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 评价口服普萘洛尔联合外用盐酸倍他洛尔滴眼液治疗眶周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2014年8月—2019年1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附属口腔医院的8例高风险眶周婴幼儿血管瘤,给予口服普萘洛尔,剂量为0.5~2 mg/(kg·d);结合外敷盐酸倍他洛尔滴眼液,2次/d,10 min/次,联合用药6个月~1年或瘤体完全治愈。比较用药前、后瘤体面积、厚度、颜色、局部血流峰值,结合患儿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评估临床疗效及安全性。采用SPSS 2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8例患儿平均疗程为9.4个月,停药时平均效果评分为77分,疗效评价为4例Ⅳ级,4例Ⅲ级。用药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口服普萘洛尔联合外用盐酸倍他洛尔滴眼液治疗眶周高风险婴幼儿血管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司亚萌  孟箭  张兴  张爱侠  郑浩  孟庆飞  魏景健 《口腔医学研究》2014,30(12):1183-1185,1188
目的:评价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头颈部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9年3月~2013年12月,45例婴幼儿头颈部血管瘤患者在徐州市中心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完成普萘洛尔治疗,按1.0~1.5 mg/kg,3次/d,连续服用。1次/月动态观察和记录血管瘤大小、质地及颜色的变化,深部或混合性血管瘤则行彩超检查记录体积变化,随时处理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按4级评分法对近期疗效进行评价。结果:45例患儿平均口服普萘洛尔7.6个月,疗效:Ⅰ级(差)2例,Ⅱ级(中)7例,Ⅲ级(好)21例,Ⅳ级(优)15例。45例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5例复发,再次服用普萘洛尔后仍有效。结论: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头颈部血管瘤近期疗效好,尤对体积较大的血管瘤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微,但治疗时间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小剂量普萘洛尔联合平阳霉素治疗曾接受激光治疗失败后的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7例婴幼儿血管瘤患者,其中6例合并局部溃疡,按1.0~1.5mg/kg口服普萘洛尔,每日1次,2周复诊,按1g/L局部注射平阳霉素,动态观察和记录血管瘤大小、质地、颜色的变化,并随时处理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按4级评分法对近期疗效进行评价。结果:17例患儿平均口服普萘洛尔2.7月,6例局部溃疡均于4周内愈合,平阳霉素平均注射3.4次。疗效:Ⅰ级0例,Ⅱ级:1例,Ⅲ级:6例,Ⅳ级:10例。17例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口服小剂量普萘洛尔能促进婴幼儿血管瘤溃疡的愈合,联合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婴幼儿增殖期血管瘤近期疗效好,用药时间短,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对确诊为婴幼儿血管瘤的49例患儿采用口服普萘洛尔2.0 mg/(kg?d)治疗,分两次服用,40例患儿采取局部注射平阳霉素作对照。每3~4周复诊一次,动态观察血管瘤的体积变化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整个治疗过程直到病变没有改善为止,根据Achauer疗效判定标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普萘洛尔组患儿Ⅰ级3例,Ⅱ级6例,Ⅲ级16例,Ⅳ级24例,总有效率为93.88%,平阳霉素组患儿Ⅰ级9例,Ⅱ级11例,Ⅲ级13例,Ⅳ级7例,总有效率为77.50%,普萘洛尔组疗效优于平阳霉素组(P<0.05)。普萘洛尔组不良事件发生率6.12%,平阳霉素组不良事件发生率10.00%。结论 普萘洛尔口服治疗婴幼儿血管瘤方法有效,不良事件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3月-2012年9月,采用口服普萘洛尔治疗53例血管瘤患儿,从0.5mg/(kg.d)开始,逐渐加大剂量至2mg/(kg.d),连续服用,总疗程为2.75~5.75个月。随访7个月.观察并记录血管瘤的颜色、大小,息儿的不良反应,有无反弹。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2d后,100%的血管瘤颜色变淡;治疗2周后,25.9%的血管瘤直径缩小75%。疗效评价I级(差)3例,Ⅱ级(中)18例,Ⅲ级(好)19例,Ⅳ级(优)13例。不同年龄、部位、类型的血管瘤疗效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普萘洛尔联合低剂量泼尼松治疗普萘洛尔耐药性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3月-2013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在应用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增殖期血管瘤的过程中,发现20例患儿在服用普萘洛尔3~6个月后产生耐药,继续服药,瘤体体积无变化.采用普萘洛尔联合低剂量泼尼松治疗,按普萘洛尔1.0 mg/kg,泼尼松0.5 mg/kg,每天1次,口服,随访1~3个月.收集患儿资料,包括临床特征、疗效和不良反应.采用半球测量法和数码照片记录患儿血管瘤大小及颜色变化,按家长反馈信息和4级评分法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接受普萘洛尔联合低剂量泼尼松治疗后,大部分患儿血管瘤体积明显变小,颜色变淡,质地变软,家长满意度好,无明显不良反应.疗效评定Ⅳ级(优)6例,Ⅲ级(好)9例,Ⅱ级(中)5例,Ⅰ级(差)0例.结论:普萘洛尔联合低剂量泼尼松治疗普萘洛尔耐药性婴幼儿血管瘤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式,用药安全,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 : 评价小剂量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腮腺深部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3例婴幼儿腮腺深部血管瘤患者,按1.0~1.5 mg/kg剂量口服普萘洛尔,每天3次,连续服药6~10个月。每个月1次动态观察和记录血管瘤颜色、质地变化,并行彩超检查,观察大小变化,随时处理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按4级评分法对近期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23例患儿平均口服普萘洛尔7.8个月,疗效:I级0例,Ⅱ级:1例,Ⅲ级:4例,IV级:18例。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3例复发,再次服用普萘洛尔后仍有效。结论 :口服小剂量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腮腺深部血管瘤近期疗效良好,不良反应轻微,同时对复发病例仍有效,但治疗时间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口服小剂量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腮腺区血管瘤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2009-10—2013-0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收治30例腮腺区血管瘤患儿,普萘洛尔按1.0~1.5 mg/kg剂量,每天1次,口服,连续服用至瘤体缩小75%以上,随访1~10个月。收集每例患儿的相关资料,包括临床特征、疗效、不良反应。采用半球测量法和数码照片记录患儿血管瘤的大小,按家长反馈信息和4级评分法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接受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后,大部分腮腺区血管瘤的体积明显减小,家长满意度好,不良反应轻微。疗效评定结果Ⅳ级(优)18例,Ⅲ级(好)11例,Ⅱ级(中)1例,Ⅰ级(差)0例。结论:口服普萘洛尔可以作为治疗婴幼儿腮腺区血管瘤的首选治疗方法,疗效显著,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头颈部血管瘤的临床效果和药物安全性。方法收集头颈部血管瘤患儿共68例,男20例,女48例,年龄1~9个月,平均年龄4.2个月。均采用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初始3 d普萘洛尔的剂量分别为0.5、1.0、2.0 mg/(kg·d),每8 h口服1次。第4天起以2.0 mg/(kg·d)维持量服用至1周岁。动态观察瘤体大小、质地、颜色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68例患儿治疗过程中,23例患儿(33.8%)出现不良反应,大部分对症处理后继续服药,有2例患儿因血压明显降低、肝功能异常而停止治疗。至疗程结束时,66例完成治疗,参照Achauer疗效评定法,疗效Ⅰ级6例,Ⅱ级11例,Ⅲ级17例,Ⅳ级32例。结论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头颈部血管瘤显效快,疗效明显,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少,可作为治疗婴幼儿头颈部血管瘤的一线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评价。方法 :68例血管瘤患儿每天口服普萘洛尔1.0~1.5 mg/kg,分3次服用。瘤体消失或稳定15~30 d后逐渐停药。采用SPSS13.0软件包中的Ridit检验对血管瘤类型、部位与疗效进行比较。结果:68例患儿平均疗程7.1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6.7个月。I级疗效3例、Ⅱ级15例、Ⅲ级28例、Ⅳ级19例,无效2例。结论: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安全有效,应作为婴幼儿血管瘤的一线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外用马来酸噻吗洛尔与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表浅型血管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门诊收治的50例表浅型血管瘤患儿, 27例外用0.5%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为A组;23例采用口服普萘洛尔治疗,为B组。随访12个月,每个月定期复诊。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秩和检验,比较2组治疗效果、显效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 随访12个月,A组显效率为63.0%, B组显效率为65.2%,2组治疗效果及显效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A组不良反应显著少于B组(P<0.05),2组均未出现危及患儿生命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采用外用马来酸噻吗洛尔治疗婴幼儿表浅型血管瘤安全有效。与口服用药相比, 本方法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可推荐为一线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普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应对方法。方法:选择2011年11月~2013年10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颌面肿瘤外科接受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50例患儿,年龄1~18个月,服药剂量:2 mg·kg-1·d-1。连续服用12个月,服药后定期复诊,动态评估患儿血管瘤体大小、质地、颜色、及不良反应。采用Achauer疗效评定法及彩色多普勒B超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定期复查其血糖、血压、肝肾功能等并对发生的不良反应积极应对。结果:50例患者治疗后12个月后Ⅰ级(差)4例; Ⅱ级(中)17例 ;Ⅲ级(好)18例;Ⅳ级(优)11例。不同性别、民族、瘤体部位与治疗效果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不同血管瘤分型(浅表型、混合型、深部型)与治疗效果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16例患者治疗后出现不同类型并发症。结论: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安全有效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相应的不良反应,应及时处理或暂时停药,其可作为治疗婴幼儿血管瘤临床一线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0.5%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联合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63例血管瘤患儿,其中20例采用0.5%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联合普萘洛尔治疗(A组),24例采用单纯口服普萘洛尔治疗(B组),19例采用局部外用0.5%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C组),治疗后随访3-12个月。采用SPSS 18.0软件包对结局数据进行Ridit分析,比较3组的疗效差异及显效时间。结果:A组有效率为90%,B组有效率为62.5%,C组有效率为68.4%。通过对3组患儿3个月、6个月及9个月复诊的显效情况进行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与B组、C组相比,A组治疗显效时间较快(P〈0.05)。3组中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局部外用0.5%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联合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安全有效。与单纯用一种药物相比,联合用药见效快、疗程短、效果显著、不良反应更少,尤其对于大范围及眶周血管瘤,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局部涂抹0.5%马来酸噻吗洛尔溶液联合口服普萘洛尔与单纯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60例,评价其近期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随机抽取局部涂抹0.5%马来酸噻吗洛尔溶液联合口服普萘洛尔的患儿及单纯口服普萘洛尔治疗血管瘤的患儿各30例,用药前检查结果无异常,用药前、后1 h观察其心率、血压变化;服药后1个月观察有无呕吐、嗜睡、腹泻、局部皮肤反应、肢端发冷及低血糖症状等。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2组不良反应例数无显著差异,用药前、后1h内血压、心率变化不明显。结论:局部涂抹0.5%马来酸噻吗洛尔溶液联合口服普萘洛尔与单纯口服普萘洛尔的近期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普萘洛尔治疗溃疡性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5年10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收治的18例并发溃疡的婴幼儿血管瘤患者,其中男7例,女11例。所有患儿均口服普萘洛尔,按1.0~1.5 mg/kg给药,每天1次顿服,连续给药3~12个月。每周复诊,至溃疡面完全愈合后改为每月复诊。动态观察并记录血管瘤大小、质地和颜色变化,溃疡面愈合情况、愈合时间,治疗结束或瘤体消退后有无瘢痕遗留。通过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18例患儿溃疡愈合时间为2~9周,平均3.96周;治疗时间为3~12个月,平均8个月;随诊时间8~24个月,平均17.8个月。2例患者遗留瘢痕。发现心率减慢、腹泻、溢奶、睡眠改变等不良反应,均未做特殊处理,未发生严重全身或局部不良反应。结论:口服普萘洛尔治疗溃疡性婴幼儿血管瘤能使溃疡面在短期内愈合,使血管瘤明显缩小,不良反应轻微,可作为治疗溃疡性婴幼儿血管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增生期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0月—2011年2月,35例增生期血管瘤患儿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完成普萘洛尔治疗,按1.0~1.5mg/kg,每天1次口服用药,连续服用,随访1~10个月。收集每例患儿的相关资料,包括临床特征、疗效和不良反应。采用半球测量法和数码照片记录患儿血管瘤大小,按家长反馈信息和4级评分法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后,大部分血管瘤体积明显减小,颜色变淡,质地变软,家长满意度好,不良反应轻微。疗效评定为Ⅳ级(优)者6例,Ⅲ级(好)16例,Ⅱ级(中)10例,I级(差)3例。结论:口服普萘洛尔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方式,用药安全,疗效明显,对体积较大的血管瘤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