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糖发生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分析我院67例血透患者自2007年全年7383次血透过程中出现低血糖患者12例33例次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7例患者,男性36例,女性31例;年龄17~82岁,2007年透析7 383例次,发生低血糖33例次,透析中发生低血糖患者12例,其中糖尿病患者7例,非糖尿病患者5例,首次透析发生低血糖2例,发生低血糖昏迷1例。血透中发生低血糖时,轻者进食,重者予以50%GS 60~100 ml治疗后症状均得以缓解。结论:分析血透中发生低血糖原因与葡萄糖能自由通过透析器膜,使用无糖透析液,患者透析前由于进食差、年老体弱而有低血糖倾向,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当等因素有关。在透析过程中密切观察病人,鼓励病人适时进食,糖尿病患者合理控制血糖,完全可以防止和减少低血糖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糖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分析我院51例患者近2年10870例次血透过程中发生228例低血糖反应的临床资料。结果:228例次中糖尿病组占159例,非糖尿病组占69例,予50%葡萄糖40-60毫升治疗后均缓解,按时完成血液透析。结论:分析血透中发生低血糖与使用无糖透析、透析前进食差、年老体弱、血糖控制过严等因素有关。密切观察病情,适时进食,合理控制血糖,防止和减少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给予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护理干预后,低血糖反应发生情况及效果。方法对2014年1月~2018年1月期间经我院行维持性透析的糖尿病肾病共40例患者,对其血液透析过程中不同时段监测血糖,严密监测病人病情变化,若有低血糖发生及时采取护理措施。结果40例透析患者中有19例患者发生低血糖,占47.5%;19例患者中有12人发生于透析开始2小时以内,有7人发生于透析2~4小时内。血液透析前应用胰岛素的12例中,发生低血糖者有9例,占75%,透析前未应用胰岛素的28例患者中,发生低血糖的共有6例,占21.4%,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结论透析患者在透析过程中易发生低血糖,透析前应用胰岛素更易发生低血糖,低血糖的发生多集中在透析开始的前2小时,为此应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及膳食,并且在透析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血糖情况,预防透析过程中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症的诱因及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症的临床资料。结果:低血糖一经确诊,立即予50%葡萄糖注射液40~60ml静脉推注,并继以10%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48例患者均经治疗痊愈出院。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表现多样,及时确诊及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血液透析中的低血糖4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糖发生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分析我院187例血透患者2514例次血透过程中出现低血糖45例66例次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5例患者透析845例次,发生低血糖66例次,首次透析发生低血糖者20例,其中<60岁17例.14例≥60岁患者,发生低血糖24例次.血透中发生低血糖时,轻者进食,重者予以50%GS后症状均得以缓解.结论:分析血透中发生低血糖原因与葡萄糖能自由通过透析器膜,使用无糖透析液,患者透析前由于进食差、年老体弱而有低血糖倾向,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当等因素有关.肾功能衰竭的病人发生低血糖常无典型的低血糖症状,严重的低血糖症可导致不可逆脑功能损害,甚至死亡.但只要在透析过程中密切观察病人,鼓励病人适时进食,不能进食者适时予以50%GS静脉注射,合理控制血糖,完全可以防止和减少低血糖发生.  相似文献   

6.
50例次胰岛细胞瘤手术,根据病情选用持续硬膜外或静吸复合麻醉.10例次于术前晚禁食后2~4小时静注5~10%葡萄糖1000ml到术晨5时止,入手术室前1小时静注50%葡萄糖40~60ml。40例次术晨5时静注50%葡萄糖40~60ml。无一例在麻醉前发生低血糖。肿瘤切除前补液分为葡萄糖组、葡萄糖和非葡萄糖混合组及非糖组,三组于肿瘤切除前血糖维持在2.78mmol/L以上分别占85.71%、82.61%、50%,提示术中应输入葡萄糖为每小时每公斤595.83±288.70mg可减少低血糖的发生率。以上三组在肿瘤切除后补液均改用非糖液体,本组于肿瘤切除后30分钟,33例次有血糖升高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人并发低血糖的治疗护理及诱因分析。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病人34例。结果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病人给予静脉推注50%GS40~60ml后33例恢复,1例因发生不可逆大脑损害遗留肢体瘫痪。结论通过了解老年糖尿病的生理、临床特点,提高对并发低血糖的警惕,加强对本病的预防。  相似文献   

8.
老年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中低血糖原因分析及护理预防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中低血糖的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7年12月40例药物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糖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原因及护理预防措施。结果:发现低血糖症状后立即测血糖;意识清楚者进食甜食或糖水;意识不清者,予50%的葡萄糖静脉注射,或继续予10%葡萄糖注射液静脉点滴,维持血糖5~8mmol/L。所有患者经及时正确处理均完全恢复,未留后遗症。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与生理因素、药物因素、对自身疾病的认识有关;临床护理过程中通过严密观察、及时评估、用药指导、饮食指导、运动指导、心理护理、健康指导等措施来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柳艳丽 《大家健康》2013,(11):135-136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低血糖反应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治疗的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时对患者低血糖表现的观察和血糖的检测,发现低血糖及时予以静脉输注。在护理干预方面要加强病情观察、合理控制血糖和血糖检测,指导患者合理饮食。结果本组低血糖发生率20.0%,经过及时进行葡萄糖输液,所有患者均好转出院。结论血糖控制过于严格、饮食结构、饮食方式改变、疾病、药物影响、年龄、生理因素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低血糖反应的主要原因,认真对患者低血糖的观察和血糖的检测对预防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低血糖反应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分析急诊低血糖昏迷患者的原因,探讨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并观察其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急诊低血糖昏迷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所有患者诱发低血糖昏迷的原因,入院后给予心电监护,保持呼吸道通畅,确诊后给予50%葡萄糖40~80ml静脉推注,必要时可给予20%甘露醇和氢化可的松静脉滴注,同时给予静脉滴注5%葡萄糖或口服糖水监测血糖.观察所有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经积极抢救和治疗后,36例(83.72%)昏迷患者10~60min意识清醒,3d后治愈出院,7例(16.28%)血糖纠正后仍处于昏迷状态,给予甘露醇和氢化可的松静脉滴注后好转,1w后痊愈出院,其中,重度昏迷患者中有4例(57.14%)出现明显的记忆力减退和反应迟钝的表现.结论 急诊低血糖昏迷患者应及时分析病情产生的原因,根据诱因对症下药,合理使用降糖药物,应加强糖尿病人及老年人低血糖预防及处理等方面的健康教育,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沈宏娇 《基层医学论坛》2016,(27):3865-3867
目的:探讨糖尿病低血糖昏迷的病因,临床急救措施,总结护理方法,为该病的急救与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32例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导致低血糖昏迷的原因,归纳急救措施和护理经验。结果认知功能障碍和知识缺乏是导致低血糖昏迷的主要原因,对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立即静脉推注50%葡萄糖40 mL+10%葡萄糖持续静脉滴注,31例在2 h内清醒,经后续治疗及精心护理,1 d~10 d后痊愈出院;1例因昏迷时间过长并发肺部感染未恢复意识最后家属放弃治疗,治愈率为96.9%。结论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是内科急症,起病急,病情危重,不及时抢救会有生命危险。此病重在预防,针对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昏迷的不同原因,对患者及其家属从心理、运动、饮食、用药等方面进行指导,可减少和预防低血糖昏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地尔硫卓控制心房颤动快速心室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2月-2010年12月各种心脏疾病引起的心房颤动患者70例,以上患者心室率均>120次/min,持续时间>60min。观察组在心电监护下给予地尔硫卓10mg加入5%葡萄糖20ml或者生理盐水20ml中,静脉推注,在5min内推注完毕,而后给予地尔硫卓3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滴注速度为25~30μg/(kg.min),对照组给予毛花苷丙0.4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ml中静脉推注,5min内推注完毕,1h后患者心率下降不足15%,在重复推注1次。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和血压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心率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尔硫卓能够快速控制房颤,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血糖昏迷的急救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低血糖昏迷患者58例,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昏迷时血糖均<2.8mmol/L,确诊后立即采用50%葡萄糖注射液40~80ml行静脉推注,而后根据具体病情给予5%或者10%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进行维持.对于给予葡萄糖后仍然昏迷的,可给予20%甘露醇、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脑细胞保护剂等.结果:43例在治疗后10分钟~2小时内意识开始清醒,其余15例血糖纠正后仍然昏迷,给予20%甘露醇、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脑细胞保护剂等.10天内53例痊愈出院;3例有明显的记忆力减退和反应迟钝,其余2例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快速监测血糖有助于低血糖昏迷诊断,为抢救低血糖昏迷患者赢得时间,提高患者预后,避免漏诊误诊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静脉推注荧光素钠不良反应发生的护理对策,以提高荧光素钠用药的安全性。方法对262例静脉推注荧光素钠患者进行密切观察,随时询问自觉症状,推注前后测量血压、脉搏,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262例患者中有10例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其中1例在过敏试验过程中发生了过敏性休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结论静脉推注荧光素钠时,病人不宜空腹,要先做好过敏试验,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心理护理,加强相关护理措施,可以减少和杜绝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无肝素透析过程中预防凝血的观察与护理。方法:观察30例次实施无肝素透析患者,透析前用含肝素100mg的生理盐水500ml预冲管路和透析器,密闭循环20min后将肝素预冲液冲净。透析中定时用生理盐水冲洗透析器和管路预防凝血,严密监测各项指标,发现凝血及时处理。结果:本组患者中发现5例静脉壶严重挂血提前下机,1例严重凝血提前下机。结论:透析中严密观察与护理是预防无肝素透析发生凝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康艾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化疗引起的毒副作用,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方法:治疗组采用康艾注射液40ml~60ml加入5%葡萄糖或0.9%生理盐水250ml~500ml稀释后静脉点滴,1次/d,30d为1个疗程,同时合并全身化疗,对照组单用化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50%,对照组有效率35%。结论:康艾注射液联合化疗不仅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毒副反应,而且能提高患者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7.
白军红  白杨 《海南医学》2014,25(2):305-306
目的 总结双硫仑样反应的急救护理与预防措施.方法 对60例双硫仑样反应患者的急救及护理进行总结,包括对症处理、保持呼吸道及静脉通路通畅、心电及生命体征监护、病情观察、心理护理及预防措施.结果 60例双硫仑样反应的患者经过积极的治疗及护理病情均完全缓解.结论 双硫仑样反应以预防为主,医务人员应熟练掌握双硫仑样反应的临床表现及护理知识,同时加强宣教,重视预防环节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焦玲 《洛阳医专学报》2003,21(2):119-120
目的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应用降糖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低血糖反应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低血糖诊断明确后,立即注射50%葡萄糖60-100ml,后用5%或10%葡萄糖滴注维持24-72h,监测血糖、电解质,纠正电解质紊乱及其他并发症。结果治愈40例,死亡3例。结论重视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的防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首次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 观察首次血液透析360例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病情,加强透析前心理护理、透析中血管通路的护理,做好急性并发症的预防并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结果 经过有效的护理,100%的患者愿意接受治疗,95%的患者在首次透析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98%的患者未因血管通路原因而中断治疗。急性肾衰患者愿意继续透析至肾功能恢复,慢性肾衰者均愿意进入维持性血透。结论 加强对首次血透患者的观察与护理,减少并发症,是患者是否愿意继续接受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分析急诊低血糖昏迷患者的原因,探讨有效的临床治方法并观察其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急诊低血糖昏迷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所有患者诱发低血糖昏迷的原因,入院后给予心电监护,保持呼吸道通畅,确诊后给予50%葡萄糖40~80m l静脉推注,必要时可给予20%甘露醇和氢分可的松静脉滴注,同时给予静脉滴注5%葡萄糖或口服糖水监测血糖.观察所有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积极抢救和治疗后,14例(77.78%)昏迷患者10~60分钟意识清醒,3小时后治愈出院,4例(22.22%)血糖纠正后仍处于昏迷状态,给予甘露醇和氢化可的松静脉滴注后好转,一天后痊愈出院,其中,重度昏迷患者中有2例(11.11%)出现明显的记忆力减退和反应迟钝的表现.结论急诊低血糖昏迷患者应及时分析病情产生原因,根据诱因对症下药,合理使用降糖药物,应加强糖尿病人及老年人低血糖预防及处理等方面的健康教育,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