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正>萆薢分清饮(散),出自南宋医家杨倓撰著的《杨氏家藏方》卷九,原是针对下焦虚寒之膏淋、白浊、尿频而创,具有温肾利湿、分清化浊的作用。现代临床将其多用于主治乳糜尿、慢性肾炎、慢性盆腔炎等疾病,有关其治疗脂溢性脱发的报道较少。梁苹茂教授是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  相似文献   

2.
萆薢分清饮(散)由萆薢、乌药、益智仁、石菖蒲等四味药组成(一方多茯苓、甘草).具有温肾利湿、分清化浊的作用,是中医临床常用方剂之一.《方剂学》、內科学》、《中医大辞典·方剂分册》均谓本方出自《丹溪心法》.然而据笔者考证,早于《丹溪心法》的不少医籍已收录此方,其  相似文献   

3.
萆分清饮(《医学心悟》方)由萆、茯苓、车前子、黄柏、白术、丹参、石菖蒲、莲子心组成,具有清热利湿之效.笔者应用此方加减治疗泌尿系、生殖系疾病,屡获良效,兹举验案3则如下. 心之莲子心,易补脾肾可固精之莲子,诸药配伍,清湿热,健脾肾,标本兼治,故收良效.  相似文献   

4.
萆分清饮源自《杨氏家藏方》 ,药物组成 :萆、乌药、益智仁、石菖蒲、茯苓、甘草。本方为温肾化气 ,分清别浊之剂是治疗阳虚白浊 ,凝如膏糊或小便频数等症的良方。笔者以其加减治疗多种疾病取得较好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 慢性肾炎蛋白尿冯某 ,女 ,36岁 ,1998年 11月 15日初诊。自诉慢性肾炎已 3年余 ,病情时轻时重 ,曾服用多种药物 ,经多方治疗 ,水肿消失 ,但尿蛋白始终在 (++~ +++)之间 ,本次因感冒病情加重。症见颜面及双下肢浮肿 ,按之没指 ,面色白 ,少气懒言 ,腰膝酸软 ,纳差腹胀 ,小溲不利 ,大便正常。查 :咽部充血 ,舌体胖大…  相似文献   

5.
萆薜分清丸是由粉萆薜、石菖蒲、甘草、乌药和炒益智仁5味中药制成的水丸剂,具有分清化浊、温肾利湿之功效,用于肾不化气,清浊不分,小便频数,时下白浊。其中的甘草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等功效。在中医中药处方中使用频率最高。此丸剂药品质量标准中未规定甘草酸含量测定,为了保证产品质量,选择测定甘草中甘草酸作为质量控制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6.
<正>萆薢分清饮出自《医学心悟》,具有清热利湿、分清别浊的功效,原用于治疗赤白浊、淋病等。该方由川萆薢、黄柏、石菖蒲、茯苓、白术、莲子心、丹参、车前子组成,为治疗下焦虚寒淋浊的常用方,以小便浑浊频数、舌淡苔白、脉沉为要点。夏阳教授灵活化裁,在治疗支原体感染导致的白带量多方面取得明显疗效,现将其临床验案1则介绍如下。霍某,女,25岁,已婚,2013年1月19日初诊。患者因"白带量多2个月"就诊于我院门诊。妇科检查:已婚外阴,  相似文献   

7.
程仲龄《医学心悟》所载萆薢分清饮,由萆薢、黄柏、石菖蒲、茯苓、白术、莲子心、丹参、车前子组成,主要用于治疗湿热渗入膀胱,下赤白浊之症。笔者运用此方,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疗效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8.
安欣欣 《光明中医》2003,18(4):62-62
萆薢分清饮源自<杨氏家藏方>,药物组成:萆薢、乌药、益智仁、石菖蒲、茯苓、甘草.本方为温肾化气,分清别浊之剂是治疗阳虚白浊,凝如膏糊或小便频数等症的良方.笔者以其加减治疗多种疾病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苓桂术甘汤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维明  胡蜀宾 《河北中医》2009,31(2):231-231
苓桂术甘汤出自《金匮要略》,由茯苓、白术、桂枝、炙甘草组成,具有温化痰饮、健脾利湿的功效。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病。我们应用该方加减治疗多种病症,收到了很好的疗效,兹举验案3则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 朱震亨在《丹溪心法》中所立的萆薢分清饮,主用萆薢之苦平以泄阳明、厥阴之湿而去浊分清,为本方命名之源;辅以益智仁暖肾温脾固气,石菖蒲辛香醒脾、化湿辟浊而通窍,二药相使以断湿之源,乌药温肾散寒而行滞,茯苓淡渗助萆薢利湿于下;使以甘草稍引药下行达茎中。诸药合用,通中寓固,暖肾醒脾,分清去浊,可治肾虚而湿浊下注所致的白浊、膏淋。笔者从中得到启示,在近十余年临床中,以本方加减,治疗前列腺炎、慢性肾盂肾炎急性发作、慢性肾炎急性发作、慢性盆腔炎、滴虫性阴道炎等病,属于湿浊(热)下注者,往往取得较好的效果。兹举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归气饮的临床应用洛阳医专附属医院(771003)张恺彬“归气饮”一方出自《景岳全书·新方八阵》中的热阵门中。其处方为:熟地黄、茯苓、白扁豆、干姜、丁香、陈皮、藿香、甘草等药组成。该方功效为温中顺气,健脾降逆。主治气这不顺、呕吐和寒中脾肾、脘腹冷痛、肠...  相似文献   

12.
粉萆Xie和绵萆Xie中薯蓣皂苷元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莫可丰 《中草药》2003,34(5):470-471
粉萆和绵萆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 0 0 0年版收载品种[1] 。粉萆为薯蓣科植物粉背薯蓣DioscoreahypoglaucaPalibin的干燥根茎 ,具有利湿去浊 ,祛风除痹之功效 ;用于膏淋、白浊、白带过多、风湿痹痛、关节不利、腰膝疼痛。绵萆为薯蓣科植物绵萆D .septemlobaThunb .的干燥根茎 ,具有利湿去浊 ,祛风通痹之功效 ,用于淋病白浊、白带过多、湿热疮痛、腰膝痹痛。二者均为秋冬两季采挖 ,除去须根 ,洗净 ,切片 ,晒干。1 仪器与试药LC 10Atvp高效液相色谱仪 (日本岛津公司 )薯蓣皂苷元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批号2 0 0 0 0 …  相似文献   

13.
菖蒲郁金汤出自《温病全书》,由石菖蒲、郁金、炒栀子、鲜竹叶、牡丹皮、连翘、灯心草、木通、竹沥、玉枢丹(冲)(一方无木通、灯心草,有菊花、牛蒡子、滑石、生姜汁)组成,具有清热利湿,化痰开窍之功。主治湿热痰浊蒙蔽心包,身热不甚、神昏、谵语等症,笔者应用此方加减治疗肺性脑病、脑血管性痴呆疗效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慢性淋病治以萆薢分清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淋病是由淋病双球菌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粘膜感染为主的化脓性炎症,是一种古老而又最常见的性病。一旦久治不愈即成为慢性淋病,与中医学痨淋极为相似,其发病机理为湿热毒邪外侵,壅郁下焦,耗伤阳气所致。治宜温暖下元,利湿化浊,鼓舞正气以抗邪。本人以萆分清饮首选,...  相似文献   

15.
猪苓汤临床新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苓汤出自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由猪苓、茯苓、泽泻、阿胶、滑石各一两组成。 《医方集解》谓本方功用为利湿泻热,而《血证论》认为本方滋阴利水,祛痰,主治水热互 结,阴亏津伤,发热心烦,渴欲饮水,小便不利或兼有咳嗽,呕恶不利。本人随黄煌教授抄 方多年,见老师运用此方,每获良效,现举2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肾炎治疗上最为棘手的是蛋白尿长期不愈 ,且伴有面足浮肿 ,面色萎黄 ,肢体沉重 ,少气懒言 ,脘腹痞闷 ,纳减便溏 ,妇人带下增多 ,舌质淡 ,脉濡缓等脾气虚弱 ,湿浊阻滞所致病症。方选芪怀六君汤合萆分清饮加减。药如 :太子参、黄芪、怀山药、芡实、白术、苍术、茯苓、菖蒲、陈皮、萆、半夏、益母草、玉米须、薏苡仁等益气健脾、升清降浊。本方用太子参、黄芪、山药、芡实、白术益气健脾摄精 ;苍术、茯苓、陈皮、菖蒲、半夏理气和中 ,燥湿化痰 ;同时重用益母草 30~ 10 0 g,玉米须30 g,萆 15~ 30 g取其清热化瘀利湿 ,湿祛则正安。蛋…  相似文献   

17.
茯苓丸,首见于《是斋百一选方》,后为《指迷方》所收录,该方药仅五味,由茯苓、枳壳(麸炒)、半夏(姜制)、风化朴硝及生姜组成。该方燥湿行气,软坚化痰。其主治范围适用于痰停中脘诸证,如两臂疼痛、手不得上举,或左右时复转移,或两手疲软等而见舌苔白腻、脉沉细或弦滑者。笔者在临床曾以该方化裁治疗1例老年男性患者,收到非常显著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桂枝茯苓丸治疗输尿管囊肿12例益阳市人民医院(413000)刘信奇主题词输尿管疾病/中医药疗法,囊肿/中医药疗法,桂枝茯苓丸/治疗应用桂枝茯苓丸为《金匮要略》方,由桂枝、茯苓、丹皮、芍药、桃仁等5味药组成。原方主治妇人宿有症病。因其具有活血化瘀、消症...  相似文献   

19.
折冲饮出自《产论》,由桂枝茯苓丸和当归芍药散加减而成,二方均出自《金匮要略》。一方主妇女腹腔内有痞块,一方主妇女腹中小痛,二方加减合用主治因瘀血而致下腹疼痛、盆腔内疼痛。适用于痛经、骨盆腹膜炎、子宫内膜异位症、输卵管炎及子宫肌瘤等。笔者用此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靳建旭  费旭昭  靳继宏 《陕西中医》2007,28(12):1686-1687
苓桂术甘汤出自《金匮要略》,由茯苓、桂枝、白术、甘草组成,具温化痰饮,健脾利湿之功效,临床广泛用于中阳不足,以痰饮为表现的多种病症,笔者临证以此方加减,治疗临床常见病,屡获奇效。兹举验案4则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