较大;归经统计中,归肝经的药物频率最高、肾经其次;当支持度为30的条件下,共得到药对47个;在置信度=1的条件下,共得到2个药物组合。结论临床上高血压的主要病机以肝阳偏亢、肝肾不足为主,兼有部分血瘀、痰饮等病理因素,因此治疗上应当在补肾清肝的基础上,增加利水渗湿、活血化瘀等治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加味炙甘草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方法采用加味炙甘草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并随证加减,该病属中医“心悸”范畴,证属内滞心脉、心阳不振,治宜益气温阳、养心通脉,该方水煎服日一剂。结果与结论加味炙甘草汤治疗该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的中药药性及症-证-法-方-药网络。方法: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和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中医治疗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的相关文献。采用SPSS Statistics对中药进行聚类分析,SPSS Modeler进行关联网络分析,Cytoscape软件构建症-证-法-方-药网络。结果:共纳入方剂145首,包含中药161味。中医治疗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主要采用活血化瘀药、补虚药、利水渗湿药等组方;症-证-法-方-药网络提示本病的中医证候以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血瘀证较为常见,症状以心悸、气短、乏力、水肿等的频次较高,治法以活血利水、益气活血、益气温阳、活血化瘀为核心,方剂以苓桂术甘汤、生脉散、真武汤、血府逐瘀汤为高频方剂,组方的核心药物包括丹参、黄芪、茯苓、川芎、桂枝、人参、麦冬等。结论:构建了中医治疗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的症-证-法-方-药网络,客观反映了本病的辨证分型和临床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缓慢性心律失常为临床常见病,患者可出现头晕、黑蒙严重者可引起阿斯综合征甚至心脏停搏。其治疗除安装心内永久起搏器外,药物治疗多予以β-受体兴奋剂(异丙肾上腺素)及迷走神经抑制(阿托品、654-2)。但上述药物的疗效却并不令人满意,且因其具有较大的副作用而限制了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近年来,氨茶碱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已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并以其安全、方便、疗效确切受到国内外学者的肯定。现将近年来氨茶碱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 近年来,随着心律失常研究的纵深进展,“心脏起搏”的内涵已较前大为扩展:由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发展为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乃至对心律失常发生机理的探讨和药物疗效的评价等等。心律失常不论在诊断手段(创伤、非创伤)还是治疗(药物、非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中医药干预糖尿病肾病的用药规律。方法将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相关文献作为基础,对其中方剂进行分析,并建立数据库,利用统计学软件,明确用药规律,对糖尿病肾病的中医干预方式进行总结。结果在220首方剂中,208味药物应用频率达到2 258次,应用次数较为频繁的为黄芪、当归、白术、川芎、大黄、熟地黄等。补虚类药物应用频次最高,清热药物次之,活血化瘀药物位居第3,利水渗湿药物位居第4,理气、化痰类药物在其中应用同样较为频繁,这些结论或者数据能够反映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规律,为临床治疗糖尿病肾病做出参考。结论应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应当注重益气养阴、补脾益肾,还需利水消肿、活血化瘀,明确肝肾间关系,才可对糖尿病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总结五官七窍黏膜给药方治疗头痛的用药规律,为头痛的现代研究提供有价值的数据与线索。搜集《中医方剂大辞典》内科病症中"头痛""头风""偏头痛"等条目下的头痛药物外治方剂,采用Excel2010建立数据库并对方药进行数据规范化处理,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频数分析寻找高频药类及药物。检索出符合标准的文献81首,中药106味,总方次457次,涉及20种药类,前6种药类包括解表药、活血化瘀药、泻下药、清热药、补虚药、开窍药,共使用方次为311次,占总方次的68.05%。通过对药类的研究得出,建国前医家通过五官七窍黏膜给药方治疗头痛以辛散解表、活血化瘀、泻下导滞、清解里热、扶正祛邪、开窍止痛为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王新志教授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经验及其用药规律。方法将王新志教授门诊治疗脑梗死的处方883首,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分析王新志教授治疗脑梗死的药物使用规律。结果对筛选出的883首处方进行分析,得出药物使用频次、性味、归经前20味的中药,并得出常用代表药物的常用剂量。结论王新志教授治疗脑梗死多用性温、平,味甘、苦、辛,归肝、脾、心、胃、肾经之品,从而得出其在把握风、痰、瘀、虚的病理基础上,注重疏肝解郁及从中焦论治的观点,并对其常用代表药物进行用量点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