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 应用胺碘酮治疗急诊PCI术后患者心律失常的观察与护理分析.方法 将我院2016年间急诊93例急性心肌梗死予PCI术处置的病患设为两组,45例为常规治疗后予胺碘酮治疗称之为胺碘酮组,48例常规治疗称之为未处置组,观察这两组93例患者的手术后的心率失常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胺碘酮组急性心肌梗死予PCI术后,发生室性心动过速1例(2.22%);频发性的室性早搏2例(4.44%);心律失常共发生3例(6.67%),死亡1例(2.22%).未处理组PCI术后发生室性心动过速7例(14.58%);频发性的室性早搏14例(29.17%);心律失常共发生21例(43.75%),死亡7例(14.58%)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予PCI术后,出现心率失常发生率等相比未处置组,两组相比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病患PCI处置后予胺碘酮治疗后发生心律失常或死亡的几率远远低于未予胺碘酮处置的病患.有在临床上普及、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国产与进口雷帕霉素支架治疗分叉病变患者的早中期疗效.方法 对接受冠脉造影结果显示分叉病变的患者进行综合评估.选择2003年3月.2008年8月期间在我科接受介入治疗的113例患者,其中46例置入了国产雷帕霉素支架(北京乐普,Partner组),67例患者接受了进口雷帕霉索支架(美国心扉,Cypher组).记录患者住院期间即刻手术成功率,住院期间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脑血管事件(MACCEs发生情况,包括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以及再次血运重建情况.当患者出院后每月门诊随访,最少持续6个月,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MACCEs发生情况.包括心绞痛复发、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以及脑血管事件等;入选患者如果临床无心肌缺血证据或无心绞痛复发,均在术后6-9个月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结果 一般临床特征方面,2组患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artner组与Cypher组术后12个月的心绞痛复发、脑血管事件、急性心肌梗死、再次血管重建、死亡及MACCES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造影随访Partner组与Cypher组支架内再狭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34%,4.47%,P>0.05).结论 国产与进口雷帕霉素支架治疗分叉病变患者的早中期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ST段回落(STR)不良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556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直接PCI术,术前及术后1h各记录心电图1次,分析STR情况.STR≥50%患者为STR组(387例),STR< 50%患者为STR不良组(169例),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加以比较.结果 STR组与STR不良组患者性别、年龄和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比例及血TC、LDL、T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TR不良组入院时血白细胞计数、胸痛至再灌注时间及前壁心肌梗死、入院心功能killip分级>2级患者比例高于STR组[分别为(12.1±3.1)×109/L比(10.1±2.3)×109/L,(8±5)h比(5±3)h,51.5% (87/169)比32.1% (124/387),43.8% (74/169)比24.5%(95/387)],心肌梗死前心绞痛患者比例低于STR组[49.7% (84/169)比69.0%(267/3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入院时血白细胞计数及心肌梗死前心绞痛、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胸痛至再灌注时间、入院心功能killip分级>2级是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STR不良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临床特点.方法 对收治112例老年糖尿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有典型三多一少症状35例(31.25%),有部分症状48例(42.86%),无症状29例(25.89%).结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起病隐匿,症状不典型.或者以并发症或伴随症状就诊,进行治疗后,必须预防低血糖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合并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特点和发生规律.方法 将126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DCG)检查,筛选出有心肌缺血病例74例,占总病例数58.7%.分成无症状心肌缺血组(SMI)和有症状心肌缺血组(PMI)两组进行分析.结果 糖尿病患者心肌缺血检出率高,且无症状心肌缺血检出率明显高于有症状心肌缺血组(P<0.01).结论 糖尿病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对无症心肌缺血的检出率较高.为糖尿病患者及早发现心肌缺血、及早防治,避免发生心血管事件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特大胎儿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22例(A组)分娩特大胎儿孕妇及200例(B组)分娩正常体重胎儿孕妇的年龄、孕周、孕产次及妊娠合并症.结果 我院2003~2009年特大胎儿的发生率基本呈上升趋势.研究组(A组),产妇年龄18~45岁,平均30.15岁;对照组(B组),产妇年龄20~41岁,平均31.4岁,两组平均年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年龄>35岁患者明显高于B组(P<0.01).A组经产妇117例(52.7%),B组经产妇55例(27.5%),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孕40周后特大胎儿的发生比率升高,与B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中糖尿病合并妊娠、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以及血糖控制不良者与B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特大胎儿的发生与孕妇年龄、孕周、孕产次均有关系,与糖尿病的关系还需大样本的筛查研究来进一步探讨,掌握好特大胎儿的高危因素,对产前准确判断特大胎儿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肌梗死及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本人于广东省人民医院进修期间在该院就诊并采用经皮冠脉介入手术治疗的心肌梗死及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520例,其中心肌梗死患者298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222例,比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两组人群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年,心肌梗死组无症状存活率、心绞痛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51.0%、35.4%、13.6%,与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患者(分别为71.7%、24.1%、4.2%)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肌梗死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近期疗效差异无显著性,但是心肌梗死组远期疗效低于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因此对于高危患者应及早进行冠脉介入干预,避免心肌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糖耐量异常对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主要心脏事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糖耐量异常对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冠心病患者主要心脏事件的影响.方法 215例冠状动脉造影资料齐全的支架术后的患者,分为合并2型糖尿病(2-DM)组(A组)、糖耐量异常组(B组)、糖代谢正常组(NDM)(C组),比较三组在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发生典型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和靶血管重建等主要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 A组与B组主要心脏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C组(P<0.01);A组与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再狭窄发生率高于B组(P<0.01).结论 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异常患者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一样,有较高的心脏事件发生率,故对合并糖耐量异常的冠心病患者应及早干预,积极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给予瑞替普酶溶栓治疗,观察组则给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2组患者的其他治疗措施均相同,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率和冠状动脉再通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梗死后心绞痛、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在心肌再梗死、出院前死亡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确切,具有冠状动脉再通率高、临床症状缓解率高、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低,不良反应发生少且轻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PTCA支架术后康复及预防再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9年7月至2010年7月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护理部住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PTCA支架术后的患者1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4例(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和对照组74例(常规护理),对两组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的心血管事件与冠状动脉再狭窄发生率、病死率以及住院时间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PTCA支架术后进行护理干预能有效的预防患者再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防治疗措施.方法 将542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糖尿病组(DM组)231例和非糖尿病组(非DM组)311例.对2组的临床表现、血脂异常率及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DM组胸闷憋气、心绞痛、心肌梗死和猝死发生率均高于非D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M组TG、TC、HDL-C水平异常率明显高于非D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M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肺部感染、脑梗死发生率均高于非D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较易发展为冠心病,且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应对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实施综合治疗措施,以防止冠心病及冠心病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消痛救心散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者5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应用消痛救心散联合消心痛治疗,对照组单用消心痛治疗,观察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治疗有效45例(90.0%),对照组有效19例(6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心电图疗效有效33例(66.0%),对照组有效10例(33.3%).2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痛救心散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后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本院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行介入治疗的患者200例,根据患者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合并糖尿病,对照组患者未合并糖尿病,在介入治疗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患者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支架再狭窄发生率、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心绞痛复发和全因性死亡率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发生支架再狭窄、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提示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高,与糖尿病患者内膜过度增生等相关,糖尿病患者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高,与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广泛严重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血管弥漫病变相关。积极地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能够减少介入治疗后冠状动脉不良事件的发生,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凯  ;付乃宽 《中国药房》2009,(27):2141-2143
目的:观察蒜素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再狭窄的辅助临床疗效。方法:15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为冠心病且经PCI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蒜素治疗(常规治疗+蒜素)和常规治疗组各75例,疗程1年。观察患者再狭窄的生化指标内皮素-1、C反应蛋白和一氧化氮(NO)的水平,以及1a中心绞痛发生情况和冠脉造影对照情况。结果:蒜素治疗组患者中有66例无心绞痛再发作,有效率为88%;常规治疗组57例,有效率为76%,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蒜素治疗组患者在冠脉造影再狭窄畅通维持情况方面均优于常规治疗组(P<0.01)。蒜素治疗组内皮素-1和C反应蛋白相对于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NO则显著升高(P<0.05)。结论:蒜素作为植物用药,对于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再狭窄有显著的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椎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研究再狭窄患者预后.方法 选择南京鼓楼医院2004-2013年间收治的椎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173例,均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术后随访(55.7±17.31)个月,记录其性别、年龄、合并症、吸烟史、病变部位、术前术后椎动脉直径、支架类型、支架直径、支架长度等,分析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以及再狭窄预后.结果 所有患者顺利完成血管内支架置入术,随访期间28例出现再狭窄,145例未出现再狭窄,再狭窄发生率为16.2%.2组患者性别、年龄、随访时间、糖尿病、高尿酸血症、冠心病、血管直径、支架类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再狭窄组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和颅外V1段、颅内V4段支架植入位置均明显高于非再狭窄组(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高脂血症(HR:4.31,95%CI: 2.99~18.76,P=0.042)为再狭窄危险因素.再狭窄组卒中发生风险明显高于非再狭窄,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再狭窄组卒中终点事件风险高(OR: 0.141,95%CI: 0.016~1.221,P=0.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椎动脉起始部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发生率较高,高脂血症是再狭窄独立危险因素,再狭窄患者发生卒中事件风险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冠心病患者支架治疗后应用喹那普利对临床缺血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接受择期普通支架治疗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喹那普利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2例),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临床缺血事件(再狭窄、心肌梗死、心绞痛复发、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死亡)发生率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临床缺血性事件总发生率(10.6%)显著低于对照组(21.9%)(P<0.01).结论 喹那普利可以明显降低冠心病患者支架植入术后的临床缺血事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患病时间长短对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下行妇科手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经全身麻醉下行妇科手术的糖尿病患者90例,ASAI~Ⅱ级,年龄65~80岁,按患糖尿病时间长短分为10年以上组(A组),5~9年组(B组),5年及其以下组(C组),各组均30例。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估术前、术后8h、24h、3d的认知功能。结果三组患者术后24 h发生认知功能障碍比率分别为16.67%(5/30)、6.67%(2/30)和3.33%(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病时间长术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比率明显高于糖尿病患病时间短的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以下简称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2010年10月-2011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90例老年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 A 组) 和90例老年单纯慢性肺心病患者( B组) 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A组高脂血症44例,高血压21例,糖尿病15例,肥胖10例;B组高脂血症54例,高血压16例,糖尿病11例,肥胖9例.两组重度右心衰竭、急性心肌梗死、典型心绞痛发作史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肺心病患者如果有陈旧性心肌梗死史以及高血压和糖尿病、肥胖、心界向左或左下扩大应等症状可能会发展为合并冠心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托烷司琼和格拉司琼治疗和预防妇科腹腔镜后恶心呕吐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40例患者使用托烷司琼治疗(观察组),并与40例使用格拉司琼的患者比较(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发生术后恶心、呕吐以及反流的情况以及发生时间段.结果 观察组术后发生恶心、呕吐的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发生反流的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恢复时发生恶心呕吐的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妇科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和治疗,托烷司琼具有起效快、维持时间长等特点,是一种性价比较高的预防和治疗术后恶心呕吐的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42例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老年非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糖尿病患者42例作为参考组,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心绞痛或消化道等临床症状、并发症、病情恶化死亡情况以及各项心功能指标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呼吸困难、出汗、双肺啰音、恶心呕吐以及心悸等各项临床症状发生率均高于参考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非典型心绞痛、肺部感染等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参考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恶化死亡率为52.4%,参考组恶化死亡率为1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各项左心功能指标水平与参考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危重,其并发症发生率和恶化死亡率均较高,左心功能受损严重,患者需及时接受临床有效措施治疗,以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