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在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进行抢救的86例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根据急救模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4例,常规急救护理模式)与观察组(42例,常规急救护理模式+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比较两组的急诊抢救时间及抢救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院前急救...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应用院前急诊急救干预模式对患有急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实施救治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我中心救治的患有急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不实施院前急诊急救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院前急诊急救干预.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急性脑血管疾病救治成功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家属对急诊救治方案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院前急诊急救干预模式对患有急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实施救治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应用于外科严重创伤急救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70例外科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方法进行急救,观察组在常规救治的基础上采用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记录两组救治情况,对比两组抢救成功率、急救反应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急诊反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的应用可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致残率及致死率,缩短外科严重创伤患者的抢救时间,促进抢救工作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4月-2016年4月所收治的1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入院时间及出诊反应时间上明显少于对照组,在转运成功率、急诊有效率、急救成功率上亦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个性化护理进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诊护理可有效提高急救成功率,使患者预后有所改善,因而可在临床应用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研究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到2016年6月我院急诊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倒作为研究样本,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出诊时间、急救时间和入院时间以及急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出诊时间、急救时间和入院时间都较对照组短,且急救成功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的应用作用显著,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院前病情评估在急诊集体食物中毒救治指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2月收治的84例急诊集体食物中毒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2例患者,对照组行常规院前急救护理,观察组采用院前病情评估急救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预后状态、医生检查护理处置时间、各个环节等待时间、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院前评估结...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急诊介入治疗合并院前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100例心脏骤停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给予急诊介入治疗方法,比较分析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为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介入治疗手术在院前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的治愈上起到重要作用,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并探讨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模式在危重症患者救治中的作用。方法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自2016年1月开始实行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模式,选取2016年1-12月实施一体化救治模式后的40例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置为观察组,另于实施一体化救治模式前仅采取常规急救流程的2015年1-12月选取40例急诊危重症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急诊抢救效果。结果对照组抢救成功率为85.00%(34/40),低于观察组的97.50%(3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因抢救失败死亡率为15.00%(6/40),高于观察组的2.50%(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分诊评估时间、急诊室停留时间、总抢救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危重症患者的急诊救治中应用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模式,可有效提高抢救效率,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分析综合创伤急救模式在外科严重创伤急救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到2014年月中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和自愿分配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为40例。对于治疗组患者采用综合创伤急救模式进行治疗,而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急救模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统计分析,治疗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达到了95%,而对照组成功率仅有80%,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确诊时间、急诊到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发生并发症人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创伤急救模式在外科严重创伤急救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促进治疗工作顺利进行,降低死亡率,值得进行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李树国 《现代养生》2014,(8):142-142
目的:分析外科创伤患者的危险因素,改进创伤的修复与救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月创伤患者修复与救治的病例,并选取性别、年龄、气管插管、清创止血、院前时间、现场评估昏迷、专业现场急救、修复等原因的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创伤部位以头部、胸部、腹部居多;急诊创伤死亡患者以中青年为主,其中急诊创伤死亡病例以交通事故最多,为60.8%;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机械通气、GCS与ISS评分及现场急救是影响创伤患者死亡危险因素。结论:创伤原因中交通伤占首位,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可加大患者修复与救治成功率,使患者生存质量增加。  相似文献   

11.
区域性创伤急救网在严重创伤伤员救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区域性创伤急救网络在严重创伤伤员救治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05年3月~2008年3月本院急诊抢救室收治的2076例伤员的资料,根据是否为网络内伤员分为网络组和非网络组。比较和分析两组伤后至就诊的时间间隔、送院工具及院前预报率、院前及院内处置。结果:网络组1小时内人院比例明显高于非网络组。网络组伤员送院前782例(85%)有预报,非网络组仅为16.57%。结论:区域性创伤急救网络在严重创伤伤员的救治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李慧 《现代养生》2022,(3):376-378
目的 分析实施院前早期程序化急救护理方案对毒蛇咬伤患者急救的效果.方法 选取来宾市兴宾区人民医院2020年3-9月被毒蛇咬伤的25例患者为对照组;按照组间匹配的原则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3月被毒蛇咬伤的25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院前急救,观察组给予院前早期程序化急救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入院...  相似文献   

13.
目的:验证"程序—时间控制"在外科急诊的严重创伤临床急救中的效果。方法:按照时间顺序选取2011年1月~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46例作为对照组,2013年1月~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48例作为实验组,采用"程序—时间控制"急救模式,通过实证对比,获得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对比结果显示,"程序—时间控制"模式下的急救效果明显高于常规急救的对照组。结论:"程序—时间控制"模式在严重创伤的临床急救中具有显著的效果,能够有效的提升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急诊创伤患者应用绿色通道联合精细化管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100例急诊创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则采取绿色通道管理模式联合精细化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急诊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住院时间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急诊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抢救成功率和护理满意率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绿色通道联合精细化护理在急诊创伤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有助于缩短急救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急救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杨娟娟 《现代养生》2023,(7):544-546
目的 探讨基于创伤评估的分级护理在急诊创伤患者护理中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3月-2022年9月急诊创伤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组间年龄、性别均衡可比的原则上,采用信封密封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基于创伤评估的分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急救时间及抢救成功率、各项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给予基于创伤评估的分级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接诊时间、分诊时间、总抢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多器官衰竭、呼吸衰竭、消化道出血、癫痫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创伤评估的分级护理在急诊创伤患者中应用,有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李亚兰 《现代养生》2014,(16):105-105
目的:分析予以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实施院前急诊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1年5月到2014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中,随机抽取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观察组(60例)及对照组(60例)。其中,在院前,对于对照组不实施急诊治疗;而观察组则是予以了急诊治疗。对所选两组的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中的病人,其治疗总有效率与有效转运时间两者都优于对照组;且其有效转运的时间,以及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也远低于对照组;两组效果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予以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实施院前急诊,其不仅能够明显改善预后,还可极大减少死亡与并发症,很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严重创伤急诊患者的抢救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间收治的50名严重创伤急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急救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和抢救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抢救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结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急救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相似文献   

18.
《临床医学工程》2015,(4):498-499
目的探析责任制全程护理模式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与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出诊所收治286例急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145例)和对照组(14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应用责任制全程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依从性、死亡率、急救出错率和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依从性和护理满意率分别为93.8%、97.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5%和86.5%;观察组的院前、院内死亡率以及急救出错率分别为0.7%、0.7%和2.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1%、6.4%和9.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责任制全程护理模式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可有效提高急救工作效率与患者依从性,为患者抢救与治疗赢得时机,提高抢救成功率与患者护理满意率,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院前院内强化一体化急救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过程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实验组(强化一体化救治组)以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医学中心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收的12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性78例,女性50 例;年龄31~59 岁,平均年龄(39.34±4.0)岁。急救医师通过无线数据连接实时将现场救治场景和患者各项信息传送到拟转送的目标医院,到达医院后急救医师与急诊医师共同完成创伤救治的ABCDE流程后离院;对照组(传统急救模式组)为镇江市急救中心在2016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送往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医学中心135例严重创伤患者。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急诊室停留时间、ICU监护时间、病死率以及住院时间,对救治效果进行评估。 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在急诊室停留时间[(35.34±18.19)min] VS [(50.45±15.39)min]、ICU监护时间[(6.8±5.6)d]VS[(9.2±3.4)d]、病死率(7.81%) VS (12.59%)以及住院时间[(29.8±3.4)d] VS [(35.7±4.5)d]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院前、院内强化一体化急救模式能够有效缩短严重创伤患者抢救时间,更快地在"黄金1 h"内稳定生命体征,最终提高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3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33例急性心肌梗死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选取2017年4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3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记录两组患者急救各时间窗(分诊评估、心电图检查、急诊停留、总急救)用时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结果观察组急救各时间窗用时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抢救总有效率为97.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9%(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能够有效减少急救各时间窗用时,降低临床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