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目的 比较新冠肺炎疫情下,脊柱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日间手术模式与普通住院模式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脊柱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日间手术模式和普通住院模式各50例患者资料,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和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 所有纳入的10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了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日间手术组的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明显低于普通住院组(P<0.05)。2组患者术后的VAS、ODI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改善(P<0.05);2组患者术前、术后VAS和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日间手术模式和普通住院模式患者的改良MacNab优良率分别为91.7%和92.0%(P>0.05)。结论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日间手术模式下脊柱内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可行、切实有效,能够缩短住院时间和降低住院费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射频热凝术联合臭氧盘外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2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射频组、臭氧组、射频联合臭氧组(联合组)。通过视觉模拟(VAS)评分、 Macnab 疗效评价(观察指标包括有效率及优良率)和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观察3 组患者术后1 d、术后 1 个月、6 个月、12 个月的临床疗效。结果3 组间性别构成比、年龄、病程年限、术前VAS 评分和ODI 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者手术顺利,均未发生间盘感染,无脊髓、神经、血管脏器损伤等并发症。联合组术后1 个月、6 个月、12 个月的VAS 评分和ODI 评分均低于射频组和臭氧组,而后两组不同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组术后1 个月、6 个月、12 个月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联合组以上时点的优良率高于射频组和臭氧组(P < 0.05),后两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射频热凝术联合臭氧盘外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两项技术互相取长补短,治疗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是临床上值得推广的一项微创介入技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椎间盘摘除术与椎间盘融合术治疗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6例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病情和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3例。观察组采用椎间盘摘除术治疗,对照组选用椎间盘摘除术加后路腰椎间融合术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对2组患者术前与术后6个月进行视觉疼痛模拟评分( VAS评分)及功能障指数评分( ODI评分),观察并统计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2.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4.8%,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2组患者VAS评分及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及ODI评分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术后VAS评分及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5%,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病情不同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均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和椎板开窗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优劣差异。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依据住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行PELD,对照组行椎板开窗腰椎间盘切除术,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情况(VAS评分)及生活质量(ODI指数)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临床疗效(MacNab优良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任一时间点的VAS评分和ODI指数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1周及1、3、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和ODI指数均分别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MacNab优良率91.67%)明显优于对照组(MacNab优良率7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能明显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其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腰椎终板ModicⅠ型改变对伴下腰痛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伴下腰痛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2例,其中伴有腰椎终板ModicⅠ型改变32例为观察组,无腰椎终板Modic改变60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和功能障碍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术前2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组VAS和ODI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VAS和OD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终板ModicⅠ型改变可能是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腰部疼痛缓解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胡自强 《安徽医药》2014,(9):1682-1685
目的:比较Quadrant系统下sextant内固定术与传统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PLIF)开放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8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294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其中82例患者行Quadrant系统下sextant内固定治疗(微创组),212例行传统的PLIF治疗(传统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输血量、术后卧床时间、疗效评定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微创组的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术中失血,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传统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个月ODI及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良率也具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微创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66%,较传统组并发症发生率17.92%差异显著(P<0.05)。结论 Quadrant通道下减压sextant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有较好的疗效,并且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临床上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时机对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对比研究的方法,以12个月为手术时机时限,将85例因腰椎间盘突出症行微创腰椎间盘切除术的患者分为A组43例(≥12个月)和B组42例(<12个月),对术前及术后下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日本整型外科学会(JOA)评分改善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对85例患者进行了随访调查.术前症状持续时间A组36.0(12.0,84.0)个月,B组2.5(2.0,4.2)个月.下肢疼痛VAS评分A组术前为6.0(5.0,8.0)分,术后为1.0(0.0,1.0)分;B组术前为5.0(4.8,8.0)分,术后为0.0(0.0,2.0)分.2组对比,术前(t =0.868,P=0.390);术后(t=1.530,P=0.1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DI评分A组术前为57.0% (42.0%,75.0%),术后为15.0%(8.0%,21.0%);B组术前为57.5% (44.2%,76.0%),术后为11.0%(4.8%,18.0%).2组对比,术前(t=-0.396,P=0.694);术后(t=1.399,P=0.1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JOA评分改善率A组(78±24)%,B组(86±17)%,t=-1.322,P=0.1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微创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是肯定的.本研究选取12个月作为手术时机时限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发现术后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37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n=190)采用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对照组(n=185)采用椎间盘镜系统(MED)治疗,随访时间12个月,采用改良MacNah标准评估术后疗效,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评估患者术前和术后1月时的腰痛情况,ODI评分评估患者腰腿疼痛不适和日常生活情况,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手术切口长度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优良率(77.9%)明显高于对照组(65.4%)(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和ODI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具有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程度轻、腰部功能恢复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照研究经皮椎间盘镜(MED)与椎间孔镜(PEID)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病例纳入标准的2014年3月至2016年5月于我科确诊单节段LDH并行手术治疗的病例68例,MED组35例,PEID组33例,对比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自如下地行走时间、术前、术后3天、末次随访时Oswesry残障指数(ODI指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优良率并进行比较。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内科合并症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PEID组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自如下地行走时间均优于MED组,手术时间则较长(P0.05),两组末次随访Macnab优良率、并发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ODI指数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术后3天PEID组VAS评分、ODI指数优于MED组(P0.05),而末次随访时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ED及PEID治疗老年LDH均可获得满意疗效,创伤小,并发症少,PEID较MED术中损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伴腰椎终板Modic改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方案的选择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伴下腰痛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12例,根据手术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开窗组112例,其中无腰椎终板Modic改变者60例,伴有腰椎终板ModicⅠ型改变32例,伴有腰椎终板ModicⅡ型改变20例;融合组100例,其中无腰椎终板Modic改变者52例,伴有腰椎终板ModicⅠ型改变30例,伴有腰椎终板ModicⅡ型改变18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和功能障碍指标改善情况,比较2组患者的优良率;随访12个月比较2组患者复发率情况。结果术前2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组VAS和ODI评分均显著下降,开窗组VAS和ODI评分高于融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融合组无1例复发,复发率为0;开窗组复发19例,复发率为16.96%,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开窗髓核摘除术和后路椎间融合术均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术式,腰椎终板Modic Ⅰ型改变可能是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腰部疼痛缓解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通道下微创椎间非融合弹性棒内固定对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临床治疗效果,为腰椎间盘突出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4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成两组,其中84例接受通道下微创椎间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为对照组,余84例接受通道下微创椎间非融合弹性棒内固定的患者为观察组。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日本骨科协会评价量表(JOA)以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对患者治疗前后腰椎间盘情况进行评价,同时采用国际腰椎间盘疗效评价量表对患者短期疗效进行评定,对比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46.29±23.42)min,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67.38±24.3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VAS评分、JOA评分以及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为(1.28±0.14)分、ODI评分为(28.97±13...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Quadrant通道辅助下微创治疗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LDH)-腰椎椎板间植骨融合(PLIF)术后遗留残余神经痛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择于我院行单节段LDH-PLIF术后遗留腰腿痛或(和)麻木等残余神经痛的35例中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7例)和微创组(18例).微创组采用经Quadrant通道微创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MIS-TLIF)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放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TLIF)术治疗,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切口长度,通过VAS评分、ODI评分和MacNab标准分级评估患者围手术期和术后情况.结果 Quadrant微创组和对照组在手术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和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微创组患者的术后ODI评分和VAS术后3 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MacNab评价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uadrant微创系统治疗中老年LDH行PLIF术后残余神经痛,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较轻且术后残余神经痛缓解率高于对照组,腰背痛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椎间盘镜下微创椎管减压手术与半椎板切除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评价微创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0年3月至2012年4月收治62例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38例采用传统半椎板切除术治疗(A组),24例采用微创减压、经椎间孔融合手术(TLIF)治疗(B组),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C型臂X线机照射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和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并分别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标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VAS)和X线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2组术前一般资料、VAS和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手术时间和术中透视时间多于A组(P<0.05),而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B组明显低于A组(P<0.05),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和术后平均住院日B组明显短于A组(P<0.05)。术后临床疗效评价,A组术后优良率71%,B组术后优良率83%,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d时VAS评分B组优于A组(P<0.05),而其他时间相比2组VAS评分与ODI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X线评价融合率2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微创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同样可以获得安全、有效的治疗结果,并且在手术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方面优于传统开放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9例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病因采用3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术后应用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影像学检查对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3种手术治疗方法均取得了满意的优良率:椎间盘摘除术组为78.26%,PLF组为85.00%,PLIF组为81.25%;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ODI评分较术前ODI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患者的情况合理选择手术治疗方法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探讨椎间孔镜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纳入我院自2015年采用椎间孔镜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4例,均采用椎间孔镜治疗,并于术前、术后2周及术后4周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估,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对患者进行疼痛评分,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 评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所有纳入研究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40.5±10.6)min,出血量(30.2±8.6)ml,术前、术后2周及术后4周的VAS评分不断降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2周及术后4周JOA分数不断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椎间孔镜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对缓解患者疼痛具有重要作用,且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oflex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在青壮年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趋向。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2012年4月采用Coflex内固定手术治疗18例青壮年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资料,通过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JOA评分、VAS评分,评价手术疗效,随访其有无动态稳定系统相关并发症。结果术后3d、1个月VAS评分及术后1、3、6个月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JOA评分改善率为100%,无感染、脑脊液漏、神经损伤、植入物移位等并发症。结论 Coflex棘突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能早期下地活动,初期疗效良好,是治疗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侧路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PTED)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血清前列腺素E2(PGE2)、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Ⅰ型受体(sTNF-RI)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6年8月本院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6例,依据手术方案不同分组,各43例;对照组施行后路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FD)治疗,观察组施行PTED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统计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效果,并对比两组手术前后疼痛程度(VAS)、功能障碍情况(ODI)、血清PGE2、sTNF-RI水平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切口较小,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及住院时间均较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术前VAS、ODI及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VAS、ODI评分均较低,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优良率为93.02%(40/43),与对照组的88.37%(38/4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血清PGE2、sTNF-RI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血清PGE2水平较低,血清sTNF-RI水平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血清PGE2水平,提高血清sTNF-RI水平,显著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改善功能障碍程度,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TESSYS技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2年9月本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8例,将选择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治疗的43例作为TESSYS组,选择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的35例作为开放组。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程度,应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估腰椎功能改善情况。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VAS和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VAS均显著下降(P〈0.05),JOA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且两组间VAS和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SSYS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开放组、出血量少于开放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放组(P〈0.05)。结论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相当。且安全性更高,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椎间盘镜与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后路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与开放椎板开窗(open discectomy,O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及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9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镜组、开放椎板开窗组各48例),分别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总出血量、黄韧带和椎板咬除量、住院时间、VAS评分;术后随访按Nakai评分统计术后优良率。结果椎间盘镜组和开放椎板开窗组术后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总出血量、黄韧带和椎板咬除量、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椎间盘镜组优于开放手术组。结论椎间盘镜与开放椎板开窗术均能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但椎间盘镜具有切口小、组织损伤轻、恢复较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置入棘突间动态固定装置Coflex与PLIF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患者分析手术疗效。方法:对18例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伴有腰椎不稳的患者行手术治疗,临床及相关影像学资料相对完整的患者进行随访调查研究,随访时间为2~14个月,平均(5.33±3.69)个月。术前和术后分别用ODI指数、JOA评分评价,并评价两种手术的疗效。结果:术后ODI指数较术前明显下降、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P〈0.01),两种手术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患者的手术均具有较为满意的疗效,两者间的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