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尿激酶溶血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40例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20例/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给予研究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分别为95%、5%、0%,对照组分别为85%、20%、10%,研究组应用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尿激酶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及复发,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黄伟英  周清漪  赵芳 《吉林医学》2014,(26):5953-5953
目的:研究和探讨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对160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随机分析,对照组患者76例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84例实施全面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实施护理干预的研究组患者死亡率、并发症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变化快、预后差、死亡率较高,对其实施全面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分析整体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1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依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整体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52%比2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5.65%比7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干预应用于行PCI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整体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郏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4例,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于对照组护理基础上接受整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5.74%(45/47)]高于对照组[78.72%(37/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整体护理干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葛荣玲 《当代医学》2016,(34):153-154
目的:评价早期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排便中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180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90例。研究组应用早期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2组患者便秘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便秘发生率为12.2%;对照组的便秘的发生率为25.6%,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早期干预及有效的护理方法可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发生率,控制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接收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给予所有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后,溶栓成功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82%;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远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8%,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期间,在给予患者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减少死亡率,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以青岛市第九人民医院112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随机分组,研究组和对照组(n=56),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性护理,研究组患者此基础给予全面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生存质量积分、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施全面护理干预的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生存质量积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并发症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9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病情缓解情况、并发症情况、住院时间和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病情缓解率为84.7%,对照组为64.4%;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7%,对照组为18.6%;研究组患者满意度为98.3%,对照组为61.0%,两组患者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常规护理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对急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症和病死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4月急诊车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72%低于对照组1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死率3.45%低于对照组15.52%,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干预可有效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4月-2010年4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传统心肌梗死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健康知识达标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心肌梗死患者了解健康知识,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和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范玲霞  裴晓贤 《大家健康》2017,(12):226-227
目的:探讨研究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急救护理的可行性.方法:将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纳入本次研究工作,根据患者收治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急诊急救护理,研究组接受优化急诊急救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急救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急救护理相关指标、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而后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研究组(P<0.05).结论: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优化急诊急救护理可以改善急救护理相关指标、提高护理满意度,有重要临床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分析不同护理方法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工作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时间选为2014年9月~2015年10月,研究资料为本院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2),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措施,对比两组干预后的住院天数、卧床时间、疼痛缓解时间、ADL评分,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卧床时间、疼痛缓解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ADL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97.6%)显著高于对照组(77.5%);与此同时,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30.0%)显著低于对照组(11.9%);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临床护理路径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可获得较高的护理满意度,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显著缩短其住院、卧床、疼痛时间,且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13.
宁红香 《大家健康》2014,(1):339-339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103例脑出血患者分成研究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所有患者都按常规进行护理,同时对研究组的患者实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85%,对照组为17.65%,两组相比,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的对脑出血患者并发症的发生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14.
叶惠娟 《吉林医学》2013,(33):7082-7082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6例,分为观察组(实施院前急救)与对照组(患者被家属送到急诊科救治),每组18例。对照组患者为家属送到本院急诊科救治,给予常规院内救治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院前救治,给予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治疗3 d后胸痛发生情况,观察两组患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3 d内胸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减少胸痛发生,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患者,按照数字抽取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内科护理方法,研究组则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分析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溶栓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个月内发生心肌缺血率显著减少,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预后,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6.
吴倩倩 《吉林医学》2013,34(23):4840-484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便秘的原因和应采取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将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干预组采取有计划分步骤的护理干预,包含饮食指导、心理护理、健康宣教、药物治疗、中医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结果:干预组患者便秘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明显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发生率,避免便秘造成严重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效果。方法将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入院后首次排便时间、便秘症状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入院后,干预组首次排便时间早于对照组( P <0.01);干预组经综合护理干预8 d 后,便秘症状评分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 P <0.01);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方法。方法:将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5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处理联合尿激酶静脉滴注、肝素皮下注射溶栓治疗,并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整体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出现出血1例(3.4%),再灌注性心律失常27例(93.1%);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出现出血3例(10.3%),再灌注性心律失常20例(69.0%),死亡1例(3.4%),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中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竺正艳  胡敏  李娟 《吉林医学》2014,(21):4796-4797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整体护理干预措施。采用生活质量量表(QOLI-74)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和干预后的生活质量情况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后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等4个维度评分分别与本组护理干预前比较;观察组护理后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等4个维度评分分别与对照组护理干预后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许丹 《吉林医学》2014,(20):4602-4602
目的:探究输尿管镜治疗双侧输尿管梗阻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并给予整体护理干预的疗效。方法:选择120例双侧输尿管梗阻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输尿管镜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整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3.3%)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输尿管镜治疗双侧输尿管梗阻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效果显著,同时给予整体护理干预,不仅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而且提高了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