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验证质量管理体系对不合格项管理的有效性。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5年-2017年不合格项的分布情况,评价质量管理体系是否持续改进。结果2015年-2017年不合格项分别有28项、31项、37项,均为一般不合格 项,后续全部落实了纠正预防措施。不合格项主要分布在体采科(市区)及郊区县采血点、计供科,主要涉及要素是献血服务、血液保存、发放与运输及记录。结论日常工作中识别的不合格项及质管科识别的不合格项逐年增 多,说明工作人员质量意识逐年增强,这有利于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也有利于血站质量管理水平的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统计分析该站质量管理体系中不合格项的分布情况,改进该站质量管理体系存在问题,保证采供血工作安全有效运行。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2月,该站19次三个负责人联检、4次内部审核、1次管理评审和1次外部督导审核中发现的不合格项,采用Ex-cel表分类统计条款、部门中的不合格项,并比较三个负责人联检、内审、外审和管理评审的不合格项。结果该站2012、2013年所有不合格项共计64项,分布在2~15各项条款中,其中以质量体系文件9项(占14.06%);安全与卫生11项(占17.19%);记录13项(占20.31%)和监控和持续改进9项(占14.06%)条款为主;质管办11项(占17.19%)、办公室9项(占14.06%)、质控科11项(占17.19%)、体采科8项(占12.5%)发生率较高。结论分析该站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不合格项,避免不良趋势的进一步发展,确定需要改进的问题出处,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充分性、适宜性。  相似文献   

3.
加强血站内部审核保持质量体系持续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部审核的目的是通过内部审核活动,找出组织质量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采用纠正措施,防止不合格项的发生,以保证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文章结合实践提出进一步深化内部审核,提高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一系列措施,同时对血站体系的整体评价提出"成熟度"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2016年-2018年济宁市疾控机构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不符合项的分布情况,明确产生不符合项的关键点并提出有效的控制措施,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方法收集2016年-2018年济宁市疾控机构内、外部审核资料,对不符合项分布的要素、部门、性质及产生原因进行统计分析,提出整改措施。结果审核发现不符合项共计276项,分布在16个要素中,其中前3位为设备、采购和方法;实施性不符合项出现最多,占总数的89.1%;不符合项数随着年份变化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检验科、卫生监测科和质量控制科3个部门不符合项较多,占总项数的90.2%。结论该市疾控机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总体状况较好,但设备、采购等3要素出现不符合项较多值得关注。应加强内部质量管理,将准则中的活动和要求有效实施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质量体系监控结果,分析不合格项分布情况及原因,促进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方法进行每月关键控制点检查,每季度质量巡查,年度内部质量审核。 结果2015年-2018年发现一般不合格项、观察项及建议项共347项,记录、献血服务、血液检测等环节存在问题较多,需重点关注并持续改进。结论通过改进监控方法,扩大监控覆盖面和深度,促进了血站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6.
通过汇总某疾控中心实验室2008年-2014年内、外部审核不符合项(共计71项)的要素、部门、性质等分布情况,分析产生原因,明确关键控制点并提出改进措施,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分析内审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促进疾控中心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和持续改进.方法 分析2003~2009年内部审核发现的不符合项分布和分类情况,探讨不符合项产生的原因.结果 设备、文件控制和记录控制是不符合项的主要因素,实施性不符合项占绝大部分.结论 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过程是持续改进过程,加强人员培训和监督队伍建设、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充分调动人员积极性是改进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医院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促进医院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方法通过内部审核,发现不合格项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影响医院质量管理的主要问题,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结果2003--2008年医院共组织内部审核7次,发现不合格项118项,通过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并制定医院质量管理工作重点,不合格项目逐年减少。结论医院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符合IS09001标准的要求,是适宜的、有效的:内部审核促进了医院质量管理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9.
将《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与ISO9001:2008、ISO/1EC17025:2005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融合,在兼顾各条款要素的同时,以要求较高的要素为主,建立了一体化的血站质量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妇产科护理中的不安全饮食因素,并给予针对性的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至2016年我院妇产科102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不安全因素的隐患,给予对症整改后,查看整改效果.结果:不安全因素包括患者因素、护士因素以及管理因素,给予针对性的整改后患者的满意度显著提高,差错率明显降低.结论:妇产科的临床护理不安全因素比较多,在实际护理中应该根据相关因素给予针对性的整改措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某三级公立医院(以下简称B医院)2015年-2019年医疗运行数据进行分析,通过横向比较了解全院近五年的医疗运行情况。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的方法,选取体现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等多方面的九项指标,对全院近五年的运行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该医院2015年-2019年期间医疗运行整体呈现逐年上升,增长率存在曲折态势。结论:医疗运行指标评价可真实反映医院整体运行状态,为医院管理部门提升医疗质量提供科学参考,通过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可持续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质量管理体系内外审不符合项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提高内审水平及加强质量控制的措施。方法分析某疾控中心6年间内外审不符合项在要素、类别、性质以及审核结果差异等方面的分布规律。结果内外审发现偶发独立的一般不符合项有79项,均显示实施性不符合项最多;同一要素历年反复出现不符合项计8项、67次;外审发现的体系性不符合项远高于内审。结论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内审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对那些易出错的技术要素、历年反复出现不符合项的关键要素以及内审员对CNAS-CL01准则的理解等方面应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3.
2019年12月1日起临床试验机构全面施行备案制管理,对机构办公室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机构办公室借鉴ISO9001-2015标准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有效实施,过程的持续改进和预防不合格,增强持续提供满足试验及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该院2019年度上报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提出改进措施,提高医疗质量管理。方法:运用PDCA循环管理工具,对该院各部门2019年1-12月通过OA信息化平台上报的417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现状调查和原因分析。结果:上报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主要是医疗和护理类事件,共占93.52%;不良事件分级主要是Ⅲ级,为320例,占比76.74%;不良事件前10位发生原因总共占85.13%;不良事件上报例数与床位数比值前10位科室的比值均在20%以上,比值低于10%的不达标科室病区共有8个。结论:医疗安全和质量的提高,不仅要进一步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更要强化行政职能部门的管理职责。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产房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在此基础上给出防范举措。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7月-2015年4月来我院产科住院且上报护理部2级以上护理不良事件病例,共48起。述病例在护理不良事件出现后,科护士长第一时间填写了《护理不良事件登记薄》,细致的记录病例与当事人的事发过程、基本情况以及造成的结果,同时也记录了组织科护理工作者讨论时间成因、给出的处理方式、整改举措等。文章随机抽取二级以上的产房护理不良事件,其中包括生命体征无异常或轻微伤害,要予以临床观察与相关处理的不良事件。此次随机抽取的护理不良事件共48起,同时对48起产房护理不良时间予以分类,分析各类型不良事件的例数与构成比,在此基础上分析产房护理不良事件的成因。结果:此次研究的病例中,损伤程度结果依附于上述护理不良事件病例损伤结局分级指标,并随机抽取二级或超过二级的不良事件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44例二级产房护理不良事件,为总比例的93.71%;3例三级产房护理不良事件,为总比例的5.29%;1例四级产房护理不良事件,为总比例的1%。此次研究中未出现五级、六级产房护理不良事件。结论:预防不良事件发生率的主要举措即识别造成产房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对护理不良事件予以因素性分析、找到其主要发生因素,针对因素予以相应的措施以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医院》2019,(10):1424-1427
目的实施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规范老年重症病房综合管理,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方法通过成立工作小组,建立文件框架,规范操作流程,借助不良事件报告和满意度调查等重要工具,建立并不断完善老年重症病房管理体系。结果体系运行五年来,老年重症病房医疗技术水平、护理质量及生活服务得到显著提升,院感率、压力性损伤、跌倒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无医疗事故及医患纠纷发生,患者综合满意度显著提升。结论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对老年重症监护病房诊疗水平及护理质量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医院内部审核包括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过程质量的审核和产品(服务)的审核3个方面。内部审核结果表明,采取纠正/预防措施和PDCA循环方法可使已发生的不合格服务和潜在的不合格服务得到有效控制。通过内部审核,可以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在不良事件管理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普通病区收治病人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通过年份的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其中常规组患者为2018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患者中发生不良事件的15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为2019年1月-2019年10月收治患者中发生不良事件155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优异于常规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不良事件管理中应用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其效果显著,可以考虑推广。  相似文献   

19.
从构建质量管理文件体系、重视日常质量巡检、定期开展文件评审、实施内部审核、落实管理评审等方面,探讨了持续改进血站质量管理体系、保证体系有效运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内部审核(以下简称"内审")对推动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转、识别潜在改进机会的重要性勿庸置疑,但在实际工作中,常面临内审难以深入甚至流于形式的问题。尤其是按照ISO/IEC 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和《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其内审通常着重于对照条款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