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枣汤煎服法发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明德 《山西中医》1994,10(2):42-43
十枣汤以其药精效宏而立于逐水剂之首。但因方中之药峻猛有毒,故令人知难而退,余在十枣汤“枣汤送末法”的基础上,审病之新久、辨病人之体质、察积水之多少而衍化出“枣肉为丸法”和“枣汤煎服法”二法。其疗效出人意料,未见毒性作用。本文意欲以“十枣汤”逐水二法拓宽中医对“胸水”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气功》1994,(7)
龙虎益智养生动法咨询本功6是\民问挖掘出来的传统养生益智功法,法简效宏,首次练功’即可在夫部和腹部体验到强烈的气感,不用流大汗吃大苦,即可达到健身益智的目的。自本站推广以来,受到强烈反响,为了使本功法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现首次向全国开展功法...  相似文献   

3.
论《血证论》中和法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法为八法之一,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理肠胃之分。《血证论》中以和法为第一良法,运用于所有血证治疗之中,为治血证之总则,用于表里、营卫、脏腑、气血、阴阳不和的各种血证。临证治法有补气和血、补血和气、补阴和阳、补阳和阴、润燥和血、泻火和血、降气和血、化痰和血、泻水和血、化瘀和血十法。  相似文献   

4.
泻下法治疗肺部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建民 《新中医》2007,39(2):89-90
泻下法属中医学八法之一,是中医临床常用治法。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是泄下通便,二是泻下逐水。前者常用于治疗温热病变中热结胃肠阳明腑实证,以及胃肠积滞、大便秘结、蓄血、痰积、虫积等;后者主要用于体内蓄水证,如腹水、胸水等,更有用泻下法治疗急腹症。笔者依据中医学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以及异病同治、表里互治、实者泻之的原则,运用泻下法治疗肺部疾病,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治疗体会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5.
泌尿系结石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以腰痛如绞、牵引少跟、牵及外阴\尿中带血等为特征。笔者近年来采取辨证论治的方法治疗泌尿系结石,获得了满意的疗效。兹将四法简介如下:l病因病机(诸病源候论)认为,“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脱热故也……其病小便疼痛涩数,淋漓不定。”(中藏经)亦日:“虚伤其气,邪热渐深,结聚成砂。又如:水煮盐,火大水少,盐渐成石。”因此.中医认为结石形成的原因是肾虚而膀俄热,肾气虚弱则膀脱气化不利,加之平素喜食甘热之品,以致湿热积于下集,日积月累,尿中杂质受其煎熬而结为砂石。若命门火衰.…  相似文献   

6.
怎样进入甚深境──广说藏密甚深修持法俸怀邦甚深修持法,它最早来来源于释迦牟尼开经偈的第一句话:“无限甚深微妙法……”中。在酒迎牟尼以前,修方已出现了四投、八定。四被)\定的壬要特点是二律以上就幕只请霎状态,回淳风区从三道H始就强调无息的状忑,即以相的...  相似文献   

7.
和法探析     
和法最能集中反映中医学调整阴阳、恢复平衡的治疗法则。和法是治疗八法之一,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指的是和解少阳,用小柴胡汤化裁;广义是指凡体现兼顾调和之用意的方法和方剂。正如张介宾所言:“和方之剂,和其不和者也。凡病兼虚者,补而和之;兼滞者,行而和之;兼寒者,温而和之;兼热者,凉而和之。”笔者现以和法为主要治则的经典方剂,  相似文献   

8.
韩琦  田洪军 《光明中医》2014,29(2):284-285
目的 观察水血同治法之方剂治疗玻璃体积血的疗效.方法 56例玻璃体积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8例,内服水血同治法之方剂;对照组28例,内服活血化瘀之血府逐瘀汤,观察两组玻璃体积血吸收程度.结果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2%,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水血同治法之方剂与单纯活血化瘀之血府逐瘀汤相比较能明显加快玻璃体内积血的吸收.  相似文献   

9.
<金匮要略>是最早论述辨证论治的中医经典著作之一,内容广泛,蕴涵深厚.其运用通腑法进行泻热、导滞、逐水.并具体区分燥热、湿热、瘀热、寒积、热积、宿食以及胁下之水、肠间之水、与血互结等与血室之水的不同,采用不同方法治疗.理清法明方效药精,直至今日仍对临证有相当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0.
提壶揭盖法临床应用3则王玉芬,李国庆山东利津县第一人民医院(257400)主题词宣肺,利水,医案提壶揭盖法即通过宣肺气而利水的一种治疗方法,由于肺为水之上源,通调水道,水液只有经过肺的宣发和肃降,才能使人体之水液宣降有度。在临床中由于水液代谢紊乱所致...  相似文献   

11.
陈新  崔健  关鹏  覃欢  张雷 《吉林中医药》2009,29(12):1085-1085,1106
目的:通过实验考察仿生化提取法对黄芪总皂苷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黄芪总皂苷为指标,对仿生化提取法、水提取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仿生化提取法提取的黄芪总皂苷含量较水提取法显著提高。结论:黄芪药材的提取用仿生化提取法优于水提取法。  相似文献   

12.
水试法、火试法在中药鉴别中的应用孙翠珍①王恩英①水试法和火试法,是用水和火直接做试验,在实验中观察某些中药所呈现的特殊现象以鉴定中药的真伪、优劣。这两种传统的中药经验鉴别方法,具有简单、方便、迅速、成本低等特点。目前,在基层医院还不具备现代科学仪器能...  相似文献   

13.
中药材的水试法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试法是利用某些药材在水中或与水接触所产生特殊的变化,从而达到鉴别中药材品种真伪优劣目的的传统方法。根据药材与水接触后所产生的现象,主要归纳为水溶法、查色法、浸泡法、加热法、沉浮法、其他法,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洗浴疗法又称熏洗法、药浴法,是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选用一定的中药煎汤熏洗患部或全身,利用水的温热作用、机械作用、化学作用及借助药物蒸气和药液的熏洗,起到疏通腠理、散风除湿、透达筋骨、活血理气等作用,达到治疗疾病之目的,属于中医外治法的范畴。近些年来不少临床学者研究发现.洗浴法不仅治外病有良效,且对于内伤杂病亦有良好的效果。故此,笔者就有关文献概述如下,探求内病外治之机理,扩大内伤杂病治疗之新途径、新思想、新方法,期望能对临床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张云鹏运用攻下法治疗肝脏病的经验周琴花上海市中医文献馆(上海200020)攻下法是泻下邪热,攻逐结滞之法,凡热邪搏结,燥屎停滞,瘀血积聚,痰滞水结之证,均可用之。张师在治疗肝脏疾病中,常建殊功,现介绍如下。1利胆攻下法治肝胆湿热(黄疸型肝炎)居某,男...  相似文献   

16.
活血化瘀法的创立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忠诚  谢万根 《新中医》2003,35(4):74-74
活血化瘀法属于中医治法中的消法,其立法依据是“坚而削之,结而散之”。运用活血化瘀方法治疗疾病,最早的文献记载当是《伤寒杂病论》用桃仁承气汤、抵挡汤治疗太阳蓄血证。此后,诸医家对活血化瘀治法提及较少,多归结到下法、消法中。如金·张子和认为“催生、下乳、磨积、逐水、破经、泄气,凡下行者皆属下法”。明确提出活血化瘀法则的是清代医家王清任,不但将活血化瘀法从其他治法中分离出来,还创立了气虚致瘀,血亏致瘀,邪与血结致瘀的血瘀病机,为活血化瘀治法提供了临床使用依据,并创立了根据人体部位不同而用的通窍活血汤、…  相似文献   

17.
水试和火试法鉴别常用中药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试和火试法鉴别常用中药材浙江温岭县中医院(317500)陆维承[关键词]水试,火试,鉴别水试和火试法鉴别中药材是中药鉴定工作者必备的基本功之一。它以简单易行、迅速、准确率高等特点一直沿用至今,现将常用中药材的水试和火试鉴别方法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利水法,是运用具有渗湿,利水作用的药物,以祛除人体潴留的水湿之邪。笔者20多年来在利水法基础上配宣肺、益气、温阳、清热、活血、理气等法用于水湿为患诸证,其疗效颇著,现介绍如下。一、宣肺利水肺为娇脏,水之源,不耐邪侵,风邪所伤,则肺气失宣,不能通调水道,水溢于肌肤,发为水  相似文献   

19.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地乃大宇宙,人身为小宇宙。成年人体内水分占体重的70%,随着体内水分比重的不断下降,生命亦逐渐趋于终结;因此,人的一生都离不开水,甚至可以说活在“水”中。消渴病之发生与发展,均与津液——“生命之水”密不可分,故“治消”即“治水(津液)”,本文提出“澄清水源”“疏导水道”“涵水养脏”等“治水三法”。  相似文献   

20.
浅谈外敷法     
浅谈外敷法从近几年来的临床报道看,外敷疗法对心、脑血管病变、外科肿瘤等大病顽疾都有较好的疗效。笔者仅就外敷法的有关规律性问题作一探讨。1适应病症内治之理即外治之理。根据四诊八纲,辨证论治之原则,各科病症均可选用外敷法。外敷法对势急凶险之病症(腹水、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