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提高生存质量.方法 将80例艾滋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二者治疗依从性及生存质量.结果 经过6个月的观察,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率9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2.5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SF-36生存质量量表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6个月,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较入组时均有不同程度提高(P<0.05),但是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 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艾滋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自我管理疾病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本院收治的艾滋病患者80例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仅采用抗病毒治疗,观察组在抗病毒治疗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疾病能力。结果两组干预后患者的心理状态、疾病认知程度、治疗依从性、生活行为规范、家庭和社会支持度评分较干预前均有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提高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艾滋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帮助艾滋病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家庭和社会支持度,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具体用药情况,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积极影响。方法 10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全面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肝功能改善情况及治疗依从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2%,明显高于对照组76.5%(P<0.05);观察组肝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仅有2例(3.8%)患者由于经济原因不依从治疗,而对照组11例(21.6%)患者不依从治疗,观察组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全面护理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进行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治疗依从性,并有效降低复发率,促进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乙型肝炎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给予强化健康教育方法进行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以及SAS与SD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只有6.9%的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对照组患者中有20.7%的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SAS与S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同时有效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艾滋病患者治疗依从性中的应用.方法 将120例接受艾滋病(AIDS)抗病毒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60例,对照组60例,干预组除常规治疗和护理外,对病人实施护理干预、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结果 通过实施护理干预,干预组与对照组病人的治疗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面系统的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影响。方法将100例采用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38例能够完全遵医嘱(76.00%),对照组24例能够完全遵医嘱(48.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8.3192,P<0.01)。结论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从而提高临床疗效,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以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95例乙肝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和研究组(4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健康教育和护理,研究组予以护理干预,分析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结果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因素包括缺乏抗病毒治疗知识、用药疑虑、经济压力大、擅自停药以及缺乏治疗信心;研究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值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影响乙肝患者治疗依从性因素予以合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中国医药科学》2019,(21):284-286
目的探讨基于QQ群健康教育在抗病毒治疗艾滋病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在抗病毒治疗艾滋病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艾滋病患者进行常规的医疗护理,观察组艾滋病患者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建立QQ群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比较两组艾滋病患者治疗前后抑郁自量表、焦虑自量表评分,对比两组艾滋病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对比两组艾滋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艾滋病患者抑郁自量表、焦虑自量表评分整体明显优于对照组艾滋病患者抑郁自量表、焦虑自量表评分(P <0.05)。观察组艾滋病患者服药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服药的依从性(P <0.05)。观察组艾滋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1.66%明显低于对照组艾滋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16.66%(P <0.05)。结论基于QQ群健康教育在抗病毒治疗艾滋病患者的应用效果十分理想,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全程关爱护理模式对艾滋病患者不良情绪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共纳入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行全程关爱护理模式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及服药依从性的差异性。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率(97.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关爱护理模式干预可明显缓解艾滋病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个体化认知和行为护理干预对心内科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实施心血管疾病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个体化认知和行为护理干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及治疗依从性,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t=8.821 9,P=0.000 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χ~2=4.332 4,P=0.003 7);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5.740 6,P=0.016 6);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为98.00%,对照组患者依从性为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737,P=0.0040)。结论在心内科患者临床治疗期间,实施个体化认知和行为护理干预措施可提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临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护理认知干预对艾滋病患者不良情绪及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艾滋病患者5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患者施以基础护理,实验组患者施以护理认知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抑郁状况以及用药依从性。结果实验组患者出现抑郁8例(30.77%);对照组患者出现抑郁22例(84.6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用药依从性92.31%,对照组患者用药依从性76.9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认知干预能够明显改善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用药依从性,值得临床广泛实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保肝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疗程6个月,观察2组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完全遵医率为73.3%高于对照组的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提高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对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保肝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疗程6个月,观察2组治疗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完全遵医率为73.3%高于对照组的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可提高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和分析个体化护理对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来我科住院治疗的消化性溃疡80例患者,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和实验组(护理干预组),每组4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护理可以加快溃疡痊愈,减少复发,提高治疗依从性和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与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乙型肝炎患者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基础护理,治疗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分析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因素。结果治疗组患者依从率为94.87%;对照组患者依从率为71.79%,治疗组患者依从性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抗病毒治疗的主要因素有缺乏信心、擅自停药、对药物有所质疑、经济因素、对知识缺乏足够了解以及其他因素。结论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容易受到多方面的影响,需要配合科学的护理方法,才能提升治疗的依从性,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不良反应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我科室收治50例艾滋病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观察对象均行抗病毒治疗,随机分为两组,命名观察组、一般组,平均每组25例艾滋病患者,一般组艾滋病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艾滋病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艾滋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心理接受情况。结果观察组艾滋病患者治疗依从率(92.00%)比一般组高24.00%,心理接受情况较优,P<0.05,对比具有统计意义。结论对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患者治疗依从率,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效果较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为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07年1-8月在我院艾滋病科确诊为艾滋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80例,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除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外,增加护理干预措施,评价护理干预后两组服药依从性的差异.结果 干预组依从性98%,对照组依从性80%,干预组患者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艾滋病患者服药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心理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艾滋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心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并比较二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程度均减轻,但是观察组减轻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对提高艾滋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12月门诊检查确诊为艾滋病的28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不同的护理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基础护理措施,不做其他的心理护理干预,而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上实施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的治疗依从性.结果 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后,对照组患者的总依从率为78.57%,观察组患者基本服从治疗,总依从率达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外周血CD+T淋巴细胞计数发现,干预前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所升高,但通过心理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在干预后半年与一年里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艾滋病患者在基础护理措施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积极配合治疗安排,对缓解临床症状与心理压力有着重要意义,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并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特质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于2010年1月~2015年10月,在某科收治的艾滋病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艾滋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采取抛掷硬币的随机分组方法将这100例艾滋病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均有患者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评分以及特质应对方式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为92%,高于对照组的68%(P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总评分为(80.24±6.7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82±6.03)分(P0.05);观察组的积极应对评分为(35.62±3.24)分,消极应对评分为(19.54±2.09),均优于对照组的(31.29±2.87)分、(22.69±2.54)分(P0.05)。结论:在艾滋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促使患者建立积极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