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奥马哈系统对居家不出(homebound)老年人环境领域的影响,为改善社区homebound老年人生活环境现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分别抽取河北省唐山市钓鱼台社区和保定市中华小区,将两个社区中213例homebound老年人随机分为干预组106例和对照组107例。依据奥马哈干预系统对干预组进行为期6个月的干预,对照组为空白对照。干预0、6个月时分别应用奥马哈系统结局评价表进行效果评价。结果系统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患者除收入外,卫生、住所环境及邻里安全得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奥马哈干预系统,可有效改善老年人的生活环境卫生及安全问题,为社区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奥马哈干预系统对居家不出老年人社会支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分别抽取唐山市钓鱼台社区和保定市中华小区,将两个社区内213名居家不出老年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按照奥马哈干预系统进行为期6个月的干预。在干预的0、6个月时分别应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生存质量简表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6个月后干预组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维度得分以及社会支持利用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在生活质量4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奥马哈干预系统可有效改善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情况和生活质量,为社区开展针对老年人居家不出问题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奥马哈系统干预对居家不出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2013年7~10月在唐山市363个社区中整群随机抽取1个社区,对该社区804名老年人进行居家不出状况调查,其中居家不出老年人107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4、53人。干预组按照奥马哈系统从健康教育、治疗规程、个案管理、监督四个方面进行每周1~2次,为期6个月的干预,对照组为空白对照。并于干预0、6个月时应用ADL量表、生活质量简表(WHOQOL-100)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ADL得分、生活质量各维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马哈系统干预可有效改善老年居家不出人群的ADL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干预居家不出对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和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整群抽取唐山市的5个社区中的居家不出老年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从亲身体验、间接体验、言语劝导和情绪反应4个方面干预,1~2次/w,共干预6个月,对照组为空白对照。在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分别对两组ADL和心理状况等进行评价。结果干预组ADL明显高于对照组,心理状况的3个方面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居家不出老年人进行干预能够提高其ADL,改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理论对社区居家不出老年人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在唐山市五个社区居家不出的老年人,随访5年后仍为居家不出老年人6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应用自我效能理论为指导对干预组进行干预,干预6个月后对老年人居家不出状态、日常生活能力状况、躯体、心理、社会状况等方面进行干预效果评价。结果干预组居家不出现状明显好转,转归率为84.5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3.33%,与邻居交往及参加社会活动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心理状况优于对照组,干预组在健康自我评价中选择"健康和比较健康"的人数较多,而无孤独感、无抑郁的人数也多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在日常生活能力得分为108~126、90~107的老年人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自我效能理论对居家不出干预能促进老年居家不出的转归,改善居家不出老年人不良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状态,促进其与外界的交流与沟通,增强社会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奥马哈系统干预的方法对housebound老年人抑郁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分别抽取河北省唐山市钓鱼台社区和保定市中华小区,将两个社区中213名housebound老年人随机分为干预组107和对照组106人。干预组按照奥马哈干预系统进行为期6个月的干预,对照组为空白对照。分别于干预的0、6个月用老年抑郁评价量表、ADL量表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抑郁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组得15~21分的老年人比例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马哈系统干预可以减轻老年人的抑郁状态,改善其ADL情况,将为老年人社区保健服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干预对社区居家不出人群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条件的社区老年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取自我效能干预,并于干预的0、6个月进行评价,工具为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MMSE)量表、ADL调查表、健康测量简表(SF-36)。结果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在ADL及SF-36的各个维度得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我效能干预可有效提高老年居家不出人群的ADL及生活质量,为老年人社区居家不出状态有效干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于ADOPT干预对居家不出(housebound)老年人自我感知老化和抑郁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河北省邯郸市复兴区所辖之建安社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社区中211例housebound老年人分为干预组105例和对照组106例,干预期间对照组失访1例。根据ADOPT模式制定干预方案对干预组进行为期6个月的干预,对照组为空白对照。分别在干预前、干预3个月和6个月对两组housebound老年人自我感知老化和抑郁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在干预3个月、6个月后,干预组老年人自我感知老化的积极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消极维度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老年人抑郁比例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ADOPT干预模式可有效强化积极的自我感知老化,减弱消极的自我感知老化,改善housebound老年人抑郁状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奥马哈系统干预对老年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生活质量的影响,为脑卒中延续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4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出院半年以上的脑卒中患者7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干预组以奥马哈干预系统进行为期6个月的干预,对照组为常规健康教育。干预0、6个月时分别应用ADL量表、SF-36量表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1)系统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患者ADL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生活质量评分中,生理功能(PF)、身体疼痛(BP)、生命力(VT)、心理健康(MH)、总体健康(GH)等维度得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马哈系统干预可有效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ADL和健康状况,为开展脑卒中社区照护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居家不出与抑郁对老年人健康促进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居家不出量表、老年抑郁量表(GDS-15)、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评定量表(HPLP-Ⅱ)及自编的一般情况问卷对1 455名社区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与非居家不出组相比,居家不出组的老年人健康促进行为总分得分显著降低(P0.05)。抑郁程度越高的老年人健康促进行为得分显著降低(P0.05)。居家不出和抑郁与老年健康促进行为呈显著负相关(r=-0.468、-0.608,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月收入、慢性病、居家不出、抑郁是老年人健康促进行为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居家不出和抑郁影响老年人健康促进行为。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社区高风险骨质疏松(OP)性骨折老年人实施健康干预后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60岁以上社区老年人156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8例。干预组给予群体性健康教育、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家庭访视和电话督导综合干预。对照组仅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分别在健康教育后的第1、6、8个月时比较两组OP相关知识和行为的效果。结果干预后的第1、6、8个月,在知识项目总分和知识各分项目得分上,干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的第6个月,在行为项目总分和行为各分项目得分上,干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的第8个月,两组仅在行为项目总分和行为分项目饮食行为得分上差异显著(P0.05)。结论与单纯发放宣传资料相比,综合干预更有利于提高社区老年人的OP相关知识,矫正导致OP性骨折发生的风险行为。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社区居家不出老年人5年后居家不出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及面对面访谈的形式对5年前居家不出老年人进行现状调查与分析。结果 147名老年人中仍为居家不出的比例为42.1%,转归率为57.9%。年龄、是否有配偶、经济收入、住房、社会关系、社会交往等社会因素及老年慢性病、抑郁是居家不出的影响因素。结论年龄越大、无配偶、住房层次高、社会关系较差的及有慢性老年病和抑郁的老年人持续居家不出比例较高,这部分人群应该得到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居家不出老年人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于2013年11~12月在安徽省蚌埠市204个社区中随机抽取1个社区,对社区内746名老年人使用社会支持量表(SSRS)和生存质量简表(WHOQOL-BREF)进行问卷调查,应用t检验、相关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居家不出老年人的社会支持及生活质量与非居家不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居家不出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各维度与社会支持总分及支持的利用度呈正相关(r=0.347~0.202,P<0.05)。结论社会支持与居家不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应增加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健康问题评估与干预实践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基于奥马哈系统中的问题分类系统进行健康问题评估并进行干预实践,评价观察组干预前后结局成效以及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行为量表的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奥马哈系统结局评价表有改善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和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均有提高,但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奥马哈系统能够加强对慢性心衰患者的有效管理和指导,改善慢性心衰患者自我护理行为,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基于奥马哈系统为框架的营养干预模式在老年衰弱患者中的构建及临床应用。方法 184例老年衰弱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97例实施常规营养干预模式,实验组87例实施以奥马哈系统为框架的营养干预模式,两组均干预2 w;阐述基于奥马哈系统为框架的营养干预模式的构建,并分析两组干预前、干预2 w时营养状况[体重指数(BMI)、握力(GP)、中臂肌围(MAMC)、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血清白蛋白(ALB)]、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全部患者于出院后接受至少6个月随访,记录并分析两组再入院率、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干预2 w时,实验组BMI、GP、MAMC、TSF及血清AL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2 w时,两组WHOQOL-BREF中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且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再入院率、急慢性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老年衰弱患者中构建基于奥马哈系统为框架的营养干预模式,有利于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生存质量,并降低患者再入院及急慢性并发症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奥马哈系统干预在老年膀胱肿瘤患者术后膀胱灌注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于儋州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住院治疗的老年膀胱癌术后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所有患者接受术后膀胱灌注化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使用奥马哈系统进行干预,比较2组患者干预后膀胱灌注情况、膀胱灌注依从性、自我管理效能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按时灌注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患者的肿瘤知识、灌注知识、不良反应处理及定期复查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正性态度、自我决策、自我减压评分及自我管理效能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QOL)中的躯体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的评分和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马哈系统干预可改善老年膀胱肿瘤患者术后膀胱灌注化疗情况,提高其依从性、自我管理效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康复中给予奥马哈系统延续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78例高血压性脑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奇偶法分为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高血压脑出血护理干预处理,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以奥马哈系统作为延续性护理实践框架的护理干预,从出院到出院后8周。分别比较两组患者行为、认知和状态方面护理效果。结果在奥马哈系统内的健康相关行为、心理社会、生理、环境4个领域中,实验组共整理出21个问题。在行为、认知和状态方面,出院8周后实验组患者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康复中给予奥马哈系统延续护理能准确发现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康复中常见的问题,同时提供标准化可循的康复护理方案,从而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成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人居家不出(housebound)现状与生活习惯和躯体状况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从河北省唐山市和保定市各抽取1个社区,选取两个社区内≥60岁的老年人,采用面对面访谈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表包括一般情况问卷、生活习惯调查表、躯体状况调查表[含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结果在调查的1 359人中,河北省老年人居家不出发生率为15.8%,女性居家不出的发生率高于男性,无配偶者居家不出发生率高于有配偶者,随着年龄增高;居家不出发生率随之增加(均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锻炼、听力障碍、高龄、ADL差是居家不出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生活习惯、躯体情况与老年人居家不出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社区居家不出老年人5年后的随访观察,明确居家不出老年人在一定时间内日常生活能力(ADL)、外出状况等方面的变化。方法采用随访研究方法,于2010年12月至2011年6月对2006年调查中已确定为居家不出的275位老年人进行调研,调研工具为自行设计的一般状况调查表、居家不出转归调查表、ADL量表等。结果 1实际随访189人,男性67人,女性122人,平均年龄(77±7.4)岁,失访人数86人(含已故81例,失去联系5例),追踪率为68.7%;25年后社区居家不出老年人外出状况恶化的占调查总人数的55%;好转的仅占45%;3ADL平均得分和生活完全独立的人数及比例均下降,两次调查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居家不出老年人自然转归较差,ADL、外出状况等随时间变化而恶化,应该对该人群居家不出状况予以积极管理与干预,以促使居家不出状态向好的方向转归。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社区高风险骨质疏松(OP)性骨折老年人在实施健康干预后疼痛和跌倒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60岁以上社区老年人15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8例。干预组给予群体性健康教育、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家庭访视和电话督导综合干预。对照组仅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分别在健康教育后的第1、6、8个月时比较两组OP性疼痛得分和跌倒人数。结果干预后的第1、6、8个月,两组不同年龄阶段老年人的OP性疼痛得分均低于干预前,且干预后第8个月,两组60~69岁年龄阶段老年人的OP性疼痛得分差异显著(P0.05);干预后的第1、6、8个月,干预组不同年龄阶段老年人的跌倒人数均少于对照组,且干预后第8个月,两组70~79岁、80岁以上年龄阶段老年人的跌倒人数差异显著(P0.05)。结论与单纯发放宣传资料相比,综合干预可以减轻由OP导致的老年人腰背部疼痛症状和预防老年人跌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