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倪恩珍  王亚非   《放射学实践》2012,27(1):89-92
目的:总结分析外周恶性神经鞘膜瘤的影像学表现,提高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恶性神经鞘膜瘤的影像学表现,并与手术病理对照分析,11例中行CT检查3例,行MRI检查4例,CT和MRI均检查4例。结果:CT平扫表现为等、低混合密度软组织肿块影,形态不规则,病灶边缘较光整2例,边缘毛糙5例。CT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坏死区不强化,网格样强化2例,不均匀强化5例。T1WI呈等、略低信号,内见局灶性长T1信号影;T2WI序列以略高信号为主,内见局灶性长T2信号,周围软组织见片状浸润高信号;MRI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结论: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颞下窝原发肿瘤CT及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病理证实的颞下窝原发肿瘤的CT及MR资料。结果颞下窝肿瘤形态多不规则。神经鞘瘤多边界清楚(5/6),MR T1WI为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肿物伴线状分隔样低信号,2例通过卵圆孔伸入中颅窝呈哑铃状生长。恶性外周神经鞘膜肿瘤边界多不清楚(4/5),MR T1WI为等信号,T2WI为不均匀高信号,病变可侵犯邻近肌肉及骨质。横纹肌肉瘤MR T1WI为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边界清楚,MR T1 WI等信号,T2 WI为混杂略高信号,增强后较明显强化。腺样囊性癌边界不清,沿神经浸润生长。侵袭性多形性腺瘤MR T1 WI为等、低信号,T2 WI为高信号,侵犯邻近肌肉。淋巴瘤形态不规则,边界清楚,MR T1WI为低信号,T2WI为中高信号,轻度强化,内有线样血管影穿行。结论熟悉颞下窝原发肿瘤CT及MRI表现,有助于提高该部位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周围神经鞘瘤的CT和MRI征象及病理组织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神经鞘瘤30例的CT和MRI征象及病理表现.结果:病变发生在颈部10例、胸部6例、腹部7例(含胃部4例)、四肢7例.30例周围神经鞘瘤中25例为良性,5例为恶性.20例行CT检查,其中17例良性病灶平扫密度较均匀,4例可见点状钙化灶,增强扫描病灶呈轻至中度强化,3例恶性病灶瘤体巨大,囊变、坏死多发,增强扫描强化不均匀.10例周围神经鞘瘤行MRI检查,MRI表现:T1WI病灶呈等或稍低信号,T2 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10例病灶中,2例为恶性周围神经鞘瘤并伴淋巴结转移.结论:周围神经鞘瘤的CT和MR1表现具有特征性,CT和MRI能准确地显示肿瘤形态、部位、内部结构及与邻近结构的关系,对诊断有重要帮助,对手术治疗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的CT和MRI表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的CT和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性。方法搜集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病人12例,术前均进行了CT或MRI检查。结果CT表现平扫上为等、低密度混合的软组织肿块影,外形不规则,边界清楚(n=9)或模糊(n=3);增强扫描时呈不均性强化,坏死区不强化。MRI表现边界模糊,信号混杂。T1WI序列上多与肌肉等信号(n=11),内示局灶性长T1信号影;T2WI抑脂序列上以略高信号为主,边界清楚(n=2)或模糊(n=10),内示局灶性长T2信号,周围软组织浸润表现为片状高信号;增强扫描时呈不均性强化。结论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卵巢少见原发性肿瘤的MR表现及特征,并与病理学对照,以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卵巢少见原发性肿瘤的MR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卵巢淋巴瘤1例,表现双侧附件区T1WI等信号T2WI稍高信号软组织肿块影,信号均匀,边缘光滑。无性细胞瘤2例,表现为盆腔巨大实性软组织肿块影,呈T1WI等、低信号,T2WI呈等-稍高信号,中心可见少量囊变坏死区。卵巢wolffian管瘤1例,表现为不规则浅分叶状软组织肿块影,边界清晰,呈T1WI等略低信号T2WI等、高信号影。卵巢Brener瘤1例,盆腔内软组织肿块影,呈T1WI等信号T2WI略低信号,病灶中心可见斑片状T1WI低信号T2WI低信号提示钙化灶。CT平扫表现为类圆形实性肿块,边界清晰,瘤体内见不规则斑片状钙化。硬化性间质瘤1例,表现为盆腔内巨大软组织肿块影,呈T1WI高低混杂信号T2WI高低混杂信号影。结论 MRI对卵巢少见原发肿瘤的定位以及定性有着无可替代的优势,是目前最为可靠的术前检查手段,能充分显示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但最后确诊仍须结合临床及完整的病理资料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周神经源性肿瘤的磁共振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类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外周神经源性肿瘤21例,其中神经纤维瘤14例,神经鞘瘤6例,恶性蝾螈瘤1例。所有神经源性肿瘤患者行 MRI 扫描。结果:4例神经纤维瘤表现为“葡萄藤”状,10例神经纤维瘤为分叶状,6例神经鞘瘤表现为梭形或类圆形肿块,恶性蝾螈瘤为团块状。神经纤维瘤 MR 均表现为 T1 WI 等信号,T2 WI 以高信号为主,其中夹杂低信号分隔;神经鞘瘤 T1 WI 呈稍低信号,T2 WI 表现为低信号周边环绕高信号即“靶征”;恶性蝾螈瘤在 T2 WI 上表现为高信号,其内可见环形或线样低信号分隔影。结论:外周神经源性肿瘤发生的部位、形状、大小以及信号特点均对其 MRI 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GESS)的 MRI特点,提高对其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LGESS病例的临床及MRI资料。全部病例均行MRI平扫。结果4例均表现为子宫不同程度的增大。病变直径5~12.1 cm,平均9 cm。3例位于宫腔内并累及子宫肌层,呈实性,结合带中断或消失,其中1例侵及膀胱、右侧输尿管、右侧输卵管及右侧卵巢;1例位于子宫肌层内,呈囊性,可见分隔和清晰的边界。3例实性肿瘤 MRI平扫表现为 T1 WI等信号,T2 WI稍高信号,1例信号欠均匀,其内及边缘可见增粗流空血管影;1例囊性肿瘤 MRI平扫表现为 T1 WI低信号,T2 WI高信号,内分隔呈低信号。3例合并子宫肌瘤,1例伴盆腔淋巴结转移。结论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好发于宫腔内,少数发生于子宫肌层,肿瘤多呈实性,也可呈囊性,多向子宫肌层浸润生长,肿瘤于T1 WI呈等或低信号,T2 WI呈高信号,信号可不均匀,其在 MRI 上有一定的特点,能为该病的正确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脑实质内室管膜瘤的MRI表现,旨在提高对其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脑实质内室管膜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颅脑MR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结果:肿瘤10例位于幕上,其中5例位于丘脑,2例位于额叶(其中1例通过胼胝体累及双侧额叶),1例位于颞叶,1例位于额颞叶,1例位于颞枕交界区;幕下脑实质内室管膜瘤2例,1例位于小脑半球,1例位于小脑蚓部。10例肿瘤与脑室关系密切。7例肿瘤表现为实质型,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其中2例病灶内有出血灶,4例可见多发小液化囊变区;5例表现为囊实性型,囊性部分T1WI呈低信号,T2WI呈明亮的高信号,信号与脑脊液信号相似,T2FLAIR像上呈低信号;实性部分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略高信号。增强扫描瘤体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脑实质内室管膜瘤多发生于幕上,且多见于侧脑室三角区周围,与脑室关系密切,多呈实性,周围水肿多不明显。MRI表现有一定的特点,但多数情况下术前明确诊断困难。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睾丸精原细胞瘤MRI表现.方法 18例睾丸精原细胞瘤均行1.5T MRI平扫,其中12例行增强(0.1 mmol/kg)扫描.所有病例均经病理确诊.结果 平扫6例T1WI呈等信号,12例T1WI呈稍低信号,17例T2WI呈低或稍低信号,1例异位到盆腔睾丸精原细胞瘤T2WI呈稍高信号;精原细胞瘤的信号在T2WI与正常睾丸实质差别明显,为边缘清晰的实性肿块,信号不均匀,病变出血、坏死少见,8例合并鞘膜积液.增强扫描显示5例轻度强化,2例较明显强化,5例呈不规则网状强化.结论 MRI对诊断睾丸肿瘤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椎管神经鞘瘤的MR表现及分型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研究椎管神经鞘瘤的MR表现及分型。方法:对比60 例(66个肿瘤)椎管神经鞘瘤的MR表现与病理改变。结果: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 信号高于脊髓、增强为均匀强化31 个肿瘤,病理证实为实质性肿瘤;T1 、T2WI整个信号强度与CSF相似、增强为环状强化13个肿瘤,病理为囊性肿瘤;T1、T2 信号强度不均匀、增强呈环状和肿块状强化21个肿瘤,病理为囊、实性肿瘤。结论:椎管神经鞘瘤的MR表现分为3型能客观地反映其病理特征,更有助于与很少囊变、多数表现为与脊髓呈等信号的脊膜瘤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