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分析探讨剖宫产孕妇并发症发生情况,以期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89例剖宫产并发症孕妇的病例资料,将其与同期发生并发症的29例自然分娩孕妇的病例资料相比较,比较两种不同分娩方式孕妇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①1362剖宫产组孕妇中有189例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3.88%,阴道分娩组1988例孕妇中有29例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46%。②剖宫产组孕妇产后出血、产后发热、切口感染、产后尿潴留等近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组(P〈0.05);远期并发症中,慢性盆腔炎、盆腔粘连的发病率与阴道分娩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术具有创伤性,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临床医师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有效降低剖宫产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24h内的失血量及出血原因,探讨剖宫产术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方法利用出血量测量容积法+称重法回顾分析我院3年来的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情况。结果我院近3年分娩1596例,剖宫产分娩613例,剖宫产率38.4%,指征有胎儿窘迫、头盆不称、臀位等,有29%指征不明确,为患者坚决要求手术。剖宫产术产后出血量中位数为560ml,明显高于阴道分娩者的415ml。若以产后出血量≥500ml为标准,则剖宫产术产后出血患者318例,出血率为51.8%,而若以产后出血量≥700ml作为诊断产后出血标准,其产后出血率为21.1%,与阴道分娩的产后出血率22.1%无差异。结论剖宫产率的增加,并不降低围生儿病死率,相反,并发症增多。剖宫产术本身是产后出血的原因。剖宫产术产后出血量的判断标准以≥700ml为宜。为保障母婴健康,应提倡阴道分娩,切实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3.
解芹 《中国实用医药》2013,(26):130-131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剖宫产术的指征及并发症情况。方法选择2009年9月到2012年10月于本院进行第二产程剖宫产术的患者50例为观察组,同期50例第一产程剖宫产手术患者为对照组;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剖宫产手术指征以及患者的平均出血量以及产后出血、子宫切口撕裂、产褥病及腹部切口感染等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中手术指征前2位均为胎儿宫内窘迫和头盆不称。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出血量以及产后出血、子宫切口撕裂、产褥病及腹部切口感染等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第二产程剖宫产术具有高并发症的缺点,正确选择分娩方式,尽量减少第二产程剖宫产术。  相似文献   

4.
随着剖宫产率的不断上升并未带来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率的下降。而剖宫产较阴道分娩更容易出现出血、感染.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剖宫产率升高.产妇的近远期并发症较阴道分娩多。即合理的指征、合适的时机、安全的手术及麻醉技术,术中、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是合理使用剖宫产手术.衡量产科质量的标志之一。分析我院近3年来剖官产指征新的构成比。指征的合理性,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我院高剖宫产率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产科分娩的1077例产妇各分娩方式的影响因素和常见剖宫产手术指征构成比,并比较近期母婴预后。结果①总剖宫产率为61.84%,其中社会因素者23.21%;顺产率38.16%;②分娩方式构成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以城镇、高等教育、及高龄孕妇剖宫产率高(P<0.01);③病理性剖宫产因素主要为胎儿窘迫、妊娠并发症、胎位异常、头盆不称、巨大儿、骨盆狭窄等。结论剖宫产率的升高由多种因素导致。对手术指征的把握依产妇生活背景、年龄、所受教育程度、围生期发病率的不同而不同。不必要的剖宫产术并未减少产后出血率、新生儿发病率。医护人员应提高助产技术水平,合理掌握手术指征,加强医患沟通以降低人为因素引起的高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近年来,由于无产科指征的剖宫产率不继上升,产后并发症也随之增加,为减少产妇不必要的创伤,对我院1258例剖宫产进行分析。方法 对2002年1月1日至2004年12月31日在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及产后访视情况,进行剖宫产与阴道分娩的母乳喂养率、产后并发症、新生儿结局等分析比较,结果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X^2检验。结果剖宫产率为19.46%。一个月母乳喂养和四个月母乳喂养率分别仅为阴道分娩的48.86%和14.71%;剖宫产后并发症发生率是阴道分娩的4.5倍。结论 剖宫产虽然可降低产妇死亡、提高胎儿的生存率,但剖宫产术的风险远大于阴道分娩,且对母体损伤较大,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  相似文献   

7.
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1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对本院2003年1月~2007年12月123例剖宫产产后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35.16%;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占剖宫产总数的1.96%;以早期产后出血为主,占98.37%。早期产后出血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两组产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晚期产后出血两组产妇比较无明显差异。产后出血的原因依次为宫缩乏力、胎盘因素、操作损伤和凝血功能障碍。结论提高产科质量,严格掌握剖宫产的手术指征,提高手术操作技术及剖宫产产后出血防治技术,是降低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我院妇产科剖宫产各项手术指征所占总剖宫产术比率,为正确掌握剖宫产的手术指征,合理控制剖宫产率,提高产科质量提供资料。方法对我院2007年7月31日至2008年7月31日住院分娩的产妇行剖宫产522例进行分析。结果社会因素54.98%,胎儿窘迫17.24%,头盆不称14.37%(骨盆狭窄占20.00%,相对头盆不称占80.00%),臀位5.75%,妊娠高血压疾病1.53%,瘢痕子宫1.15%,其他原因(羊水过少、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膜早破、妊娠合并糖尿病)4.98%。结论社会因素、胎儿窘迫及头盆不称系剖宫产术三大原因,故实施剖宫产有医学指征,也有非医学指征。且近年因非医学指征行剖宫产术的比率逐渐升高。医患之间提高对剖宫产的认识,鼓励自然分娩,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是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王婷婷  杨海澜  韩方 《中国医药》2014,(7):1048-1050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的变化,分析剖宫产各项指征的合理性。 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产科6 402例行剖宫产手术分娩产妇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每年剖宫产率及各项剖宫产指征所占比例。结果2006—2008年剖宫产率从71.7%(703/980)下降到61.1%(860/1407),2009年剖宫产率略上升为63.6%(963/1514),2010—2012年剖宫产率从58.3%(1047/1797)下降到45.9%(999/2176)。2006、2007、2009、2010年剖宫产指征构成情况居前3位的为社会因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胎儿窘迫,2008年居前3位的为社会因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难产,2011、2012年居前3位的为社会因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瘢痕子宫。在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疾病构成中,构成比由高到低依次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前置胎盘及胎盘早剥、糖尿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结论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社会因素、胎儿窘迫成为剖宫产指征的主要原因。加强产前检查及保健意识可降低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发生,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可降低因社会因素而行剖宫率。  相似文献   

10.
米索前列醇协同缩宫素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附5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后出血可危及产妇生命 ,是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仍是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随着剖宫产率的不断升高 ,如何减少术中出血显得更为突出 ,故我院采用米索协同缩宫素预防剖宫产术中出血 ,取得了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 0 0 0年我院分娩总数 1486例 ,剖宫产 430例 ,剖宫产率 2 8.92 %。选择 7月至 12月无凝血功能障碍而剖宫产分娩的孕产妇 10 0例 ,年龄 2 2~ 38岁 ,平均 2 9岁 ;经产妇 8例 ,初产妇 92例 ;孕 35~ 40周 5 8例 ,孕 >40周 42例 ;剖宫产指征分别为头位不正、臀位、胎儿宫内窘迫、过期妊娠、双…  相似文献   

11.
随着剖宫产技术的不断提高,手术时间缩短,手术损伤、感染等显著减少,剖宫产的安全性大大提高。国内剖宫产率不断攀升,大部分城市医院剖宫产率约为45%,而出现的各种并发症也日益受到产科专家的重视。笔者对2011年剖宫产指征进行统计分析,以探讨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及降低剖宫产率的相关措施。1临床资料2011年1~12月我院住院分娩产妇3020例,其中剖宫产1000例(33.11%)。对所有剖宫产产妇,统计其手术指征。2讨论2.1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研究表明胎儿窘迫、社会因素、妊  相似文献   

12.
产后出血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生率为2%~11%.剖宫产作为产科临床的常用手术,在解决难产、胎儿宫内窘迫、臀位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据报道剖宫产率在逐年上升,剖宫产术后出血在产后出血中占70%~80%.产后出血,尤其是术中出血又是剖宫产术近期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往往短时间内出血量大,若不进行及时、适当的救治,产妇就可能在短时间内死亡.为挽救生命需行子宫切除术.但手术创伤大、并发症高,而且患者因此丧失生育能力.  相似文献   

13.
随着剖宫产术及麻醉技术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剖宫产指征已明显放宽,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在一定范围内,提高剖宫产率可以降低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率.但是,剖宫产术中产妇要承受各种意外风险,如麻醉、出血、感染、羊水栓塞等.有临床研究表明,产后并发症如盆腔脏器粘连、切口延期愈合、月经紊乱、异位妊娠等的发生率远高于自然分娩.我国高剖宫产率问题已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关注,国内专家也呼吁应促进和支持自然分娩.本文就晋江市医院近几年的剖宫产率与剖宫产指征变化以及围生儿死亡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探寻降低剖宫产率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剖宫产术指征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剖宫产术是妇产科常见的手术,其难度不大,应用较为普及,确实在挽救母儿生命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纵观近几年我院剖宫产指征及剖宫产率的变化,发现剖宫产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剖宫产指征有所放宽。剖宫产指征的放宽造成剖宫产率增高,但并不能进一步降低围产儿的病死率,反而增加了产妇并发症的发生和分娩费用。本文分析我院8年间剖宫产指征的变迁情况,探讨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以期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剖宫产与阴道试产应用于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的产妇,比较再次剖宫产分娩和阴道分娩产妇的产后出血量、产后感染、住院天数、新生儿感染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本组200例产妇,阴道试产106例,试产成功81例(76.42%),试产失败的25例(23.58%)产妇行剖宫产,再次剖宫产组产妇产后出血量、产后感染及住院天数均高于阴道分娩组,再次剖宫产组新生儿感染及窒息发生率高于阴道分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阴道试产产妇较剖宫产产妇术后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产后感染少,新生儿窒息和感染例数少,但临床医师需要严格掌握阴道试产指征,保证安全。  相似文献   

16.
熊英  仇爱武 《云南医药》2006,27(4):363-365
剖宫产率不断上升的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对剖宫产的选择常使广大产科医师陷入两难境地。剖宫产率的升高并未带来相应围生儿病死率的下降,而剖宫产较阴道分娩更易引起出血、感染、脏器粘连等远期并发症,且对日后可能发生的再次妊娠分娩,再次妇科手术也有不良的影响,故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通过分析最近5年剖宫产指征,寻找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为降低剖宫产率寻找切实可行的办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产科子宫切除的原因及探讨降低产科子宫切除发生率的措施。方法对我在外院进修2007~2011年行剖宫产术后子宫切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科子宫切除发生率的高低与产前预防保健、产时产后并发症的防治水平密切相关;必须正确掌握手术指征,适时实施手术;子宫切除发生率剖宫产高于阴道分娩。结论做好计划生育,减少妊娠及刮宫次数,防治产科的并发症、降低剖宫产率可减少产科子宫切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在产科的发生率及手术指征,用以分析剖宫产指征是否合理,及探讨如何降低剖宫产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妇产科857例产科患者剖宫产术发生率及手术指征,统计各项指征的构成比。结果目前剖宫产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高危妊娠、胎儿窘迫、头盆不称、妊娠合并症、妊娠并发症、巨大儿、高龄初产、社会因素、臀位、疤痕子宫及珍贵儿成为剖宫产的主要指征,尤以社会因素增加最为明显。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重视产程观察,防治产科并发症,提高产科及新生儿医学质量,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有助于剖宫产率下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对产妇实施剖宫产之后导致其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探讨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产后出血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3年5月本院分娩的2556例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平均出血量方面,观察组达(1169±996)ml,对照组则为(684±332)ml,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宫缩乏力、胎盘因素、切口裂伤是主要的产后出血原因。结论采用剖宫产术分娩的产妇在产后出血率和出血量方面均比阴道自然分娩的产妇要高,应在术中提高规范操作水平,对手术指征严格把控,尽量降低产妇产后出血的几率。  相似文献   

20.
李军霞 《河北医药》2009,31(23):3294-3295
产后出血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生率为2%-11%。剖宫产作为产科临床的常用手术,在解决难产、胎儿宫内窘迫、臀位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据报道剖宫产率在逐年上升,剖宫产术后出血在产后出血中占70%-80%。产后出血,尤其是术中出血又是剖宫产术近期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往往短时间内出血量大,若不进行及时、适当的救治,产妇就可能在短时间内死亡。笔者就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干预性的相关措施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