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在剖宫产瘢痕妊娠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剖宫产瘢痕妊娠病例,总结其主要临床表现、超声特点及超声辅助的治疗方法。结果:在166例剖宫产瘢痕妊娠病例中,根据其超声图像特点分为三型:瘢痕处肌层内孕囊型(70例),瘢痕处及宫腔内孕囊型(26例)、包块型(70例)。前两型的临床表现为停经后不规则阴道出血(分别为60.0%和61.5%),包块型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清宫术或药物治疗后持续性阴道出血或血-HCG水平异常(82.9%)。166例中通过超声检查正确诊断为剖宫产瘢痕妊娠者142例,诊断符合率为85.5%。26例瘢痕处肌层内孕囊型、22例瘢痕处及宫腔内孕囊型和4例包块型的患者采用经腹超声监测下清宫术治疗;4例瘢痕处肌层内孕囊型、2例瘢痕处及宫腔内孕囊型和10例包块型的患者采用经腹超声引导下的病灶局部注射氨甲蝶呤治疗。结论:超声对剖宫产瘢痕妊娠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在选择治疗方案、指导治疗及治疗后随诊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宫内异位妊娠,临床上比较少见,近年来其发病率随着剖宫产术的不断增加而上升。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的早期诊断,选择治疗的方法及对保守治疗疗效的评价已越来越受到妇产科医生的重视。本文总结2004年10月~2008年12月收治我院妇产科住院的子宫瘢痕处妊娠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剖宫产子宫瘢痕处妊娠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RI在剖宫产瘢痕妊娠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的临床及MRI表现。结果:22例均清楚显示孕囊,孕囊位于子宫前下壁峡部剖宫产瘢痕部位。其中5例孕囊完全植入肌层,子宫前下壁菲薄前凸,呈反“3”字或“C”字型;17例孕囊向子宫肌层浸润同时又向宫腔内生长,子宫前下壁不同程度变薄。孕囊呈圆形或卵圆形15例,形态不规则7例,在T1wI上以等低信号为主,部分孕囊可呈混杂斑片状高信号,在T1wI上呈混杂高信号,周围可见低信号包膜,其中14例包膜完整,8例不完整。手术瘢痕表现为子宫肌层连续性中断,局部向内凹陷或变薄,MRI表现为务状长T1、短T2异常信号。11例行超声监测下宫腔镜孕囊切除术,6例经阴道子宫瘢痕妊娠物切除联合子宫修补术;3例经开腹手术妊娠物切除,2例行子宫切除。结论:子宫瘢痕妊娠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可为诊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的治疗及护理方法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发生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患者106例,对其治疗及护理方法进行统和分析.结果:106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针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的患者采取早期,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可较好的预防及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子宫动脉化疗栓塞联合清宫术治疗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价经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联合清官术治疗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疗效.方法 64例剖官产瘢痕部位妊娠患者(停经43~84 d)行超选择性双侧子宫动脉插管、造影、灌注化疗甲氨蝶呤(MTX)、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后联合清官术进行治疗.结果 64例患者均插管灌注及栓塞成功,62例术后24~48 h内均顺利清出妊娠组织,清官术中出血平均21.4 ml,2例行病灶切除+子宫下段修补术.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子官动脉灌注化疗、动脉栓塞联合清官术治疗刮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并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剖宫产术后瘢痕处妊娠的彩色多普勒超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征,了解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瘢痕处妊娠诊断、鉴别诊断以及监测治疗效果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诊治的13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处妊娠病人的超声图像、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具有特异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征,彩色多普勒超声可监测经甲氨蝶呤治疗后瘢痕处妊娠物二维图像及血流信号变化情况.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而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能减少或避免大出血的发生,并可有效地监测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局部注射甲氨蝶呤治疗孕囊型子宫瘢痕妊娠(CSP)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例孕囊型CSP超声引导下穿刺进入妊娠囊,以负压抽吸囊液,后局部注射甲氨蝶呤,观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20例中治愈18例,治疗成功率90%。18例治疗后血β-HCG降低、孕囊缩小,孕囊外缘距浆膜层厚度较治疗前增大。结论 :超声引导下局部注射甲氨蝶呤对孕囊型子宫瘢痕妊娠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剖宫产瘢痕妊娠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确诊的瘢痕妊娠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经腹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检查,观察瘢痕妊娠物的位置,测量妊娠物大小、子宫瘢痕肌壁厚度及其血供情况等。结果24例表现为瘢痕处孕囊型(其中3例孕囊完全位于瘢痕处肌壁内);2例超声表现为瘢痕处囊实性包块型。21例给予子宫动脉栓塞+MTX后再行清官术;3例肌壁内型及2例包块型行保守治疗,所有患者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剖宫产瘢痕妊娠及其临床治疗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剖宫产瘢痕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临床证实为剖宫产瘢痕妊娠的MRI图像5例,分析其MRI影像学表现和临床资料。结果5例瘢痕和孕囊均显示良好,瘢痕位于子宫体下部前壁,表现为T1WI及T2WI条样低信号。5例孕囊均呈囊状,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囊样长T1长T2信号影。瘢痕处肌层明显变薄,肌层厚度平均3 mm,其中1例向膀胱方向突出生长,瘢痕处肌层厚度1 mm。本组中4例在超声引导下行清宫术,而瘢痕处肌层厚度1 mm者行腹腔镜监护下清宫术,所有患者手术顺利。结论 MRI能很好地显示剖宫产瘢痕妊娠,有利于临床处理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剖宫产瘢痕妊娠(cesareanscarpregnancy,CSP)虽较少见,但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加,其发生率有明显增长趋势。CSP是剖宫产术后远期潜在的严重并发症.处理不当可导致大出血、子宫破裂、丧失生育能力甚至孕产妇死亡,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笔者将我院2010-03至2013-01收治9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1.
剖宫产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指有剖宫产史的妇女再次妊娠时妊娠囊或胚囊着床于原剖宫产术子宫切口瘢痕处的现象。其属于剖宫产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升高,尤其中国开放二胎政策以来,越来越多有剖宫产史的妇女有再生育的要求,而CSP的发生也随之增加[1]。  相似文献   

12.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临床少见,但目前随着剖宫产率的不断上升,以致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有所增加,是产科严重并发症之一,可以导致患者出血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超声及MRI对剖宫产后瘢痕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2年4月,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15例剖宫产后瘢痕妊娠患者的超声及MRI资料,判断超声及MRI对瘢痕妊娠诊断效能.结果 15例患者超声检查中13例诊断宫旁囊性或囊实性病变,考虑瘢痕妊娠(13/15).其中2例误诊,1例超声诊断为妊娠滋养细胞肿瘤,1例诊断为宫颈妊娠.15例患者同时行MRI检查,在切口处均发现孕囊,考虑瘢痕妊娠15例(15/15).结论 MRI作为瘢痕妊娠的辅助性检查方法,对诊断该病具有一定特异性,但仍需要结合剖宫产病史及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14.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的一类常见病,典型的异位妊娠较易诊断。但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异位妊娠的误诊率是非常高的,各家报道不一致,可达4%~60%。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异位妊娠,其误诊率更高,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病例逐渐增多,且与绒癌不易区别。国内外文献均有个例报道,本院收治2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均误诊为绒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方洁  尚丽新 《人民军医》2015,(4):445-447
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是指于前次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处发生的妊娠,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异位妊娠。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瘢痕部位妊娠发生率也在随之升高。目前,有关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形成机制尚不明确,多数学者倾向于"窦道形成学说",认为其发生与子宫内膜层和肌层连续被破坏,局部子宫肌层窦道形成有关。另有研究表明,多次剖宫产史、子宫下段厚度及剖宫产缝合技术等因素,也可能影响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发生。本病诊断主要依靠超声检  相似文献   

16.
随着近年剖宫产手术逐年增多,术后再次妊娠率也明显升高,导致瘢痕子宫孕妇增多,其在分娩时有发生子宫破裂的风险,另外,瘢痕子宫妊娠行再次剖宫产几率明显增加,出血、严重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高于非瘢痕子宫。本研究选择2009年6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剖宫产瘢痕子宫妊娠161例,分析妊娠晚期子宫下段瘢痕情况及其妊娠结局,旨在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妊娠晚期子宫下段厚度对再次分娩的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剖宫产是结束高危妊娠的良好方法,近年来,剖宫产指征逐渐被放宽,剖宫产术后并发症也相应增多。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a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是剖宫产的远期并发症之一,其危险性不容忽视,可导致子宫破裂、胎盘植入乃至孕妇的死亡[1]。如漏诊、处理不及时或不当,可引起严重出血,甚至需要切除子宫。CSP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异位妊娠[2],是指受精卵、滋养叶细胞种植于子宫疤痕处,  相似文献   

18.
董欣  秦丽欣  庞晓卿  任鹏  杨茉  张亚琴  莫中福 《武警医学》2020,31(12):1046-1048
 目的 探讨聚焦超声消融术(focused ultrasound ablation surgery,FUAS)联合超声引导下清宫术治疗Ⅱ型剖宫产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 CSP)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7-10至2019-12河北省石家庄市妇幼保健医院收治的36例Ⅱ型CSP患者,于FUAS治疗后1~3 d行超声引导下清宫术,观察FUAS治疗的术中、术后及并发症情况,观察并记录清宫术中的出血量、术后血β-hCG恢复正常及月经复潮时间等。结果 FUAS治疗后,所有患者孕囊周围瘢痕处血流消失;36例中有34例清宫术治疗成功。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清宫术中位出血量30 ml,术后血β-hCG恢复正常平均时间(20.8±4.4)d,月经复潮平均时间(31.4±5.1)d。结论 FUAS联合超声引导下清宫术治疗Ⅱ型CSP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不同手术方式的超声特征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超声检查诊断为CSP且行手术治疗的132例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宫腔镜组77例和腹腔镜组55例,分析2组超声特征的差异.结果:132例均预后良好;腹腔镜组较宫腔镜组的孕囊径线大[(4.21±1.54)cm vs.(2.55±1.30...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早期妊娠的超声图像特征。材料和方法:对7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早期妊娠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早期妊娠的超声图像表现为子宫下段前壁向外凸出,其内可见包块影像,包块与膀胱之间子宫肌层变薄。包块回声大致分混合回声包块和囊性包块两种类型:前者其内及其周围血运丰富,后者部分囊内可见胎芽组织。结论: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早期妊娠的超声图像比较有特异性,可为对该病的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