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平板运动试验与心肺运动试验的相互关系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38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心病患者,随机交替进行心肺运动试验及平板运动试验检查,比较各项试验参数情况。结果 患者行心肺运动试验检查时静息血压及运动中最大血压均高于平板运动试验(P<0.01),平板运动试验中患者的运动耐量(MET)大于心肺运动试验(P<0.01),且两者存在相关关系。患者在平板运动试中自我感知运动强度评分量表(Borg评分)低于心肺运动试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肺运动试验各参数中,男性与女性相比,运动时间、运动耐量、最大耗氧量表现出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平板运动试验与心肺运动试验同为负荷试验,两者不可互相替代,因根据患者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选择。对于PCI术后的患者而言,心肺运动试验可以提供更多运动能力评价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6种降压药对高血压患的静息及运动血压,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美国Marquette CASEⅡ及Del Mar 5400型活动平板仪行运动试验,比较口服降压药前及服药后2小时的运动心率、血压,运动耐量的变化。256例高血压(HT)患随机分为8组:尼群地平组(30例),氨酰心安组(30例),美多心安组(31例),尼+氨组(32例),尼+美组(30例),卡托普利组(30例),培哚普利组(33例),福辛普利组(40例)。结果:8组降压药1次口服后1小时,能使静息及运动峰值血压降低,以钙拮抗剂和长效ACEI更优,因还可使运动耐量明显增加。结论:ACEI、钙拮抗剂、β阻滞剂等均能降低高血压患休息、运动血压,长效ACEI、钙拮抗剂还可增加其运动耐量。  相似文献   

3.
运动再学习法对脑卒中偏瘫者下肢运动和平衡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运动再学习法(motor relearning programe,MRP),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与平衡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68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运用运动再学习法(MRP)和易化技术(facilitation techniques,FT)进行康复治疗。评定方法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Fugl-Meyer motor scale,FMMS)和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定法,评估两组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与平衡功能。结果:治疗前MRP组与FT组的平衡功能和下肢运动功能无明显差异(P〉0.05),10周治疗结束后,两组的平衡功能及下肢运动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且MRP组功能改善情况优于FT组(P〈0.05)。结论:运动再学习方案能够有效地改善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与平衡功能,优于易化技术。  相似文献   

4.
活动平板试验对心肌缺血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50例冠心病患者,以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进行检测。划分无痛(29例)与有痛(21例)两组分析,发现运动诱发心绞痛与诊断性ST段改变相结合方法,可提高确诊率(72%),并多见于冠状动脉多支病变。运动无痛、无诊断性ST段改变者(假阴性)绝大部分为单支病变。本结果提示,除ST段改变外,最大心率、运动持续时间及心率─血压双乘积,亦有助于心肌缺血的临床判断。  相似文献   

5.
156例平板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将平板运动试验的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的结果对照,探讨平板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临床拟诊冠心病(CHD)患者156例,2周内行平板运动试验与CAG检查。将平板运动试验的结果与CAG的结果对照分析。结果①156例患者中,平板运动试验阳性67例,其中CAG阳性50例,CAG阴性17例。平板运动试验阴性89例,其中CAG阴性75例,CAG阳性14例。平板运动试验检出CHD的敏感性为75.3%(67/89),特异性为81.5%(75/92),阳性预测值74.6%(50/67),阴性预测84.3%(75/89),预测准确性80.1%(125/156),假阳性率为25.4%(17/67),假阴性率为15.7%(14/89)。②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率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有关;平板运动中ST段下移程度、出现时间及持续时间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有关。③女性平板运动试验假阳性率高于男性(P〈0.05)。结论平板运动试验是目前诊断冠心病较理想的非创伤性的检查方法,并可估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适合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与非冠心病患者运动试验血压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运动实验中冠心病(CHD)与非冠心病(NCHD)血压(BP)变化特点,方法:将130例患分成正常,CHD,高血压,高血压伴CHD4组,观察各组在实验过程中收缩压(SBP),SBP变异指数,舒张压(DBP),DBP变异指数的变化特点。结果:运动SBP多升高,SBP,SBP变异指数在CHD与NCHD之间无差异。运动中DBP多下降,正常组的DBP较CHD组的下降更明显(P<0.01)。结论:运动实验中CHD的DBP较运动前下降程度比正常人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运动疗法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患者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确诊为冠心病并成功进行首次PCI的患者86例,被随机分为运动疗法组(41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患者除进行PCI治疗外,均采用常规疗法。运动疗法组于PCI术后开始进行不同阶段、不同运动强度的运动康复训练。分别于PCI术后第10d、3个月后,行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观察运动疗法对冠心病患者PCI治疗后运动能力的影响。结果:经运动疗法治疗3个月后,运动疗法组患者的总运动时间,最大运动负荷量,最大代谢当量均有显著提高(P〈O.05~〈O.01),而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结论:运动疗法有助于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患者体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病康复医疗9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康复运动对高血压病人的疗效。方法:随机将180例病人对等分为常规治疗组(Ⅰ组,90例),康复治疗组(Ⅱ组,常现治疗十康复运动,90例)。结果:2周内血压控制(降至正常)率:Ⅰ组56%,Ⅱ组83%(P<0.005);平均住院日:Ⅰ组是18日,Ⅱ组11日;1年内血压控制率:Ⅰ组67%,Ⅱ组89%(P<0.005);长期适应工作率:Ⅰ组72%,Ⅱ组91%(P<0.005)。结论:康复运动可显著提高对高血压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进行早期心电图运动试验(ET),不仅较为安全,对疾病的预后、运动能力的评估和心功能恢复情况的掌握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52例急性心肌梗塞后2~12周患者进行次极量蹬车心电图运动试验,心肌缺血发生率为44.2%。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多支病变者阳性率高于单支病变(P<0.01);与运动201铊心肌显像对比,前者阳性率较低(P<0.01);心电图运动试验中非梗塞区心肌缺血组阳性率高于梗塞周围缺血组(P<0.025);ST段抬高组左室射血分数低于ST段正常或压低组(P<0.01)。心电图运动试验对诊断梗塞后残余心肌缺血,特别是非梗塞区心肌缺血有一定价值,运动中ST段抬高可能预示较差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1.
心肌梗塞患者康复期运动锻炼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运动锻炼对心肌梗塞患者的疗效。方法:心肌梗塞后患者304例,随机被分为锻炼组和对照组,各152例.两组的年龄、性别、梗塞血管、心功能分级等方面无明显差异。锻炼组严格按运动处方进行锻炼,疗程4~20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锻炼组的心脏指数[(3.99±0.97):(4.90±0.41)],运动代谢当量[(3.90±2.06):(7.88±1.26)METs],肌力[(30.93±9.81):(38.99±6.78)kg,12min步行距离[(733.98±219.76):(1132.62±180.30)m]等指标显著提高(P均〈0.01)。结论:心肌梗塞后运动锻炼可提高心功能,改善心肌代谢,恢复体力,有利于社会回归。  相似文献   

12.
初发高血压病3个月运动康复治疗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运动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将新发现的轻、中度高血压病人均分为运动和对照两组,运动组进行运动康复治疗。结果:治疗3个月后运动组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心率均有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各值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比较有显差异(P<0.05)。结论:运动康复疗法适用于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人。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病人或做运动试验时血压反应过高的人,常有运动心电图(ECG)“假阳性”,但运动后心肌灌注情况(MPI)有什么变化报道甚少(AmHeartJ,2008,155:130—137)。该文研究运动试验时血压升高过多是否会合并异常MPI增多。方法:病人7205名因胸痛或呼吸困难做运动试验,检查血压反应及锝^99m-SPECTMPI研究(1999—2005年)。  相似文献   

14.
踏车运动试验的S-Tc延长对冠心病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踏车运动试验对48例冠心病(冠心病组)及40例正常人(正常组)的心电图S-Tc值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显示,运动前两组的S-Tc均<0.12s,无显著差异(P>0.05);运动后冠心病组S-Tc均较运动前显著延长(P<0.01);运动后同一时刻冠心病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冠心病组S-Tc>0.12s,而正常组S-Tc<0.12s。提示踏车运动后S-Tc延长≥0.12s可作为诊断冠心病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同等日常运动水平的轻、中度哮喘患者与健康志愿者的运动心肺功能;探讨静息深吸气量与大运动功率的关系。方法 轻、中度哮喘患者19例和健康志愿者19例接受了运动心肺功能试验。试验采用负荷递增运动方案,运动前测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深吸气量(IC),运动后监测FEV1。运动中监测心率、氧耗量(VO2)、每分钟通气量(VE)、氧脉搏(O2-pulse)、呼吸频率等。结果 哮喘患者运动后F  相似文献   

16.
槟榔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模型大鼠胃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目的:观察槟榔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模型大鼠胃平滑肌运动的影响。方法:夹尾刺激复制FD模型,采用应变片传感器整体记录方法,测定FD模型大鼠胃运动并与正常对照鼠比较,以鉴定模型的合理性;测定高浓度槟榔煎液(100%)和低浓度槟榔煎液(25%)对FD模型大鼠胃运动振幅和频率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大鼠空腹和灌注0.85%氯化钠溶液后与对照组比较,胃运动频率明显下降(P<0.01),振幅减弱(P<0.05),两种浓度槟榔煎液均可显著增强FD大鼠胃收缩振幅指数,而对FD大鼠胃运动频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造模符合FD病理生理特点,槟榔有显著的促FD大鼠胃平滑肌收缩的作用,主要增强收缩振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中等强度持续训练(MICT)与中强度间歇训练(MIIT)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心血管内科2021年8月~2022年1月接收的稳定期CHF患者94例,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7例。计算脱落、退出和剔除后,MICT组共38例,MIIT组共41例纳入最终分析。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对照组CHF患者开展MICT运动模式,研究组开展MIIT运动模式,运动≥3次/周,每次≥30 min,共16周。根据患者运动手环记录的运动数据,计算两组患者运动依从性,并在每周运动后统计CHF患者报告的运动疲劳感状况,分别于入组时及运动16周后,采用6 min步行距离(6MWD)和递增功率运动耐力测试评价运动耐力;采用握力计检测握力;采用心脏彩色超声诊断仪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明尼苏达心功能不全生命质量量表(MLHFQ)中文版评价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MIIT组CHF患者运动时间达标率、运动强度达标率均显著高于MICT组,MIIT组中止运动次数显著低于MICT组(均P<0.01)。在0周MII...  相似文献   

18.
康复运动对冠心病人PTCA支架术后功能贮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8,他引:2  
目的:研究康复运动对PTCA支架术后病人功能贮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冠心病PTCA支架术后病人67例,随机分为A组(康复组,36例),B组(对照组,31例),A组进行5-6个月的个体化运动程序训练,比较运动前、后两组病人的最大运动负荷(METmax和RPP)。结果:经康复运动训练A组METmax和RPP提高28.1%、4.6%,按B组有显性差异(P<0.01)。结论:冠心病PTCA支架术后病人经过康复运动可以提高其功能贮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有计划的运动干预对尿毒症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86例尿毒症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运动干预组,两组患者给予等同条件的血液透析和基础治疗,常规治疗组避免任何运动干预,运动干预组另加在家步行(或慢跑)与抗阻力运动相结合的运动干预,观察疗程为10周。结果 常规治疗组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患者所占比例由治疗前46.51%下降到44.19%;运动干预组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患者所占比例由治疗前44.19%提高到69.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由治疗前41.2%±6.5%提高到41.3%±7.1%;运动干预组LVEF由治疗前41.9%±7.0%提高到42.9%±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组血清脑利钠肽(BNP)水平由治疗前1120.9±310.6 ng/L升高到1143.9±282.3 ng/L,运动干预组血清BNP水平由1083.3±294.3 ng/L下降到928.8±279.3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动干预对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是安全的;运动干预可改善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血清BNP水平。  相似文献   

20.
观察运动诱发心肌缺血时QT离散度(QTd)的变化,分析68例运动负荷试验心电图。正常人运动后即刻QTd、心率校正QT离散度(QTcd)较静息时减小,QT离散率(QTr)无变化。运动诱发心肌缺血的患者,其运动后即刻QTd较静息时无差异;QTcd、QTr明显增加。表明运动诱发心肌缺血时心室肌复极时限差异增大,QTr是QT离散程度更为客观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