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德阳市儿童道路交通伤流行病学特征,提高患儿道路交通伤救治水平和防范措施。方法:回顾分析德阳市人民医院自2010-01-2011-12收治的2498例儿童道路交通伤致伤原因及临床特点。结果:2498例儿童道路交通伤最易发生年龄段在〉4-9岁(54.28%),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P〈0.05)。儿童道路交通伤以轻伤为主,擦挫伤为主要类型。汽车和摩托车是最主要肇事车辆和导致死亡的肇事车辆,主要的致死原因为颅脑损伤和腹部损伤。道路交通伤害主要发生在市区,发生时间主要在交通拥堵的上、下班时段。结论:德阳市儿童道路交通伤害有其自身的流行病学特点,倡导文明驾驶,完善道路交通公共设施建设,开展针对儿童道路交通事故防范的宣传教育,改进急救体系和服务模式等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协作,将能有效的减少儿童道路交通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2005年蓬莱市医院急诊伤害监测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山东省蓬莱市医院急诊伤害发生状况,为制定伤害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蓬莱市随机抽取1个县级医院、1个中心乡卫生院和1个普通乡卫生院建立医院急诊伤害监测系统,以2005年首次在监测现场医院就诊的各类伤害病例作为监测对象.结果 2005年3家监测医院共收集合格伤害报告卡6386份,其中男性为4537人(71.05%),女性为1849人(28.95%),性别比为2.45:1,平均年龄为(36.8816.40)岁;伤害发生原因居于前3位的依次为交通事故伤害(32.38%)、钝器伤(26.82%)和跌落(26.21%);25~岁组和35~岁组人群发生伤害最多,占总数的81.90%;伤害发生月份主要集中在8~11月,发生率以0:00~1:00、10:00~11:00、和15:00~16:003个时段最多;农牧渔人员和学生以道路交通伤害多见,工人以钝器伤为主;大多数伤害属于意外事故,占91.01%.结论 道路交通伤害已严重威胁当地居民的健康,特别是社会劳动人口,因此开展道路交通伤害及其他伤害的预防控制工作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3.
6458例急诊伤害病例特点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急诊伤害发生的特点、规律及伤害病人急诊救治情况 ,为制定伤害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资料收集的方法 ,对 2 0 0 1年 7、10月以及 2 0 0 2年 1、4月上半月在所选择的医院急诊首诊的伤害病例进行调查。由接诊的医生亲自对病人进行询问 ,填写统一的调查表。结果 本研究共收集到 6 4 5 8例伤害病例调查表。伤害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 94 :1。 15~ 34岁组伤害比例最高占 5 4 80 %。意外伤害占伤害总人数的 81 14 %。工人、农民、学生伤害居职业前三位。伤害发生的昼夜分布存在集中趋势 ,围绕 13:2 6 0 7分布。伤害地点以公共场所中街道公路为主 (占 4 3 33% )。机械性损伤最常见 (占5 3 30 % )。机动车运输事故是伤害的首位死亡原因。跌倒是 6 0岁以上老人的第一位伤害种类。伤害病死率为 2 32‰。结论 急诊室伤害监测是伤害发生情况的重要信息来源 ,通过本研究提出了对伤害干预重点  相似文献   

4.
莫根强  乔圆圆 《疾病监测》2007,22(4):263-265
目的 探讨浙江嘉兴市秀洲区居民伤害死亡情况及死因,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对2003-2005年嘉兴市秀洲区居民死亡监测资料,用描述流行病学进行伤害死亡情况和死因分析.结果 2003-2005年嘉兴市秀洲区居民伤害死亡率为61.60/10万-70.45/10万.年平均死亡率为64.91/10万,占死亡总数8.74%,居所有疾病死因第4位;按潜在寿命损失年数(PYLL)排位.伤害列居第2位,总PYLL为11010.5年,平均减寿数为18.29人年/人;伤害是1~44岁人群主要死亡原因,占死亡的47.60%(35.83%~95%之间).居民伤害前5位死因为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淹溺、自杀、意外跌落、机动车以外的运输事故,占伤害死亡的86.05%.结论 伤害死亡是嘉兴市秀洲区居民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应针对主要死亡原因,全面系统实施人群干预措施,预防控制伤害.  相似文献   

5.
邵永强 《疾病监测》2012,27(3):226-229
目的 了解浙江省温州市居民伤害死亡分布特点及发生规律,为开展伤害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利用温州市死因监测死亡报告数据,按国际疾病分类法ICD-10进行死因分类。 结果 2010年温州市伤害死亡率为46.30/10万,占全死因的8.28%,居第5位。按潜在寿命损失年(YPLL)进行排位,伤害从第5位跃居到第2位,平均减寿率(YPLL)为7.20,平均减寿年数为15.65年,伤害死亡前4位死因依次为非故意跌落、机动车交通事故、自杀、淹死。自杀方式以农药等化学制剂、悬吊居前2位,占67.27%。 结论 伤害是温州市居民的主要死因, 非故意跌落、机动车交通事故、自杀、淹死是温州市城乡居民非故意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自贡市居民2001~2009年伤害死亡原因,为自贡市制定伤害防制策略、措施及提出相应卫生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01~2009年自贡市居民死亡监测资料,对死因别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YLL)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2001~2009年自贡市伤害累计报告死亡10 957人,粗死亡率38.13/10万,标化死亡率36.07/10万。伤害死亡率以65岁以上老年人最高。前6位伤害死亡原因依次是:溺水、机动车以外的运输事故、自杀、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意外跌落、意外中毒,合计占伤害死亡的76.55%。伤害死亡的潜在减寿年数(PYLL)为334 325.50人年,平均潜在减寿年数(APYLL)为34.67年,PYLL率为11.63‰,男性PYLL率高于女性。结论自2006年以来,自贡市居民伤害死亡呈上升趋势,是造成居民寿命损失的主要原因。伤害死亡已成为影响自贡市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应针对自贡市伤害死亡谱和目标人群制订有效的控制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浙江省慈溪市门诊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和规律,为伤害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层随机抽取慈溪市县级医院、中心镇卫生院和乡卫生院各一家,以2004年7月1日至2005年6月30日到医院门诊就诊并被诊断为伤害的首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果 共报告伤害病例15 808例,男女性别比为1.92:1,平均年龄为(33.7317.06)岁,15~59岁占79.8%.前4位职业依次为农民、工人、学生、待业/下岗者.伤害多发生于公路/街道、工作场所、家中和学校,主要发生于旅行、工作、体育活动时,发生时间多在9:20-20:00.导致伤害发生的原因依次为交通事故、动物咬伤、钝器伤、跌落,以非故意伤害为主.门诊伤害死亡66例,53.0%死于是交通事故.结论 交通伤害、犬伤、职业伤害及儿童伤害应是本地区伤害干预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荆门市0~6岁儿童非故意伤害流行状况,为制定荆门市0~6岁儿童伤害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6—2019年荆门市三家伤害哨点监测医院门(急)诊首次就诊上报的0~6岁儿童伤害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共报告729例0~6岁儿童非故意伤害病例,男女比例为1.72∶1。伤害发生原因前三位分别为跌倒/坠落、机动车交通伤害和刀/锐器伤,分别占总伤害病例的61.45%、10.15%、7.00%;伤害发生地点以家中为主(65.02%)、伤害发生时的活动以玩耍为主(63.92%)。伤害性质以锐器伤、咬伤、开放伤为主,共占总病例的81.62%。一年中伤害发生的高峰期在7~9月,三个月伤害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32.37%;一天中9:00—10:00、10:00—11:00、15:00—16:00和16:00—17:00是发生伤害病例最多的时间段,共占总伤害病例数的38.13%。结论荆门市0~6岁儿童以跌倒/坠落为主的非故意伤害发生率较高,应根据伤害发生的原因、性质、时间等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评估和干预措施,减少0~6岁儿童非故意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德阳市道路交通伤中人员分布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德阳市2003年-2005年发生的5 300例道路交通伤资料,总结其中的规律和特点。结果在5 300例交通伤中,伤亡人员以男性居多(男︰女=2.58︰1),其中16~55岁的青壮年占了全部伤亡人员的75.72%;工人、农林牧渔业人员和学生占交通伤的比例最高,达52.73%。步行、二轮摩托车和自行车是造成人员伤亡的最主要三个原因,三者比例达到了59.34%。结论加强交通安全意识的教育,加大交通法规的宣传和贯彻力度,加强部门间协作是减少交通伤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在世界范围内,除少数几个禁止酒精消费的国家外,酒后驾驶是导致道路交通伤害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我国每年由于酒后驾车引发的交通事故达数万起,而造成死亡的事故中50%以上都与酒后驾车有关。研究显示,道路交通伤害与驾驶员的心理素质、个性特征、应激事件有关。团体心理干预的重要功能在于通过团体成员之间的互动,相互影响,共同探讨酒驾时的不良认知与情绪,学习情绪管理技巧,发展完善自我,并建立成熟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