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3年~2009年,我们对42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作为常见肿瘤疾病,临床治疗时多采取手术治疗,疗效较好,但复发率高。临床采取中医联合手术治疗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疾病复发率,有较好的临床意义〔1〕。本文就此分析苍耳子散加减联合手术治疗老年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疗效。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我院老年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均经常规  相似文献   

3.
鼻腔和鼻窦恶性肿瘤占耳鼻喉科恶性肿瘤的21.7%~49.2%,以上颌窦癌多见,达60~80%,其中又以鳞状细胞癌多见,约占70%~80%[1].良性肿瘤主要有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NIP)、骨瘤和血管瘤.鼻腔和鼻窦肿瘤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传统根治性手术创伤大、出血多、手术时间长,老年人术前并存疾病多,不能耐受此种术式常放弃手术治疗.随着鼻内镜外科技术的广泛开展,传统术式的应用呈明显下降趋势[2].2000年6月至2007年12月我院收治经病理证实的鼻腔和鼻窦肿瘤老年患者62例,现将在鼻内镜辅助下鼻腔和鼻窦肿瘤切除手术与传统根治性手术进行对比分析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NIP)29例,观察其临床疗效.随访12~30个月,29例患者中治愈25例(86.2%),无效4例(13.8%),其中3例位于额隐窝、1例位于后筛,鼻内镜下将组织全部切除,随访跟踪1 a无复发.认为鼻内镜手术治疗NIP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对肿瘤广泛侵犯上颌窦者宜联合柯陆径路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
牟军伟 《山东医药》2010,50(46):83-84
目的观察鼻侧壁筛窦整体切除术治疗早期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癌变的疗效。方法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癌变患者42例中,I期16例、Ⅱ期26例,均行鼻侧壁筛窦整体切除术。结果术后随访2—5a,局部复发8例,2a生存率为71.43%(30/42),I期者93.75%,II期者57.69%;5a生存率为61.90%(26/42),I期者87.50%,II期者46.1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鼻腔外侧壁筛窦切除术治疗早期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癌变疗效确切,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王欢   《中国临床新医学》2009,2(2):208-211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是鼻腔鼻窦的良性病变,占鼻肿瘤的0.15%~4%,具有侵袭性、高复发率(6%~48%)、易恶变(7%~27%)和转移及多中心的临床特点.近年来已引起人们的注意.目前其发病机制和癌变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对近几年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恶变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鼻内镜手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并发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四川省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鼻咽癌放疗后并发鼻窦炎患者70例,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5例。对照组行保守治疗,治疗组行鼻内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症状评分、体征消失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头痛、鼻塞、流脓涕、口鼻发臭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鼻黏膜慢性充血肿胀消失时间、鼻窦开口区脓性分泌物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并发鼻窦炎患者效果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  相似文献   

8.
1998年7月~2002年12月,我院经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8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5例,女3例;年龄38~67岁。病程3~9个月。全部病例术前均做鼻窦冠状位、水平位CT扫描,并经病理检查确诊。病变范围为鼻腔、上颌窦及筛窦。临床表现为鼻塞7例,嗅觉减退5例,鼻内臭味3例,鼻涕带血2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应用综合护理模式对患有胆结石的高龄高危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的围术期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8例患有胆结石的高龄高危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29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采用常规胆结石手术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采用综合护理模式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胆结石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手术操作时间和术后恢复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围术期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对胆结石手术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综合护理模式对患有胆结石的高龄高危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的围术期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应用局部注射平阳霉素方式对患有鼻息肉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0例患有鼻息肉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20例。采用地塞米松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地塞米松与局部注射平阳霉素方式联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鼻息肉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鼻部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和临床药物治疗方案实施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后鼻息肉病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局部注射平阳霉素方式对患有鼻息肉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鼻内镜手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并发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四川省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鼻咽癌放疗后并发鼻窦炎患者70例,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5例。对照组行保守治疗,治疗组行鼻内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症状评分、体征消失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头痛、鼻塞、流脓涕、口鼻发臭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鼻黏膜慢性充血肿胀消失时间、鼻窦开口区脓性分泌物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并发鼻窦炎患者效果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  相似文献   

12.
1996年以来,我科对86例鼻腔、鼻窦疾病患者行鼻腔鼻窦镜手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86例(127侧)中,男62例,女24例;年龄19~69岁,平均41.2岁;病程1~40年,平均13年。既往有手术史2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鼻塞、脓涕及头痛,经多种药物治疗,效果欠佳。鼻镜检查可见鼻粘膜充血水肿、钩突肥大、鼻息肉及脓性分泌物等。副鼻窦CT扫描示上颌窦、筛窦密度增高,鼻窦密度增高。本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Ⅰ型12例、Ⅱ型28例、Ⅲ型37例,上颌窦囊肿5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4例。 手术方法: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采用局麻强化或全身麻醉,鼻腔先用2%地卡因盐酸肾上腺素(2%地卡因20ml+0.1%盐酸肾上腺素2ml)棉片表麻,鼻腔内再适当浸润麻醉。用德国产鼻内窥镜及手术器械。手术在0°、30°、70°鼻窦内窥  相似文献   

13.
顾苗  尤易文  王强 《山东医药》2008,48(39):78-79
对35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施行鼻内窥镜手术,术后随访24-60个月。结果35例均在鼻内窥镜下完全切除,随访期内治愈32例,3例复发。认为鼻内窥镜手术为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治疗提供了较好的方法,面部不留疤痕,创伤小,手术视野清晰,能够准确完整的切除肿瘤,术后复发率低,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不同入路处理上颌窦病变的方法及其适应证。方法245例上颌窦病变患者,采用鼻内镜下中鼻道上颌窦开窗术、下鼻道上颌窦开窗术、犬齿窝入路上颌窦开窗术、鼻腔外侧壁切开术、鼻腔外侧壁切除术不同入路进行手术治疗。结果245例患者手术顺利,无手术并发症发生。185例慢性鼻窦炎合并上颌窦炎患者治愈144例,好转39例,无效2例;上颌窦囊肿、真菌性鼻窦炎、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及乳头状瘤癌变患者均无复发。结论单纯行中鼻道上颌窦开窗术可处理绝大部分的上颌窦囊肿、上颌窦出血性坏死性息肉、累及上颌窦的真菌性上颌窦炎及慢性鼻窦炎,而对于累及上颌窦前内的病变,可适当将上颌窦开窗口向前扩大。当上颌窦发育较大,齿槽隐窝较明显时,采用中鼻道、下鼻道上颌窦开窗术联合犬齿窝入路。泪前隐窝区域病变采用鼻内镜下鼻腔外侧壁切开术。广泛侵及上颌窦及鼻腔外侧壁(如下鼻甲)的恶性肿瘤,则需要采用鼻腔外侧壁切除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应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对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该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78例患有糖尿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39例。采用常规糖尿病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糖尿病病情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糖尿病治疗期间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服务计划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对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6.
控制性降压在鼻内窥镜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鼻内窥镜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鼻腔及鼻窦手术中。与以往的侧鼻切开术相比 ,具有操作方便、创伤小、手术成功率高等优点。但由于鼻腔及鼻窦的解剖学特点 ,手术时出血较多 ,可影响手术操作。本研究应用三种方法对接受鼻内窥镜手术患者进行控制性降压 ,减少术中出血量 ,并比较其作用效果 ,以评估该方法处理的临床应用价值。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择接受鼻内窥镜手术患者 1 2 0例 ,其中鼻腔息肉 86例 ,鼻腔良性乳头状瘤 1 1例 ,鼻咽纤维血管瘤 1 4例 ,脑脊液鼻腔漏 9例 ;男 87例 ,女 3 3例 ;年龄 1 2~ 6 4岁 ;体重 40 .5~ 76 .2 kg;AS…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化湿通窍方对行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后的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术腔黏膜的影响。方法 69例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均接受相同的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治疗及常规术后处理。治疗组在术后换药后对术腔用化湿通窍方超声雾化,对照组对术腔单纯用生理盐水冲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临床总体疗效及其术后术腔清洁时间、黏膜转归竞争时间、术腔上皮化时间。结果治疗组术后临床总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术后术腔清洁时间、黏膜转归竞争时间、术腔上皮化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结论应用化湿通窍方可促进行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后的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术腔黏膜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复合径路治疗性鼻窦真菌病疗效。方法对36例性鼻窦真菌病行鼻内镜下复合径路手术,术后随访1~4年,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全组36例均治愈,未见复发。结论鼻内镜下复合径路治疗性鼻窦真菌病有明显的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 SIP )是一种良性肿瘤,来源于鼻腔施耐德黏膜,占鼻窦肿瘤的 0. 5% ~4% 〔1〕.病理学上SIP上皮向黏膜下层基质呈内翻性生长,这点区别于其他类型的鼻腔乳头状瘤.与其他良性肿瘤不同, SIP 显示出有侵袭性的生物学行为,包括向周边正常组织侵袭、治疗后复发、恶性转化〔2〕.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鼻窦内镜术辅助盐酸氨溴索治疗老年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7、IL-23表达的影响。方法 62例老年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接受Messerklinger术式行鼻窦内镜手术,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予以盐酸氨溴索经鼻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疗效,采用Lund-Mackay评分评价鼻内镜及鼻窦CT检查结果,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主观症状严重程度,鼻腔鼻窦结局测试(SNOT)-20评分量表评估生活质量;同时测定鼻黏膜纤毛传输速率、鼻腔容积(NCV)、鼻腔的最小横截面积(NMCA)、鼻腔最小横截面至前鼻孔距离(DCAN)及血清IL-6、IL-17、IL-23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SNOT-20、Lund-Mackay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IL-6、IL-17、IL-23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NCV、NMCA、鼻黏膜纤毛传输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而DCAN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窦内镜术辅助盐酸氨溴索治疗老年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疗效确切,可有效减轻相关症状体征,促进鼻腔功能恢复,加快鼻黏膜纤毛传输速率,提高日常生活质量,这可能与血清IL-6、IL-17、IL-23表达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