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加强口腔科医护人员的自身防护,降低职业危害。方法:分析原因,加强口腔科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宣教,规范操作,配备专用防护用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结果:口腔科医护人员在工作中防护意识增强,防护措施落实到位,无职业伤害事件发生。结论:在口腔门诊工作中切实做好医护人员的职业防范,有效避免职业性伤害。  相似文献   

2.
口腔科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口腔科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并制定防护措施。方法对口腔科医护人员的工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职业防护及对策。结果加强生物性、物理性、化学性危害的预防,提高防护对策可更有效的降低职业暴露危险。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和对医院感染认识的提高,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问题越来越被国内外同行所重视。口腔科与一般科室不同,患者多、周转快、病情隐蔽,约有300多种病原体都可能在口腔治疗中传播。医护人员与患者面对面近距离操作,医护人员的手与患者的血液、唾液、完整或非完整的口腔黏膜直接接触,成为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另外,口腔科医护人员在工作中经常接触一些有毒的化学物质,加上口腔科特殊器械的使用,增加了危害医护人员健康的因素。因此,口腔科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显得尤为重要。做好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不仅可保证医护人员的自身安全,同时也保障了患者的就医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中山市口腔科医护人员在工作中个人防护及教育依从性,为完善职业防护策略及教育平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口腔科工作性质、血源性疾病的传播方式和自身防护的要求,设计了调查表,对中山市28所医疗机构口腔科140名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个人资料,工作情况,过去一年中锐器伤及报告、预防用药情况,教育情况等,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0名口腔医护人员中,戴口罩、穿工作服、接诊前后洗手及干手后戴手套等个人防护措施已经普及;但正确洗手、干手、治疗每个病人使用新防护口罩等防护措施,各级口腔医疗机构存在差异,民营及一级医院口腔医护人员个人防护行为及教育依从性比二级、三级医院低。结论各级口腔医疗机构要重视感染控制及继续教育问题,每一级别人员都应进行继续教育。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和对医院感染认识的提高,医护人员自我防护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所以医护人员严格的自我防护不仅可以避免自身遭受疾病的侵袭,同时避免了医院感染给患者带来的痛苦。1口腔科医护人员职业性危害的因素口腔科与一般科室不同,患者多,周转快,病情隐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口腔科护士职业性防护的进展,为医疗安全提供可靠地环境。方法通过分析口腔科护士职业性危害的原因,探讨了具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结果通过口腔科职业性防护的分析,认为口腔科护士防护应该得到重视。结论口腔科护士职业防护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孟令 《中国实用医药》2013,8(21):270-271
目的探讨口腔科护理人员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方法从生物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以及尖锐器械伤害等方面,对口腔科护理人员职业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针对口腔科护理人员职业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护对策。结论对于口腔科护理人员,制定并实施有效的防护措施,能够降低院内感染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讨文山市及下属的乡镇医护人员对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掌握水平现状,给加强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工作的必要性提供佐证。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文山市221名乡镇医护人员及271名城区医护人员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无论是乡镇的医护人员还是城区的医护人员均对艾滋病的职业暴露防护知识掌握程度不够;乡镇医护人员与城区医护人员在艾滋病暴露后的防护处理知识方面存在的差别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医护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的防护知识宣传培训工作很有必要,应建立和健全一整套标准的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的应急处理系统,最大限度地降低艾滋病职业暴露对医护人员自身健康的威胁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狂犬病暴露门诊医护人员的职业风险及防护措施。方法通过分析狂犬病暴露门诊医护人员在操作过程中面临的种种危险因素,探索并制定出有效的防护措施。结果通过制定并落实可行的职业防护管理办法和措施,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狂犬病暴露门诊医护人员的职业风险。结论制定狂犬病暴露门诊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和方案是预防狂犬病和其他传播疾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正>医院的医护人员通过职业接触感染,这些一直是威胁医护人员自身健康的严重问题。探讨医护人员职业危害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为临床医护人员正确执行防护措施提供依据,以减少职业  相似文献   

11.
戊二醛的职业危害及防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涂勤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4):502-502
目的:探讨医护人员接触戊二醛后有尤职业危害发生以及采取何种防护措施能降低戊二醛职业危害的发生。方法:调查接触2%戊二醛的53名医护人员,了解有无职业危害发生以及采取过何种防护措施。结果:19名医护人员在接触2%戊二醛后发生不同程度的职业危害。31名医护人员在使用2%戊二醛时从未采取过防护措施。结论:部分医护人员对戊二醛的职业危害认识不足,防护意识淡薄,造成接触戊二醛后发生职业损伤。正确的配带口罩、手套、防护眼镜能降低戊二醛的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口腔科医师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方法 指出口腔科医师面临的职业危险因素,主要是生物因素、化学因素,以及物理损伤因素等方面,对危险因素进行详细论述.结果 根据工作性质和特点,从预防原则、暴露后的处理、勤洗手戴手套、汞污染防护、心理素质、健康体检等方面,针对性制订和落实可行的防护措施.结论 医师在思想上要提高自我防护意识,严格执行各项预防制度,医院应该加强监管,降低口腔科医师的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3.
董莉 《中国医药研究》2004,2(6):109-109
目的 加强职业安全防护,确保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方法 查找在医院存在的多种潜在危险,找出原因,采取安全措施,并及时整改和总结;措施:医务人员要严格执行操作常规。结果 医院的特殊环境可使医护人员因工作而面临发生医院感染的职业危害。结论 做好防护工作,首先要提高医护人员自身的素质,加强防护知识教育,注意职业防护,加强安全管理,确保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4.
口腔科医护人员职业防护与交叉感染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长期从事口腔治疗工作的实践中,笔者对口腔科医护人员个人防护的重要性有一些粗浅的见解.尤其是近年口腔诊所在城市和农村日益增多,因大部分诊所条件设备不够完善,防护意识欠缺,导致治疗中医患之间、患者之间交叉感染的病例呈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5.
职业暴露[1]是医疗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职业危害.医护人员因工作性质及环境的特殊性,在工作中要面对各种不同的患者,接触各种病原体的概率远比普通人群高,成为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然而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往往又只注重患者的安全而忽略了医务人员自身的职业安全,医护人员职业防护的力度不够,其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2].本文就医护人员职业防护行为习惯与医院的重视程度的相关性进行初步探讨,旨在为医院加强对医护务人员职业防护的重视,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知识水平,加强和规范防护行为,减少职业危害,保证其健康并提高工作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医药科学》2019,(22):281-283
目的总结医务工作人员在救治和护理狂犬病患者时进行职业防护的重要性,并分析出现职业暴露的原因,给出建议。方法分别总结比较2013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名狂犬病患者资料及在5名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发生职业暴露的具体情况和原因。结果参与救治和护理的7名工作人员中5名出现了职业防护不充分,医护人员出现职业暴露与救治和护理时未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相关,另外也与出现职业暴露时的清洁不够彻底及未严格执行规定的防护措施有关。结论让医护工作者认识到职业防护的重要性,强化职业防护相关知识的学习,制订出现职业防护不当后的处理规定,在救治和护理狂犬病患者时进行职业防护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口腔科护士因专业特点面临着极高的职业风险,该文在临床实践和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提出:应该重视口腔科护理人员规范化岗前培训及口腔科相关的操作规程学习;执行有口腔特色的职业防护措施;以及定期对诊室进行院内环境学的监测;监督各项防护制度的落实等较有针对性的具体建议。并认为只有执行有效的干预措施,进一步规范管理才能真正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从而保障口腔科护士职业生涯的安全。  相似文献   

18.
时磊 《中国医药指南》2012,(30):307-308
目的调查分析医护人员对艾滋病患者的临床护理现状,了解医护人员在护理工作中的自我防护意识,以便于提高医护人员的护理过程中对于职业暴露的防范意识。方法对于我院内48名护理艾滋病患者的护理工作者进行相关的调查分析,研究医护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避免职业暴露的解决方案。结果经过调查发现所调查的医护人员对于艾滋病的基本知识掌握较好,但依旧存在较多的护理人员出现职业暴露的现象。其中护士的暴露率最高,可达85.8%,主要的暴露方式为护理中的针刺、割伤,以及医护人员损伤后的皮肤与艾滋病患者接触,并且在调查中发现医护人员的防护意识与职业暴露的发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在护理艾滋病患者时,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技能以及自主的防护意识是降低临床职业暴露的重要措施,值得临床的加强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医护人员自我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护人员在进行各项治疗护理过程中,由于职业因素存在着许多潜在性危害。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新项目新技术的开展,需要医护人员工作的范围越来越大,而本身职业防护普遍重视不足,应需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20.
黄玲 《中国医药指南》2010,8(12):120-121
目的了解手术室护士执业暴露损伤及其防护。方法对20名从事手术室护理工作1年以上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对接触环氧乙烷灭菌物品和接触含PVC成分的一次性用品认知的程度最低,几乎不防护;对接触有毒有害气体、液体、放射线等防护意识也比较淡漠等。结论有效的控制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损伤,加强对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教育和个人防护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