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心动过速起搏又称抗心律失常起搏(An-tiarrhythmia pacing)是指用心脏起搏法来终止或控制某些快速心律失常—室上性心动过速(SVT)、室性心动过速(VT)和心房扑动(AF)。有时心脏起搏不能终止心动过速,但可减低有效心室率或改善血液动力学状况,也属于抗心动过速起搏范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硫酸镁联合床边紧急心脏起搏治疗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62例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病人,其中A组31例应用硫酸镁并行紧急床边心脏起搏,B组31例应用硫酸镁等常规药物治疗,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后的治疗效果。结果 A组治疗有效率为93.55%,明显高于B组的70.9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镁联合床边紧急心脏起搏在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抢救中安全有效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3.
电击治疗可导致包括心肌损伤及诱发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电风暴等弊端。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的无痛性治疗主要是指其抗心动过速起搏功能。抗心动过速起搏能成功终止约3/4的室性心动过速事件,不增加晕厥或加速室性心动过速。无痛性治疗的主要策略包括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鉴别程序、充电时的再确认、设定快速室性心动过速区、抗心动过速起搏策略优化、充电中和充电前抗心动过速起搏等。这些参数设置应个体化并在随访中进行调整。应重视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无痛性治疗在临床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SVT)对心脏病患者有着生命威胁,常规的治疗首先是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也可行电复律及心脏起搏治疗。我们曾对5例顽固性SV”f患者采用紧急心脏起搏治疗,成功地控制了室住心动过速(室速)发作,挽救了病人生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5例患者,男4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36、44、48、61、66岁。临床诊断:原发性扩张性心肌病2例,右室发育不良1例,缺血性心脏病、无痛性心肌缺血1例,急性前壁心肌梗塞1例。其中前三例均有反复发作性胸闷、心慌、气急伴晕厥病史一年余。本组患者发作室速时,心宝率在160-220次/…  相似文献   

5.
人工心脏起搏对心动过缓合并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治疗具有肯定的价值。本组报道13倒三度房室阻滞合并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TDP)的患者,评价紧急临时起搏治疗的效果,并对TDP发生机制作探讨。  相似文献   

6.
心动过速的拖带现象(entrainmentphenomenon)是指心脏超速起搏使原有的心动过速频率加速到起搏频率,并且随着起搏停止或起搏频率减慢到原有心动过速频率以下时,即刻恢复原有心功过速的一种心脏电生理现象。自1977年 Waldo 等首次报道心房扑动的拖带现象以来,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以及室性心动过速中均观察到拖带现象。但至今拖带现象的诊断标准仍不尽统一,其电生理意义也存在某些争议。  相似文献   

7.
双腔ICD又称为双腔埋藏心脏复律除颤器,其心室电极集起搏,感知和除颤功能为一体,具有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起搏功能、抗心动过速、心脏复律及除颤功能,能显著地降低心源性猝死高危患者的死亡率,是目前防止心源性猝死最有效的方法。但是I级预防的ICD程控往往仅有两个诊断区,室性心动过速检测阈值较高,可能漏诊部分室性心动过速,尤其是缓慢型室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主办、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北京红十字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协办的“射频消融疑难病例电磁标测系统(CARTO)应用演示会”于2000年9月6~8日在朝阳医院心脏中心举行。与会代表及专家50余人,胡大一教授致开幕词,以哲学的观点对射频消融治疗心律失常的方法学进行了评价。射频消融作为一成熟的技术应用于房室结、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Ⅰ型心房扑动及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的治疗,但对瘢痕组织参与的大折返心动过速,如术后的房速、室速及心肌梗死后室…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71岁,因反复发生心力衰竭和室性心动过速(VT)住院。成功植入带除颤功能的心脏再同步治疗起搏器。因心悸就诊,心电图为VT,频率124次/分。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采用抗心动过速起搏治疗,经将程控仪的检测频率程控为120次/分,起搏周期为VT心动周期的75%时终止了VT。  相似文献   

10.
埋藏式心律自动转复除颤器是近年来发明的一种针对恶性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埋藏式心律自动转复除颤器的无痛治疗主要指抗心动过速起搏治疗,即通过发放比室性心动过速频率更快的短阵快速起搏来终止室性心动过速,同时并不增加患者痛苦.其中,针对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最为有效.其最基本的快速起搏方式包括:猝发起搏、扫描起搏、递增起搏及复合起搏.无痛治疗的设置包括频率分区、抗心动过速起搏治疗参数及其他辅助功能等.抗心动过速起搏治疗是终止快速性室性心动过速的首选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1.
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总结应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器(CRT-D)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体会。方法:选取的6例CHF患者均为心功能Ⅲ~Ⅳ级(NYHA分级),且有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作史,体表心电图QRS波0.12s,术前组织多普勒超声检查均提示存在心脏收缩不同步,药物治疗无效。置入CRT-D。随访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CRT-D置入术中右心房、左心室起搏电极感知和起搏参数均符合要求,右心室除颤电极的感知、起搏及除颤阈值良好。起搏前QRS时限平均189ms,起搏后平均142ms。随访6~36个月,心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LVEF术前平均0.33,术后6个月平均0.47。6例患者随访期间共发生室性心动过速2次,CRT-D均以31~34J的能量1次除颤成功。结论:CRT-D不仅可有效改善CHF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加LVEF,改善心功能。同时可有效治疗室性心动过速等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预防心脏性猝死。  相似文献   

12.
<正> 在临床心脏电生理检查及心律失常的起搏治疗中,起搏方法的选择是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如心房扑动复律时,应用程序早搏刺激常无效,而需要猝发起搏终止。对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宜选用有效并且比较安全的起搏方法。以往有些报道心动过速终止成功率较低,其原因之一是起搏方  相似文献   

13.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射频导管消融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总结了23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患者的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男性12例,女性11例,年龄11~63岁。术前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至少5个半衰期,或停用胺碘酮至少2周。根据室速时的12导联体表心电图,估计心动过速的起源部位。心脏电生理检查采用期前刺激(1至3个)和分级递增短阵快速刺激(起搏电压6~10v),于右心室心尖部和右心室流出道刺激诱发室速,如未能诱发室速,  相似文献   

14.
正背景:目前心脏再同步化起搏除颤器患者右室电极的位置对临床疗效以及室性心动过速发生影响的资料还很有限。方法:研究心脏再同步化起搏除颤器试验中行心脏再同步化起搏除颤器治疗1 089例患者中的742例(68%),主要终点为心力衰竭或死亡,次要终点包括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颤动(VF),或死亡或单独的VT/VF。结果:86例右室电极位于右室间隔部或右室流出道(非右室心尖部组)。656例右室电极位于右室心尖部(右室心尖部组)。两组主要终点事件无差异[危险比(HR)0.98,95%可信区间(CI)0.54~1.80;P=0.93]。两组超声指标变化也无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植入术中不同起搏模式对室性心律失常诱发情况的影响.方法 连续入选植入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的患者,术中采用3种起搏模式:右心室起搏、双心室同步起搏和双心室顺序起搏(左心室优先50 ms和80 ms,右心室优先50 ms和80 ms).然后分别从左心室或右心室导线引入最多2个期前刺激,评估室性心律失常的诱发情况.结果 共有15例成功植入CRT-D的患者入选,男11例,年龄49 ~72(61±7)岁.缺血性心肌病7例,扩张型心肌病8例.左心室射血分数0.30±0.07.9例患者发生终点事件:5例诱发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颤动(VF),4例诱发非持续性VT.双心室同步起搏时未诱发持续性VT/VF事件,双心室顺序起搏时有5例诱发VT/VF( P<0.01).结论 双心室顺序起搏模式可能具有潜在致心律失常作用.双心室顺序起搏模式下心脏电生理刺激或自发的室性期前收缩对衰竭心脏电生理稳定性的影响需长期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6.
程序刺激被广泛用于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病人的电生理检查。以往研究应用两个室性期外刺激(室早刺激)及快速心室起搏可在65~95%反复发生持续性室速及63~81%心脏停搏的病人中诱发心动过速。本文评价应用三个室早刺激,是否可以增加诱发心动过速的可能性,是否常引起更快的和/或多源性心动过速,以及是否会减少程序心室刺  相似文献   

17.
心脏再同步化起搏除颤器(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hy-defibrillator,CRT-D)兼有心脏再同步化和除颤功能,为严重心力衰竭伴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心脏骤停的患者带来福音〔1〕。当原  相似文献   

18.
心脏起搏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价值是十分肯定的。随着现代起搏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发展 ,人工心脏起搏的适应证也在不断扩大 ,起搏器不仅以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的心电衰竭 ,而且开始治疗以快速性心律失常为主的心电紊乱 (如心房颤动、长QT综合征等 )和非心电性心脏病 (如梗阻性肥厚性心肌病、扩张性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等 ) ,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起搏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1 心脏起搏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策略和目的1.1 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 针对心动过速发生的心电学诱因 ,施行起搏措施 ,预防形成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对严重缓慢心律失常、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伴阿-斯综合征、心跳骤停时紧急心脏起搏抢救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中华内科杂志频城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赖世忠等)29(5):266,1990生理性心脏起搏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朱中林)29(5):2了0 .1990经食道左心房起搏终J卜心房扑动五倒(陈伟伟)29(6):364.1990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分文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和电生理观察(附15例报告)(朱青燕等)18(2),1。了.1990块血性室性心律失常电生理几_(黄俭等)18(2):110,1090细型导管电极经冠状典电消蚀左侧旁道治疗房室反复性心动过速(黄元铸等)18(3)152,1 990级卡户的临床电生理及对预激综合征旁道传导功能的影响(江洪等)18(3):1盯.玲的心律平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