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包智杰 《吉林医学》2007,28(17):1856-1857
目的:是通过对3~6岁儿童筛检,探讨铅中毒的现状从而找到脱离铅源的对策和方法,为防治铅中毒提供依据。方法:是对家长的问卷,血清铅的测定,问诊和表现以及辅助检验找到铅源和对儿童的危害,制定和实施脱离铅源的对策和方法。结果:对儿童(血铅水平≤250μg/L)来说,通过健康教育和综合干预的方法,儿童的血铅水平会在短时间内降到正常范围,而不需要任何驱铅药物进行治疗。结论:通过对儿童铅中毒的筛检,开展对铅中毒的健康教育,对降低儿童铅中毒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颖 《河北医学》2013,(11):1736-1738
目的:为了解承德市学龄前儿童血铅水平及铅中毒表现和危害,为儿童铅中毒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2011年1月至2011年11月间,承德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体检儿童和幼儿园体检儿童998例,年龄0—6岁,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未稍血的血铅水平。结果: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铅中毒的百分率在增加,承德市双桥市区、郊区和双滦钢厂区,3个不同区域血铅中毒率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承德市学龄前儿童的血铅中毒率较高,血铅中毒与儿童生活区域有密切的关系,改善环境中的铅污染水平是减少儿童铅中毒的有效措施。铅对胎儿生长发育有很大影响,对于生长发育的儿童来说,铅对其智力发育、体格生长、心理行为有不可逆损害,儿童是中毒的易感人群,在同环境同水平下,铅对儿童的危害远高于成人。  相似文献   

3.
西安市儿童铅中毒调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西安市0岁~6岁儿童铅中毒状况。方法:从2004年至2006年随机抽取西安市0岁~6岁2673例儿童进行末梢血血铅测定,对每年儿童铅中毒情况进行动态分析。结果:2004年儿童铅中毒率13.4%显著高于2005年的4.6%和2006年的5.4%(P<0.01),而儿童居住环境、父母职业、生活和饮食习惯等是婴幼儿铅中毒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西安市0岁~6岁儿童铅中毒情况依然严重,应重视儿童铅防护,加强控制城市环境铅污染及儿童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周血纸片法筛查儿童铅中毒临床推广应用价值,总结血铅检测和降低儿童血铅水平的方法.方法:采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儿童铅中毒防治研究中心提供的血铅检测专用试纸,测试结果阳性为高血铅即铅中毒,同时采静脉血2ml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血铅测定,血铅≥100μg/L为高血铅即铅中毒,对铅中毒儿童及时进行个体干预,3个月后复查血铅水平.结果:受检儿童1168例,纸片法阳性者802例,占68.7%,石墨炉法高血铅者774例,占66.3%,两种检测方法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6岁为铅中毒高发年龄,铅中毒儿童干预治疗后血铅水平均有下降.结论:外周血纸片法筛查儿童铅中毒操作简单,价廉,测试结果具有临床参考价值.及早干预可最大限度降低铅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4385例儿童血铅水平调查研究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调查保健门诊儿童血铅水平以及铅中毒状况.方法采用阳极溶出伏安(ASV)法,检测4385例1个月~18岁儿童的血铅水平,并比较不同年龄组男、女童的血铅水平及其季节特点和临床特征.结果本组儿童血铅水平为(55.9±7.5)μg/L,男、女童血铅水平分别为(59.1±7.4)μg/L、(50.5±7.4)μg/L.血铅水平≥100μg/L者695例,占15.8%,其中男童506例,检出率18.0%;女童189例,检出率11.9%,两者比较P<0.001.不同年龄组儿童铅水平升高和铅中毒检出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其铅中毒程度有明显差别,轻度铅中毒与年龄呈正相关(线性回归系数B=9.348389E-03),中度和重度铅中毒与年龄呈负相关(线性回归系数B=-9348432E-03).1岁以内中和重度铅中毒者占45.5%;儿童血铅水平、铅中毒率有明显的季节特点[CHI(M-EXT)=8.982 P总<0.001],夏秋季节铅水平和铅中毒检出率显著增高.结论男童铅中毒检出率高于女童.儿童铅水平和铅中毒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但铅中毒程度与年龄呈负相关.夏秋季血铅水平高于冬春季.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西宁地区6岁以上儿童血铅水平。方法:采末梢血,用BH2100S/T型原子吸收光谱仪对儿童血铅进行测定。结果:857例6岁以下儿童中铅中毒144例,占16.8%,男性血铅水平高于女性,血铅水平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结论:不良的生活习惯、环境污染是儿童铅中毒的高危因素,而科学的喂养,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增加人们对铅中毒的认识等均可有效地预防铅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血铅异常儿童的年龄分布特征及发生铅中毒的原因。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1月间我院门诊收治的血铅异常儿童2969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进行营养指导、去除铅暴露危险因素等处理,并以此来分析和研究血铅异常儿童的年龄分布情况及发病原因。结果:1~3岁儿童发生铅中毒的几率最高,且患儿发生铅中毒的原因多与儿童的生活环境、不良生活习惯、摄入含铅的食物、父母职业性铅暴露、私家车尾气、父母的文化水平等因素有关。结论:为婴幼儿尽早进行血铅筛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干预和及时治疗,是维护儿童健康,降低或避免其发生铅中毒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诸暨市儿童血铅水平与区域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调查诸暨市2~6岁儿童的血铅水平、区域分布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诸暨市东南西北中部5个地区的1683例2~6岁儿童进行血铅测定,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分析不同年龄段及地区的血铅水平。结果868例(占51.57%)儿童达到铅中毒水平,其中工业重镇店口镇儿童铅中毒发病率及铅中毒水平均高于其它镇。结论目前诸暨市2~6岁儿童血铅水平较高,铅中毒区域性强,已有必要进行环境干预。  相似文献   

9.
0~14岁儿童血铅水平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0~14岁儿童血铅水平,为防治儿童铅中毒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505名0~14岁儿童,分〈3岁、3~7岁、〉7岁3组。应用电化学方法测定其血铅水平。结果:儿童平均血铅为(77.2±34.9)μg/L;血铅最低值为31.6μg/L,最高值为278.4μg/L。除3~7岁组,其余组男女间血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血铅≥50μg/L者464例,≥100μg/L者71例。各年龄组男女间铅中毒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铅中毒发生率男童随年龄增长而增高(P〈0.01)。结论:0~14岁儿童血铅水平及铅中毒发生率均较高,防治铅中毒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呼和浩特市城区0~6岁儿童血铅水平及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铅中毒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钨舟原子吸收光谱仪进行血铅检测,同时进行相关因素问卷调查。结果:呼和浩特市城区儿童血铅水平均值为0.280μmol/L,铅中毒率为7.47%;儿童吃爆米花、咬铅笔、居住靠近交通主干道、母亲学历低等是儿童铅中毒的主要危险因素;而儿童食用奶类、补钙、铁、锌为保护性因素。结论:儿童生活行为、饮食习惯、居住环境、父母受教育程度及营养状况影响儿童的血铅水平。应广泛开展健康教育,营养干预,有效降低铅对儿童的危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0~1岁婴幼儿童骨密度变化,为临床诊断佝偻病分析原因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1月儿保门诊就诊正常体检0~1婴幼儿童72名,平均分为月龄前组与月龄后组2组,用超声骨密度仪测胫骨中段,同时测量受检患儿体重、身高。结果 1岁以下婴幼儿身高体重及BMD,测定0~12个月龄婴幼儿童男童与女童之间BMD无差异,(P0.05)。1~2个月龄婴幼儿BMD值较高,且1月龄2月龄,2月龄之后,BMD值开始减低,6个月零时BMD值最低,此阶段开始进行干预指导,指导后7个月龄婴幼儿童BMD值逐渐升高,10~12个月龄婴幼儿童BMD较高水平。结论合理安排婴幼儿童膳食结构,适量活动(婴幼儿童操)对BMD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海口市1718名儿童血铅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奔宇 《中国热带医学》2008,8(10):1859-1859
目的了解0~7岁儿童体内血铅含量,探讨铅中毒发生的原因,开展健康教育,提高防范意识,以减少铅中毒的危害。方法对儿保门诊1718名0~7岁儿童进行血铅检测。结果铅中毒检出率为7.059%。结论铅元素是一种毒性物质,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害,铅中毒存在性别、区域差异,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应引起重视,采取有效措施,预防铅中毒。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怀化市儿童的血铅状况,探讨防治血铅的办法。方法:选择8所幼儿园1996名2~6岁儿童进行血铅测定,并分年龄、性别及幼儿园所在区域进行分析。结果:1996名儿童中有403人血铅值在100μg/L以上,中毒率为20.19%。随年龄的增长,铅中毒率呈上升趋势。结论:目前怀化市儿童血铅水平超标,应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4.
济宁市部分3—7岁儿童血铅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济宁市3—7岁儿童血铅水平,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控制儿童铅中毒提供依据。方法2004年8月~2005年6月,选择济宁市城区与郊区16所幼儿园1716名3,7岁儿童进行调查。结果儿童血铅均值为81.3μg/L,其中30.5%高于目前国际公认的儿童铅中毒标准(100μg/L);农村儿童血铅水平高于城市。铅中毒者所占比例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趋势。长期食用膨化食品、啃咬铅笔可引起儿童铅中毒。结论济宁市儿童血铅水平和铅中毒检出率较高,开展铅中毒防治与血铅检测工作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西安市0岁~6岁儿童铅中毒状况。方法:从2004年至2006年随机抽取西安市0岁~6岁2673例儿童进行末梢血血铅测定,对每年儿童铅中毒情况进行动态分析。结果:2004年儿童铅中毒率13.4%显著高于2005年的4.6%和2006年的5.4%(P〈0.01),而儿童居住环境、父母职业、生活和饮食习惯等是婴幼儿铅中毒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西安市0岁~6岁儿童铅中毒情况依然严重,应重视儿童铅防护,加强控制城市环境铅污染及儿童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6.
攀枝花市1~6岁儿童血铅、钒、钛水平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为了解攀枝花市儿童各年龄组血铅、钒、钛水平的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本市托幼机构随机抽样 ,482名儿童进行静脉血铅、钒、钛水平的测定。结果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儿童血铅中毒发生率高达 62 2 8% ,随年龄增加儿童血铅、钒、钛水平逐渐上升 ,3~ 6岁儿童血铅、钒、钛水平均高于 1~ 2岁儿童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儿童铅中毒的一个重要因素 ,铅暴露严重威胁我市儿童的身心健康发育。  相似文献   

17.
厦门市3075例儿童血铅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厦门市区儿童血铅水平分布状况,为预防儿童铅中毒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我院门诊就诊的儿童3 075例,年龄0~12岁,原子吸收石墨炉法测定血铅值。结果:儿童血铅均值为64.98 g/L,铅中毒检出率为9.33%,随着年龄增加血铅均值及铅中毒检出率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男童血铅均值及铅中毒检出率高于女童。结论:厦门市儿童铅中毒率接近国内其他城市平均水平,但血铅水平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铅污染对儿童身体健康危害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8.
锌对铅中毒婴幼儿智能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锌对铅中毒婴幼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 对入选铅中毒患儿(观察组)进行补锌治疗3个月并与健康儿童(对照组)作配对比较.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血锌、血铅变化,并采用Bayley婴幼儿发育量表对全部婴幼儿进行智力测试,比较他们的智力发育指数(MDI)和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DI).结果 观察组补锌治疗后血铅下降,血锌回升,MDI和PDI均上升.并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儿童铅中毒可导致血锌水平下降,补锌治疗能减少铅对机体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青岛市儿童血铅水平和铅中毒状况。方法采用钨舟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3021例体检儿童血铅,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3021例体检儿童中,铅中毒发生率为8.57%,以轻度铅中毒为主,且不同年龄、不同性别血铅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儿童血铅水平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男童铅中毒检出率高于女童。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本地区儿童血铅水平和儿童铅中毒的分布状态,为预防和诊疗儿童铅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07—2010年来我院就诊年龄在10岁以下的儿童及入幼儿园前体检和在读儿童共3 183例,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铅水平,对测量数据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处理。结果儿童血铅总体均值为70.74μg/L,其中正常对照组638例儿童血铅均值为68.32μg/L,2 545例门诊就诊患儿组血铅均值为73.16μg/L。患儿组血铅稍高于正常对照组;男童血铅均值为77.64μg/L,高于女童(68.82μg/L)。按四个年龄组[0~(岁),1~(岁),3~(岁),6~10岁共四个年龄组]比较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血铅呈增加的趋势。结论儿童铅中毒呈上升趋势,应重视儿童高血铅的综合防治,定期监测,预防铅污染和中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