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心衰(CHF)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和血尿酸(UA)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确诊的CHF患者84例为CHF组,另选50例同期本院体检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均进行血浆BNP、UA检测,并对心功能Ⅲ级的患者分为别嘌呤醇治疗组和常规抗心衰治疗组,常规抗心衰治疗组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14 d,别嘌呤醇治疗组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同时加用别嘌呤醇治疗14 d。结果 CHF组血浆BNP、血U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升高与心力衰竭程度紧密相关。别嘌呤醇治疗组患者的血UA水平明显下降,心功能较常规抗心衰治疗组好转更显著。结论 BNP、血UA对于诊断CHF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降UA治疗对于慢性心衰有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脑钠素 (BNP)测定对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衰 ,CHF)诊断的价值。方法 呼吸困难住院患者 85例 ,根据病因分为心衰组和非心衰组 ,采用ELISA法测定两组血浆BNP水平。结果 心衰组血浆BNP浓度 [( 65 4.1± 3 0 2 .6)ng/L]显著高于非心衰组 [( 2 0 6.3± 5 3 .7)ng/L] ,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0 1) ;以正常对照组的血浆BNP浓度的 ( x±s1.96s)为标准 ,诊断CHF的敏感性为 96% ,特异性为 93 %。结论 血浆BNP是诊断CHF较好的血液指标 ,尤其对于鉴别呼吸困难患者是否为心源性心力衰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血浆B型尿钠肽水平与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功能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B型尿钠肽(BNP)水平与患者心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110例CHF患者通过B型超声测定左心室内径及射血分数(EF).探察有否胸腔积液,以Biosite Triage快速诊断仪测定其血浆BNP水平。所有患者均根据纽约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Ⅱ、Ⅲ、Ⅳ级组。随机抽取40例有心血管疾病但无CHF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CHF患者血浆BNP水平高于对照组。Ⅳ级组BNP水平明显高于Ⅲ级组,Ⅲ级组明显高于Ⅱ级组,血浆BNP水平与EF值呈负相关,而与导致心衰的原发病种类不相关。胸腔积液组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非胸腔积液组,后者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BNP水平的测定可以用来评价心衰治疗的疗效和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旨在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率震荡(HRT)与左室射血分数(EF)、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相关性及其意义。方法:随机选择老年CHF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即心衰组,又分轻、中、重度心衰亚组),老年非心衰患者70例作为对照组(即非心衰组),均接受超声心动图(UCG)、动态心电图(Holter)及血浆NT-pro BNP等检查。HRT的检测参数包括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结果:CHF患者TO与NT-pro BNP呈正相关,与EF呈负相关(P0.01);TS与NT-pro BNP呈负相关,与EF呈正相关(P0.01);NT-pro BNP与EF呈负相关(P0.01);CHF患者EF越低,则TO越高,TS越低,NT-pro BNP亦越高。中、重度心衰组HRT与轻度心衰组、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HRT是评价CHF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的良好指标,可用于评估CHF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5.
脑利钠肽浓度评估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血浆脑利钠肽 (BNP)浓度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衰 ,CHF)时的变化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83例心脏病患者 ,根据有无并发心衰分为心衰组和非心衰组 ,在入院时测定血浆BNP浓度 ,并行心电图、胸部X线摄片、超声心动图检查。两位心脏科医生独立分析BNP结果 ,并结合患者所有的临床资料做出判断。结果 心衰组 5 7例 ,非心衰组 2 6例 ,BNP水平心衰组较非心衰组显著升高 (P <0 .0 0 1) ;BNP浓度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而升高 ;BNP与超声心动图指标有很好的相关性。BNP诊断心衰的ROC曲线下面积 (AUC)为 0 .95 [( 95 %CI:0 .90~ 0 .99) ,P <0 .0 0 1]。结论 血浆BNP水平在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中明显升高 ,有助于确定心衰的诊断并能反映其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B型钠尿肽(BNP)、血浆一氧化氮(N0)和红细胞变化能力的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 对91例CHF病人(其中NYHAI级32例、Ⅱ级22例、Ⅲ级23例、Ⅳ级14例)检测了BNP、血浆NO含量和红细胞滤过指数(EFI).结果 CHF患者BNP、血浆NO含量和EFI均升高;随着心功能NYHA分级程度的加重和疾病的进展,BNP、NO含量和EFI明显升高,CHF患者Boston心衰积分(BSS)与BNP、NO含量和EFI呈正相关,BNP与NO含量和EFI呈正相关.结论 CHF患者NO和红细胞变化能力参与了CHF的病理生理发生发展过程.CHF患者血浆BNP的变化与NO含量和红细胞变化能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脑钠肽(BNP)、左室重量指数(LVMI)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选取111例不同程度CHF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CTGF和BNP水平,心脏彩超检查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PWT)、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和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并计算LVMI。结果 CHF组血浆CTGF和BNP水平及LVMI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不同病因所致的CHF患者血浆CTGF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CHF组血浆CTGF和BNP水平随NYHA分级的升高而升高,且NYHAⅣ级患者血浆CTGF和BNP水平明显高于NYHAⅢ级及NYHAⅡ级患者(P0.05);CHF组血浆CTGF水平与BNP、LVMI显著正相关(r=0.540,P0.001;r=0.347,P0.001),校正性别、年龄、BMI、血糖、ALT、Cr、NYHA分级等因素后,上述相关性仍然存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CHF患者血浆CTGF水平与BNP和NYHA分级有关。结论 CHF患者血浆CTGF可作为评估心衰的新的生化指标,其血浆水平能反映CHF心功能不全及心肌纤维化的严重程度,对预测心衰进程、判断心衰预后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检测和分析GDF-15血浆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CHF)的关系、并探讨GDF-15与心脏超声指标的相关性及其在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入选CHF患者115例,对照36例。CHF患者按病因分为缺血性心衰组(n=69)和非缺血性心衰组(n=46),按左室射血分数分为收缩性心力衰竭组(n=31)和舒张性心力衰竭组(n=81)。ELISA检测血浆GDF-15水平。结果 CHF组血浆GDF-15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且随着心功能纽约分级(NYHA)程度的加重而增加。GDF-15水平与NYHA分级(r=0.638,P=0.00),LA(r=0.250,P=0.002)、LV(r=0.295,P=0.000)均呈显著正相关;与左室射血分数(r=-0.233,P=0.004)呈显著负相关。进一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仅有NYHA分级(标化的相关系数B=0.616,P=0.000)、年龄(标化的相关系数B=0.173,P=0.013)和CREA(标化的相关系数B=-0.140,P=0.046)与GDF-15独立相关。应用ROC曲线分析表明:GDF-15与BNP均司用于诊断慢性心衰,但GDF-15与BNP比较,其在诊断心衰各亚组(缺血性、非缺血性、收缩性和舒张性)的价值无统计学差别。联合GDF-15和BNP两种指标后与单独BNP比较,发现仅在收缩性心衰诊断中有统计学差别(P=0.046)。结论 CHF患者血浆GDF-15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与NYHA分级严重程度相关。GDF-15是良好心衰标志物,GDF-15与BNP均可用于诊断慢性心衰。其升高的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联合检测脑钠肽(BNP)和血尿酸(UA)对慢性心衰(CHF)患者诊疗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CHF患者117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99例作为对照组,均进行BNP和血清UA联合检测,并将观察组心功能III级患者分为观察A组及观察B组,观察A组采取别嘌呤醇治疗,观察B组采取常规抗心衰治疗,分析对诊疗的指导意义。结果观察组心功能II、III、IV级患者血清UA、B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功能II、III级患者血清UA、BNP水平均低于心功能IV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功能II级患者血清UA、BNP水平均低于心功能III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A组患者治疗后LVEF水平高于观察B组、血清UA水平低于观察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A组患者治疗后LVEF水平高于治疗前、血清UA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钠肽和血尿酸与慢性心衰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水平会随着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而改变,是指导患者诊疗的重要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超声指数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于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就诊的CHF患者92例(心衰组),根据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分为心功能Ⅰ级10例、心功能Ⅱ级21例、心功能Ⅲ级33例和心功能Ⅳ级28例,根据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为舒张性心力衰竭者29例和收缩性心力衰竭者63例。对照组为性别与年龄与心衰组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50例。对所有入选者进行心衰超声指数评分和血浆NT-pro BNP水平测定。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心衰组心力衰竭超声指数、血浆NT-pro BNP水平升高及LVEF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高,心衰超声指数评分与血浆NTpro BNP水平逐渐升高,LVEF逐渐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衰超声指数评分、血浆NT-pro BNP水平高于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血浆NT-pro BNP水平与心衰超声指数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826,P0.05),与LVEF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613,P0.05)。结论心力衰竭超声指数评分和血浆NT-pro BNP可进一步提高CHF的临床诊断水平,可作为综合评价CHF患者心功能状态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床边检测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对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床边即时检测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入选6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组)及20例非心力衰竭患者(非心衰组)。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心衰组又分为心功能Ⅱ、Ⅲ、Ⅳ级组;按左室射血分数(LVEF)将心衰组分为LVEF〈40%组和≥40%组。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浆NT—proBNP水平,LVEF和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结果:(1)心衰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非心衰组患者[(2365±86)ng/L比(46±7)ng/L,P〈0.01],心功能Ⅲ、Ⅳ级组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Ⅱ级组[(3069±96)ng/L、(3850±75)ng/L比(1056±82)ng/L,P〈0.013;(2)LVEF〈40%组的NT-proBNP显著高于≥40%组[(3456±71)ng/L比(585±35)ng/L,P〈0.01];(3)如以400ng/L为正常参考值,NT—proBNP诊断心衰的敏感性为91.8%,特异性为93.6%;(4)心衰患者NT—proBNP水平与LVEDd呈正相关(r=0.736,P〈0.01),与LVEF呈负相关(r=-0.68,P〈0.05)。结论:床边即时检测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对诊断心衰敏感而且特异,可作为心衰诊断的一个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和去甲肾上腺素(NE)的动态变化,研究二者对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对117例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分别于入院时、入院第3天、出院时抽血测定血浆BNP和NE浓度,分析患者血浆BNP和NE浓度的变化,出院后随访3个月心脏病意外事件的发生情况。使用ROC曲线分析出院前血浆BNP及NE水平对事件发生的预测能力。结果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和NE水平在心力衰竭治疗后第3天均明显下降[BNP:(781±580)vs(1368±939)ng/L;NE:163(109,281)vs295(174,509)ng/L;P〈0.05],但之后BNP变化不明显,NE持续下降(P〈0.05);出院前血浆BNP和NE浓度与患者预后相关,事件组出院前BNP和NE浓度均高于非事件组(P〈0.05)。BN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1,NE为0.739,二者对事件发生的预测准确性中等,NE略优于BNP。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组事件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显著高于急性心力衰竭组(P=0.008,P=0.035)。结论出院前血浆BNP和NE水平对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具有预测作用,NE略优于BNP;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患者血浆BNP及NE水平均显著高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且具有更高的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螺内酯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64例CHF患者被随机分为常规对照组(32例)和螺内酯组(3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螺内酯组另加螺内酯20mg,2次/d,观察期3个月,测定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BNP浓度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螺内酯组总有效率(90.6%)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81.3%,P0.05);两组治疗后BNP、LVEDd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LVEF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均0.01),螺内酯组血浆BNP浓度由(839±67)ng/L降至(359±51)ng/L(P0.01),LVEDd由(66.01±3.7)mm降至(59.1±2.4)mm(P0.05),LVEF由(36±1.2)%升至(49±5.9)%(P0.01),且明显优于常规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螺内酯能明显改善心功能,显著降低血浆脑钠肽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本文旨在研究尾加压素Ⅱ(urotensinⅡ,UⅡ)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入选20例正常人(对照组)、88例心力衰竭患者(心力衰竭组:心功能Ⅱ级23例、Ⅲ级29例、Ⅳ级3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UⅡ浓度,竞争酶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BNP浓度,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质量指数(LVMI)等参数。结果 正常对照组和心力衰竭组间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心力衰竭组血浆UⅡ浓度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3.45±0.97 pg/ml和5.73±0.69 pg/ml,P〈0.001),而血浆BNP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512±233pg/ml和65±26pg/ml,P〈0.001);血浆UⅡ浓度与LVEF呈显著正相关(r=0.62,P〈0.001),与血浆BNP浓度呈显著负相关(r=-0.79,P〈0.01),与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显著负相关(r=-0.36,P〈0.01)。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UⅡ浓度显著降低,并且与左室射血分数正相关,左心室质量指数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认知功能水平。方法使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估53例CHF患者、53例无CHF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及21例对照者的认知水平,分析3组患者认知水平的差异。结果 CHF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77.4%)高于无CHF的心血管病组(53.7%)及对照组(38.1%),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CHF组的各项认知功能水平均低于其他两组(P<0.05),且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高、左心室射血分数的降低,认知功能水平下降。结论 CHF可能在原有心血管疾病基础上加重了认知功能的损害,主要表现在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语言、记忆等认知功能领域,心功能受损可能是加重认知功能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利喜定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脑钠素(BNP)水平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2例CHF患者随机分为利喜定组(23例)和硝普钠(19例),2组其余抗心衰治疗相同,疗程5d。测定治疗前后心率、血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BNP浓度的变化。结果疗程结束后,利喜定及硝普钠组与治疗前相比,心率下降,LVEF升高,血浆BNP浓度降低(P〈0.05);与硝普钠组相比,利喜定组心率及血浆BNP浓度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LVEF两组间无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利喜定组低血压等并发症明显低于硝普钠。结论利喜定和硝普钠都能改善CHF的心功能,且利喜定降低血浆BNP的疗效优于硝普钠,并且不良反应低于硝普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B型脑钠肽(BNP)、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与左心室质量比值(PLM)和平均室壁应力(MWS)的相关性。方法将116例CHF患者作为心衰组,同期选择3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浆BNP和血清cTnI水平,评价心功能,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计算PLM和MWS。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心衰组患者BNP和cTnI水平升高。随着心功能分级程度的加重和疾病的进展,BNP和cTnI水平逐渐升高,BNP与cTnI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P〈0.01)。MWS和PLM随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而增高,并与LVEF呈负相关(P〈0.01),与BNP和cTnI水平呈正相关(P〈0.01)。结论血浆BNP与cTnI水平的增加与PLM和MWS增加有关,可作为诊断CHF心室重构无创、方便、快捷的生化指标和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比索洛尔、赖诺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左室肥厚(LVH)、血浆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选择124例EH患者,根据有无LVH分为LVH组76例、无LVH组48例,LVH组口服比索洛尔、赖诺普利12个月;检测两组血浆BNP及LVH组治疗前后A/E比值、左室质量指数(LVMI)变化。结果 LVH组血浆BNP明显高于无LVH组(P〈0.05);LVH组治疗12个月后,A/E比值、LVMI和血浆BNP均明显降低(P〈0.05或〈0.01),且其血浆BNP水平与LVMI呈正相关(r=0.60,P〈0.01)。结论比索洛尔、赖诺普利可逆转EH患者的LVH,降低其血浆BNP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研究血浆脑钠肽水平与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的相关性。方法回顾2011年7月到2013年11月来我院诊治的440例冠心病患者,根据是否合并心房颤动分为房颤组155例,非房颤组285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BNP水平,比较房颤组和非房颤组血浆BNP水平。结果回顾分析房颤组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非房颤组血浆BNP水平。结论血浆BNP水平有望成为预测冠心病患者发生房颤的重要血浆生物学标志物,因它是预测冠心病患者合并房颤的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3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62例)和对照组(61例)。治疗后观察脑钠肽和超声心动图的结果。结果卡维地洛组较对照组治疗后血浆脑钠肽水平显著降低(P<0.05);卡维地洛组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量以及每分排血量明显增加(P<0.05,P<0.01);卡维地洛组治疗前后患者血浆脑钠肽的下降水平与LVEF增加呈负相关(△LVEF:r=-0.86,P<0.01)。结论卡维地洛能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抑制神经内分泌因素的过度激活,改善心功能;血浆脑钠肽水平可作为评价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的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