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2.
目的:探讨血PSA和BALP的测定在前列腺癌骨显像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96例前列腺癌患者的核素骨显像结果、血清PSA和BALP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①血清PSA和BALP的值随着骨转移分期的增高而逐步升高,且差异显著(P〈0.01);②血清PSA和BALP与骨转移的数目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582(P〈0.01)和0.768(P〈0.01);③血清PSA〉20ng/ml时,骨转移的阳性率为65.4%,血清PSA〈20ng/ml时,骨转移的阴性预测值为92.6%;血清BALP〉20u/L时,骨转移的阳性率为58.9%时,骨转移的阴性预测值为76.5%;当血清PSA〈20ng/ml同时BALP〈20u/L时,骨转移的阴性预测值为100%。结论:血清PSA和BALP测定在前列腺癌骨显像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检测孕妇血清中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LP)、全血骨碱性磷酸酶(BALP),早期预防婴幼儿佝偻病的发生。方法对2005年12月-2007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孕早、中、晚期的孕妇采血进行Ca、P、ALP、BALP的测定。结果与结论孕妇血清中Ca、P、ALP、BALP血清水平在不同孕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骨碱性磷酸酶对早期佝偻病的诊断及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骨碱性磷酸酶(BALP)在基层医院早期佝偻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89例Vit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进行BALP检测并设立正常对照组,对BALP≥250u/L者,结合临床表现进行左腕部X线片检查,并对确诊为佝偻病的患儿给予VitD3等药物治疗,并用BALP动态监测,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发现血BALP检测具有简便易行,快速安全,敏感特异等优点。结论 BALP检测是目前基层医院快速诊断早期佝偻病的好方法。亦是早期评价佝偻病疗效的主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多因素、多途径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防治的影响.方法根据佝偻病的诊断标准、家长对防治佝偻病的知晓程度判断多因素影响佝偻病形成,骨碱性磷酸酶检测对佝偻病防治有指导价值.结果通过各方面因素有无的对比、母亲的文化程度影响佝偻病的数量,早期利用骨碱性磷酸酶检测作为临床指导用药及宣教.结论 因多种因素影响佝偻病的形成,母亲孕期和婴儿从出生后都要有干预,对防治效果更理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儿骨碱性磷酸酶活性与佝偻病和反复呼吸道感染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910名0—3岁小儿应用NBAP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910例受检儿童中,1岁以内小儿NBAP异常率为64.8%,佝偻病患病率为30.4%。1—2岁小儿NBAP异常率为55.9%,佝偻病患病率为18.8%。2—3岁小儿NBAP异常率为40.2%,佝偻病患病率为10.6%。反复呼吸道感染小儿NBAP异常检测率较高。结论0—3岁小儿NBAP异常率和佝偻病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NBAP含量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低磷酸酶血症一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磷酸酶血症(hypophosphatasia)是一种罕见的代谢性骨病,发病率约1/10万。首次于1935年由Chown描述,1948年John Campbell Rathbum提出本病的命名。本病通常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临床上以骨矿化不足、血清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低以及尿和血液中磷酸氨基乙醇含量和血钙升高为特征。现报告一例牙型低磷酸酶血症。  相似文献   

8.
碱性磷酸酶(ALPase)的活性是成骨细胞分化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其活性的高低可反映细胞钙化的能力和向成骨细胞分化的趋势[1]。重组人骨形成蛋白(rhBMP)可刺激成骨细胞、类成骨细胞及已分化的骨细胞,促进其增殖、胶原合成以及细胞中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的表达升高[2]。本实验中主  相似文献   

9.
骨碱性磷酸酶在早期诊断佝偻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探讨骨碱性磷酸酶(BALP)在早期诊断佝偻病中的临床意义,于1995年2月-1997年2月对50例V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进行了BALP检测,并与传统法血钙、磷、碱性磷酸酶检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佝偻病组BALP值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有高度显著性差异,BALP阳性检出率与其他血Ca、P、AKP阳性检出率对照也有高度显著性差异,提示血BALP测定是一种简便、快速、特异、早期诊断佝偻病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骨碱性磷酸酶测定在诊断小儿佝偻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佝偻病,又称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我国小儿四大防治疾病之一.佝偻病不仅使小儿骨发育迟缓、骨质软化,还能引起肌肉、免疫等组织器官功能异常,易患上感染性疾病,严重影响儿童的健康.因此,佝偻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大意义.现将我们利用骨碱性磷酸酶(BALP)检测法和血生化检测法对海口地区婴幼儿佝偻病的监测情况,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用研制成功的血清快速分离板检测儿童碱性磷酸酶(ALP),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天津市儿童医院门诊体检儿童和住院佝偻病患儿共200例,年龄1个月-7岁,其中男性138例,女性62例;从每例受试者手指分别取30μl末梢血同时用血清快速分离板和市售的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试剂盒检测,进行结果比对。结果用血清快速分离板检测ALP,显示结果准确度、重复性良好,显色稳定;200例样本经两种方法比对,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自行研制的血清快速分离板检测儿童ALP,操作简便,试剂稳定,结果易于判别且成本低廉,有利于儿童佝偻病和钙缺乏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2.
前列腺癌(PCa)是男性老年人的常见病,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且PCa患者发生骨转移的概率很高,一旦出现骨转移即已进入晚期。因此,PCa骨转移的早期诊断对患者的肿瘤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意义。我们以血清TPSA在0.2-50μg/L的PCa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检测TPSA的同时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并同期接受核素全身骨显像,旨在探讨血清TPSA和ALP水平联合检测在早期诊断PCa患者骨转移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观察孕后期一次肌注维生素D330万U和口服钙剂来防治先天性佝偻病的效果,用全血干化学免疫浓缩法对567例正常新生儿进行骨碱性磷酸酶(BALP)活性测定。本研究严格依据国家关于先天性佝偻病的诊断标准。方法 在妇产科从东营地区各单位和周围自然村选出孕期满7-9个月的孕妇570名,随机分成预防组和对照组,预防组于孕期7、8或9个月肌肉注射VitD330万U,口服葡萄糖酸钙:每天3g,直至分娩为止。对照组不给任何药物。对两组孕妇生后3天之内正常新生儿567名进行骨碱性磷酸酶检测。采用χ^2与t检验分析先天性佝偻病早期预防的必要性。结果 预防组孕妇285例,有腓肠肌痉挛史者108例,经VitD3和钙剂治疗后仅11例出现腓肠肌痉挛,发生率为3.9%。正常分娩新生儿283例,男145名,女138名,骨碱性磷酸酶检测BALP大于200U/L者47名,异常检出率16.6%。X线检查结果异常35例,异常检出率为12.3%。对照组孕妇285名,有腓肠肌痉挛史者103例,未经任何药物治疗有85例出现腓肠肌痉挛,发生率为29.8%。正常分娩新生儿284例,男139例,女145例,BALP大于200U/L者141例,异常检出率为49.6%。X线结果异常76例,异常检出率为26.8%。结论 经调查表明孕末期投用VitD3和钙剂,孕妇腓肠肌痉挛发生率由29.8%下降到3.9%;小儿先天性佝偻病用骨碱性磷酸检测法,异常检出率由49.6%下降到16.6%,用X线摄片检查法,异常检出率由26.8%下降到12.3%,P值均<0.01,说明防治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骨碱性磷酸酶对婴幼儿佝偻病早期诊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骨碱性磷酸酶(BALP)在婴幼儿佝偻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23例维生素D(Vit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进行BALP检测并设立正常对照组,对BALP≥250u/L者,结合临床进行血清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KP)和X线比较分析。结果BALP检测具有敏感、特异、简单、快速、经济等优点。结论BALP是目前佝偻病早期诊断有价值实验方法,值得普及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分析西安地区0-5岁儿童骨碱性磷酸酶(NBAP)活性分布,为防治儿童维生素D缺乏提供依据。方法对1140名0-5岁儿童应用NBAP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 1.NBAP异常检出率为39.83%。结合临床症状等确诊为维生素D不同程度缺乏的儿童占29.74%。2.受检男、女NBAP检测结果之间无显著性差异。3.1岁以下组NBAP异常检出率最高,3~5岁组最低。结合临床症状等确诊为维生素D不同程度缺乏的儿童也随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4.NBAP结果与季节有关,冬春季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夏秋季。结论 NBAP异常检出率和维生素D不同程度缺乏的儿童随年龄的增长均呈下降趋势。西安地区0-5儿童NBAP活性异常检出率较高,有很大一部分儿童处于维生素D缺乏的亚临床状态,预防儿童维生素D缺乏的任务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先天性佝偻病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探讨检测骨碱性磷酸酶(BALP)筛查方法的效果。方法 2009年~2010年,在大庆市1000名出生1周内的新生儿进行骨碱性磷酸酶(BALP)和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ALP)检测,以筛查先天性佝偻病。结果检测1000名新生儿,先天性佝偻病阳性率BALP检测为12.60%,血清生化检测为1.60%(P〈0.01)。检测1岁以下婴儿200名,BALP与血清生化检测阳性率均为28.50%。BALP检测阳性率胎龄〈34周者最高,出生体重〈2 000 g者最高,第1季度出生者最高(P〈0.01或〈0.05)。结论用检测BALP筛查先天性佝偻病比检测血清钙、磷、ALP敏感。  相似文献   

17.
妊高征孕妇血清及新生儿脐血中ALP及其同工酶测定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与方法对妊高征孕妇血清及新生儿脐血中碱性磷酸酶(ALP)及其同工酶进行检测.结果与结论 ALP总活力,胎盘型ALP同工酶随孕周的增加而增高,37~40w达高峰.重度妊高征时ALP总活力明显升高,而胎盘型同工酶明显降低,两者呈分离现象,重度妊高征时分离显著P<0.01.ALP及其胎盘型同工酶不仅可反映胎盘功能,同时也可以判断妊高征的严重度.而在新生儿脐血中无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小儿血中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P)活性,用以筛查或辅助诊断因钙营养不良引起的骨钙化障碍或其他原因引起的代谢性骨病。分析年龄、性别、喂养方式对小儿BAP活性的影响,从而为防治儿童营养性佝偻病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北京中生金域诊断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小儿骨源性碱性磷酸酶(NBAP)试剂盒,采末梢血进行测定。并比较年龄、性别、喂养方式对小儿BAP活性的影响。结果 390例中BALP〈200U/L者102例,占26.2%;200~250 U/L者148例,占37.9%;〉250 U/L者140例,占35.9%。年龄越小,临界水平和阳性百分率越高。但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具有明显的下降趋势。3月~一组与2岁~一组BALP检测结果比较统计学上无差异(P〉0.05);2岁~一组与4~5岁一组BALP检测结果比较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3月~组与4~5岁一组BALP检测结果比较统计学上差异显著(P〈0.001)。母乳、人工、混合3种不同喂养方式统计学上比较BALP有显著性差异(χ2=22.74,P〈0.01)。结论年龄、喂养方式对婴幼儿BAP活性有影响。小儿BAP检测可作为早期发现、早期诊治小儿骨钙化障碍或代谢性疾病的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同型半胱氨酸(Hcy)、护骨素(OPG)水平变化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科就诊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106例(实验组),健康对照组58例(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血清BALP、Hcy、OPG水平差异,观察血清BALP、Hcy、OPG在不同分期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变化;Pearson分析血清BALP、Hcy、OPG变化与多发性骨髓瘤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血清BALP、Hcy、OPG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实验组血清Hcy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血清BALP、OP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不同预后患者的血清BALP、Hcy、OPG水平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Hcy水平分别与血清β2-MG、LDH水平呈正相关(P<0.05),血清BALP、OPG水平与血清β2-MG、LDH水平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结果示:血清BALP、Hcy、OPG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889,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0.892和0.857。结论血清BALP、Hcy、OPG变化对多发性骨髓瘤病情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血清BALP、Hcy、OPG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预后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骨碱性磷酸酶(BAP)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方法(ELISA).方法 使用两株抗体,一株包被微孔板,另外一株用HRP标记.显色系统使用TMB显色.结果 测定范围在5~ 120ng/mL,最低检测限在1.5ng/mL,回收率在96.4%~ 102%之间,批内和批间变异分别为5.6%和7.9%,正常参考值为<10ng/mL,用502份临床样本考核本试剂盒,与参比试剂盒有很好的临床符合性,与参比试剂盒具有同等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