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和探讨超常胎盘部位反应(EPS)的诊断和处理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例EPS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产前、产时无法诊断,均依靠病理确诊,其中5例保守治疗无效发生失血性休克1例,DIC 1例,后行子宫次全切除;另1例清宫后血止.本组治疗后全部存活.结论:流产后或产后出血多经常规处理效果差时,应考虑是否存在EPS,必要时需及时切除子宫,以挽救患者生命.标本及时送病理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胎盘植入的护理.方法:对11例确诊胎盘植入患者进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采用sdldinger技术行经皮子宫动脉选择插管灌注甲氨蝶呤(MTX),并以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术后给予制动、止痛、观察肢体皮温等护理.结果:11例经皮介入治疗后能及时达到止血效果,10例得以保留子宫,1例行植入部位部分子宫切除.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胎盘植入能达到止血快并保留子宫和生育条件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胎盘植入的诊断、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 22 例胎盘植入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子宫切除;10例局部缝合止血;8例保守治疗成功.无产妇死亡.结论 胎盘植入需早期诊断,当胎盘植入并大出血时予子宫切除,,对于非急症者予氨甲喋呤、米非司酮等药物保守治疗.注意DIC的发生,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术)治疗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HSIL)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LEEP术对经阴道镜下病理活检诊断为CIN Ⅱ、Ⅲ级(包括原位癌CIS)患者58例进行治疗,根据病检结果进行相应的处理,并对其疗效及并发症等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结果 术前、术后病理诊断一致者占51.7%(30/58):术后病理诊断级别上升占8.6%(5/58),术后病理诊断级别降低占39.7%(23/58).手术切缘未净2例,其中1例病理为浸润癌行广泛性子宫切除+盆腔淋巴清扫术,1例为镜下微小浸润癌行全子宫切除术.LEEP术后主要的并发症是术后出血.结论 LEEP术后病理诊断是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的补充诊断,对于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级)患者,及早行LEEP术诊断和治疗可以早期发现宫颈浸润癌,以便及时得到相应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产科子宫切除是因严重出血而危及产妇生命所采取的一种有效措施。产科子宫切除率的高低于产前预防保健 ,产时产后并发症的处理水平密切相关。对 1992年~ 2 0 0 2年我院 2 2例因产科并发症做子宫切除者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2例中初产妇 10例 ,经产妇 12例 ,年龄 2 2岁~ 4 1岁 ,胎龄 2 8周~ 37周者 2例 ,大于 37周者2 0例。1.2 发病率及病死率 :10 a间我院共分娩 3496例 ,行子宫切除 2 2例 ,发病率 0 .6 3% ,死亡 1例 ,病死率为 0 .0 3%。1.3 手术指征、例数、发生率 胎盘早剥 5例 (2 2 .72 % ) ,子宫破…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剖宫产手术后子宫切口处瘢痕妊娠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方法对本院在2016年5~12月剖宫产手术后子宫切口处瘢痕妊娠患者70例各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24例清宫术以及子宫动脉栓塞灌注化疗治疗,16例患者在采用清宫术治疗的过程中因大量出血,换用开腹手术治疗。13例患者给予腹式子宫切口处瘢痕常规切除治疗,其余7例患者在入院时已出现子宫破裂,紧急进行子宫切除治疗。10例早期诊断患者按照超声引导下于瘢痕部位直接注射甲氨蝶呤并辅助使用米非司酮治疗后痊愈。经治疗后5 d检测发现,本组患者体内人绒毛促性腺激素水平均恢复正常。结论对子宫切口处瘢痕妊娠及时进行诊断,并给予针对性治疗对策,可将病症对患者造成的影响性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穿透性植入胎盘的发病机理、超声表现、临床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2例穿透性植入胎盘患者的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中术前出血较多,经子宫切除手术抢救后均痊愈出院.结论 穿透性胎盘植入可导致子宫自发破裂或术中大量出血,发病前无特征性临床表现,产前不易诊断,发生时病情一般危急,常危及孕妇生命,往往需要大量输血输液及切除子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产科DIC处理方法。方法:对1998年12月~2013年3月收治的13例产科DIC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产科DIC的主要诱发病因为子宫收缩乏力、前置胎盘、子痫前期、胎盘早剥、羊水栓塞、死胎等;祛除病因是最根本的治疗方法;早期使用肝素抗凝、及时补充血容量及血液制品是阻止DIC进一步发展的关键;相关医务人员通力合作可提高DIC抢救成功率。结论:对有高危因素的孕妇要重点关注,早期诊断DIC是关键,及时祛除病因、选择性应用小剂量肝素,及时补充血容量及凝血因子、必要时果断地切除子宫是治疗DIC的重要环节,相关科室通力合作是DIC抢救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刘兆董  林丹玫  衣欢 《安徽医药》2018,22(11):2188-2190
目的 探讨子宫脉管内平滑肌瘤的临床和病理特征、诊治要点及其预后,期望能更好的了解其生物学行为,指导临床。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6年8月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手术并经病理证实的21例子宫脉管内平滑肌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14例(66.7%)以月经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其次为下腹痛、下腹部包块。妇科检查均有子宫增大表现,≥3个月妊娠子宫10例(47.6%),出现贫血7例(33.3%)。超声提示子宫肌瘤或子宫腺肌病18例(76.2%),2例不除外肌瘤恶性病变可能,1例提示性质不明的宫旁实性肿物,术前无一例诊断为子宫脉管内平滑肌瘤。术中冰冻病理诊断符合率58.8%(10/17),术后根据石蜡病理切片及免疫组化确诊。手术治疗行子宫切除和(或)附件切除者共17例(81.0%),单纯肌瘤剔除者4例(19.0%),在随访的病例中只有1例单纯肌瘤剔除者复发,再行彻底的手术切除治疗。结论 子宫脉管内平滑肌瘤术前误诊率高,具有侵袭、复发、转移等不良生物学行为,临床处理以彻底的手术切除病灶为主;及时正确诊断,规范手术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植入性胎盘的相关因素、诊断、治疗情况。方法对12例胎盘植入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12例中,子宫切除9例,2例行局部缝合止血,保守子宫,1例行子宫全切+部分膀胱切除+膀胱修补术。结论胎盘植入与不良生育史、胎盘位置异常、子宫内膜病变密切相关。产前诊断胎盘植入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当胎盘植入并发大出血时需行子宫切除,对非急症、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可行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1.
赵梅 《中国实用医药》2012,7(12):107-108
目的 通过对我院诊治的疤痕子宫妊娠的分析,探讨其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我院住院病例的所有有关资料.结果 3例未及时发现,致清宫时大出血,后行经导管子宫动脉明胶海绵微粒栓塞,保留生育功能;1例接受上一次的经验早期诊断,但由于患者的原因,未行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切除子宫.结论 疤痕子宫妊娠应及早做B超检查,一旦发现,采用药物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1],如人流术中出血,及时采用双侧子宫动脉栓塞,可避免切除子宫.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均手术切除,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术后8例复发,平均复发时间71个月;复发后再次手术4例;复发后全部病例进行了化疗,同时辅以孕激素治疗3例,GnRH治疗1例.同时合并放疗1例,生存38个月.结论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为低度恶性肿瘤,全子宫和双附件切除以及盆腔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为其基本术式,孕激素治疗应为术后的基本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6月-2006年6月收治的14例子宫内膜问质肉瘤的诊治方法和结果.结果:确诊主要依靠病理结果,术前病理检查7例,其中阳性5例,术中快速病理检查确诊6例,3例术前误诊者术后通过石蜡病理明确诊断.7例采用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4例采用广泛性子宫及双附件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3例二期手术.全部病例均接受化疗或放疗.结论:诊断性刮宫或宫颈赘生物活检、术中快速病理检查可降低误诊率;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恶性度与预后关系密切,低度恶性者切除范围足够大,手术前后辅助化疗或放疗可减少复发和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产科急性DIC的早期诊断和有效的抢救治疗方法,降低DIC的死亡率。方法对26例产科急性DIC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6例均给予抗凝治疗,其中24例应用肝素治疗。子宫切除17例、剖宫产术6例、软产道损伤修补1例、清宫术2例。治愈23例,死亡3例。结论在DIC的抢救治疗中,早期诊断,及时除去病因,早期大胆合理使用肝素、补充凝血因子、必要时果断切除子宫是抢救DIC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子宫圆韧带囊肿高频超声诊断价值及手术方式.方法:对8例子宫圆韧带囊肿患者常规行高频超声检查,超声影像诊断为子宫圆韧带囊肿.8例患者中6例行单纯囊肿剥除术,1例行腹股沟段子宫圆韧带部分切除术+次全子宫切除术,1例行腹股沟段子宫圆韧带切除术+内环修补术.切除标本送病理检查.结果:高频超声影像诊断与术后及病理诊断完全符合.术后随访半年无复发.结论:高频超声有助于提高子宫圆韧带囊肿诊断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预防及诊治方法.方法 选取本院自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32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32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均治愈,术后随访1年,无一例患者复发.结论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本身具有特殊性,临床上可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史等的分析,同时以B超检查为辅助展开初步诊断,经病理组织切片检查后可确诊.该疾病最有效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手术中病灶彻底切除与否对治疗效果及患者预后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和探讨剖宫产后瘢痕处妊娠的发生、临床特点和处理方法.方法 对33例剖宫产后瘢痕处妊娠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刮宫术后阴道大量出血,9例行急诊子宫次全切除,1例加用甲氨蝶呤化疗治疗成功,13例用药物化疗后再行清宫术,保守治疗成功,10例行子宫病灶切除并修补子宫,保留子宫成功.结论 阴道B超是诊断剖宫产后瘢痕部位妊娠的重要手段,根据阴道B超分级诊断、选择合适的个体治疗方案是成功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儿童肠系膜囊肿诊断和治疗要点.方法 回顾分析10年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31例肠系膜囊肿患儿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资料.结果 肠系膜囊肿术前确诊相对较困难,本组以急腹症急诊剖腹探查10例,术前明确诊断21例.发病年龄3岁以内9例,6岁以内27例.术中见囊肿位于小肠系膜23例,手术单纯切除囊肿15例.囊肿及周围肠管切除13例,囊肿大部分切除3例.其中腹腔镜辅助下切除囊肿1例.术后病理诊断为肠系膜囊肿,其中合并感染10例.结论 儿童期尤其是6岁以下以腹部包块、腹痛、腹胀发病,要高度怀疑本病可能,B超是最简单而重要的检查手段,手术治疗为唯一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邱瑜 《临床医药实践》2008,(19):983-984
目的:研究剖宫产后子宫切口妊娠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等特征,为临床医生早期诊断处理提供依据。方法:对12例患者病史、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患者均为阴道B超确诊,药物治疗8例,4例手术治疗,均保留住子宫。结论:有剖宫产史妇女因停经就诊时,常规行阴道B超检查,尽量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避免子宫切除。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胎盘早剥合并子宫卒中的治疗原则与监护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五年来诊治的胎盘早剥并发子宫卒中28例,结合临床讨论治疗原则与相关措施.结果 28例胎盘早剥并发子宫卒中均及时终止妊娠并行剖宫产术取出胎儿与胎盘后,经过及时恰当的处理,22例保留子宫,4例发生难于控制的大出血而行子宫次全切除术,2例子宫卒中面积大,经积极处理无效而行子宫切除.结论 胎盘早剥合并子宫卒中,严重危及母婴生命,应及时终止妊娠,但子宫卒中不是子宫切除的手术指征,只要处理及时恰当,多能保留子宫,降低母婴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