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药浴足用于预防高龄产妇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6月~2017年12月240例高龄剖宫产术产妇,将产妇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实验组给予护理干预使用艾叶和干姜煎制成的药液进行浴足,对照组给于常规护理,观察2组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及其满意度。结果对照组产妇的满意度仅为90%,实验组产妇满意的为96. 6%,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实验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中药浴足预防高龄产妇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明显降低了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将1957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985例和对照组972例,对照组采用剖宫产术后一般护理常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术前对产妇进行评估、对易并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人群重点监护、对产妇进行健康教育,使其掌握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及应对措施,术后指导其按摩及功能锻炼.结果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认为通过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降低静脉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加温式医用弹力袜对剖宫产产妇下肢静脉血栓预防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7年6月我科收治的160例剖宫产产妇,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产后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产后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加温式医用弹力袜实施干预。记录两组产后相关凝血指标水平、静脉血流速度、下肢肿胀发生率、下肢疼痛发生率、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术后3d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TTP)、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d左右下肢静脉流速、左右胫后静脉流速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下肢肿胀、疼痛、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温式医用弹力袜能有效促进剖宫产产妇下肢静脉血液循环,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发生,安全有效,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完全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后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本院产科收治的60例完全性前置胎盘剖宫产分娩的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收治时间将所有产妇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常规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干预;观察组产妇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对策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的临床指标[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评分(DVT评分)、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产妇应用DVT评分后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产妇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产妇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以及满意度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于完全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后产妇,采用合理的预防和护理干预措施,可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张丽丽  乔英乔  燕岩岩 《妇幼护理》2022,2(18):4164-4166
目的 探究围产期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21 年 7 月至 2022 年 6 月收治的 70 例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35 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围产 期护理干预。分析对比两组产妇下肢肿胀与静脉血栓情况、相关凝血指标、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下肢无肿胀率为 42.86%,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20%;轻中重度下肢肿胀率为 60.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80%;低静脉血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平均血流速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下床时间、阴道出血量、切口愈合时 间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缩短(P<0.05)。结论 在临床剖宫产产妇护理中实施围产期护理干预,能改善产妇下肢肿胀与静脉血栓 情况,改善相关凝血指标,促进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于Autar量表的护理干预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产妇血流动力学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7月至2018年5月我院进行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行剖宫产的2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产妇入院后均实施剖宫产分娩,对照组实施常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科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Autar量表进行评估并进行针对性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状况、术后静脉血流速度以及术后3 d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前两组患者心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麻醉后5 min及胎儿娩出时两组心率显著升高,SBP,DBP显著降低(P <0. 05)。麻醉后5min观察组SBP,DB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胎儿娩出时观察组心率、SBP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对照组腘静脉血流速度、股静脉血流速度均明显低于观察组(P <0. 05)。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基于Autar量表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产妇血流动力学状况,并提高血流速度,减少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于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的健康教育对剖宫产术后静脉血栓形成预防及护理服务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实施剖宫产手术的90例产妇随机分为干预组47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实施基于TRIZ理论的健康教育,均干预至产妇可下床活动。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健康知识掌握合格程度,剖宫产术后1周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干预后恢复时间,剖宫产术后1周后护理总满意率。结果:干预后,两组剖宫产、静脉血栓形成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P<0.01);剖宫产术后1周,干预组下肢水肿、下肢疼痛、静脉曲张、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和下床活动、肠鸣音恢复、出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剖宫产术后1周,干预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基于TRIZ理论的健康教育应用于剖宫产术后,可提高产妇对静脉血栓形成知识掌握程度,降低术后静脉血栓形成发生风险,提升产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剖宫产术后预防下肢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4月由我院妇产科工作人员组成品管圈,对预防剖宫产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护理效果不佳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活动目标和下肢深静脉血栓评估标准及护理规范流程,实施对策并观察品管圈活动前后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肿胀和肺栓塞的发生情况,比较品管圈前后产妇的住院时间和症状评分,同时对其进行问卷调查,评估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品管圈活动后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肿胀的发生率低于品管圈活动前(P0.05),品管圈活动前后产妇肺栓塞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品管圈活动后产妇住院时间短于品管圈活动前(P0.05),症状评分低于品管圈活动前(P0.05),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品管圈活动前(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产妇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和下肢肿胀的发生率,提高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风险评估及个性化护理在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自2017年7—12月在我院妇产科接受剖宫产手术的154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75例和观察组7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风险评估并实施个性化护理措施。比较两组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产妇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基于风险评估的个性化护理能显著降低产妇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提高产妇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对剖宫产产妇应用围术期护理干预对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于我院剖宫产产妇随机抽取72例,分为对照组(36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36例,围术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泌乳、下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观察组Fbg、D-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PT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DVT发生率 0%,依从率、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剖宫产孕妇采取围术期护理可有效促进产妇泌乳和下床,有利于缩短产妇住院时间,减少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在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12年3月~2013年5月行剖宫产手术的55例产妇作为对照组,术后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将2013年6月~2014年7月行剖宫产手术的61例产妇作为观察组,术后采取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产妇术后下肢DVT、下肢肿胀和疼痛、肺栓塞发生率,产妇平均住院时间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下肢DVT、下肢肿胀及疼痛、肺栓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产妇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服务模式避免了护士因医学知识和工作能力差异而影响医疗质量,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减少了住院时间、降低了产妇下肢DVT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措施对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例剖宫产手术产妇为研究对象,对照组100例采用围产期常规护理,实验组100例给予下肢静脉血栓预防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产妇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产妇干预24 h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相关凝血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0. 05);实验组产妇护理干预48 h后显效率、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对于剖宫产产妇给予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  相似文献   

13.
刘惠 《妇幼护理》2022,2(2):324-326
目的 研究围手术期护理对预防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效果。方法 我院 72 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36 例) 和观察组(36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围术期护理。观察对比临床指标、凝血指标和 DVT 率、产妇依从率和满 意度。结果 观察组泌乳、下床和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观察组纤维蛋白原和 D-二聚体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凝血酶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 DVT 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依从率和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对于剖宫产孕妇采取围术期护理可有效促进产妇泌乳量、尽早下床,缩短产妇住院时间,减少下肢静脉血栓 的形成,提高依从率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层级护理在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8年9月我院开展常规护理剖宫产初产妇53例纳入对照组,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3月期间于本院开展层级护理剖宫产初产妇53例纳入观察组。观察干预前及出院时两组产妇心理状态:焦虑程度(SAS)、抑郁程度(SDS),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出院时,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层级护理可明显改善剖宫产初产妇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循环质控理念在剖宫产手术患者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12月本院产科的316名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158例,观察组基于循环质控理念实施风险管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对比2组产妇的护理情况及护理评价。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发生切口不良愈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产妇出院时心理焦虑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而观察组产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基于循环质控理念的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降低剖宫产手术患者切口不良愈合率、缓解产妇的心理焦虑情绪,提高产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陈贤 《齐鲁护理杂志》2012,23(23):18-19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剖宫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后治疗效果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不良心理状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Apgar评分、产妇满意度及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舒适护理应用于剖宫产产妇中,产妇感觉舒适,满足了产妇及新生儿身心需要,提高了产妇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2005年3月~2006年10月,我们对27例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实施了精心护理,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对策,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27例,21~36岁.18例发生在产褥期(7例阴道分娩,11例剖宫产),9例发生在人工流产或引产后1个月内.单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24例(左侧19例,右侧5例),双侧3例,1例并发肺栓塞.首发症状均为不同程度的下肢肿胀、疼痛及活动受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专项护理对剖宫产产妇术后临床评分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对2015年8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妇进行术后6h的临床评分和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选择临床评分≥3分且血浆D-二聚体≤0.5mg/L的剖宫产产妇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产妇进行术后专项护理5d,对照组产妇进行术后常规护理5d,每天对产妇进行临床评分,术后5d对产妇进行血浆D-二聚体检测和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产妇的临床评分、血浆D-二聚体和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术后第3天临床评分明显下降,对照组临床评分未出现明显变化;两组产妇术后第4天和第5天临床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术后第5天的血浆D-二聚体(0.38mg/L±0.10mg/L)与对照组(0.45mg/L±0.12m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术后第5天轻度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对照组产妇术后第5天轻度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对产妇进行专项护理能有效降低术后临床评分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预防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9.
选取2008年5月2010年5月剖宫产分娩的486例产妇为对照组,同时选取2010年7月2010年5月剖宫产分娩的486例产妇为对照组,同时选取2010年7月2012年7月剖宫产分娩的549例产妇为观察组,分别给予传统的围产期护理和围产期全程干预护理,对比观察两组产妇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比例和症状积分。结果观察组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产妇症状积分也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围产期全程干预护理对剖宫产产妇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降低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了产妇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前置胎盘产妇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出本院产科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60例前置胎盘产妇,均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根据围术期不同护理模式将其纳入常规组与综合组,每组30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与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护理后心理状态、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综合组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综合组并发症发生率(3. 3%)低于常规组(16. 7%),综合组护理满意度(100. 0%)高于常规组(86. 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综合护理在前置胎盘产妇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中应用,可明显改善产妇的不良心理,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