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彭大颖  姜丽红  吴迪 《癌症进展》2017,15(11):1305-1307
目的 研究乙酰肝素酶mRNA及CD34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乳腺癌病理特征及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 选取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20例,取其乳腺癌组织标本120例作为研究组,对应取其癌旁正常乳腺组织标本12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检测患者乙酰肝素酶mRNA及CD34在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乳腺癌病理特征及MVD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标本乙酰肝素酶mRNA阳性表达率(70.83%)明显高于对照组(2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中肿瘤直径大、TNM分期晚、病理分级高及淋巴结转移程度重的患者乙酰肝素酶mRNA阳性表达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阳性表达标本的MVD值(58.49±17.44)明显高于阴性表达标本的MVD值(40.41±9.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乙酰肝素酶mRNA可能与乳腺癌的演变过程有一定的关系,且与乳腺癌的侵袭、转移及新生血管生成等有关.  相似文献   

2.
肿瘤抑制基因p53是肺癌最常见的基因变异。作者通过与氡相关的肺癌和与吸烟相关的肺癌的比较,验证两种肺癌p53损伤是否有不同的模式。 美国科罗拉多高原铀矿工人52例患肺癌病人(41例为鳞状细胞癌,11例为大细胞癌)的组织标本得自当地St Msry医院的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标本或冷冻标本。病人平均工作1382个月。12例非矿工肺癌为对照组。 标本经DNA提取,外显子5~9分别用巢式多聚酶链反应(PCR)扩增,每个外显子扩增的DNA用单链结构多态法进行变异筛选。异常的移行做正义和反义序列分析。得出的阳性标本排除PCR污染和多聚酶诱导错误。为证实第249密码的AGG→ATG变异,作者又用只  相似文献   

3.
免疫组化技术是当前临床病理诊断和医学科研的重要手段之一。用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法(PAP 法)、双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法(双 PAP 法)、生物素—抗生物素法(ABC 法)及免疫金银法(IG-SS 法),对23例结肠癌患者的癌组织标本,  相似文献   

4.
人类许多肿瘤可产生其母组织所不能产生的蛋白,如激素物质(AGTH、ADH甲状旁腺素)、胎儿性抗原(GEA、αFP)以及酶类(硷性磷酸酶)。这些非正常性蛋白产物均能在肿瘤和患者血液中测到。也有些此类蛋白不进入血液而仅存于肿瘤内。肿瘤内胶原基质一般都认为来自宿主被侵犯组织中的纤维母细胞。然而本文发现乳腺硬癌的胶原基质来自硬癌细胞而非纤维母细胞。作者先用动物分别制备抗胶原蛋白和抗普罗林羟基酶(Prolyl hydroxylase为一种合成胶原纤维不可缺少的酶)的单价特异抗体,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下研究乳腺硬癌的手术标本。在32例中有30例于癌细胞中发现含有胶原蛋白和普罗林羟基酶,而在瘤基质中的纤维母细胞内却毫无发现;同样在正常乳腺、乳腺纤维囊性病  相似文献   

5.
乙酰肝素酶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意义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ESCC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5例ESCC术后组织标本及相应癌旁组织中乙酰肝素酶的表达,分析乙酰肝素酶表达与ES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ESCC组织中存在乙酰肝素酶基因的表达,并定位于肿瘤细胞质和(或)细胞膜中。55例ESCC组织中有40例乙酰肝素酶基因mRNA表达阳性(40/55,72.7%),癌旁组织有19例表达阳性(19/55,34.5%),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免疫组化染色ESCC组织中乙酰肝素酶阳性率63.6%(35/55),癌旁组织阳性率21.8%(12/55),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乙酰肝素酶基因mRNA和蛋白质的检测均显示有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乙酰肝素酶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TNM分期Ⅲ~Ⅳa的癌组织表达高于Ⅰ~Ⅱ组,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SCC组织乙酰肝素酶基因及蛋白表达高于正常组织,并且与ESCC的转移和进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选用92例患者的112个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膀胱活检标本进行研究。尿上皮不典型分级采用Nagy法,其中组织学无异型40例,轻度异型34例,中度异型18例,原位癌20例,全组年龄为1~86(平均61.9)岁。男70例,女42例。免疫组化检查采用标准卵白素生物素增强免疫过氧化物酶技术。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选择8例活检标本,包括6例erB-2过度表达的原位癌和2例无p53或erbB-2表达的正常尿上皮。使用探针为p17H8,p53和erbB-2,标记采用生物素-14-dATP(对p17H8探针)或地高辛配基-  相似文献   

7.
肺癌患者痰液端粒酶活性检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研究肺癌患者痰液端粒酶活性表达的临床意义。 方法 :运用端粒酶PCR -TRAP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法对30例肺癌患者及25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对照组)的痰液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 结果 :肺癌患者痰液标本中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56.7 %(17/30) ,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对照组)的痰液标本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24 %(6/25) ,二者经统计学处理 ,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检测肺癌患者痰液端粒酶活性有助于肺癌与其它良性肺部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且具有方法相对简便、无创、标本易得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英 ]/Mizu taniY…∥Cancer. 2 0 0 1,92 (3) . 5 10~ 5 18.虽然临床已用 5 FU治疗膀胱癌 ,但有关这种癌与胸苷盐合酶 (thymidylatesynthase ,TS)关联的报道却极少 ,尚不知TS表达水平与膀胱癌进展状况和术后早期复发的相关性。癌标本得自 82例初期原发性膀胱癌患者 ,正常膀胱标本取自 2 5例接受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膀胱癌患者。将所有新鲜未固定的标本置于 - 80℃冷冻 ,以单磷酸盐氟脱氧尿苷 (FdUMP)结合法和 5 FU降解法分别检测TS和二氢嘧啶脱氢酶 (DPD ,5 FU降解相关酶 )活性…  相似文献   

9.
背景与目的:胶质瘤是最常见的成人原发性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和病残率。深入研究胶质瘤的发生发展,无论对于其诊断还是治疗,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观察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基因变异在不同病理级别胶质瘤中表达,初步分析IDH1基因变异与胶质瘤病理分级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采用直接测序法对30例不同病理级别胶质瘤标本进行IDH1基因变异检测,并取5例外伤额颞叶减压脑组织标本作为对照。比色法计算肿瘤组织内IDH1酶活力,结果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0例胶质瘤标本中16例(53.33%)发生IDH1基因变异,并与肿瘤病理分级具有相关性,变异后酶活力下降明显。结论:IDH1基因变异在胶质瘤中发生频率较高,变异后酶活力下降,将影响胶质瘤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作者对19例脑瘤患者术前行磁共振显像,术中取标本测定脑水含量。白质水含量与纵向驰缓时间(T_1)之间呈强相关,T_1与脑水的关系:19例患者于正常脑组织取9块白质标本,于水肿的肿瘤周围取21块,9块正常白质标本平均T_1值为298(SD15.1)ms,水含量为69.7(0.7)%。T_1和水含量之间呈强相关,其可信限为95%。对单一患者的显像,白质T_1相应的水含量不超过4%。 17例患者于大脑正常部位取12块皮质标本,于水肿的肿瘤周围取8块标本。12块正常皮质标本T_1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在肺癌患者痰液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运用端粒酶PCR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ELISA)检测了 45例肺癌、2 5例肺部良性疾病及 2例转移性肺癌患者痰液标本中的端粒酶活性。结果 肺癌患者痰液标本中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 55.6 % (2 5/ 4 5) ,肺部良性疾病患者的痰液标本中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 2 8.0 % (7/ 2 5) ,二者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 (χ2 =5 .62 8,P <0 .0 5)。结论 检测肺癌患者痰液中端粒酶活性检测有助于肺部良恶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宫颈脱落细胞中端粒酶基因扩增的检出率,探讨其在宫颈病变中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2007-07-27-2009-01-09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临床医学院妇科113例宫颈脱落细胞标本,其中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患者27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患者33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患者26例、...  相似文献   

13.
颗粒细胞瘤九例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颗粒细胞瘤 (GCT)较少见 ,绝大多数为良性 ,少数为恶性。现复习 9例GCT的病理标本 ,并就免疫组织化学在鉴别诊断中的应用进行讨论。一、临床资料我院建院 5 0余年手术切除GCT 9例。标本经 4 %的中性甲醛固定 ,常规脱水 ,石蜡包埋。行HE染色、PAS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 (SP法 ) ,一抗分别用S 10 0、神经纤维 (NF)、神经特异性稀醇化酶 (NSE)、肌动蛋白 (Actin)、p5 3、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等。 9例中男 2例 ,女 7例。年龄 13~ 6 0岁 ,平均 38岁。肿瘤分别位于上臂 1例 ,腋下 2例 ,外阴 3例 ,足部1例 ,舌部 1…  相似文献   

14.
乳腺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9活性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基质金属蛋白酶 -2、9(matrixmetalloprotein -ase-2、9,MMP-2、9)降解底物是基底膜的主要成分 -Ⅳ胶原 ,使基底膜发生缺损 ,以致肿瘤细胞向周围组织浸润和转移 ,影响肿瘤的预后。为此 ,本文利用酶谱 (zymography)和UVP软件检测并分析了35例乳腺癌中MMP -2、9活性 ,旨在探讨其与乳腺癌侵袭、转移的关系。1材料与方法1.1标本35例手术切除标本 ,均经病理学诊断为乳腺癌 ,其中转移组11例 (远处淋巴结转移 ) ,浸润组14例 (管状癌9例、浸润性小叶癌5例 ) ,非浸润组10例 (导管…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与目的: 探讨在前列腺穿刺活检标本组织中联合检测α-甲酰基辅酶A消旋酶(P504S)、P63蛋白和高分子量角蛋白(34βE12)对前列腺良恶性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意义。 材料与方法: 采用组合式单克隆抗体和双酶标记的免疫组化鸡尾酒法检测32例前列腺癌(PCa)、16例前列腺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和44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穿刺活检标本,在同一张组织切片上检测P504S、P63和34βE12抗原的表达情况。 结果: PCa中P504S均呈阳性表达,阳性率100%,而P63和34βE12呈阴性表达;AAH中上述3种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为75%;BPH中P504S均呈阴性表达,而P63、34βE12均呈阳性表达,阳性率100%;P504S、P63和34βE12抗原在PCa、AAH、BPH 3组标本中的表达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免疫组化鸡尾酒法可作为前列腺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一种有效辅助手段;P504S是PCa高度敏感和特异的标志物, P63和34βE12联合标记基底细胞的特异性高, 3者联合检测能提高前列腺穿刺活检标本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乙酰肝素酶mRNA表达和血管生成与胃癌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乙酰肝素酶mRNA表达状况和血管生成与胃癌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技术 ,检测 5 2例胃癌组织中乙酰肝素酶mRNA的表达情况 ,并用免疫组化法对全部标本用CD34抗体进行肿瘤血管内皮染色 ,计数肿瘤微血管密度 (MVD) ,分析乙酰肝素酶mRNA与MVD及其与胃癌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器官转移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织乙酰肝素酶mRNA阳性表达 2 5例 (4 8.1% ) ,MVD平均值为 73.2± 2 2 .8;阴性表达 2 7例 (5 1.9% ) ,MVD平均值为 4 4 .8±11.9,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乙酰肝素酶mRNA表达和MVD与胃癌组织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 (P <0 .0 0 5 )。结论 乙酰肝素酶与胃癌的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对胃癌的生长和浸润转移有促进作用 ,乙酰肝素酶可作为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激光显微切割(laser capture microdissection,LCM)结合蛋白组学技术筛查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及其癌旁组织的差异表达蛋白,分析二甲基精氨酸二甲胺水解酶1(dimethylarginine dimethylaminohydrolase1,DDAH-1)在肝细胞癌表达的变化。方法:选取2003-2006年间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40例。利用LCM技术分离捕获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肝实质细胞,应用二维凝胶电泳技术(two 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2-DE)筛选全部标本共同差异表达频率>80%、差异强度>3倍的蛋白质点;应用电喷雾串联质谱(electrospray ionisation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ESI-MS/MS)及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MS)对差异蛋白点进行质谱鉴定分析;采用Western blotting及免疫组化对差异蛋白DDAH-1进行检测。结果:2-DE筛查获得在肝癌及癌旁组织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共20个,通过质谱鉴定获得12个蛋白质,其中5个在肝癌组织表达上调,7个下调;这12个蛋白质与细胞代谢、增殖、分化及信号调控相关,其中的DDAH-1是参与调控一氧化氮相关通路的重要酶。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20例标本中16例DDAH-1表达明显升高;免疫组化检测证实,10例标本DDAH-1全部呈强阳性表达。结论:肝细胞癌组织细胞中筛查到12个差异表达蛋白质,其中的DDAH-1在肝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其有可能在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前列腺组织中AMACR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α-甲基酰基辅酶A消旋酶(-αmethylacyl-CoA racemase,AMACR)在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探索前列腺癌诊断的新方法。方法:前列腺针刺标本108例,用AMACR抗体作免疫组化染色。同时,随机抽取其中的24例病例,每个病例抽取1个针刺标本,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MACR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与病理诊断相比较。结果:用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检测AMACR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较,在61例良性标本中,阴性59例,假阳性2例,符合率为96.7%。在44例腺癌中,阳性41例,漏诊3例,符合率为93.2%,总符合率为92.6%。前列腺小细胞癌1例,表达阳性,转移癌1例,表达阴性,高级别前列腺上皮内瘤(high grade prostatic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PIN)1例,表达为弱阳性。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较,符合率为87.5%。在14例良性标本中,阴性14例,假阳性为0,符合率100%。10例癌症标本中,阳性7例,漏诊3例,符合率70%。用免疫组化法检测AMACR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可以显示微小癌灶。结论:AMACR是前列腺癌诊断有用的新指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用AMACR结合Western blot,对于前列腺癌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胰腺癌组织中纤溶成份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肿瘤组织中纤溶成份的表达与肿瘤进展和术后生存时间的关系。方法 用Northern印迹和酶联免疫吸附法研究了 10例正常胰腺组织标本和 3 0例胰腺癌切除标本的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uP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 (uPAR)和纤溶酶激活抑制物 1(PAI 1)表达。结果 Northern印迹表明胰腺癌组织与正常胰腺组织相比uPA、uPAR和PAI 1mRNA的表达分别升高 5 .2倍 ,3 .5倍和 9.7倍 (P <0 .0 1)。 77% (2 3 / 3 0 )的肿瘤患者表现为uPA、uPAR和PAI 1同步升高。免疫吸附分析显示肿瘤组织中uPA活性比正常组高 1.7倍 (P <0 .0 1)。uPA、uPAR和PAI 1同步表达者术后生存时间 (中位 9个月 )明显低于非同步高表达组 (中位 18个月 ) (P <0 .0 1)。结论 本研究表明 ,uPA、uPAR和PAI 1在胰腺癌组织中广泛存在 ,并且往往表现为同步高表达 ;uPA、uPAR和PAI 1同步高表达者术后生存时间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根据女性体细胞中两条X染色体上雄激素受体(AR)基因的长度多态性进行非放标克隆性检测,以探讨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克隆组成。方法用石蜡切片,HE染色后进行显微解剖,提取基因组DNA,经HhaⅠ消化后,巢式PCR扩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银染显示单股DNA片段长度。结果在5例肝脏血管瘤标本中,4例具有AR位点多态性,每例取不同部位肿瘤组织标本12个,肿瘤周围对照组织标本4个,共64个标本,其中46个肿瘤组织标本和所有对照标本扩增成功,所有对照标本均显示为多克隆性增生,而46个肿瘤标本中,43个标本为单克隆性增生(93.5%),3个标本为多克隆性增生(6.5%)。结论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均为克隆性增生,属于真性肿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