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结核性腹膜炎的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有CT扫描资料的结核性腹膜炎病例,分析其CT表现特征。结果:(1)壁腹膜增厚20例,其中均匀增厚17例,局部不规则增厚3例;(2)腹腔积液21例;(3)大网膜增厚15例。表现为污迹样增厚10例,结节样增厚3例,饼状增厚2例;(4)肠系膜受累13例;(5)淋巴结增大6例,其中5例有明显环状强化。结论:CT对结核性腹膜炎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结核性腹膜炎(tuberculousperitonitis,TBP)和癌性腹膜炎(cancerousperitonitis,CP)的各种CT表现特征,探讨各种CT征象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l例TBP和37例CP患者的CT征象,采用X2检验对比各种CT征象在两种病变中的发生率。并和病理及临床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l例TBP患者中.CT正确诊断27例,误诊4例,误诊率为12.90%(4/31)。37例CP患者中,CT正确诊断31例,误诊6例,误诊率为16.22%(6,37)。各种CT征象中,腹腔原发肿瘤病灶、肝脏转移灶或门静脉癌栓只出现在CP组。腹腔淋巴结钙化只出现在TBP组。小网膜囊积液、肠系膜小点状或絮状增厚,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增厚形态及强化、腹腔淋巴结分布及强化形式、腹腔积液量大网膜饼状增厚、囊状改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正确认识TBP和CP的各种CT征象对两种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提高结核性腹膜炎诊断水平。方法我院于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接收25例结核性腹膜炎患者。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实验室、影像学等各项检查分析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腹痛、腹胀,其中部分患者腹部有柔韧感;患者主要伴随其他脏器的结核,肺结核有9例,肠结核5例,结核性胸膜炎10例,盆腔结核1例,腹腔结核2例;实行T细胞斑点实验检查,阳性率为68.0%,血清结核抗体阳性率为36.0%,结核菌素实验阳性率为40.0%,差异明显(P<0.05);腹部CT检查中,80.0%的患者大网膜与腹膜增厚;采取抗结核治疗,患者的血沉与癌抗原125指标出现明显下降。结论诊断结核性腹膜炎,腹部CT可师表大网膜与腹膜增厚,组织病理诊断病症价值相对较高,根据血沉与癌抗原125指标可判断患者临床治疗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和评价腹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腹膜炎的疗效。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和腹穿抽液的基础上,治疗组于每次抽液后用尿激酶100000IU加20ml0.9%氯化钠溶液溶解后注入腹腔;对照组注入20ml0.9%氯化钠溶液。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腹腔积液吸收时间、腹穿次数、腹膜厚度及腹膜粘连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腹膜炎可以促进积液吸收、减轻腹膜增厚、粘连,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肿块型结核性腹膜炎的螺旋CT影像表现特点,进一步降低对肿块型结核性腹膜炎的误诊率。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2例CT误诊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肿块型结核性腹膜炎的CT影像特点,找出误诊原因。结果肿块型结核性腹膜炎CT表现:①腹腔内分房状囊性肿块,增强扫描后房壁环形强化;②腹膜增厚较为均匀并强化,同时,还伴有大网膜污迹样增厚,而肠系膜则呈"放射状"排列;③呈不均匀聚积分布的少量腹水;④腹腔肿大的淋巴结呈较为明显的均匀及环状强化等。而上述各征象的多少,则与诊断肿块型结核性腹膜炎成立的可能性是呈现正相关的。结论螺旋CT能很清楚地显示腹腔肿块型结核灶的大小、形态、内部结构和病变周围情况,对肿块型结核性腹膜炎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综合分析其CT各征象并结合临床,有望得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并评价分析结核性腹膜炎尿激酶腹腔注射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8例入院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常规的腹腔穿抽液及抗结核药物治疗基础之上,治疗组在每次抽液后以尿激酶100 000IU加20mL生理盐水溶解后注入腹腔;对照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注射液.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在治疗结束时的腹穿次数、腹膜厚度、腹腔积液吸收时间及腹膜粘连并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结核性腹膜炎尿激酶腹腔注射疗法能够明显减少腹穿次数、缓解腹膜增厚、促进腹腔积液吸收及减少并发腹膜粘连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CA125在结核性腹膜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年来确诊的结核性腹膜炎50例、肝硬化腹水40例及恶性腹腔积液38例的患者进行血清CA125、ADA及LDH进行检测。结果 ADA在结核性腹腔积液的均值显著高于恶性腹腔积液(P〈0.01)。LDH在恶性腹腔积液的均值显著高于结核性腹膜积液(P〈0.01)。CA125在结核性腹腔积液和恶性胸腔积液中均明显增高,阳性率100%,但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A125可以作为诊断和治疗结核性腹腔积液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益生菌制剂预防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的有效性。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在龙岩市第二医院肾内科就诊的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致病菌资料,按照随机数表法将透析治疗期间的患者分为益生菌制剂干预治疗的试验组(40例)和安慰剂治疗的对照组(55例)。所有患者至少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腹膜炎发生率,发生腹膜炎的诱因,以及发生腹膜炎的症状缓解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基础疾病、肌酐、血红蛋白等基线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总体发生率下降(0.16次/患者年比0.39次/患者年,P=0.021);亚组分析显示,益生菌制剂治疗后革兰阴性菌腹膜炎发生率亦下降(0.05次/患者年比0.19次/患者年,P <0.05);且肠源性腹膜炎的发生率下降。将两组发生腹膜炎的患者的腹透液白细胞计数及各症状持续时间进行比较发现,试验组均有明显下降(P <0.05)。结论 口服益生菌制剂对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的发生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以及辅助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结核性骨膜炎的病症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结核性腹膜炎患者2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总结结核性腹膜炎病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的方法以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后的24例结核性腹膜炎患者中有21例患者彻底治愈,治愈率高达88%,有2例患者的病情得到明显的好转,有效率为8%,另外还有1例患者经过治疗后没有明显好转,治疗无效率为4%。结论在结核性腹膜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通过对患者进行诊断,结合长期用药和手术治疗手段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结核性腹膜炎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并分析腹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102例结核性腹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1例。两组患者均例行常规的抗结核药物治疗和腹穿抽液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配合注入氯化钠溶液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配合注入尿激酶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治疗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56.86%,两组相比,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患者的腹腔积液吸收时间、腹膜粘连的发生率、腹膜厚度、腹膜穿刺次数等都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治疗结核性腹膜炎患者,在常规的治疗基础上配合抚摸内注入尿激酶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能够大大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减少患者腹腔积液的吸收时间、降低腹膜粘连的发生率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王军 《现代医药卫生》2014,(12):1841-1842
目的 探讨癌性胸腔积液与炎性胸腔积液的CT表现,以及CT在癌性胸腔积液与炎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2011年6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共96例经手术病理及胸腔积液查癌细胞等手段证实的的癌性及炎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有癌性胸腔积液60例(癌性胸腔积液组)和炎性胸腔积液36例(炎性胸腔积液组)。结果 癌性胸腔积液组患者CT值为(14.73±14.07)Hu,其90%可信区间为(11,19),炎性胸腔积液组患者CT值为(3.85±16.28)Hu,其90%可信区间为(-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癌性胸腔积液组中大量胸腔积液32例(53.3%),炎性胸腔积液组中大量胸腔积液8例(2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性胸腔积液组中胸膜呈不均匀条片状、块状增厚44例(73.3%),炎性胸腔积液组中胸膜呈均匀弧形增厚22例(61.1%),两组胸膜增厚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在癌性胸腔积液与炎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癌性胸腔积液在积液量、积液的CT值以及胸膜增厚的形态方面与炎性胸腔积液表现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2.
刘明山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0):518-519
目的对结核性腹膜炎的CT检查进行分析研究,提高临床诊断结核性腹膜炎的水平。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6年10月至2010年2月进行结核性腹膜炎的患者60例且做CT扫描,观察CT检查结果并作出相关分析。结果 CT检查可见腹腔内不规则软组织块影,小肠位置固定或分布不规则,网膜或系膜增厚(多呈饼状或星芒状),肠系膜淋巴结多有肿大,囊实性病灶坏死液化可与肠管沟通而形成气液面,块影一般强化不明显,腹水中蛋白含量较高,CT值多在25~35Hu。结论 CT检查结核性腹膜炎可以帮助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但表现特征缺乏特异性,需要结合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腹腔镜活检等手段做出综合分析,以避免发生误诊。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降低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感染率中的应用。方法对60例腹膜透析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常规护理组和PDCA组。比较两组的感染率的差异。结果常规护理组发生腹膜炎患者12例(40.00%),PDCA组发生腹膜炎患者4例(13.33%)。PDCA组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发生率(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能有效的降低了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率,延长了患者的透析时间,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结核性腹膜炎(tuberculous peritonitis,TBP)是由结核杆菌感染腹膜引起的慢性弥漫性腹膜炎症。近年来结核病呈上升趋势,结核性腹膜炎也随之上升,其临床症状及CT表现常不典型,容易漏诊、误诊,漏、误诊率达65.5%。襄城县人民医院自2008年3月-2009年6月通过对30例TBP的CT征象和病理改变作回顾性分析,以提高结核性腹膜炎影像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5.
高小夏  潘家荣  邹芸  刘华 《江苏医药》2012,38(18):2158-2160
目的探讨影响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发生腹膜炎的因素。方法慢性肾功能衰竭正在进行规律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131例,其中54例发生88例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分别按是否合并糖尿病、文化程度、营养状况、操作环境等分组,比较腹膜炎发生率的组间差异。结果 88例次中,69例次(78.4%)细菌培养阳性,包括革兰阳性球菌48例次,革兰阴性菌19例次,真菌2例次。致病菌对头孢唑啉、庆大霉素、头孢他定、环丙沙星耐药性较高。相对于非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的发生率高。血红蛋白、血白蛋白浓度降低为腹膜炎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受多种因素影响。CAPD相关性腹膜炎细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多数;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对抗生素的选择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延续性健康教育在腹膜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置管的腹膜透析患者110例,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的5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3年2月至2015年1月的55例患者作为干预组。对照组采取住院期间的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延续性健康教育。两组自置管日起分别观察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腹膜炎发生率、再入院率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差异。结果 干预组患者腹膜炎发生率为10.91%,再入院率为16.37%,对照组患者腹膜炎发生率为29.09%,再入院率为4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率为92.73%,对照组为6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续性健康教育能有效降低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发生率及再入院率,还能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17.
经皮穿刺腹膜活检对不明原因腹水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经皮腹腔穿刺腹膜活检对不明原因腹水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张忠兵等改良的cope活检针,对经B超、胃肠内窥镜和(或)消化道造影、CT和(或)M R I、各种生化和腹水细胞学检查无法确定病因的26例腹水患者行经皮腹腔穿刺腹膜活检。结果26例患者均经一次穿刺分别取出2~4块腹膜壁层组织,经病理证实转移性腺癌7例、粘液腺癌2例、腹膜间皮瘤1例、结核性腹膜炎8例、嗜酸性肉芽肿1例和大致正常腹膜组织7例,一次穿刺活检成功率为100%,经活检明确腹水病因的诊断率为73.1%(19/26)。结论经皮穿刺腹膜活检对不明原因腹水的诊断,特别是对腹膜肿瘤和结核性腹膜炎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患者并发腹膜炎的相关因素。方法将100例腹膜透析患者按照是否并发腹膜炎分为两组,A组45例患者并发腹膜炎,B组55例患者未并发腹膜炎,以此分析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的相关因素。结果 A组患者文化程度、复诊次数较B组低,合并糖尿病发生率较B组高,Hb、ALb含量明显低于B组,透析龄较B组短,P<0.05。结论掌握腹膜透析患者并发腹膜炎的相关因素,针对高危人群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以此降低腹膜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肝硬化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易并发各种感染,自发性腹膜炎最为多见。现对我院近五年来收治的各类肝硬化患者合并自发性腹膜炎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依据2000年西安病毒性肝炎会议有关肝硬化所制定的诊断标准[1]。自发性腹膜炎标准:①腹水白细胞计数>0.25×109/L,腹水细菌培养阳性,或腹水白细胞计数>0.5×109/L,且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腹水细菌培养阴性;②无继发性腹膜炎证据;③排除结核性腹膜炎及癌性腹水。1.2一般资料2000年1月~2005年5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261例。并发自发性腹膜炎90例(34.5%),其中男69例,女21例;…  相似文献   

20.
结核性腹膜炎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弥漫性腹膜感染。卵巢癌相关抗原(CAl25)是含有5797个碱基对的跨膜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200KD。在上皮性卵巢癌细胞中CAl25有高表达。CAl25是检测浆膜性卵巢癌病程及治疗反应最重要的肿瘤标志圜。但在我院12例结核性腹膜炎中,CAl25也升高,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