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三氧化二砷(ATO)对人类淋巴瘤细胞株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Real-time PCR)技术及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ATO作用前后淋巴瘤细胞株Raji及Jurkat内VEGF基因及其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在ATO诱导淋巴瘤细胞株凋亡过程中,两种细胞未经ATO处理前均高表达VEGF mRNA(Raji加药2 μmol/L 12 h△△Ct值0.75±0.15,Jurkat加药3.5 μmol/L 72 h△△Ct值1.67±0.13)及VEGF蛋白(加药12 h,Raji 198.38±4.37;Jurkat 563.11±3.81),且Jurkat细胞较Raji细胞的VEGF蛋白的表达量高;经ATO作用24、48、72 h后VEGF的mRNA表达量均较加药前明显减少(加药72 h△△Ct值,Raji:8.95±0.38;Jurkat:9.09±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4,P<0.01;t=3.65,P<0.01);同时蛋白表达量也较加药前明显减少(加药72 h,Raji:23.55±2.06;Jurkat:57.11±3.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8,P<0.05;t=2.59,P<0.05),且两者与药物作用时间明显相关,各时间点之间蛋白表达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47,P<0.05;F=2.50,P<0.05)。结论 ATO通过阻断淋巴瘤细胞生长所需的血管条件,从而抑制淋巴瘤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TanⅡA)联合5-氟尿嘧啶(5-FU)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及其与突变型p53蛋白表达变化的关系.方法:不同浓度的TanⅡA单独及联合应用10.0 mg/L的5-FU作用于SGC7901细胞24、48和72 h,MTT法检测细胞活力,HO-ECHST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不同浓度的Tan ⅡA单独及联合10.0 mg/L的5-FU作用于SGC-7901细胞48 h后,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结果:实验所选各种浓度Tan ⅡA均能抑制SGC7901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P值均<0.01),10.0 mg/L Tan ⅡA作用细胞72 h后,其抑制率及凋亡率分别达47.17%和45.63%.与单用5-FU相比,联合应用TanⅡA细胞增殖抑制率和凋亡率显著增加(P均<0.01),10.0 mg/L TanⅡA联合5-FU作用细胞72 h后,其抑制率及凋亡率分别为65.51%和57.28%.不同浓度的Tan ⅡA单独及联合应用5-FU作用48 h后,突变型p53表达呈剂量依赖性降低(P均<0.01).结论:Tan ⅡA可显著增强5-FU对SGc7901细胞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该效应可能与其抑制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研究阿米洛利对人类食管癌EC9706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食管癌细胞EC9706经阿米洛利处理后,采用Transwell小室法检测其对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阿米洛利对细胞尿纤溶酶原激活物(uPA)mRNA及蛋白相对于β-actin表达的影响。结果 经10、20、40、80 μmol/L阿米洛利作用24 h后,EC9706细胞体外侵袭人工重组基膜的能力降低,并随着阿米洛利浓度的增加,EC9706细胞的穿膜细胞数由对照组的(96±7)个分别下降为(78±6)、(57±6)、(33±4)、(15±3)个(F=43.46,P<0.01)。随着阿米洛利浓度的增加,uPA mRNA的表达由对照组的(0.623±0.065)分别下降为(0.526±0.054)、(0.389±0.041)、(0.312±0.038)、(0.247±0.025)(F=6.71,P<0.01),uPA 蛋白由对照组的(0.732±0.064)分别下降为(0.644±0.057)、(0.533±0.058)、(0.391±0.036)、(0.267±0.043)(F= 6.71,P<0.01)。结论 阿米洛利能抑制食管癌细胞的侵袭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uPA系统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小干扰RNA片段(shRNA)对三氧化二砷(ATO)耐药的白血病细胞株K562/AS2细胞的TopoⅡα、TopoⅡβ基因表达及其功能的影响。方法 设计并合成针对TopoⅡα和TopoⅡβ基因序列的shRNA各3对,在脂质体的介导下转染K562/AS2细胞;用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TopoⅡα、TopoⅡβ mRNA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TopoⅡα、TopoⅡβ蛋白表达。结果 针对TopoⅡα- shRNA、TopoⅡβ的shRNA作用于K562/AS2细胞24 h后,TopoⅡα 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最大下调为(78.22±0.01)%、(31.17±1.27)%(P<0.05),TopoⅡβ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最大下调为(57.36±0.01)%、(23.98±1.22)%(P<0.05)。结论 转染24 h后针对TopoⅡ的shRNA可抑制对ATO耐药的白血病细胞株K562/AS2 细胞TopoⅡ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与亚砷酸(ATO)单独以及二药联合柔红霉素(DNR)诱导分化治疗过程中对NB4细胞CD11b表达的影响,及其对高白细胞血症、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分化综合征的作用。方法 采用荧光素标记的CD11b单克隆抗体,流式细胞术动态检测各组药物作用于NB4细胞24、48、72、168 h后细胞CD11b的表达状况。结果 1 μmol/L ATRA作用于NB4细胞后,CD11b表达随作用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呈时间依赖性。24、48、72、168 h CD11b表达分别为(33.34±3.15)%、(55.59±5.13)%、(86.08±5.12)%、(90.69±2.69)%,在同一时间点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1 μmol/L ATO作用于NB4细胞后,随时间延长CD11b表达亦逐渐增加,但各时间点之间CD11b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同一时间点CD11b表达低于ATRA组(P<0.01),但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 μmol/L ATRA+1 μmol/L ATO作用于NB4细胞后,24、48 h CD11b表达分别为(16.92±1.05)%、(17.01±0.22)%,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2、168 h CD11b表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分别为(18.81±1.40)%、(25.61±4.54)%;但在同一时间点CD11b表达均低于ATRA组(P<0.01)。1 μmol/L ATRA+1 μmol/L ATO+1 μmol/L DNR作用于NB4细胞后,在同一时间点CD11b表达低于ATRA组(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TRA联合ATO或加用DNR诱导治疗APL,可能由于避免了APL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CD11b表达的增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高白细胞血症、APL分化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RNA干扰技术下调肺癌A549细胞中Slug基因的表达,探讨其对A549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构建靶向Slug基因的shRNA真核表达质粒pGPU6-GFP-Neo-Slug,与阴性对照质粒pNeg-shRNA分别用脂质体法转染A549细胞。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验证转染后Slug mRNA和蛋白的表达。CCK-8法、流式细胞术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下调Slug表达对A549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pGPU6-GFP-Neo-Slug载体并转染A549细胞,转染率达90%。与pNeg-shRNA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pSlug-shRNA组A549细胞中Slug mRNA\[(0.23±0.01)vs(0.97±0.08)、(1.0±0.09),P<0.05\]和蛋白\[(0.20±0.09 )vs(1.0±0.32)、(1.13±0.26),P<0.05\]表达量显著降低;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上升\[(35.3±5.4)% vs(1.5±0.2)%、(3.3±0.7)%,均P< 0.01\];细胞增殖指数显著降低 \[(32.92±0.69)% vs(48.19±0.71)%、(42.88±0.75)%,均P<0.05\],并且处于G1期细胞数明显增多\[(67.08±092)% vs(52.81±0.78)%、(56.12±0.73)%,均P<0.05\];细胞侵袭能力显著降低\[穿透基底膜细胞数:(55±9)vs(169±12)、(173±15),均P<0.01\]。结论: pGPU6-GFP-Neo-Slug转染肺癌A549细胞能有效下调Slug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A549的增殖侵袭能力、阻滞细胞周期于G1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RGC32基因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36例肺腺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RGC32基因的表达;应用RNA干扰技术抑制A549细胞中RGC32基因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抑制效果,MTT法测定A549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A549细胞凋亡。结果 RGC32基因在肺腺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上调,为癌旁组织表达量的2.2736倍(t=-29.185,P=0.001)。RNA干扰能够显著抑制A549细胞中RGC32基因的表达。RGC32基因表达降低后,A549细胞的凋亡率由(2.47±0.17)%提高至(4.65±0.26)%(t=-202.868,P=0.000),生长抑制率由2.9 %提高至45.4 %(t=-37.915,P=0.001),细胞增殖活力明显降低。结论 RGC32基因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上调,RGC32基因表达降低能够促进A549细胞的凋亡并抑制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多药耐药基因(mdr1)、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特异性siRNA逆转K562/A02细胞多药耐药性。方法 以mdr1 mRNA第79~99和GSTπmRNA第308~327核苷酸为作用靶点,合成针对靶区域序列的siRNA,克隆入pSilence2.1-U6 neo,克隆产物为pSilence-mdr1和pSilence-GSTπ,脂质体介导下转染K562/A02细胞。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K562/A02细胞 mdr1和GSTπ 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MTT法检测多柔比星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结果 经酶切、测序分析表明,成功构建siRNA真核表达载体。经pSilence-mdr1转染后的K562/A02细胞株mdr1 mRNA表达量下降了71.5 %,从(2.8±1.65)×108拷贝/μg RNA下降至(3.9±2.37)×107拷贝/μg RNA(P<0.01);同时pSilence-GSTπ 作用后,K562/A02细胞 GSTπmRNA表达量较显示空载体pSilence2.1-U6 转染组下降了39.8 %,从(2.3±1.14)×105拷贝/μg RNA下降至(5.4±2.45)×104拷贝/μg RNA(P<0.01);流式细胞仪显示空载体pSilence2.1-U6 转染组细胞凋亡率为(11.65±4.06)%,pSilence-mdr1和 pSilence-GSTπ共转染组细胞凋亡率为(44.98±11.27)%(P<0.01);空载体转染组耐药指数为23,pSilence-mdr1和pSilence-GSTπ共转染组耐药指数降低为7,IC50值从转染前的(1.16±0.38)mmol/ml下降为(0.33±0.04)mmol/ml(P<0.01)。结论 siRNA 真核表达载体pSilence-mdr1、pSilence-GSTπ对K562/A02细胞株多药耐药性具有明显的下调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氧调节蛋白150(ORP150)是否能够通过调控内质网应激来对抗蛋白酶体抑制剂介导的甲状腺未分化癌细胞凋亡.方法:选取人甲状腺未分化癌细胞系FRO、8305C和8505C,分别设空白对照组、siORP150组、随机序列核酸(siRNA)组、ORP150组、siCHOP组和siORP150+ siCHOP组,加或不加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2μmol/L)处理;利用微小RNA干扰技术封闭ORP150及CHOP的表达;实时定量PCR法、蛋白质印迹法及流式细胞仪(FCM)检测CHOP基因表达及各组甲状腺未分化癌细胞凋亡率.结果:FRO、8305C和8505C细胞中,ORP150表达载体组中CHOP mRNA较空白载体组显著降低,P<0.01;siORP150组中CHOP mRNA较随机序列核酸siRNA组显著升高,P<0.01.在FRO细胞中,蛋白质印迹法检测CHOP得到相似的结果.FCM检测结果显示,FRO细胞中siORP150组细胞凋亡率为87.72%,而这种增敏效应被siCHOP所抑制,其细胞凋亡率为56.9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305C和8505C细胞中也得到相似的结果.结论:氧调节蛋白150通过调节CHOP的表达调控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诱导甲状腺未分化癌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丹参酮ⅡA(TanⅡA)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 选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乳腺癌MCF-7细胞,设对照组(0μg/ml TanⅡA)和处理组(0.25、0.50、0.75μg/ml TanⅡA),处理MCF-7细胞48 h.MTT法检测各组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MCF-7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 Blot和RT-PCR分别检测各组MCF-7细胞中p53、Bcl2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不同剂量TanⅡA处理组的MCF-7细胞增殖抑制率升高(P﹤0.05),且呈剂量-时间依赖性;随着TanⅡA作用剂量的增加,MCF-7细胞的凋亡率逐渐增大,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0.75μg/ml TanⅡA处理组的p53蛋白表达升高,Bcl2蛋白表达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0.75μg/ml TanⅡA处理组的p53 mRNA表达水平增加,Bcl2 mRNA表达水平降低,分别为对照组的4.88倍和0.42倍(P﹤0.05);0.75μg/ml TanⅡA处理组的p-AKT蛋白表达水平(0.866±0.015)低于对照组的p-AKT蛋白表达水平(1.000±0.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nⅡA对乳腺癌MCF-7细胞具有抑制增殖和促进凋亡的作用,其凋亡作用与p53和Bcl2蛋白的表达有关,其抗凋亡机制与p-AK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CD+8 自然杀伤(NK)T细胞表面受体NKG2D和NKG2A的表达,探讨二者表达失衡与肺癌免疫逃逸的关系。方法 选择95例原发未治疗的肺癌患者,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8 NKT细胞表面受体NKG2D和NKG2A的表达,以50名健康人为对照。结果 肺癌组CD+8 NKT细胞NKG2D+表达率[(77.07±5.77)%]明显低于对照组[(84.13±4.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4,P<0.05);在TNM分期中,Ⅰ~ⅢA、ⅢB、Ⅳ期患者CD+8 NKT细胞NKG2D+表达率依次为(81.07±5.02)%、(76.95±4.70)%、(72.80±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74,P<0.05)。肺癌组CD+8 NKT细胞NKG2A+表达率[(33.58±8.82)%]明显高于对照组[(25.31±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6,P<0.05);在TNM分期中,Ⅰ~ⅢA、ⅢB、Ⅳ期患者CD+8 NKT细胞NKG2A+的表达率依次为(25.10±6.93)%、(33.24±3.76)%、(43.64±6.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5.73,P<0.05)。结论 肺癌患者CD+8 NKT细胞表面NKG2A和NKG2D表达失衡可能抑制该细胞的杀伤功能,而这可能是肿瘤免疫逃逸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探讨YC-1对人类白血病细胞株U937和THP-1增殖、凋亡、周期及Caspase-3、-8、-9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YC-1组(1.0、3.0、10.0 μmol/L),以不加YC-1组为对照。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及周期;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8、-9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1.0、3.0、10.0 μmol/L YC-1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U937、THP-1细胞增殖,24 h细胞存活率分别为(76.5±4.4)%、(68.7±6.8)%、(60.9±13.2)%,(94.1±1.4)%、(81.4±2.0)%、(72.7±3.0)%,与对照组的100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5.870、126.629,均P<0.01)。U937、THP-1细胞经1.0、3.0、10.0 μmol/L YC-1作用24 h后,凋亡率分别为(40.7±1.0)%、(55.6±2.3)%、(71.8±1.5)%,(34.6±2.0)%、(50.3±3.5)%、(59.6±4.6)%,与对照组的(4.7±1.4)%、(1.8±1.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37.229、200.447,均P<0.01),但细胞周期无明显变化。经1.0、3.0、10.0 μmol/L YC-1作用24 h后,U937细胞Cleaved Caspase-3、-8蛋白表达上调,Caspase-9无变化,THP-1细胞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上调,Caspase-8、-9无变化。结论 YC-1能够抑制U937、THP-1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但对周期无影响,其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机制可能与Caspase蛋白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卵巢上皮癌中缺氧诱导因子与血管内皮生长的发病机制,寻求新的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40例卵巢上皮癌手术标本和10例正常卵巢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分别检测各组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比较它们在卵巢癌组织和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相关性。结果 对照组HIF-1α和VEGF蛋白的表达呈无表达或弱表达,而卵巢癌组蛋白表达呈中强阳性,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卵巢癌组中HIF-1α基因和VEGF基因mRNA表达强度的均值分别为1.25±0.99和1.05±0.29。对照组中HIF-1α基因和VEGF基因mRNA表达强度均值分别为0.39±0.19和0.26±0.1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IF-1α和VEGF蛋白和基因表达强度在高、中分化肿瘤中的表达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r=0.785,r=0.748)。结论 HIF-1α在卵巢上皮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与促血管生成有关,并提示HIF-1α在基因水平调控VEGF的表达,并和VEGF共同参与卵巢肿瘤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探讨新一代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LBH589作用于多发性骨髓瘤(MM)耐药细胞产生的相关基因表达变化,分析其逆转MM细胞耐药的机制。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法分析LBH589单药(0、20、50 nmol/L)及50 nmol/L LBH589联合5 μmol/L地塞米松作用MM1R细胞24 h后组蛋白 H4乙酰化的表达程度及bcl-X基因的表达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LBH589(0、20、50 nmol/L)及50 nmol/L LBH589联合5 μmol/L地塞米松分别作用MM1R细胞24、48 h后TOSO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 Western blot分析显示不同浓度LBH589单药及联合地塞米松作用MM1R细胞24 h后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组蛋白 H4乙酰化的程度逐渐上调[(0.205±0.008)%、(0.346±0.009)%,(0.580±0.053)%、(0.986±0.012)%,F=992.957,P=0.032];bcl-X基因的表达则逐渐下调[(1.210±0.160)%、(0.930±0.036)%、(0.730±0.017)%、(0.488±0.029)%,F=56.432,P=0.028],变化呈剂量依赖性,且联合组的作用效果强于单药组(均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不同浓度LBH589单药及联合地塞米松作用MM1R细胞24、48 h后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TOSO基因的表达逐渐下调[24 h:(1.00±0.00)%、(0.55±0.01)%、(0.47±0.01)%、(0.38±0.01)%,F=1006.344,P=0.040;48 h:(1.00±0.00)%、(0.39±0.04)%、(0.05±0.01)%、(0.03±0.00)%,F=2383.977,P=0.045],变化呈剂量-时间依赖性,且联合组的作用效果强于单药组(均P<0.05)。结论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LBH589通过影响bcl-X及TOSO基因的表达,恢复MM1R对地塞米松的敏感性,促进组蛋白乙酰化,诱导细胞凋亡,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与目的:目前研究证实丹参酮ⅡA(TanⅡA)对白血病细胞具有抑制增殖、诱导分化和促凋亡的作用,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实验旨在研究TanⅡA与全反式维甲酸(all-tram retinoid,ATRA)及三氧化二砷(As2O3)诱导NB4细胞分化在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和对PML-RARα融合基因及其蛋白影响的比较。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NB4细胞内PML蛋白,Western blot检测PML-RARα融合蛋白,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PML-RARαmRNA;同时计算细胞生长抑制率,观察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的变化。结果:TanⅡA能抑制NB4细胞生长,诱导分化,使NB4细胞PML蛋白异常分布重新定位、NBs结构恢复、PML-RARα融合蛋白降解。结论:降解PML-RARα融合蛋白可能是TanⅡA诱导NB4细胞分化的机制。  相似文献   

16.
FEZ1蛋白和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肿瘤抑制基因FEZ1蛋白和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及RT-PCR技术分别检测了36例胃癌及正常胃组织中FEZ1蛋白和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其阳性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 结果 FEZ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55.6%)明显低于正常胃组织(86.1%),并且其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FEZ1 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为(0.677±0.120),显著低于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水平(0.746±0.119),并且其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也与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 结论 FEZ1的表达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筛选有效干扰同源盒(HOX)A10基因表达的特异性干扰性小RNA(siRNA)序列并鉴定其功能,为利用RNA干扰技术靶向HOXA10防治肿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设计合成3对针对HOXA10基因不同位点的siRNA序列,应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转染人肺腺癌A549细胞,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OXA10 mRNA表达,以HOXA10与β-actin灰度比值(ODR)表示相对表达水平。筛选出抑制HOXA10效果最佳的siRNA序列,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该siRNA干扰HOXA10后对A549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 3对siRNA均能抑制HOXA10的表达,其中siRNA1抑制HOXA10 mRNA的表达最为明显,ODR为(20.190±1.698)%;siRNA1对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可达(69.793±2.092)%;siRNA转染后细胞凋亡率显著提高,siRNA1诱导A549凋亡作用最为明显,凋亡率为(29.593±2.670)%。结论 筛选出的siRNA1序列可有效沉默HOXA10基因的表达,并能有效抑制A549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成骨诱导后成骨转录共刺激因子(TAZ)和Wnt/β-catenin mRNA的表达,探讨多发性骨髓瘤骨病(MBD)潜在的治疗靶点。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10例初治MM患者及10名健康对照者骨髓MSC,体外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茜素红实验检测矿化物沉积、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骨桥蛋白(OPN)、骨钙素(OC)、碱性磷酸酶(ALP)、核心结合因子α1(Cbfα1)mRNA的表达,分析成骨细胞分化指标变化;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成骨细胞的TAZ、Wnt/β-catenin mRNA,分析两组间TAZ和Wnt/β-catenin mRNA表达差异。结果 骨髓MSC 体外成骨诱导后,茜素红染色阳性,呈现明显红色钙化结节;实验组MSC 诱导后与诱导前相比,成骨细胞分化指标OC、ALP、Cbfα1 mRNA表达增高[(2.0958±0.5665、2.6670±0.3847、0.8463±0.3473)比(1.3487±0.9291、1.1452±0.6054、0.4439±0.2945)](t值分别为2.171、6.709、2.795;均P<0.05);对照组MSC 诱导后与诱导前相比,成骨细胞分化指标OPN、OC、ALP、 Cbfα1 mRNA表达增高[(2.1096±0.8267、2.8991±0.3531、4.3045±0.2844、1.3273±0.4075)比(1.2200±0.9091、0.8780±0.3927、1.9161±0.2684、0.6736±0.2513)](t值分别为2.289、12.103、25.134、4.411;均P<0.05)。MSC 体外诱导成骨细胞,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成骨指标OPN、OC、ALP、Cbfα1 mRNA表达降低[(1.2710±0.5636、2.0958±0.5665、2.6670±0.3847、0.8463±0.3473)比(2.1096±0.8267、2.8991±0.3531、4.3045±0.2844、1.3273±0.4075)](t值分别为-2.650、-3.805、-10.822、-2.841;均P<0.05)。实验组骨髓MSC体外成骨诱导后TAZ、β-catenin mRNA(2.2315±1.0723、0.5801±0.2159)比对照组(4.4140±0.8325、0.9516±0.292)表达降低(t值分别为-5.085、-3.235;均P<0.05)。结论 骨髓MSC 体外诱导细胞OPN、OC、ALP、Cbfα1 mRNA表达增高,成功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MM患者MSC 向成骨细胞分化潜能比健康人降低,TAZ和Wnt/β-catenin 基因可作为MBD的潜在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低氧下丹参酮ⅡA(Tan ⅡA)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c—Met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与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的关系。方法用氯化钴(CoCl2)创建低氧模型,设常氧对照组、低氧对照组和低氧加不同浓度Tan ⅡA组。分别取0.5、2.0、10.0mg/L Tan ⅡA干预低氧胃癌细胞48h后,免疫细胞化学二步法检测HIF-1α和c-Met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法显示,TanⅡA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低氧诱导的HIF-1α和c-Met蛋白表达,且二者呈高度正相关(n=4,r=0.996,P〈0.01)。结论低氧条件下,TanⅡA可能通过抑制HIF-1α的表达进而抑制c-Met蛋白的表达,提示TanⅡA可能对防治低氧导致的肿瘤侵袭转移具有萤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塞来昔布联合三氧化二砷(As2O3)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原代细胞bcr-abl融合基因mRNA表达、bcr-abl蛋白(P210蛋白)表达、蛋白质酪氨激酶(PTK)活性以及对下游增殖信号转导途径的影响。方法 将塞来昔布(40 μmol/L)、As2O3(2 μmol/L)分别以及二者联合干预C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36 h,进行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Q-RT-PCR)、Western印迹和PTK活性检测,分析bcr-abl融合基因mRNA的表达、P210蛋白表达以及PTK活性的变化,以Western印迹检测STAT1、STAT5、磷酸化STAT1(p-STAT1)、磷酸化STAT5(p-STAT5)以及ID1的表达变化。结果 RQ-RT-PCR结果显示,对照组、塞来昔布组、As2O3组和塞来昔布联合As2O3组的mRNA水平分别是(5.97±0.53)%、(5.74±0.46)%、(5.94±0.57)%和(3.06±0.41)%,仅塞来昔布联合As2O3组与对照组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35,P=0.00)。P210蛋白表达量化分析显示,塞来昔布组与As2O3组均可下调P210蛋白,而塞来昔布联合As2O3组则显著下调P210蛋白。PTK活性检测显示,对照组、塞来昔布组、As2O3组和塞来昔布联合As2O3组吸光度450值分别为1.17±0.11、1.14±0.19、1.16±0.21和0.83±0.15,塞来昔布联合As2O3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8,P=0.04)。Western印迹检测显示,塞来昔布联合As2O3组可更显著下调STAT1、STAT5、p-STAT1、p-STAT5和ID1蛋白表达。结论 塞来昔布联合As2O3对CML原代细胞bcr-abl的mRNA和蛋白表达的下调、抑制PTK活性以及抑制STAT及ID1信号转导通路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