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气管切开后拔管困难的康复护理过程。方法 74岁女性患者, 因脑出血恢复期于2021年10月18日收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主要康复问题包括气管处于造口状态伴吞咽困难、双侧肢体肌力减退、日常生活部分依赖、认知和言语功能障碍等。针对该患者的康复要点, 我们组建了多学科团队并制订了个性化康复护理计划, 主要包括呼吸功能康复护理、吞咽功能康复护理、肢体功能康复护理、认知障碍康复护理、气管切开堵管和拔管训练6个方面, 为患者提供一体化、个性化和精准化的康复护理。结果经过系统康复护理后, 患者在入院第25天时成功堵管并顺利拔除气管插管, 在第37天病情稳定时办理出院。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气管切开后拔管困难患者临床少见, 总结拔管前的康复护理要点, 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模式在脑胶质瘤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将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90例脑胶质瘤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施行常规化护理干预,实验组应用系统化护理。比较两组脑胶质瘤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术后康复治疗依从性、术后住院时间;护理前后患者焦虑和抑郁自评分值;肢体功能障碍、高热等脑胶质瘤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脑胶质瘤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术后康复治疗依从性、术后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P <0.05;护理前两组焦虑和抑郁自评分值相近,P> 0.05;护理后实验组焦虑和抑郁自评分值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肢体功能障碍、高热等脑胶质瘤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肢体功能障碍、高热、癫痫各有4例、3例和2例,总发生率是20%;实验组肢体功能障碍、高热、癫痫各有1例、0例和1例,总发生率是4.44%。结论系统化护理在脑胶质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减轻患者不良情绪,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康复依从性和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焦虑抑郁心理。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NIRS)被广泛使用在神经精神疾病的临床康复与治疗研究中.在成瘾研究领域,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fNIRS可用于不同成瘾行为的神经认知功能、复吸渴求评估等相关研究,提示与fNIRS相关的神经生物学指标可作为评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方法和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将9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其中对照组在病情稳定后2~3周后进行相关护理,而观察组在入院当日就主要围绕肢体功能的早期康复分别在不同阶段展开有针对性的分阶段护理,组间进行护理结果情况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后,其Barthel指数评分及FuglMeyer评分均较观察组更优,比较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有效的早期康复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肢体功能及脑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析脑卒中肢体瘫痪患者临床护理服务中应用早期康复护理的价值。方法在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肢体瘫痪患者中选出100例,以护理方法为分组依据,分入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的运动功能评分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8周后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护理8周后的NIHSS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的应用在发病早期促进脑侧支循环建立,促进受损神经细胞的修复,重建运动反射,恢复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指导患者做好肢体功能康复护理,降低致残率和复发率。方法结合根据患者情况,对患者进行肢体功能康复护理指导,引导患者做好肢体功能的恢复。结果训练组、对照组各101例。训练组:训练前偏瘫97例,轻瘫4例,训练后偏瘫3例,轻瘫12例;对照组:训练前偏瘫97例、轻瘫4例,训练后偏瘫49例、轻瘫18例。结论肢体功能康复护理指导对脑梗死患者恢复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对脑卒患者研究的日益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脑卒后伴发的情感障碍已成为严重影响脑卒后患者肢体功能、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脑卒后抑郁是脑卒后最为常见的情感障碍,这是由于脑卒后导致的持续性的情感低落,兴趣减退为核心症状的心境障碍。脑卒患者由于抑郁情绪导致注意力,学习和执行功能,淡漠减退,缺乏主动性,不利于患者肢体功能残疾和认知损害的恢复,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甚至增加病死率,重症患者可伴有自杀观念甚至自杀行为。据本院调查,每年服药自杀的患者中,80%的患者患有精神抑郁症。  相似文献   

8.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术后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席培军  王海侠  赵艳华 《河北医药》2009,31(12):1533-1534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病,其病死率及致残率较高。术后常因病情危重而忽视了患侧肢体的早期功能锻炼,致使偏瘫肢体肌力恢复较慢并且容易发生废用综合征。合理的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患者患肢功能恢复有着积极的作用,为此我科对106例脑出血术后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观察患者偏瘫肢体的功能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家庭康复对脑率中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偏瘫患者56例,随机分为家庭康复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住院期间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及护理方法基本相同。而家庭康复组出院后由护士指导家庭成员早期参与康复训练;对照组出院后为常规康复训练和出院指导,未制订详细的家庭康复治疗计划。无康复治疗师的定期指导。分别与出院时及出院后家庭康复治疗3个月、6个月测评患者的运动功能(Fugl-Meyer动功能评定)和日常生活行动能力(ADL)(采用Barthel指数)。结果:经过3-6个月的家庭康复训练,两组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评分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其改善幅度家庭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康复能明显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的早期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接受肢体运动功能康复训练后,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将124例脑梗死偏瘫患者,分为早期康复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62例,对早期康复护理组实施了系统的5周3阶段早期康复护理训练。结果经早期康复护理训练后,与B组对比A组患者下肢活动能力及上肢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早期实施康复护理训练,有利于脑梗死患者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1.
周庆昆  赵延红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2):1676-1677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为主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恢复期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以运动疗法为主配合中频治疗、作业治疗、电针、心理疏导对94例脑卒中患者瘫痪肢体进行康复治疗。结果94例患者的瘫痪肢体的功能有不程度的恢复,应用Brunnstrom偏瘫肢体功能评定法评定,发病后≤1个月的恢复较理想,与发病后1~3个月和3~6个月的进行肢体功能恢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和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康复护理在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早期恢复中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以本院收治的68例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他们在康复护理前和护理后的肢体功能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23个月的早期康复训练,本组资料中的68例偏瘫患者康复情况良好,4例痊愈,38例病情有明显好转,大部分患者能进行简单的日常活动。结论康复护理能有效帮助偏瘫患者恢复肢体功能,降低偏瘫患者病发后的残疾程度,所以在偏瘫患者的早期治疗中要重视康复护理。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组脑循环障碍性疾病,临床上以头痛、头晕、意识障碍、偏瘫、失语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为特征。病情发展快,病情凶险,常需急诊手术,术后常有失语、偏瘫、肢体功能障碍等并发症。近年来,随着CT等神经影像学的发展和神经科抢救以及诊疗水平提高,本病的病死率有了明显下降,但是致残率明显上升。因此积极正确的康复锻炼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功能恢复的关键,对患者实施康复护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将我院10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痉挛脑瘫通过手术及康复治疗来改善肢体功能,传统手术只着眼于解决单一肌肉、单一神经支配区、单一关节畸形的矫治。自1995年以来,作者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痉挛性脑瘫31例,痉挛解除率达100%,能够综合地减弱肢体的痉挛状况,取得了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方法对8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测试调查其肢体功能基本训练。结果肢体功能基础训练在临床应用中取得较好康复效果。结论肢体功能训练在临床应用中对临床康复治疗有极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治疗对小儿重型颅脑损伤后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108例小儿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4例,两组患儿都通过常规治疗后,实验组给予48 h内的早期康复介入,而对照组48 h后才给予康复介入,比较两组患儿肢体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实验组GCS评分比对照组明显提高,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介入使患儿肢体功能恢复效果明显,显著提高患儿生活质量,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脑性瘫痪是指出生前至出生后1个月内,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多伴有智力低下、癫痫、行为异常等[1]。是继小儿麻痹症后,又一个以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致残性疾病。早期发现与治疗,综合性康复训练及全面的护理是小儿脑性瘫痪的有效治疗手段。我院儿童康复治疗中心自2010年6月-2012年11月收治85例脑瘫患儿,均采用综合康复治疗同时配合康复护理,  相似文献   

18.
苏坤瑞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6):2465-2466
随着科学迅猛发展,现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20世纪骨科的一次革命性进展[1].随着人工关节置换术的广泛开展并取得成功,术后康复越来越受到重视.按系统科学的早期康复指导程序,正确实施可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康复,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用高压氧治疗肺梗塞100例,并设同期1 00例脑梗塞患者作对照,结果发现高压氧能较快恢复脑功能及偏瘫肢体的活动功能,有促进脑梗塞患者的康复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和探究康复护理联合针灸在脑出血术后后遗症患者康复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某院自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82例脑出血术后后遗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康复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康复护理联合针灸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出血术后后遗症患者采用针灸联合康复护理干预,对提升患者康复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