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8 毫秒
1.
目的:探讨当归补血汤辨证加减治疗脊柱矫形术后血虚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8例脊柱矫形术后血虚发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4例,对照组14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术后分别予以内服当归补血汤加减和常规治疗方法,1疗程(7天)结束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症状、体征等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治疗脊柱矫形术后血虚发热的总有效率为92.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1.4%,且治疗组在主、次症症状积分改善方面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脊柱矫形术后常见血虚发热应用当归补血汤中医辨证加减治疗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当归补血膏治疗骨科术后血虚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骨科术后血虚发热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术前3d及术后第1-4常规服用当归补血膏,疗程为7d;对照组同期服用琥珀酸亚铁片。术前1d、手术当天及术后第1、3、5天抽取患者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查,观察比较两组血红蛋白、红细胞数目;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3天的体温变化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第5天,心悸、头晕、乏力、面唇指甲、发热等血虚症状出现情况。结果:治疗组术后第1、3、5天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测定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各时间点体温控制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血虚证候控制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归补血膏治血骨科术后血虚发热患者有较好疗效,可纠正贫血,改善气血亏虚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系统评价当归补血汤治疗骨科术后血虚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包括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GFANG)、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等数据库中关于当归补血汤治疗骨科术后血虚发热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各数据库检索时间范围均限定为建库至2020年3月,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对纳入文献采用Jadad评分表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iew Manager 5. 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项RCT,801例患者,治疗组401例,对照组400例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使用当归补血汤治疗骨科术后血虚发热能够更好地降低患者体温(95%CI为[-0. 78,-0. 47],P 0. 05)、提升治疗总有效率(95%CI为[3. 37,10. 92],P 0. 05)、降低血虚发热症状积分(95%CI为[-3. 54,-2. 67],P 0. 05)、提高血红蛋白含量(95%CI为[1. 21,2. 05],P 0. 05)、提高红细胞压积(95%CI为[0. 06,0. 08],P 0. 05)。结论:当归补血汤在治疗骨科术后血虚发热上能够提升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有效降低患者体温,提高治疗有效率。但仍需开展严谨的高质量、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完善安全性评价,从而提供更有力的证据评估当归补血汤治疗骨科术后血虚发热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当归补血汤联合西药治疗血虚阳浮型产后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组9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当归补血汤治疗,两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有效率(93.88%)显著高于对照组(79.59%),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退热时间(1.22±1.07)d明显短于对照组(1.83±1.31)d,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不良反应率(8.16%)显著低于对照组(22.45%),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当归补血汤联合西药治疗血虚阳浮型产后发热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且可明显缩短退热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当归补血汤治疗骨科骨折术后血虚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骨科骨折术后血虚发热患者8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当归补血汤治疗.分别于治疗后第1天、第3天、第5天测量两组患者体温,抽血复查血常规,记录Hb数值,统计患者血虚发热症状积分.结果:两组患者第3天、第5天的体温与第1天比较均有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第5日体温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第3天、第5天Hb值与第1天比较均有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第5天Hb值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虚发热症状评分均有下降(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当归补血汤治疗骨科骨折术后血虚发热型患者效果明显,为经典基础方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对骨折术后血虚发热患者行当归补血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泌阳县人民医院于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期间接受治疗的骨折术后血虚发热患者120例,以抽签法的形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行西药治疗以及常规的降温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当归补血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血常规检查。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常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常规检查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骨折术后血虚发热患者进行当归补血汤的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有效的缓解了患者气血亏虚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当归补血汤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术后血虚发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40例沈阳市骨科医院骨伤科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术后发热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当归补血汤口服。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术后血红蛋白(HGB)、红细胞比容(HCT)数值。结果 2组患者的HGB、HCT均提升,且治疗组提升水平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疗效方面,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5.00%,19/20)高于对照组(85.00%,17/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老年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血虚发热的患者,口服当归补血汤可以显著地改善临床症状,升高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比容,改善贫血,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当归六黄汤加减治疗骨科术后汗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骨科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在骨科术后予当归六黄汤基本方加减和阿托品治疗术后汗证,观察1疗程(6 d)中两组临床疗效、症状、体征等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93.33%;治疗组在总体疗效与症状积分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当归六黄汤是治疗骨科术后汗证有效的中药基础方剂。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当归补血汤加味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贫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4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贫血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西医药物治疗,给予研究组中药当归补血汤加味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治愈率为90.0%,对照组治愈率为6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贫血患者治疗中,应用中医当归补血汤加味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控制贫血症状,减少不良反应,具有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当归补血汤加味治疗产后发热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产后发热患者76例,根据用药不同将患者分为38例对照组(采用抗生素治疗),38例观察组(采用当归补血汤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退热时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7.37%,高于对照组的81.58%,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白细胞个数,治疗后,观察组的白细胞个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63%,低于对照组的13.16%,观察组的退热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归补血汤加味治疗产后发热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当归补血汤加味治疗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手术后患者出现的早期症状(包括精神不振、患肢肿胀及贫血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共5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当归补血汤加味内服治疗配合术后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补液,促进骨折愈合,脱水消肿),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治疗。治疗2周后根据患者的精神状态、患肢肿胀情况以及HGB值3个方面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痊愈率治疗组为89.3%,对照组为6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期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GB值优于对照组。结论:当归补血汤加味治疗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症状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当归补血汤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PFNA术后隐性失血的疗效。方法将接受PFNA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及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术后给予当归补血汤治疗1周,观察术后总有效率、主要症状积分及血红蛋白值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对照组为67%,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主要症状为发热,面色萎黄,心悸,头晕眼花;对照组为发热,面色萎黄,心悸,头晕眼花,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归补血汤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治疗隐性失血,可改善主要症状及提高血红蛋白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当归补血汤治疗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贫血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贫血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术后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当归补血汤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疗程结束后观察中医症状积分和Hb值。结果:在改善中医症状积分方面,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b值方面,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归补血汤能改善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贫血状况,值得I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陈其林 《新中医》2013,(11):54-55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后非感染性持续发热的治疗方法及观察疗效。方法:将60例骨科手术后持续发热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予血栓通(冻干)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当归补血汤口服治疗。3天为1疗程,观察比较2组体温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体温下降幅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体温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临床疗效优良率观察组为73.33%,对照组为20.0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当归补血汤联合血栓通(冻干)治疗骨折手术后非感染性持续发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陕西中医》2014,(7):797-798
目的:探讨当归补血汤加味治疗产后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诊治的68例产后发热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抗生素)和治疗组(当归补血汤),每组各34例,对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退热时间、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97.0%vs 82.4%),治疗后白细胞计数明显减少(9.3±1.0vs 11.4±1.1)×109个,退热时间明显缩短(1.2±1.0vs 1.8±1.1)d,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当归补血汤治疗产后发热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熨烫结合气压治疗在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112例患者按照入院时间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56例,对照组56例,对照组按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常规临床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熨烫结合气压治疗,每日1次,5日1疗程,共3疗程后随访三个月以上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患肢肿胀、发热、疼痛、腓肠肌压痛等症状均有改善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中药熨烫结合气压治疗能增加静脉的血液速度,改善微循环,对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有较好的疗效,具有操作方便的特点,且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舒筋活络汤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运用效果。方法:选择伊川县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2例术后给予常规治疗方案(术后第1天注射那曲肝素钙注射液皮下注射,4 100 IU,每12 h 1次)。联合气压治疗仪,患者在术后回到病房时即行预防性治疗1次,之后每日治疗2次,每次25 min,维持治疗15 d。治疗组44例于术后第2天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自拟舒筋活络汤(羌活、防风、独活、当归、荆芥、续断、五加皮、青皮、牛膝、杜仲、红花、枳壳),清水1 000 mL熬煮成500 mL,分两次口服,1 d 1剂。两组患者均接受治疗15 d后判定疗效。结果:在术后凝血功能水平、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髋关节功能和疼痛评分、炎性因子和并发症方面对比,治疗组治疗后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舒筋活络汤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恢复具有良性影响。  相似文献   

18.
侯凯  张钦 《四川中医》2020,38(1):143-145
目的:分析清营汤加减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发热及关节肿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01月~2018年01月我院收治的110例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5)和观察组(n=55),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清营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2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27%(P0.05);治疗后观察组皮肤瘀斑、皮肤发红、发热及关节肿胀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高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18%(P0.05)。结论:清营汤加减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热及关节肿胀的疗效显著,能够有效的改善血液流变学水平,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非感染性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非感染性发热患者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2例和对照组8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退热,治疗组予补阳还五汤加减,观察两组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及体温波动的幅度。结果:两组治疗后体温均恢复到正常,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时间短,体温波动的幅度较对照组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非感染性发热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当归补血汤加味方在后路腰椎内固定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行后路减压内固定术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术后常规预防感染+当归补血汤加味方治疗;对照组术后常规预防感染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引流量、体温、疼痛评分、血红蛋白(Hgb)及红细胞(RBC)计数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术后2组组间患者引流量、体温峰值、疼痛评分,以及术后第1、3天Hgb值、第1天RB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发热天数,以及术后第10天Hgb,术后第3、10天RB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归补血汤加味方对后路腰椎内固定术后患者的改善贫血,减少术后发热时间作用疗效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