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张恩树,主任中医师,扬州市名中医,业医50余年,曾师从全国名老中医任达然先生。对药亦称药对,指临床常用、相对固定的两味药配伍组合,是中药配伍应用中的基本结合。张恩树老师善用对药治疗脾胃病,现将其常用对药整理如下。1乌贼骨、大贝母乌贼骨(海螵蛸)、大贝母(浙贝母)两味药组合,名为乌贝散。乌贼骨咸涩温,功效收敛止血,制酸止痛;大贝母苦寒,功效清热化痰,散结消痈。两者配伍,制酸止痛之力更佳。20世纪50~60年代,任达然先生常将此  相似文献   

2.
海螵蛸,别名乌贼骨,性微温而涩,入肝肾经,功能收敛止皿、收湿敛疮、固精止带,制酸止痛。应用广泛,可用于内外妇儿各科疾病,多年来,笔者应用此药为主,治疗多种疾病,获良效。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宫炎平片具有清热利湿、祛瘀止痛、收敛止带、补血调经等功效,经药理实验证明具有抗炎、镇痛、解痉作用。且能明显降低平滑肌张力,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是妇科必备的中成药。  相似文献   

4.
香椿验方     
香椿不仅是一种美味佳肴,还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其叶、根皮及种子均可入药。香椿叶性平,味苦,入肺、胃、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健胃理气,涩肠止痢,杀虫固精等功效。香椿根皮性凉,味苦、涩,具有除热燥湿,涩肠止痢及杀虫等功效;香椿子性温,味辛、苦,具有祛风散寒止痛的功效。以下是用香椿治疗一些常见病的小验方:  相似文献   

5.
四方胃片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收敛、止血、止痛类中药配伍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 ,将 6 0例病人分为治疗组 40例采用四方胃片组(乌贼骨、浙贝母、黄连、川楝子、柿霜等 )治疗 ,对照组 2 0例采用胃乐胶囊组 (甘草、木香、白及等 )治疗 ,疗程 1个月。结果 :四方胃片治疗组胃镜总有效率 87.88% ,对照组 73 .3 3 % ,两者有显著差异 ( P<0 .0 5) ;治疗组中医症候改善的总有效率 90 % ,对照组 75% ,两者有显著差异 ( P<0 .0 5) ,均未见明显毒副作用。提示 :四方胃片治疗慢性胃炎具有舒肝和胃 ,制酸止痛的功效  相似文献   

6.
健脾理气法治疗消化性溃疡3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健脾理气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健脾理气法,基本方柴芍六君子汤(柴胡、白芍、陈皮、半夏、党参、白术、茯苓、白及、乌贼骨、浙贝母、瓦楞子、甘草)治疗本病36例,并设对照组对比(抗生素、止酸剂、胃黏膜保护剂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3%,对照组总有效率88.9%,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治疗组于对照组效果等同。提示:本方法对本病具有健脾理气,护胃止酸,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功效。  相似文献   

7.
【歌诀】护肝降酶王五味,酸温津润心肾肺,滋肾敛肺收关围,精泄不固气阴亏。【释义】五味子酸温,现代研究表明有很好的降转氨酶之功效。五味子味酸收敛,入走肾经而涩精止遗,用于遗精滑精;入走肺经而敛肺气,治疗久咳虚喘。本品入心、肾之经,能补益心、肾之阴,宁心安神,用于阴血亏损致心神失养,  相似文献   

8.
麻黄,其味辛,微苦,性温,入肺、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之功效。从其性味、归经、功效等方面分析,发现本品还具有较强的止痛、止遗、止泄、止痒等作用,可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坐骨神经痛、腰痛、小儿遗尿、功能性腹泻、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和荨麻疹等多种疾病。  相似文献   

9.
通过搜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床经验,总结出牡蛎具有以下特点:1)用量多为9~120 g。2)根据疾病、证型、症状寻求最佳用量,如平肝潜阳治疗头风、眩晕等,为15~75 g;镇惊安神治疗神经精神系统疾病,为10~30 g;软坚散结治疗良、恶性占位病变、肝胆系疾病等,为12~120 g;收敛固涩治疗汗证、妇人赤白带下等,为9~120 g;制酸止痛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为10~30 g。3)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平肝潜阳配伍鳖甲、龟板、珍珠母等;镇惊安神配伍龙骨、磁石;软坚散结配伍浙贝母、白芥子、莪术等;收敛固涩配伍鸡冠花、龙骨、灶心土等;制酸止痛配伍锻瓦楞、乌贼骨、龙胆草等。  相似文献   

10.
李佩文教授认为肿瘤相关性出血既有正虚也有邪实,虚在气,实在热,因此在临床治疗肿瘤相关性出血时确立了益气、凉血、止血的基本治疗法则。临证时善用药对,常用药对有乌贼骨与白及、乌贼骨与浙贝母、生地与侧柏叶、乌贼骨与茜草、当归与益母草、红藤与槐花等。乌贼骨与白及药对治疗各类肿瘤出血最为常用,胃癌出血最常用乌贼骨与浙贝母药对,肺癌咯血最常用生地与侧柏叶药对,下部出血最常用乌贼骨与茜草药对,妇科肿瘤出血最常用当归与益母草药对,大肠癌出血最常用红藤与槐花药对。李教授诸药对运用合理,处方配伍缜密周全,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含贝母药材的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玲玲  王曙  曲建博  阳长明 《中草药》2021,52(11):3462-3466
贝母具有清热、化痰、止咳的功效,是治疗肺经疾病的要药,也是常见的中药材。《中国药典》2020年版收录浙贝母、川贝母、平贝母、伊贝母、湖北贝母5种贝母药材,其中,川贝母来源有6个基原,伊贝母2个基原,浙贝母、湖北贝母、平贝母各1个基原。通过对历版《中国药典》收录的贝母药材标准变化情况、贝母中生物碱类成分研究及《中国药典》2020年版含贝母药材中药制剂情况等方面的分析,提出对含贝母药材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的建议,为提高含贝母药材中药制剂的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半蒌贝蔹芨攻乌”中乌头剧毒成分(次乌头碱 )的HPLC定量测定方法。对其中的乌头与其它诸药配伍前后水煎剂中次乌头碱的含量进行测定,探讨“半蒌贝蔹芨攻乌”的科学性。方法 HPLC条件:流动相:甲醇-水-氯仿-三乙胺(70∶30∶2∶0.2),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35nm,柱温40℃;选取生附片(属乌头类)单煎及分别与半夏、全瓜蒌、浙贝母、白蔹、白芨1∶1配伍合煎,100℃水浴加热45min制备水煎剂,乙醚萃取煎液中的待测成分,氮气流吹干萃取剂,残渣用甲醇溶解后进样测定次乌头碱含量。结果 除半夏外,其它诸药与乌头配伍均能使水煎剂中次乌头碱的含量增高,且与药材中的酸性成分(溶液pH值下降)有关。结论 本实验从诸药与生附片合煎液中有毒化学成分含量升高角度,肯定了“半蒌贝蔹芨攻乌”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3.
文章总结了娄多峰教授对脊痹的论治经验,提出了"虚、邪、瘀"理论,娄多峰教授认为气血亏虚、督脉失养是脊痹发生的重要内因,起主要作用;邪气侵袭是发病的外部因素;血瘀气滞、经脉痹阻是脊痹发病的病理关键。三者共存,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形成双向恶性循环。基于此确立了补肾壮督、祛邪化瘀的脊痹治疗原则。运用"虚、邪、瘀"理论辨证治疗脊痹是娄多峰教授的独到经验,疗效明显,简明实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浙贝母特异性PCR鉴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李敏  黄龙妹  赵欣  陈强 《中草药》2014,45(12):1754-1757
目的利用特异性引物对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进行特异性PCR鉴定。方法回收RAPD扩增筛选到的浙贝母分子标记ZB1基因,将其连接进入T-载体克隆并测序。根据测序结果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P2/P3,以贝母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特异性PCR扩增。结果特异性PCR鉴定结果为浙贝母在约750 bp处出现特异性条带,其他贝母品种则未出现条带。结论浙贝母特异性PCR鉴定方法操作简单,准确、灵敏、重复性好,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详细剖析庄礼兴教授运用调神针法治疗舌咽神经痛验案1例,介绍庄教授治疗舌咽神经痛从调神入手,于合谷穴行导气同精法,以达通经活络,气畅神和的独到思路.其能在减少西药服用量的同时,镇痛效果明显,最大程度缓解患者痛苦,对于舌咽神经痛的针刺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该文主要从分子连接性指数相似性角度探讨归肝经中药成分"印迹模板"的特征,为中药归经作用寻找科学依据。该文以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药学》和《中药化学》为蓝本,通过查阅文献和检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中的TCMSP子库,归纳并总结单归肝经中药所含成分信息,对各成分的分子连接性指数进行计算,并求算出归肝经中药成分的平均分子连接性指数,与单成分分子连接性指数对比,锁定肝经模板分子类别。通过计算单归肝经中药成分平均分子连接性指数为9.47,与黄酮苷类(9.17±2.11)和萜类(9.30±3.62)化合物比较接近。因此,初步推断肝经的模板分子与黄酮苷类和萜类理化性质相近,从而提出黄酮苷类和萜类成分最能与肝经的"印迹模板"较好匹配的假说。  相似文献   

17.
张翔  李文涛  段宝忠  黄林芳 《中草药》2018,49(9):2140-2146
目的建立基于品质特征的贝母类药材品种分类。方法采用本草学、生态学、中药学、植物化学、中药鉴定学,以及结合生物计量学等方法开拓性地对中药贝母地理生态分布、性状及化学成分等品质特征进行研究,并对《中国药典》2015年版贝母药材进行分类。结果结果表明贝母类药材可分为"浙贝""川贝"2个系列,建议川贝母、平贝母、伊贝母归为川贝系,浙贝母、湖北贝母归为浙贝系。结论对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同类多基原品种中药的"分"与"合"及贝母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引经药是在中药归经理论指导下,引导诸药直达病所,起“向导”作用的药物。冰片、石菖蒲、麝香、苏合香和安息香等芳香开窍类中药具有引药上行之功,可以改善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并通过引药上行作用促进其他药物透过血脑屏障,提高其他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脑组织分布。通过对近年来冰片、石菖蒲等引经药调节血脑屏障通透性及作用机制,芳香开窍类引经药与现代制剂结合构建新型脑靶向递药系统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丰富引经药的科学内涵并为新型脑靶向药物递送系统的设计提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9.
首次获得了浙贝母品种间及其与3个近缘种种间杂种F1,并对打破杂种F1种子和F1鳞茎休眠的方法作了系统的研究。此外,还摸索了人工加代的温度条件。  相似文献   

20.
中药药性理论是中医药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归经理论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经选药,可以提高中药用药的准确性和针对性,对指导中医临床组方用药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中药归经在系统发育树的分布,及与科属之间的关联关系,为诠释和评价中药归经提供依据,本文以2 435味中药涉及的3 044种中药物种为研究对象,采用关联规则挖掘和系统发育树构建方法,分析了不同归经中药在生物系统发育树上的分布规律及其关联关系。结果发现,在研究的中药物种的频数分析中,属于植物界的物种中,归入肝经的物种最多为1 151种;属于种子植物门的,归入肝经的物种最多为1 109种;属于单子叶植物纲的,归入肺经的物种最多为110种。在关联规则挖掘的过程中,很多与同一归经关联程度高的规则分布在系统发育树的同一分支中,或者在发育树上的距离非常近,如与肾经关联程度较高的红豆杉属植物;与肝经相关程度较高的为忍冬科、茜草属;与大肠经相关程度较高的为石榴属。结果提示药性和生物的门纲科属等亲缘关系信息具有一定的关联关系,部分亲缘相同或相近生物物种的中药可能会具有某些相同的归经。这为中药新资源的药性预测和评价、中药临床配伍和精准治疗提供了新的评价指标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