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有食管癌家族史的58例食管癌患者及其23名一级亲属、20例其他癌家族史的食管癌患者,进行了细胞免疫功能测定,并以无癌家族史的114例食管癌患者及3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表明,有癌家族史的患者,其皮肤迟发超敏反应和淋巴细胞转化,明显低于无癌家族史者(P<0.05);其一级亲属的迟发超敏反应,淋细胞转、IL-2诱导反应、NK活性亦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且,约2/3的有癌家族史的患者,与其亲属有关类似的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区食管癌家族聚集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沈月平  高玉堂 《肿瘤》1998,18(6):391-393
目的研究上海市区食管癌家族聚集性。方法用全人群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调查902例30~74岁食管癌新发病例,按频数配对随机配以1552例对照。结果食管癌家族史是食管癌的危险因素,男女相对危险度达到2~3左右,食管癌发病风险随着一级亲属患病人数的增多而增加(趋势检验P<0.001)。食管癌家族史调整人群归因危险度男性、女性分别为8.3%、9.2%。经过Li┐Mantel┐Gart法计算食管癌分离比为3.83%(95%CI=3.12%~4.48%),提示属多基因遗传。根据Falconer方法,男性、女性遗传度分别为33.2%±5.3%,38.4%±3.6%,男女合并为35.7%±2.2%。结论上海市区食管癌存在家族聚集现象。食管癌家族史增加食管癌发病风险。研究表明尽管遗传因素在食管癌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但食管癌的发病风险主要来自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3.
应用银染色方法研究了食管癌患者、正常人及患者一级亲属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核仁形成区。发现食管癌患者的银染核仁形成区均数及其最大横径均数明显高于正常人。G组中,患者一级亲属的银染核仁形成区均数亦明显高于正常人。结果提示,在食管癌患者淋巴细胞中rRNA基因的数量和转录活性之间呈正相关且明显高于正常人。  相似文献   

4.
食管癌患者及其一级亲属染色体脆性部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新  李勇 《癌症》1996,15(5):349-351
分析了36例食管癌患者,31例患者子女及30例正常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CAR)和脆性部位(FS)的变化。发现(1)食管癌患者及患者子女的CAR、FS都显著增高,说明染色体不稳定和个体患癌易感性增加密切相关,是食管癌发生的遗传物质基础。(2)食管癌患者及其患者子女FS与癌基因、癌断点一致符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FS与癌基因、癌断点有一定相关性。这有助于揭示癌变的发生机理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249例食管癌病例家族史的调查和病例对照研究,认为食管癌为多基因遗传病,其加权平均遗传度为32.2%,病例一、二级血缘亲属患癌的SMR值均大于1,并有统计学显著意义,且随着血缘关系越接近,其SMR值越大,而对照SMR值均显著低于病例相应各级亲属的SMR,其值的大小与血缘关系远近无关,说明了遗传因素在食管癌发生中有相当的病因学作用,其一级血缘亲属的归因风险和相对风险分别为121.39%/10万和2.60。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该地区单卵双胞胎食管癌发生特征及食管癌患者家族史调查,加深对食管癌变中遗传和环境因素作用影响的理解。方法:采用流行病学问卷调查和分析食管癌高发区30岁以上95对单卵双胞胎的疾病谱和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以及食管鳞癌患者家族史。结果:体质量和身高资料完整的21对双胞胎中,12对BMI值一致(BMI值±1)(57%),男女之间无差异。95对双胞胎中,7人发生恶性肿瘤,包括3例食管癌,1例肝癌,2例胆囊癌和1例淋巴瘤。除1对双胞胎同时发生胆囊癌外,其余均为单发。食管癌家族史调查发现9对双胞胎食管癌家族史阳性,3例食管癌患者均为食管癌家族史阳性。在2323例食管癌患者中,林州居民共1172例,食管癌阳性家族史352例(30%);林州以外河南地区共351例,家族史阳性63例(18%);河南省以外800例中,家族史阳性共136例(17%),林州居民食管癌阳性家族史的比例与其他地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河南林州地区食管癌家族聚集现象明显高于河南其他地区及河南以外地区,河南林州1/3的食管癌患者有明显遗传倾向;环境因素可能仍是食管癌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安溪县食管癌的遗传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遗传因素在福建省安溪县食管癌中的作用及食管癌的遗传模式。[方法]应用遗传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调查分析食管癌病例组和对照组的一级亲属患食管癌的患病情况,应用Li-Mantel-Gart法与Penrose法估计遗传模式,Falconer法计算遗传度。[结果]安溪县食管癌具有家族聚集性,Li-Mantel-Gart法与Penrose法结果显示食管癌属于多基因遗传性疾病,分离比为0.0433(95%CI=0.0338~0.0528),其一级亲属遗传度为38.66%±2.67%。[结论]安溪县食管癌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倾向,符合多基因遗传模式。  相似文献   

8.
180例可手术食管癌单纯放疗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180例经组织学证实为食管癌并经外科医生确认食管病变可进行手术,但因各种原因而未能手术者。病变长度2~9cm。作者采用常规等中心三野照射或先前后野对穿后改为等中心照射,总量5~7周为50~70Gy。全组病人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4.4%、34.4%、23.3%。3、5年生存率上段好于中下段(P<0.05)。能手术的食管癌单纯放疗的疗效与手术治疗相似。上段癌单纯放疗的疗效稍好于手术或放射加手术综合治疗,中段癌放疗的疗效稍差于手术,下段癌放疗疗效比手术明显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磁县食管癌(含贲门癌)家庭聚集性及遗传因素在磁县食管癌病因中的作用,计算食管癌分离比及一级亲属遗传度。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逐例入户调查了285 例食管癌的新发病例及1 415 例对照者的一级亲属食管癌患病及家族史等情况,比较其食管癌的患病率。用二项分布拟合优度χ2检验食管癌家庭聚集性;单病例法(Li-Mantel-Gart)计算分离比;Falconer 法计算遗传度。结果:食管癌先证者一级亲属发生率(12.80%),高于对照者一级亲属发生率(7.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4,P=0.000)。 食管癌在家族中分布不符合二项分布,呈现明显的家族聚集性(χ2=288.19,P<0.0001)。 食管癌遗传度为(29.67± 4.32)% ,分离比0.181(95% CI:0.157~0.205),可认为属于多基因遗传病。结论:磁县食管癌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食管癌家族史增加食管癌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研究食管癌及癌旁组中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early growth response gene-1,EGR-1)的表达,探讨EGR-1 mRNA表达与食管癌患者临床病理生理特征的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技术检测68例食管癌患者EGR-1 mRNA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EGR-1 mRNA在正常食管组织表达最高,在癌旁组织表达次之,在癌灶中心组织表达最低;EGR-1 mRNA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与原发肿瘤的部位无关;与原发肿瘤的大小、肿瘤细胞分化程度、P-TNM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密切的关系。结论:食管癌的癌变可能与抑癌基因EGR-1 mRNA表达减弱有关系;食管癌组织EGR-1 mRNA表达水平可作为食管癌恶性度及预后判断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食管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发病情况,探讨乏力与食管癌的TNM分期和预后等的关系。方法:选择确诊为食管癌拟手术治疗的住院患者,依据Chalder乏力评价量表判断患者乏力的程度,将患者分为乏力组和无乏力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病理及随访结果等。结果:226例患者中有68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乏力,乏力的发生率为30.1%;乏力与食管癌的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等有密切关系,P〈0.05。结论:乏力与食管癌的TNM分期和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2.
林焯唐  梁克理 《癌症》1991,10(4):337-338
实验研究表明,DNA损伤/修复和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和非程序DNA合成(Unscheduled DNA synthesis,DNA)都是反映DNA损伤/修复的较好指标。我国食管癌的流行病学调查、遗传度分析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河南、河北、山西等省都有明显的食臂癌家族聚集和遗传易感现象。为此,本文测定并观察比较了食管癌患者、食管癌高发家族成员和正常人的紫外线或/和盐酸氮芥诱导的淋巴细胞UDS和SCE,从这一侧面探讨肿瘤的遗传易感性。  相似文献   

13.
食管癌肉瘤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食管癌肉瘤的组织发生学。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检测20例食管癌肉瘤的石蜡切片中Keratin,EMA,Vimentin,Actin,Desmin,Myoglobin,NSE,S-100,MAC 387,α1-ACT和Lysozyme12种标记。结果 癌肉瘤中的癌成份上皮性标记均为阳性。16例鳞癌Keratin+++,2例腺样衰性癌Keratin++,EMA++;1例粘液表皮样癌  相似文献   

14.
槐耳颗粒对食管癌细胞凋亡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槐耳颗粒对食管癌患者肿瘤细胞的凋亡作用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2000年8月至2002年1月间食管鳞状细胞癌40例。实验组20例,手术前口服槐耳颗粒20克/次,3次/日,15~20日,术后第8天继续口服30天;对照组20例,手术前至实验结束未给予任何化疗药及提高免疫力的药物。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肿瘤细胞的凋亡,电镜观察肿瘤细胞凋亡形态的改变,应用外周血T淋巴细胞嗜银染色技术(Ag鄄NORs)观察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活性,应用SAP法测定T细胞亚群CD4+、CD8+、CD4+/CD8+。SPSS10.0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肿瘤细胞凋亡率分别为(7.1±2.9)%、(5.2±2.6)%,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电镜下观察,实验组肿瘤细胞有明显凋亡形态改变。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前、术后第14天外周血T淋巴细胞Ag鄄NORs和T细胞亚群CD4+、CD8+、CD4+/CD8+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术后第45天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手术前后外周血白细胞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口服槐耳颗粒可以引起食管癌患者肿瘤细胞的凋亡增加;对患者的免疫功能有调节作用;无明显骨髓抑制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体重和免疫功能下降的康复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肿瘤外科收治的108例食管癌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4例,其中对照组2例退出。均给予围手术期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开展综合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体重与免疫水平相关指标。结果术后2周,观察组患者较就诊时体重下降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CD4~+/CD8~+水平及Ig G水平均高于术前;两组患者TNF-α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食管癌术后体重和免疫功能下降患者,开展综合康复护理,有助于减少患者术后体重下降量,增强其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6.
食管癌局部免疫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微矩阵表达谱基因芯片研究3例食管癌及其对照癌旁组织(距病灶2cm以内)的局部免疫相关基因的变化。在所检测的3例临床标本中,共有的差异表达免疫相关基因8条,上调基因5条,下调基因3条,有多类基因,有免疫蛋白超家族、细胞因子、膜联蛋白等。食管癌和对照癌旁组织间存在差异表达的免疫相关基因,其与癌的发生、发展的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7.
食管癌肉瘤五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食管癌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通过5例食管癌肉瘤术前X线钡餐造影术、纤维内窥镜观察,并术后病理检查、免疫组化学染色、随访。结果 5例食管癌肉瘤术前仅1例确诊,4例诊断为鳞癌。肿瘤为带蒂的息肉型,癌的浸润限于粘膜层。癌与肉瘤成分相间混杂但无移行过渡,免疫组化染色各自表达相应抗体。术后随访:5年以上3例,2 ̄5年2例,患者健在。结论 食管癌内瘤术前X线钡餐造影和胃镜难以确诊。其组织学上有别  相似文献   

18.
探讨食管癌外照射加腔内放疗与单纯外照射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食管癌外照射加腔内放射与单纯外照射治疗的生存率及副作用。材料与方法1989年2月~1992年7月110例经病理证实的食管中段癌,病变长度均小于7cm的放疗病例平均分成两组,A组为单纯外照射组(对照组),B组为外照射加腔内放疗组(治疗组)。病例均无远处转移及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结果两组远期生存率无明显差别,近期副反应无明显差别,远期副反应及局部复发率A组明显高于B组。结论两种治疗方法远期疗效无差别,外照射加腔内放疗,不仅减少局部复发率,还可减少全身反应,缩短治疗时间,不失为一种治疗食管癌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9.
Hou P  Zheng J  Wang Z 《中华肿瘤杂志》1997,19(5):336-338
目的寻找食管癌的抑癌基因,揭示食管癌的遗传易感性和癌变原理。方法采用Sou-thern杂交和PCR方法,检测食管癌细胞系中缺失的三个DNA片段(12H2、33B2和33B3),在20例食管癌组织和相应的癌旁组织及三个高危家族成员外周血中的缺失情况。结果在癌和癌旁组织标本中,12H2的缺失频率最高,癌组织为61.1%,癌旁组织为22.2%,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为45.4%;33B2分别为30.0%、10.0%和50.0%;33B3分别为20.0%、10.0%和25.0%。12H2和33B3在三个高危家族中未发现种系改变和先证者的体细胞纯合缺失。33B2在一个家系的先证者中存在体细胞纯合缺失,但未发现种系改变。结论12H2、33B2和33B3可能为新的食管癌候选抑癌基因,且与食管癌的进展和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20.
三兄弟共患食管癌钱立庭程广源赵于飞食管癌高发区存在明显的家族聚集性。遗传学分析提示:在某高发区人群中约有19%的居民拥有一隐性遗传易感基因,作者报道2个家族中各有3兄弟均患食管癌的病例,提示食管癌发病的遗传背景。临床资料见附表。其中甲组三兄弟的父亲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