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和分析我院2001-2005年手术治疗的47例胃间质瘤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我院5年来手术治疗的47例胃间质瘤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及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胃间质瘤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消化道出血与腹部包块.手术治疗是治疗胃间质瘤的有效方法,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胃间质瘤有特殊的组织学和病理学特征,手术是鉴别和治疗胃间质瘤良性和恶性的有效方法,围术期护理对患者的机体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李全  唐刚 《华西医学》2010,(11):1950-1951
目的总结胃间质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2009年10月收治的15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腹痛、腹胀、贫血等,全部手术切除。主要根据胃间质瘤大小和部位决定手术方式。有6例行胃大部切除,8例行胃楔形切除,1例经腹腔镜行胃楔形切除。结论胃间质瘤术前难以明确诊断,确诊有赖于术后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手术切除仍是治疗胃间质瘤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黄惠琼  陈秋芳  刘妮 《现代护理》2007,13(9):796-797
目的观察和分析我院2001-2005年手术治疗的47例胃间质瘤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我院5年来手术治疗的47例胃间质瘤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及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胃间质瘤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消化道出血与腹部包块。手术治疗是治疗胃间质瘤的有效方法,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结论胃间质瘤有特殊的组织学和病理学特征,手术是鉴别和治疗胃间质瘤良性和恶性的有效方法,围术期护理对患者的机体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多排螺旋CT对胃小间质瘤与胃小神经鞘瘤的鉴别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就诊于我院并通过免疫组化或病理证实的胃小神经鞘瘤22例和胃小间质瘤63例,均进行多排螺旋CT扫描,分析两组肿瘤形状、形态、发病部位、生长方式、病灶内低密度影、强化方式与程度。结果:胃小间质瘤和胃小神经鞘瘤形态、发病部位、生长方式、病灶内低密度影、强化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形状、强化程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小神经鞘瘤与胃小间质瘤相比,CT扫描多表现为腔内外或腔外生长、强化均匀、胃底发病,多排螺旋CT能较好的鉴别诊断出胃小间质瘤与胃小神经鞘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胃间质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3年12月住院并经病理确诊的10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主要表现及声像图特征。结果良性胃间质瘤7例,直径均〈5cm,内部回声均匀,多腔内生长;恶性胃间质瘤3例,直径均≥5cm,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有片状无回声区,全部为腔外生长。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胃间质瘤的生长方式、血供、阻力指数和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有待深入研究,超声可作为常规筛查,发现病变后联合其他影像学检查,可提高胃间质瘤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胃间质瘤是胃黏膜下肿瘤,大多数胃黏膜下肿瘤是平滑肌瘤或良性间质瘤,但仍需广泛切除,仅凭活检难以与平滑肌肉瘤、恶性间质瘤鉴别。内镜或手术切除是治疗良性肿瘤的主要方法。随着腹腔镜手术技术的成熟及超声刀和热能刀的使用,2007-2008年我院采用胃镜定位下腹腔镜切除胃间质瘤的手术方法,对5例胃间质瘤患者施行了手术,均获得成功,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胃间质瘤(Gastric stromal tumor,G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笔者收集南昌市第三医院2005—2009年经手术、病理免疫组化证实的病例11例,复习相关文献,探讨胃间质瘤在CT中的影像特点,螺旋CT对胃间质瘤诊断的依据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胃间质瘤的特点、诊治和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1996年8月至2006年1月收住的28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28例中胃间质瘤良性者20例,交界性3例,恶性者5例,随访0.5~8年.2例复发后再次手术,1例反复复发反复切除后死亡,2例死于其他原因,其余25例均未出现复发及转移.结论 胃间质瘤的诊断以病理诊断为准,其中免疫组化结果为重要诊断依据.治疗以局部切除为主,恶性者行胃大部切除或全胃切除.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不同侵袭危险性胃间质瘤超声内镜图像特点.[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经本院病理检查确诊的100例胃间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超声内镜检查,分析超声内镜对不同侵袭危险性胃间质瘤的诊断符合率,并观察不同侵袭危险性胃间质瘤超声内镜图像特点.[结果] 以病理侵袭危险性分级为标准,超声内镜对极低度、低度、中度、高度侵袭危险性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8.89%、80.85%、72.73%、69.23%,总符合率79.00%;不同侵袭危险性胃间质瘤其超声内镜图像特征,如肿瘤形态、回声、钙化、囊变及表面溃疡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内镜对胃间质瘤侵袭危险性分级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且不同侵袭危险性胃间质瘤的超声内镜图像特点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回声、钙化、囊变及表面溃疡上.  相似文献   

10.
胃间质瘤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非上皮性肿瘤,随着影像学的发展,尤其是多层螺旋CT的应用,诊断胃间质瘤的报道有逐年增高的趋势[1].笔者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间质瘤患者多层螺旋CT表现,旨在探讨多层螺旋CT在胃间质瘤中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内镜超声检查术在胃间质瘤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内镜超声检查术(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对胃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9例胃间质瘤患者进行EUS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胃间质瘤在EUS中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均匀或不均匀的低回声,边界清晰.采用EUS诊断胃平滑肌瘤16例,胃囊肿2例,胃脂肪瘤1例.手术后病理诊断胃平滑肌瘤18例,胃平滑肌肉瘤1例.结论 EUS对胃间质瘤诊断率为84.22﹪,EUS既能显示胃壁各层,又能反映肿瘤浸润胃壁的深度,因此EUS不仅可用于胃间质瘤的诊断,而且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并胃神经鞘瘤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减少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胃肠间质瘤并胃神经鞘瘤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例因间断排柏油样便6 d入院。胃镜及腹部CT检查示胃体部黏膜下层占位性病变,初诊为胃间质瘤,行胃大部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胃肠间质瘤并胃神经鞘瘤,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400 mg/d进行辅助治疗,每3~6个月复查腹部CT,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胃肠间质瘤并胃神经鞘瘤临床罕见,提高认识、及时行病理学检查方可减少漏诊。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分析胃间质瘤的内镜超声特征、进行量化评分,评估胃间质瘤内镜超声量化评分系统对内镜下切除胃间质瘤手术风险的价值。方法以无临床症状的、低度侵袭危险性的胃间质瘤为研究对象,应用内镜超声量化评分系统术前对内镜下切除胃间质瘤的风险进行评估,内镜超声量化评分为低度风险的患者选择内镜下切除。结果 21例内镜超声量化评分为低度风险的患者接受内镜下治疗,术后病理证实为胃间质瘤,除有1例患者术后出现0.2 cm×0.3 cm的胃壁缺损,经内镜下修补后愈合良好,余20例无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6个月复查无病灶残留及复发情况。结论根据胃间质瘤内镜超声量化评分评估系统能在术前评估内镜下治疗胃间质瘤的风险,可降低内镜下切除胃间质瘤的术中、术后出血及穿孔的发生率,具有可行性、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鉴别胃间质瘤良恶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参照2013年版WHO胃肠间质瘤预后分组标准~([1]),将17例经病理证实的胃间质瘤患者进行良恶性分组。回顾性分析良恶性两组的常规二维超声和超声造影表现。结果恶性胃间质瘤与良性胃间质瘤相比最大径更大[(8.53±3.64)cm vs(3.64±2.31)cm],形状多不规则(4/6,66.67%vs 1/10,10.00%),超声造影动脉期多可见粗大不规则的血管(5/6,83.33%vs 1/10,10.00%),实质期多不均匀增强(5/6,83.33%vs 0/10,0.00%)(P值均0.05)。超声造影对良恶性胃间质瘤鉴别诊断的准确度高于常规二维超声(87.50%vs 81.25%)。结论超声造影可较常规二维超声更加准确地鉴别胃间质瘤的良恶性。  相似文献   

15.
李长华  伍晓汀 《华西医学》2009,24(3):723-724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9例经手术治疗的胃间质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近端胃切除2例,远端胃切除5例,胃楔形切除12例。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无主要并发症。术后复发2例,5年生存率为47%。结论:胃间质瘤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确诊依赖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手术切除是治疗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6.
超声在诊断胃间质瘤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间质瘤是一种具有恶性潜能的非定向分化的消化道间叶性肿瘤,以往由于病理手段的限制,多将其诊断为胃平滑肌瘤或神经源性肿瘤.近年来,随着免疫组织化学、电子显微镜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国内外学者提出胃间质瘤实为一种独立起源于胃肠道原始间叶组织的非定向分化的肿瘤[1-3].目前关于超声诊断胃间质瘤的报道较少,为此,笔者回顾性分析了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胃间质瘤18例患者的超声声像图资料,旨在探讨超声在诊断胃间质瘤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胃肠道间质瘤(GIST)于1983年由Mazu等提出,是少见的胃肠道间叶性肿瘤,其生物学行为与常见的上皮来源胃肠道肿瘤相比有较大差别。GIST最常发生于胃(60%),占胃部肿瘤的1%~3%。目前关于胃间质瘤报告较少,本文对我院近3年确诊病例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手术病理,探讨胃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胃间质瘤的临床诊断及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5例超声内镜拟诊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资料.结果 25例患者中19例术后病理证实为胃间质瘤,诊断符合率76.0%;21例完成腹腔镜手术治疗,主要的手术方式为局部切除;4例(16.0%)中转开腹,主要原因为术中定位困难.结论 超声内镜可以作为胃间质瘤临床影像学诊断的重要手段,腹腔镜手术切除胃间质瘤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9.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 stromal stromal tumors,GISTs)是一种少见的肿瘤,起源于胃的间叶组织,胃是GISTs的好发部位,治疗上以外科手术为主。作者对本院1996年2月至2005年2月诊治的15例胃间质瘤诊治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张茜  张宏艳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1):1952-1953
目的 探讨单孔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的临床观察要点及护理特点.方法 我科2010年2月~2011年12月共施行14例单孔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针对单孔腹腔镜手术的特点,在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病情观察等方面调整护理方法,并对要点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4例患者行单孔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取得良好的微创和美容效果.结论 单孔腹腔镜技术在胃间质瘤治疗中效果良好,与常规手术相比,其相应的护理也具有新的特点,良好的护理对于促进患者顺利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