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4月核工业四一六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均予以rt-PA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尿激酶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rt-PA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4月核工业四一六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均予以rt-PA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尿激酶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rt-PA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52例符合纳入标准发病6 h内的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常规治疗的同时,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联合rt-PA治疗,对照组给予rt-PA治疗.以欧洲脑梗死临床神经缺损评分标准(ESS)和日常生活能力指数(BI)进行疗效判定.结果 治疗后7、14、21 d的ESS评分,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3个月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84.6%)明显优于对照组(61.5%)(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出凝血检查和不良反应比较,其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rt-PA治疗急性脑梗死是安全有效的,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2013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尿激酶静脉滴注后,常规治疗12周;治疗组给予尿激酶静脉滴注后,口服阿托伐他汀80 mg/d,治疗12周。治疗前,治疗后7 d及12周时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NDS)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指数(BI)评分;治疗后评价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DS评分和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和12周治疗组患者NDS评分和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23/25),高于对照组的72.0%(18/25)(P0.05)。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且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低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远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61例,分为4组:联合溶栓组44例,给予静脉rt-PA尿激酶;rt-PA组37例,尿激酶组32例,对照组48例。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90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NIHSS)评分,同时观察再梗死率、脑出血率及病死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4组治疗后90 d NIHS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个溶栓组与对照组在90 d有效率及疗效满意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个溶栓组90 d有效率及疗效满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溶栓组与rt-PA组和尿激酶组脑出血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3%υs 18.9%υs 18.7%,P<0.05)。结论 rt-PA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远期疗效和单用rt-PA、单用尿激酶相当,但脑出血率降低,因此该治疗方法是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3h与34.5h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及特征。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73例,其中从发病症状出现至给药时间<3h患者22例(A组),发病至给药时间在34.5h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及特征。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73例,其中从发病症状出现至给药时间<3h患者22例(A组),发病至给药时间在34.5h患者28例(B组),均静脉给予rt-PA溶栓治疗,同期发病至住院<4.5h未溶栓而常规治疗患者23例(对照组)。观察溶栓和常规治疗后24h,7、14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及治疗总有效率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A组和B组治疗后7、14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6.3±5.7)分和(5.9±4.6)分vs(9.8±5.1)分,(5.5±5.6)分和(4.9±4.3)分vs(9.1±5.1)分,P<0.05)];与治疗前比较,A组和B组治疗后7、14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2.7%、82.1%vs 30.4%,P<0.05)。结论 rt-PA静脉溶栓治疗发病分别<3h与34.5h患者28例(B组),均静脉给予rt-PA溶栓治疗,同期发病至住院<4.5h未溶栓而常规治疗患者23例(对照组)。观察溶栓和常规治疗后24h,7、14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及治疗总有效率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A组和B组治疗后7、14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6.3±5.7)分和(5.9±4.6)分vs(9.8±5.1)分,(5.5±5.6)分和(4.9±4.3)分vs(9.1±5.1)分,P<0.05)];与治疗前比较,A组和B组治疗后7、14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2.7%、82.1%vs 30.4%,P<0.05)。结论 rt-PA静脉溶栓治疗发病分别<3h与34.5h的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7.
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3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评价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66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基础治疗相同,包括三磷酸胞苷二钠(依美思)和阿司匹林.治疗组加用丁苯酞200 mg,每日4次口服,14 d为1个疗程.第14天、第21天时评定两组总疗效,并采用中国卒中量表(CSS)、Barthel指数(BI)评价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结果 治疗组14 d和21 d的CSS评定有效率分别为66.67%和72.72%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Barthel指数评分,14 d和21 d的有效率治疗组为90.90%和87.88%,优于对照组的63.64%和78.79%(P<0.05).两组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丁苯酞可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超早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10月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ACI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超早期rt-PA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超早期rt-PA静脉溶栓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再通情况、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BI)、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管再通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及B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rt-PA静脉溶栓联合依达拉奉可有效提高ACI患者血管再通率,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5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尤瑞克林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尤瑞克林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中国卒中量表(CSS)、Barthel指数(BI)评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CSS、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C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尤瑞克林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符合入选条件的超早期脑梗死患者336例,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溶栓组);选取同期非溶栓常规治疗的超早期脑梗死患者30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效果、24 h内及3个月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的NIH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患者的NIHSS分值均有下降,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组的总有效率为93.5%,明显高于非溶栓治疗的80.6%(P0.05);溶栓治疗组能显著改善患者3个月预后(P0.05)。24 h内病死率溶栓组高于对照组(P<0.05),3个月病死率溶栓组仍高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进展性脑梗死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患者给予注射用血栓通+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10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定期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对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BI)计分对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在治疗7、14 d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BI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4 d后B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基本治愈46例,总有效率为93.0%,对照组基本治愈24例,总有效率为73.0%,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凝血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确切,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早期使用阿司匹林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急性脑梗死并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1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并心房颤动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35)。对照组患者入院后24 h内给予阿司匹林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入院后24 h内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之后两组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口服治疗6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及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指标[包括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细胞纤维连接蛋白(c-Fn)水平];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缺血再灌注损伤事件、出血性转化(HT)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m RS评分及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和mR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MDA、SOD、MMP-9、c-Fn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缺血再灌注损伤事件发生率、HT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早期使用阿司匹林相比,早期使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能更有效地提高急性脑梗死并心房颤动患者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且未增加缺血再灌注损伤事件、HT、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李欣  李雯  刘凌云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4):3287-3288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rt-PA超时间窗(4.5 ~9 h)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择发病4.5-9 h内完成磁共振成像检查,且(PWI-DWI)/DWI × 100%≥20%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组(依达拉奉+溶栓组)和单纯使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组(单纯溶栓组).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前与溶栓后1d、7d、14 d、90 d NIHSS评分,溶栓前与溶栓后14 d、90dBI指数.结果 依达拉奉+溶栓组患者14 d、90 d NIHSS评分较单纯溶栓组显著降低,依达拉奉+溶栓组患者90d BI指数较单纯溶栓组显著升高.结论 在多模式磁共振成像PWI/DWI不匹配指导下,依达拉奉联合rt-PA能够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适当延长溶栓时间窗.  相似文献   

14.
张兆  张千  李先锋 《内科》2014,(4):383-385
目的观察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颈内动脉系统老年急性脑梗死(acute ischemic infarction,ACI)的效果,评价发病3~6 h内动脉溶栓和发病3 h内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发病6 h内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动脉溶栓组(发病3~6 h内)18例患者给予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静脉溶栓组(发病3 h内)15例患者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3 h、24 h、14 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前及治疗后7 d和90 d的Barthel(BI)评分,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3 h、24 h、14 d的NIHSS评分和治疗后7 d、90 d的BI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各时间点NIHSS评分和BI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动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近期疗效和远期预后均与静脉溶栓治疗相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急性脑梗死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后早期使用前列地尔注射液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急性脑梗死经rt-PA静脉溶栓患者66例,随机分为前列地尔组(溶栓后立即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d,持续14 d)34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溶栓前以及溶栓后1、7、14和30 d的变化,Barthel指数(BI)评分和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定溶栓后7、14和30 d的变化,并记录溶栓后24 h、14 d头颅CT影像学变化。结果与基线NIHSS评分比较,2组溶栓治疗后1、7、14和30 d的NIHS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前列地尔组溶栓后14和30 d的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3.0(1.0,4.0)分vs 4.0(1.0,6.0)分,2.0(1.0,3.0)分vs 3.0(1.0,6.0)分,P0.05];前列地尔组溶栓后14和30 d的B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0.0(35.0,90.0)分vs 50.0(25.0,87.5)分,75.0(57.5,92.5)分vs 60.0(30.0,92.5)分,P0.05];前列地尔组溶栓后30 d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1.0(0.5,2.0)分vs 3.0(0.5,4.0)分,P0.05];2组均未出现皮肤出血、尿道出血、症状性消化道出血、症状性脑出血和死亡患者,2组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后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14 d,有进一步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趋势,存在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内科》2016,(4)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法联合依达拉奉、纤溶酶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脑梗死急性期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依达拉奉和纤溶酶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依达拉奉和纤溶酶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治疗。治疗14 d后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分、牛津残障评分(OHS)及临床疗效;治疗1 d、3 d、7 d、14 d后分别检测比较两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CRP);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NIHSS、OHS评分均显著降低、BI评分显著升高(P0.01),观察组患者NIHSS、OH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97%)显著高于对照组(75.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3 d、7 d、14 d时,观察组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醒脑开窍针法联合依达拉奉、纤溶酶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神经功能,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2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阿加曲班治疗组(治疗组,58例)和常规常规脑保护治疗(对照组,64例)。治疗组给予静脉滴注阿加曲班,开始2d内60mg/d,24h持续静脉滴注,其后的5d内20mg/d,早晚各1次,10mg/次,同时给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β-七叶皂甙钠、维生素E、胞二磷胆碱等脑保护治疗;对照组不用阿加曲班,其他同治疗组。两组治疗7d、14d后进行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评分,并观察凝血常规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CSS、BI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应用阿加曲班联合脑保护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应用依达拉奉联合尿激酶治疗,对照组单用尿激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7、14d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14d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治疗后7、14d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初步评价尤瑞克林在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 ,入选患者按1:1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22例,仅给予rt-PA(0.9 mg/kg);试验组22例,rt-PA(0.9 mg/kg)溶栓后静脉滴注尤瑞克林(0.15 PNAU/d,连续7 d).主要安全性评价指标是溶栓24 h内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次要评价指标为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I). 结果 溶栓24 h内,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脑出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6%对9.1%,X2=0.00,P>0.05),再梗死率有降低趋势(18.2%对31.8%,X2=1.091,P>0.05).溶栓治疗后1 d、21 d和90 d,试验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119、2.913、2.187,均P<0.05),试验组90 d 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2.39,P<0.05). 结论 在不增加出血风险的情况下,尤瑞克林提高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宇 《山东医药》2009,49(12):52-53
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另给予依达拉奉30n培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滴注,2次/d,14d为1个疗程。第14、21天时采用中国卒中量表(CSS)、Barthel指数(BI)评价神经功能恢复状况。发现治疗组第14、21天的CSS、BI评分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第21天时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提示依达拉奉可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