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骨筋膜间室压力增高,出现室内容物血运障碍超过12h,肌肉神经出现不可逆损害者称晚期骨筋膜间室综合征.本院收治晚期骨筋膜间室综合征3例,均采用大切口,切除坏死肌肉组织,减压骨筋膜室,促进侧支循环建立,保留肢体,随访2~10年,功能恢复良好,可从事轻体力劳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筋膜间室肌肉和神经急性缺血而出现的早期症状和体征,若得不到及时治疗,可迅速发展为肌肉坏死,肢体功能丧失,甚至危及生命.我院自1995年7月至2008年7月共收治55例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通过早期诊断与正确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并发单间室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采用外固定治疗及50例采用切开复位单或双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其中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6例。结果5例早期切开减压二期清创行骨折内固定及植皮治疗,切口一期愈合。1例单间室骨筋膜室综合征胫前肌及伸趾伸拇肌全部切除后导致垂足垂趾。骨折一期愈合,内固定钢板无松动、断裂。结论胫骨平台骨折可并发单间室骨筋膜室综合征,需要严密观察每个间室张力变化,以防发生不可逆的肌肉、神经等组织坏死。  相似文献   

4.
跟骨骨折后的足部筋膜间室综合征山东中医学院附院(济南250011)李金松,王明喜,邵光湘审核足部筋膜间室综合征通常由高能损伤及多发性骨折引起,特别是当有挤压因素存在时,则更容易发生。跟骨骨折后的足部筋膜间室综合征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认识。作者通过文献复...  相似文献   

5.
肌酸激酶在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为早期诊断骨筋膜室综合征,降低其致残率,提供一项简便、易行的生化指标。方法 对27例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分别测定血清肌酸激酶 及筋膜室压力,其中15例作筋膜室切开减压,取肌肉标本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 肌酸激酶 值与肌肉组织病理变化程度一致。结论 肌酸激酶 值测定可用于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及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6.
赵爱琴  张淑卿 《中国骨伤》2007,20(8):504-504
胫腓骨骨折是骨伤科的常见病,由于小腿的胫腓骨、骨间膜、肌间膜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室壁坚韧缺少弹性,胫腓骨骨折后气滞血瘀或外固定过紧等原因使骨筋膜室的压力急剧增大,阻断室内血流,导致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和神经组织急性缺血。如果观察治疗不及时,可迅速发展成为肌肉坏死、神经麻痹,甚至截肢或肾衰危及生命。所以早期观察确诊,早期处理尤为重要,术后护理也直接影响预后,通过对我科2001-2005年收治的胫腓骨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30例患者的观察护理,取得一定经验,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0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骨筋膜室综合征。其中男23例,女7例;年龄1652岁,平均35岁;损伤侧分别为右侧21例,左侧  相似文献   

7.
小腿骨折术后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腿骨折术后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成因、鉴别特征、早期误诊原因及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小腿骨折术后骨筋膜室综合征1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获6~12个月的随访,3例发生小腿前外侧间室肌肉坏死者出现足下垂,其余均因缺血性肌挛缩致足趾和(或)踝关节背伸无力.结论 通过严格把握手术时机、术中彻底止血、术后及时识别患肢功能障碍、充分引流等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治小腿骨折术后骨筋膜室综合征,减少伤残率.  相似文献   

8.
<正>临床上常见的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是由于小腿闭合性骨折、软组织伤引起的筋膜间室张力增高,从而引起肌肉和神经急性缺血、缺氧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但是我们注意到单纯的腘血管损伤也可引起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因为发病机制的不同,其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等与前者均有所不同。我们从2005年1月至2013年10月共治疗腘血管损伤引发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12例,总结分析其发病特点及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由骨与骨间膜和肌间隔及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症状和体征称之为骨筋膜间室综合征。此征常发病于前臂掌侧和小腿,由于骨筋膜室的室壁坚韧和缺乏弹性,当室内的容积骤减如敷料包扎过紧或长久压迫,或室内容积骤增如水肿、出血、注射高渗液时,阻碍了室内的血液循环,使室内的肌肉和神经组织缺血长久,致使肌体出现不可逆的损害,甚至坏死,全身中毒症状的出现  相似文献   

10.
骨筋膜室综合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骨筋膜室综合征(compartment syndrome,CS),又称筋膜室综合征,由Richard Von Volkman于1872年首次提出,是指由骨、骨间膜、肌间隔、深筋膜等组成的所有密闭的解剖空间即筋膜室内,任何原因造成的组织间隙压力超过灌注压,导致筋膜室内组织(如肌肉神经等)因急性缺血所致的一系列征候群。其特点是诱因多样、发展迅速,处理不及时或不当可造成肢体功能障碍、坏疽、横纹肌溶解、器官功能衰竭乃至危及生命等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1.
赵爱琴  张淑卿 《中国骨伤》2006,19(8):504-504
胫腓骨骨折是骨伤科的常见病,由于小腿的胫腓骨、骨间膜、肌间膜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室壁坚韧缺少弹性,胫腓骨骨折后气滞血瘀或外固定过紧等原因使骨筋膜室的压力急剧增大,阻断室内血流,导致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和神经组织急性缺血。如果观察治疗不及时,可迅速发展成为肌肉坏死  相似文献   

12.
血压与骨筋膜室内组织压差值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测收缩压、舒张压与骨筋膜室内组织压差值的临床意义,旨在为诊疗骨筋膜室综合征提供一个客观标准。方法应用穿刺法通过对30例骨筋膜室综合征血压和骨筋膜室内组织压的测量,明确减压手术的客观指标。结果30例中14例非手术治疗,16例减压治疗,随访均未发生缺血性肌挛缩。结论收缩压、舒张压、骨筋膜室内组织压的结合测量,对指导骨筋膜室综合征何时行减压术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儿童足部骨筋膜室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足部骨筋膜室综合征(OCS)在临床常见的肢体筋膜间室综合征中报道较少,更少见于儿童,容易延误诊治。自1989年2月~2002年7月共收治6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一种无创、可持续、灵敏、有效的检测骨筋膜室内压变化的方法,辅助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设计3个实验:实验1取20个直径为7 cm的骨筋膜室综合征模型,分别检测当内压值为10 kPa、20 kPa、30 kPa、40 kPa、50 kPa、60 kPa、70 kPa时薄膜式压力感应器显示屏收集到的数据。实验2设计3个组,各取10个直径分别为5 cm、7 cm、10 cm直径的骨筋膜室综合征模型,分别检测当内压值为上述数值时,薄膜式压力感应器显示屏收集到的数据。实验3取5个直径为7 cm骨筋膜室综合征模型,分别检测第1 d~第7 d每天同一时间,当内压值为上述数值时,薄膜式压力感应器显示屏收集到的数据。结果提示骨筋膜室综合征模型内压值与薄膜式压力感应器所测外压值呈明显正相关(r=0.956)(实验1);薄膜式压力感应器在不同直径骨筋膜室综合征模型(实验2)和不同时间(实验3)所测得的外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个实验共同证实通过薄膜式压力感应器检测肢体与石膏之间压力可间接检测骨筋膜室内压,为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持续监测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足部骨筋膜室综合征与其他部位的骨筋膜室综合征一样,都是由于骨筋膜室内的压力增高导致肌肉与神经发生进行性缺血坏死的病理状态.足部的骨筋膜室小,骨折损伤处的严重出血导致骨筋膜室内的组织压进行性增高,进而微循环破坏而产生严重后果.治疗应当以迅速减压为第一要务.笔者自2006年6月~2011年12月采用改良手术减压加药物综合治疗足部骨筋膜室综合征15例,均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足筋膜间室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足筋膜间室综合征比小腿或前臂发生者少见。作者复习了自1990年5月~1994年4月诊治的6例患者,占同期住院筋膜间室综合征的20%。伤后4小时~3周入院。3例伴有跖骨骨折,2例跟骨或踝关节骨折。极度肿胀,两点分辨觉减弱,足趾被动活动时剧痛,以及足背动脉变弱或消失等是早期诊断的重要体征。足筋膜间室有特殊的解剖结构,对不同的足筋膜间室综合征减压时,应选择相应的不同手术径路以达到有效减压的目的。手术并不影响正常的负重功能。随访发现4例满意,1例后遗创伤性踝关节炎,并拒绝关节融合术。作者认为高度警惕、严密观察并及时行筋膜间室切开减压是诊断和治疗足筋膜间室综合征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胫腓骨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凤珠 《中国骨伤》1994,7(5):43-43
胫腓骨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观察与护理广西桂林市中医院(541002)刘凤珠骨筋膜室综合征是胫腓骨折最严重的并发症,其病程发展快,后果极其严重;确诊后最有效的疗法是尽早骨筋膜切开减压。1992年在我科收治的胫腓骨骨折病人中,有4例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手部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osteofascial compartment syndrome OCS)的分型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4例手部急性OCS的病例资料进行总结。将手部OCS按病变发生范围分四型。Ⅰ型(3例):病变发生局限于三个以内骨筋膜间室。Ⅱ型(8例):病变发生于三个以上骨筋膜间室,累及大部分手内肌。Ⅰ、Ⅱ型均将发生病变的筋膜间室取独立切口切开减压。Ⅲ型(4例):病变发生于三个以上骨筋膜间室,并发掌中间区内动脉弓等组织损伤,形成区室内高压。必须将发生病变的筋膜间室和掌中间区同时切开减压;Ⅳ型(9例):病变发生于三个以上骨筋膜间室,甚或有掌中间区内高压,并发急性腕管综合征。在手部筋膜间室、掌中间区切开减压后,同时行腕管减压术。结果随访时间6周~1.5年,按黄悦等手腕部OCS疗效的评定标准评定:优17例,良4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87.5%。结论将手部急性OCS按病变发生范围分型,有利于切开减压术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1881年Volkmann首次详细描述了缺血性肌麻痹与挛缩.1890年Hildebrand把前臂筋膜间室综合征的后期结果命名为Volkmann挛缩.目前人们已经认识Volkmann挛缩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组织液压力升高,导致前臂密闭的筋膜腔内肌肉和神经循环障碍而产生一系列症状[1].虽历经百余年的实践研究,但前臂缺血性肌挛缩仍为许多发展中国家儿童创伤的一个严重的、“灾难性”的并发症[2 -3].本文对儿童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1 解剖特点与小腿解剖结构相似,前臂的肌筋膜与尺骨、桡骨、尺桡骨间膜一起构成4个筋膜室,分别为背侧筋膜室、掌浅筋膜室、掌深筋膜室、桡侧筋膜室[4].通常筋膜室解剖位置越深,越容易缺血受压[5]. 掌深筋膜室包括屈拇长、屈指长肌腱、旋前圆肌和旋前方肌等,由于尺桡骨之间的骨间膜坚韧而缺乏弹性,掌深间室的容积侧向扩张最易受阻,故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时常首先累及该筋膜室;掌浅筋膜室包括屈指浅、尺桡侧腕屈肌等,该筋膜室位置处于掌深筋膜室的浅面,受累率次于掌深筋膜室;背侧筋膜室包括腕、指伸肌;桡侧筋膜室[6]包括肱桡肌、桡侧腕伸肌等[7].正中神经深支穿行于掌深筋膜室其主干在前臂的中1/3段行掌浅、深筋膜室之间,最易受累;骨间前神经支配指深、拇长屈肌,行于掌深筋膜室底面,故缺血性肌挛缩时,该神经也易受累并加重相应的肌肉损伤;尺神经在前臂中段被尺侧腕屈、指浅届、指深屈肌间所包绕,位置表浅,受累率次于正中神经;桡神经深支和骨间后神经分别位于桡侧筋膜室和背侧筋膜室的底面,位置表浅,受累率较低,多见于严重型的病例.  相似文献   

20.
研究足部骨筋膜室综合征诊断与手术治疗的特点。方法对11例患者一经诊断立好切开减压,并根据不同的间室采取相应的手术途径。结果1例截趾,1例患足偶发疼痛,1例乏力并经度肿胀,8例恢复良好。结论足部骨筋膜室综合征要早期诊断,及时减压,才能恢复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