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半完璧式乳突根治术+鼓室成形术治疗高龄中耳胆脂瘤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高龄中耳胆脂瘤患者共64例,治疗人员按照数字表法将64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2例,行半完璧式乳突根治术+鼓室成形术;对照组32例,行常规完璧式乳突根治术+鼓室成形术。结果观察组的干耳时间(17.62±1.73)天明显小于对照组的干耳时间(36.49±3.76)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3042,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复发率(3.13%,1/32)与对照组患者复发率(6.25%,2/32)无明显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0.8813,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听力情况均明显优于治疗前,但观察组治疗后的气导水平、骨导水平以及气骨导差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术后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高龄中耳胆脂瘤患者,采用半完璧式乳突根治术+鼓室成形术进行治疗可使其听力功能获得更好的恢复效果,临床疗效更佳,适合治疗医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0月在我院接受鼓室成形术治疗的80例慢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比较患者手术前后听力改善情况。结果80例患者术后气导听阈为(38.7±5.4)dB,气骨导差为(21.2±5.8)dB,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0例患者手术治疗后,治愈34例,有效38例,总有效率为90.0%。结论慢性中耳炎患者实施鼓室成形术治疗可以显著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听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疗效显著,是临床治疗慢性中耳炎的有效手术方法,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鼓室成形术联合开放式乳突根治术治疗胆脂瘤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56例胆脂瘤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术,观察组行鼓室成形术联合开放式乳突根治术,观察两组患者外耳道形态、听力变化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为干耳,观察组患者术后外耳道形态正常率为57.14%,同对照组25.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听力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均有改善,观察组术后气导听阈及气骨导差同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14%,同对照组28.5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期间未见复发,对照组复发率为1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脂瘤中耳炎患者接受鼓室成形术联合开放式乳突根治术治疗,可有效改善外耳道形态及听力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预防复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软壁外耳道重建鼓室成形术治疗胆脂瘤性中耳炎的效果,探究其对听力重建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100例胆脂瘤性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奇偶数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术,观察组行软壁外耳道重建鼓室成形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术后气骨导差、气导听阈及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气骨导差、气导听阈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气骨导差、气导听阈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干耳率为84.00%,高于对照组的32.00%,观察组术后结痂率、复发率分别为10.00%、2.00%,低于对照组的64.00%、18.00%(P<0.05)。结论 软壁外耳道重建鼓室成形术治疗胆脂瘤性中耳炎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听力水平,且预后良好,复发率低,是一种安全性较高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耳内窥镜与耳科显微镜下应用耳屏软骨-软骨膜行鼓膜修补术治疗鼓膜穿孔的效果。方法回顾2015年5月~2016年1月于我科接受鼓膜修补术的142例鼓膜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耳内镜组及显微镜组,各71例,分别采用耳内镜下耳屏软骨-软骨膜鼓膜修补术和显微镜下耳屏软骨-软骨膜鼓膜修补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个月、3~6个月、1~2年鼓膜愈合率以及听阈情况。结果耳内镜组手术时间短于显微镜组,术中出血量少于显微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6个月及1~2年两组间鼓膜愈合率和再穿孔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平均气导听阈、平均气骨导差均较术前不同程度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平均气导听阈、平均气骨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随访,无鼓膜萎缩、鼓室粘连及移植物外移等情况。结论耳内镜下耳屏软骨-软骨膜修补鼓膜穿孔可以获得与传统术式相同的临床疗效,但手术时间更短、创伤更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复杂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19年6月北京市垂杨柳医院骨科收治的行PELD的12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其中,男性71例,女性51例。根据腰椎间盘突出是否为单纯非游离型,分为对照组(n=85)和复杂组(n=37),对照组为单纯非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复杂组包括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等情况。记录两组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手术入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节段、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术后3个月优良率。门诊复查随访3~36个月,术前、术后3 d、术后1个月及3个月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手术效果。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ANOVA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者Fisher精确检验;等级分组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非参数检验。结果复杂组患者年龄[(63.0±15.9)岁]比对照组[(48.7±16.3)岁]偏大(t=2.289,P=0.030),复杂组患者住院时间[(13.0±6.9)d]比对照组[(8.2±4.3)d]也偏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84,P=0.024)。两组手术入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20,P=0.517)。复杂组手术时间[(87.0±29.2)min]、出血量[(63.5±52.5)mL]与对照组相比[(59.0±25.0)min,16.3±10.9)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737,P=0.011),(t=3.925,P=0.001)]。两组手术节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6,P=0.837)。复杂组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13.5%,5/37)明显高于对照组(2.4%,2/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937,P=0.026)。术后3个月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398.000,P=0.106)。复杂组术前ODI评分[(86.6±8.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6.1±7.7)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359,P=0.002)。术后两组ODI评分均出现明显下降,对照组术后3 d[(36.6±7.5)分]与术前[(76.1±7.7)分]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8.683,P=0.001);术后1个月[(15.0±10.8)分]与术后3 d[(36.6±7.5)分]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365,P=0.001);术后3个月[(10.4±12.7)分]与术后1个月[(15.0±10.8)分]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524,P=0.001)。复杂组术后3 d[(40.1±11.0)分]与术前[(86.6±8.8)分]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923,P=0.001);术后1个月[(18.2±15.1)分]与术后3 d[(40.1±11.0)分]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619,P=0.006);术后3个月[(12.7±14.5)分]与术后1个月[(18.2±15.1)分]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966,P=0.001)。结论PELD技术可治疗复杂类型LDH,与单纯非游离型LDH相比,尽管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但是术后ODI评分和优良率比较没有差别,与单纯非游离型LDH的临床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矫正型大动脉转位(cTGA)患者行形态三尖瓣"瓣中瓣"法置换术的方法及其术后早中期疗效。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收治11例cTGA患者,其中男9例,女2例;年龄(37.8±11.7)岁;体重(73.0±11.3)kg。均采用保留全瓣及瓣下结构即"瓣中瓣"法行形态三尖瓣置换术,同期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2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4例,肺动脉瓣成形术1例,功能右心室流出道疏通术4例,冠状动脉-肺动脉瘘修补术1例。术后随访患者纽约心脏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心胸比率、形态右心室的射血分数及其舒张期末内径、形态左心房舒张期末内径。结果 11例患者均生存并得到随访,随访(13.0±10.6)个月。术后随访时心胸比率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54±0.06 vs.0.57±0.09,t=1.581,P0.05),形态右心室射血分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2.8%±9.0%vs.54.9%±9.5%,t=0.712,P0.05),形态右心室舒张期末内径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4.3±7.5)mm vs.(56.9±9.2)mm,t=0.988,P0.05],形态左心房舒张期末内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1±8.9)mm vs.(53.4±11.1)mm,t=3.286,P0.05],术后心功能分级较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40,P0.05)。结论 cTGA形态三尖瓣"瓣中瓣"置换术保留了形态右心室的几何结构形态,阻止了形态三尖瓣关闭不全对形态右心室功能的进一步损害;形态左心房功能及心功能分级明显改善;术后早中期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膀胱癌行膀胱全切原位回肠膀胱术后,新膀胱对上尿路功能的影响.方法 评估2006年3月-2010 年6月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28例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行膀胱全切W形原位回肠代膀胱患者的上尿路功能,所有病例随访2年以上.评估项目包括肌酐测定、泌尿系B超测定膀胱残余尿量及肾积水量、膀胱造影明确有无尿液反流.结果 术后4周拔除导尿管之前行膀胱造影检查,未发现明显造影剂外溢,术后3个月轻度肾积水8例(28.6%),其中2例(7.1%)术前即合并有肾积水,x2 =0.49 (P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年轻度肾积水5例(17.9%),与术前比较,x2 =0.22(P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血肌酐(72.92±14.58) mmol/L,术后3个月血肌酐(83.42±15.18) mmol/L,t=-6.43(P <0.05),手术前后血肌酐均值均在正常值范围,术后2年血肌酐(82.50±14.39) mmol/L,与术前比较,t=-4.67 (P<0.05),但均在正常范围,无临床意义.术后3个月膀胱容量(160±23) mL,残余尿量(58.7 ±9.7) mL,术后2年膀胱容量(430±21) mL,残余尿量(61.3 ±37.1)mL,t=-0.37(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原位W型回肠膀胱可作为膀胱全切术后较为理想的待膀胱术式,对上尿路功能影响较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直肠良性肿瘤及早期直肠癌经肛门内窥镜微创手术(TEM)治疗后对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随访2008年2月至2010年2月30例经肛门内窥镜微创术治疗的直肠肿瘤患者,于术前1周,术后2周、3个月、6个月和9个月时采用肛门测压法评估肛门功能。统计数据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比较。结果:30例患者中,术前经活检证实绒毛状腺瘤20例,直肠腺癌10例(T1期8例,T2期2例),肿瘤距肛缘为5~16 cm。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平均静息压和最大耐受容量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4、22.8,P〈0.05),至术后6个月时恢复正常(t=1.75、0.93,P〉0.05);缩榨压于术后2周时降低,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0,P〈0.05),术后3个月恢复正常(t=1.65,P〉0.05);直肠容量感觉阈值于术后6个月内降低,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8,P〈0.05),至术后9个月趋于正常(t=1.40,P〉0.05)。术前有3例未引出直肠肛门抑制反射,术后3个月有14例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3,P〈0.05),术后6个月下降至4例,与术前相近(χ2=0.16,P〉0.05)。结论:对于直肠良性肿瘤及早期直肠癌患者,采用TEM治疗后9个月起肛门测压结果基本正常,证明TEM不但是一种保肛及微创手术,而且对肛门功能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5-12采用PKP治疗的31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比较术前、术后3 d、术后6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比较术前、术后3 d、末次随访时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结果本组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7.6个月。术后3 d所有患者VAS评分、ODI指数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后6个月随访时患者VAS评分、ODI指数较术前及术后3 d进一步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43,P0.001);末次随访时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与术后3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98,P=0.067)。结论 PKP不仅早期即可缓解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恢复伤椎高度,而且长期随访观察到PKP也可进一步患解疼痛,较好地维持椎体高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动态中和系统(dynamic neutralization system,Dynesys)治疗腰椎退行性变的近期疗效,比较与后路腰椎椎间融合(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1年3月分别采用Dynesys(14例)和PLIF(18例)治疗的腰椎退行性变患者临床资料。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变类型、病变节段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两组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影像学评估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后31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2~21个月,平均17个月。随访期间两组均无内固定物松动、断钉、断棒、断索等并发症发生。PLIF组椎间均骨性融合或接近融合,融合时间13~19个月,平均15个月。两组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前及末次随访时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评估:末次随访时PLIF组手术节段活动度(rangeof motion,ROM)为(0.1±0.4)°,与术前(7.0±0.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500,P=0.004);Dynesys组手术节段ROM(5.0±1.5)°较术前(7.5±0.8)°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80,P=0.113);末次随访时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60,P=0.008)。末次随访时Dynesys组邻近节段ROM(7.2±0.7)°较术前(7.3±1.8)°减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10,P=0.108);PLIF组邻近节段ROM(8.7±0.4)°较术前(7.0±1.6)°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40,P=0.042);末次随访时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0,P=0.047)。结论 Dynesys与PLIF治疗腰椎退行性变的近期疗效相当,但Dynesys具有保留手术节段ROM、不增加邻近节段ROM的优势,同时具有促进手术节段椎间盘恢复、预防相邻节段退变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尺骨远端截骨缩短内固定术治疗尺骨撞击综合征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2014年2月至2016年10月,郸城县人民医院骨一科行尺骨远端截骨缩短内固定术治疗尺骨撞击综合征的16例患者,于术前,术后3d、1个月、3个月、1年记录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腕关节功能丧失程度评定,桡骨尺偏角、腕骨角的变化。结果 1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5个月;手术时间平均(57.81±7.3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3.75±8.47)mL;术后住院时间平均(3.56±1.46)d。16例患者末次随访时,VAS评分由术前的(5.52±1.26)分降低至(2.02±0.9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54,P0.05);腕关节丧失功能评定由术前的(65.26±12.13)%降低至(20.43±5.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54,P0.05);桡骨尺偏角由术前的(30.64±5.95)°降低至(22.86±4.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54,P0.05);腕骨角由术前的(120.47±5.36)°增加至(130.56±4.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54,P0.05)。临床指标显示手术效果理想,达到预期目的。结论尺骨远端缩短术治疗尺骨撞击综合征早期疗效良好,能明显改善患者腕关节功能,缓解腕关节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经皮内镜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疗效。方法 2011年10月~2014年6月我科对32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经椎间孔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采用腰腿痛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改良Mac Nab疗效标准评定评价早期疗效。结果 32例术后随访12~26个月,术前腰痛VAS(7.2±2.1)分,术后3个月(2.9±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14.325,P0.05),术后1年(2.3±1.0)分,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1.999,P0.05);改善率(75.8±12.4)%。术前腿痛VAS评分中位数9.1分(4.1~9.9分),术后3个月中位数2.4分(1.5~4.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937,P=0.000),术后1年中位数2.1分(1.2~3.0分),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09,P=0.108);改善率(72.1±10.2)%。ODI术前55.4±10.2,术后3个月22.6±6.2,术后1年8.5±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5.90,P=0.000);改善率(86.8±10.2)%。改良Mac Nab疗效评定标准:优14例,良12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81.2%(26/32)。结论经椎间孔经皮内镜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定位下肛瘘主灶切开加间断开窗术治疗肛瘘的应用。方法:将108例肛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主灶切开加间断开窗术)54例和对照组(传统肛瘘切开术)54例,术前均经三维超声精确定位内口位置和评估主、支瘘管走行,分别行主灶切开加间断开窗术和传统肛瘘切开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术后随访12个月的治愈率,术后第1天、第3天及第7天的创面VAS疼痛评分,术前与术后6个月的肛门直肠压力检测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27.11±4.32)min,对照组手术时间为(30.08±5.11)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为(23.44±5.04)d,对照组为(30.47±6.9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83,P=0.000)。观察组治愈数50例(92.6%),对照组治愈数49例(90.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1天VAS疼痛评分为1.41±0.45,对照组为1.49±0.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3天为3.89±1.09,对照组为4.06±1.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7天为1.91±0.62,对照组为3.48±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51,P=0.000),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前肛管静息压为(46.89±6.57)mmHg,肛管最大收缩压为(185.03±23.34)mmHg,术后6个月分别为(44.91±6.91)mmHg、(184.74±23.74)mmH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前肛管静息压为(47.98±6.47)mmHg,肛管最大收缩压为(186.82±22.96)mmHg,术后6个月分别为(40.79±7.33)mmHg、(170.81±22.73)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6个月肛管静息压与肛管最大收缩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超声定位下行主灶切开加间断开窗术治疗肛瘘,可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减少肛门括约肌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后路经单侧椎弓根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2013年1月共97例胸腰椎结核患者符合选择标准纳入研究并分为两组,A组53例接受后路经单侧椎弓根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B组44例接受传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变节段、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以及术前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矢状位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两组的手术情况及随访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60个月。所有患者术后植骨均融合,A、B组植骨融合时间分别为(6.79±1.68)、(6.89±2.00)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51,P=0.802)。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B组(P0.05)。两组术后1年ESR、CRP及末次随访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Cobb角和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ODI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两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除术后3个月A组ODI显著低于B组(t=—2.185,P=0.027)外,其余各时间点两组Cobb角和ODI以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丢失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均较术前有1~2级改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80,P=0.857)。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内固定物断裂、松动等并发症。结论后路经单侧椎弓根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疗效满意,相比于传统后路手术创伤更小、脊柱稳定性更高、术后功能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数字3D技术辅助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与传统PTED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LSS)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19年10月我科114例PTED的临床资料,采用3D技术辅助PTED 55例(观察组),传统PTED 59例(对照组),比较2组建立通道时间、神经根减压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末次随访下肢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以及末次随访疗效(改良MacNab标准)。结果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建立通道时间(10.5±2.5)min,明显短于对照组(12.8±3.5)min(t=-4.018,P=0.000)。观察组神经根减压时间(44.5±9.8)min,对照组(45.0±8.5)min,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0.256,P=0.798)。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5.1±3.0)ml,对照组(14.4±2.6)ml,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1.306,P=0.194)。对照组1例行走根损伤,1例术后切口红肿。观察组随访(13.9±3.6)月,对照组(14.6±1.8)月,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1.370,P=0.171)。2组术后3个月、6个月、末次随访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均P=0.000),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34,P=0.630;F=0.295,P=0.588)。末次随访2组改良MacNab标准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4%(53/55)vs.94.9%(56/59),χ^(2)=0.142,P=0.706]。结论数字3D技术辅助PTED与传统PTED治疗DLSS安全、有效,数字3D技术辅助PTED可优化手术操作,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与锚定法比较,评价微型钢板法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1月-2008年10月,收治35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根据完成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方法不同分为微型钢板组(15例)及锚定法组(20例)。其中微型钢板组男10例,女5例;年龄(51.2±11.5)岁。病程6~60个月,平均14个月。术前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为(7.7±2.5)分。锚定法组男13例,女7例;年龄(50.7±10.8)岁。病程3~58个月,平均17个月。术前JOA评分为(7.8±2.9)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术前JOA评分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3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68个月,平均32个月。锚定法组和微型钢板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13±24)min和(111±27)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31 3,P=0.818 5)。术后3个月锚定法组和微型钢板组椎管扩大率分别为40%±18%和60%±2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20,P=0.008)。术后3、24个月两组JOA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0.01),但术后3个月两组间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20 5,P=0.114 6),术后24个月微型钢板组JOA评分明显高于锚定法组(t=3.454 3,P=0.001 5)。术后3~6个月,X线片、MRI及CT示两组门轴侧沟槽达骨性融合,术后24个月均未发生再关门现象。微型钢板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2/15),显著低于锚定法组25.0%(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60 0,P=0.008 6)。结论微型钢板法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可获得术后即刻稳定性,有助于患者早期行功能锻炼,并发症少,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椎板开窗椎管减压治疗合并神经损伤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08-01—2013-06采用椎板开窗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28例合并神经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术后1周、12个月行X线片和CT检查,测量椎体前缘高度、椎管中矢径和椎管狭窄。末次随访时记录腰背痛VAS评分和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恢复情况。结果 28例均获得平均20.1(18~36)个月随访。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椎体前缘高度(t=27.040,P0.001)、椎管中矢径(t=22.620,P0.001)、椎管狭窄(t=20.470,P0.001)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与术后1周比较,椎体前缘高度少许丢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970,P0.001),但基本维持稳定;椎管中矢径(t=8.480,P0.001)、椎管狭窄(t=10.150,P0.001)进一步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除2例完全性神经损伤外,不完全性神经损伤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由术前分级(2.75±1.21)恢复至(0.86±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435,P0.001);腰背痛VAS评分为(2.25±0.17)分,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390,P0.001)。结论椎板开窗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合并神经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不仅保留了椎管结构和脊柱稳定性,而且可以使椎管得到有效减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TESSYS)行腰骶神经根减压松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技巧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12—2014-10采用TESSYS技术治疗的11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前、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患者疼痛程度。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本组手术时间45~180 min,平均58.6 min;X线曝光频率13~62次,平均18.9次。术中硬膜囊撕裂7例,无神经根损伤、椎间隙感染等严重并发症。102例术后获得随访3~15个月,平均9.8个月。术前VAS评分(7.7±1.6)分,术后即刻(2.8±1.3)分,术后3个月(1.5±0.5)分,末次随访时(1.9±1.5)分。术后即刻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67,P=0.001);术后3个月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后即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62,P=0.001);末次随访与术后3个月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33,P=0.120)。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评分评定疗效:优49例,良38例,可15例,优良率85.3%。结论采用TESSYS技术行腰骶神经根减压松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正确理解和掌握TESSYE技术要点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或经皮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合并脊柱侧凸的脊柱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采用PVP或PKP治疗合并脊柱侧凸的脊柱压缩性骨折61例(PVP50例,PKP11例)。测量术前、术后3 d、术后3个月、6个月和最后一次随访时脊柱侧凸Cobb角,以及伤椎最塌陷处的高度。结果骨水泥渗漏17例。61例随访8~12个月,平均9.4月,术前与术后4个时间点脊柱侧凸Cobb角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45.745,P=0.000)。术前脊柱侧凸Cobb角为16.4°±5.5°,显著大于末次随访13.3°±5.5°(P=0.000)、术后6个月13.4°±5.5°(P=0.000)、术后3个月13.9°±5.6°(P=0.000)和术后3 d 14.2°±5.5°(P=0.000)。术前与术后4个时间点椎体最塌陷处高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07.928,P=0.000)。术前最塌陷处椎体高度(1.9±0.6)cm,显著低于末次随访(2.0±0.6)cm(P=0.000)、术后6个月(2.1±0.6)cm(P=0.000)、术后3个月(2.1±0.6)cm(P=0.000)和术后3 d(2.1±0.6)cm(P=0.000)。结论 PVP或PKP治疗合并脊柱侧凸的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可显著改善脊柱侧凸畸形以及伤椎最塌陷处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