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观察硬膜外麻醉术后患者早期半卧位的正确性以及在预防术后由于被动体位引起的腰肌酸痛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200例硬膜外麻醉腹部外科手术患者分成2组,术后早期分别采取半卧位和去枕平卧位,术后6 h内每小时、第12小时、第24小时进行生命体征、舒适度、恶心观察比较.结果 实验组术后腰肌酸痛程度、恶心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硬膜外麻醉术后患者早期半卧位具有可行性,而且能有效预防患者因体位不适而引起的腰肌酸痛.  相似文献   

2.
早期半卧位预防腹部术后腰肌酸痛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早期半卧位在预防腹部手术后由于被动体位引起的腰肌酸痛的效果.方法10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患者全身麻醉腹部手术后采用早期半卧位或斜坡位(带气道插管者除外).对照组患者按传统方法采用去枕平卧位.术后48h内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实验组术后发生腰酸者2例,程度轻,于手术当日发生,次晨消失.对照组术后发生腰酸者12例,程度重,有2例诉腰酸痛难忍.结论术后早期半卧位能有效预防体位不适而引起的腰肌酸痛.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早期半卧位在预防腹部手术后由于被动体位引起的腰肌酸痛的效果。方法:10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患者全身麻醉腹部手术后采用早期半卧位。对照组患者采用去枕平卧位。术后48h内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实验组术后发生腰酸者3例,程度轻,于手术当日发生,次晨消失。对照组术后发生腰酸者13例,程度重,有3例诉腰酸痛难忍。结论:术后早期半卧位能有效预防体位不适而引起的腰肌酸痛。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早期半卧位在预防腹部手术后由于被动体位引起的腰肌酸痛的效果。方法:10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患者全身麻醉腹部手术后采用早期半卧位或斜坡位(带气道插管者除外)。对照组患者按传统方法采用去枕平卧位。术后48h内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实验组术后发生腰酸者2例,程度轻,干手术当日发生,次晨消失。对照组术后发生腰酸者12例,程度重,有2例诉腰酸痛难忍。结论:术后早期半卧位能有效预防体位不适而引起的腰肌酸痛。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早期半卧位在预防腹部手术后由于被动体位引起的腰肌酸痛的效果。方法:10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患者全身麻醉腹部手术后采用早期半卧位或斜坡位(带气道插管者除外)。对照组患者按传统方法采用去枕平卧位。术后48h内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实验组术后发生腰酸者2例,程度轻,于手术当日发生,次晨消失。对照组术后发生腰酸者12例,程度重,有2例诉腰酸痛难忍。结论:术后早期半卧位能有效预防体位不适而引起的腰肌酸痛。  相似文献   

6.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早期卧位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早期舒适卧位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后因被动体位引起的腰肌酸痛等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将14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患者手术后采用早期舒适卧位,即颈、腰部垫软枕仰卧位,对照组患者术后按传统方法采用去枕平卧位,术后:24h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呼吸及血压平稳,头痛、头晕、呕吐等症状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睡眠、舒适程度及腰肌酸痛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后早期颈、腰部垫软枕仰卧位能有效预防因体位不适而引起的腰肌酸痛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预防泌尿外科盆腔手术后腰骶酸痛的效果。方法将52例泌尿外科盆腔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6例,实验组采用术前训练、术后早期逐渐半卧位翻身腰骶部热敷、出现腰骶酸痛时应用消炎痛栓剂等;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即去枕平卧位6h后给予斜坡卧位、翻身腰骶部热敷;术后48h观察2组腰骶酸痛的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术后腰骶酸痛的发生情况间差异性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综合护理能有效预防泌外盆腔术后体位不适引起的腰骶酸痛。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早期改良体位在硬膜外联合全身麻醉下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患者快速康复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随机数字表将97例患者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术后采取常规体位护理,观察组采取早期改良体位。观察两组患者术后6 h血压和血氧饱和度,术后1~3 d头痛、呕吐、误吸、腰肌酸痛、腹部疼痛情况及肛门排气排便时间。结果两组患者血压、头痛、呕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误吸;血氧饱和度、腰肌酸痛、腹部疼痛、肛门排气排便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联合全身麻醉下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患者在麻醉过程顺利、无体位更换禁忌证的前提下采取早期改良体位是安全可行的,可以有效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减轻术后并发症,提高舒适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体位腹部手术后病人情况,寻求麻醉复苏期最舒适体位。[方法]选取全身麻醉术毕入麻醉恢复室的开腹手术病人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观察组为有枕平卧和床头抬高30°~45°度的高半卧位,对照组采取有枕平卧和床头抬高10°~15°的低半卧位。监测两组病人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以及呕吐、眩晕、腰肌酸痛、疼痛评分等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病人生命体征平稳,呕吐、头晕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腰肌酸痛发生率、疼痛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下行开腹手术病人麻醉复苏期采取有枕平卧和床头抬高30°~45°的半卧位更有利于减少病人术后不适,可减轻腰肌酸痛和切口疼痛。  相似文献   

10.
赵艳  赵萍 《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7):1171-1172
目的探讨普外科不同麻醉方法术后患者的合理体位.方法选取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颈丛麻醉术后患者各100例,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术后去枕平卧6h后改半卧位,实验组患者术后直接给半卧位或低半卧位,进行对照比较.结果各组患者生命体征均平稳,而对照组患者体位不适感明显高于实验组(P<0.001).结论麻醉术后患者头痛、呕吐及血压、呼吸、脉搏的变化与体位无关,而舒适感与体位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1.
普外科麻醉术后体位的观察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外科麻醉术后体位的观察与处理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济南250012)魏其珍赵艳张燕李莉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272100)徐丽我们对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及颈丛麻醉术后病人各100例给予半卧位和去枕平卧6小时后改半卧位,比较了从麻醉本身的影响、手术种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普外科不同麻醉方法术后患者的合理体位。方法:选取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颈丛麻醉术后患者各100例,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术后去枕平卧6h后改半卧位,实验组患者术后直接给半卧位或低半卧位,进行对照比较。结果:各组患者生命体征均平稳,而对照组患者体位不适感明显高于实验组(P<0.001)。结论:麻醉术后患者头痛、呕吐及血压、呼吸、脉搏的变化与体位无关,而舒适感与体位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3.
普外科不同麻醉方法术后护理体位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艳  赵萍 《齐鲁护理杂志》2005,11(9):1171-1172
目的:探讨普外科不同麻醉方法术后患者的合理体位。方法:选取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颈丛麻醉术后患者各100例,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术后去枕平卧6h后改半卧位,实验组患者术后直接给半卧位或低半卧位,进行对照比较。结果:各组患者生命体征均平稳,而对照组患者体位不适感明显高于实验组(P〈0.001)。结论:麻醉术后患者头痛、呕吐及血压、呼吸、脉搏的变化与体位无关,而舒适感与体位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甲状腺全麻术后患者改良卧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78例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9例,对照组按外科手术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按循证护理方法进行改良卧位方案的制定及实施。比较两组术后0~30 min、30 min~2 h、2~4 h、4~6 h恶心呕吐、头痛、颈椎疼痛、腰肌酸痛、切口疼痛、并发症等情况及生命体征和引流量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术后2~4 h、4~6 h恶心呕吐、头痛、颈椎疼痛、腰肌酸痛、切口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压疮、切口出血及其他并发症,生命体征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观察组6 h引流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甲状腺全麻术后患者改良卧位中的应用,可降低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利于切口引流,提高患者术后体位舒适度,从而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护理学报》2016,23(20):28-31
阐述了全麻术后、椎管内麻醉术后体位护理的研究进展,包括全麻腹部手术后、头面部手术后、胸部手术后的改良半卧位,硬膜外麻醉术后的自由卧位以及腰麻术后卧床休息与立即活动、仰卧位、侧卧位之间的比较。同时,将麻醉术后传统的体位护理常规与局部手术后的体位要求作比较,结合当前护理人员对麻醉后体位护理的认知与误区制定对策,建议病房护士及时与麻醉科医师沟通,了解患者的麻醉方式,麻醉针头大小,术中是否进行反复穿刺等,并且关注最新科研成果,将更优化的护理措施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6.
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后患者两种体位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后患者回病室6h内不同体位对患者舒适度及术后不适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后清醒且生命体征平稳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00例.试验组采用头颈下垫枕、头部抬高10~15.的改良低半卧位,对照组采用传统去枕平卧体位.监测两组心率、呕吐发生率、头晕、腹部疼痛、腰肌酸痛、呼吸频率、Ⅰ期压疮等,并进行比较.结果 各组患者生命体征均平稳,试验组与对照组呕吐、头晕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肌酸痛、呼吸急促、Ⅰ期压疮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腹部疼痛程度较对照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后患者在清醒、生命体征平穗的前提下,回病室6h内采用改良低半卧位较去枕平卧位能减轻患者术后不适,增加患者舒适度,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观察比较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剖宫产术后不同卧位产妇的生命体征、头痛、舒适度及皮肤受损发生率,研究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剖宫产术后2 h垫枕、腰骶部垫水垫体位改良的可行性。方法:选择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剖宫产手术产妇200例,将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术后常规去枕平卧6 h后取随意体位,观察组采用改良去枕平卧2 h后垫枕、腰骶部垫水垫的卧位。比较两组产妇头痛、舒适度及皮肤受损情况。结果:两组产妇生命体征平稳,均无头痛头晕的发生,观察组舒适情况高于对照组,皮肤潮红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剖宫产术后2 h垫枕、腰骶部垫水垫的卧位改良是可行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围术期体位管理对甲状腺癌全麻患者眼压及体位综合征的防控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甲状腺癌全麻手术患者1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等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体位管理,观察组实施围术期体位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眼压及视野情况、体位综合征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眼压、视野缺损值、模式标准差均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呕吐、头疼、颈椎疼痛、腰肌酸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甲状腺癌全麻患者采用围术期体位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术后眼压,修复术后视野,减少术后发生体位综合征风险,对预防术后早期并发症具有良好的防控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指导患者早期随意体位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将18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94例患者指导术后2h开始随意活动四肢;对照组92例患者术后予以常规腹腔镜术后护理,比较两组术后腹胀、疼痛和尿潴留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发生腹胀4例,尿潴留3例,腰肌酸痛15例;对照组发生腹胀13例,尿潴留12例,腰肌酸痛60例,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460,6.087,46.885;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2h指导患者随意体位安全可行,可减少患者腹胀、腰肌酸痛和尿潴留,不加重患者活动后疼痛、头晕、心慌和乏力,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0.
刘新萍 《护理学报》2009,16(14):50-51
目的 探讨关怀性护理卧位对施行腰一硬联合麻醉剖宫产产妇术后舒适的影响.方法 100例行剖宫产术的产妇随机分两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关怀性护理卧位,即术后6 h内采取低枕平卧位,头部垫10 cm高的软枕,对照组为传统去枕平卧位6 h后垫软枕.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低颅压性头痛、呕吐、颈肌疼痛发生率.结果 两组产妇均未发生脑脊液外漏引起的低颅压性头痛.呕吐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颈肌疼痛的发生率观察组产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腰一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术后早期予以关怀性护理卧位.可增进患者的舒适,缓解颈肌疼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