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张静  耿乃志 《大家健康》2016,(8):155-156
目的:探讨柴胡桂枝汤治疗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12月接收的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患者4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给予柴胡桂枝汤加减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42例患者中呈显效26例(61.90%),好转15例(35.72%),无效1例(2.38%),总有效率为97.62%。结论:对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患者采用柴胡桂枝汤加减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率,值得临床深入探究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一、概述下丘脑的结构复杂,功能广泛。它对机体内脏活动的调节,对于复杂的情绪活动、躯体运动以及感觉机能都有重要影响。由于它的功能如此广泛,生物学家很早就注意到它与内分泌功能之间的关系。现在公认,下丘脑是内分泌、行为和植物性神经的整合中枢。下丘脑通  相似文献   

3.
《中国乡村医生》2007,23(15):39-40
更年期是人体老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一般发生于50岁左右,提前可至39岁,也有延迟至58岁者。有部分人因为身体机能的衰老,开始出现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的一系列症状,医学上称之为更年期综合征。  相似文献   

4.
在临床进行心电图检查时,经常遇到ST—T异常变化出现。ST—T变化产生的原因很多,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颅内压病变、药物和电解质的影响,也可见于植物性神经功能失调等。心电图ST—T改变为一种非特异性表现。Frieberg氏分析1000份心电图中,有ST—T变化者为209例,其中原因不明者为49例(4.9%),占全部ST—T改变的24%,其中有不少病例虽经临床检查,无器质性心脏病存在的证据。患者以女性为多见,常伴以心悸、出汗,胸闷、气急和失眠等植物性神经失调症状,一般称为心脏神  相似文献   

5.
将家兔分为完整家兔组和消除外周压力感受器作用家兔组。用不同参数电针内关或足三里穴区,或刺激穴位下的躯体神经,观察血压和肾神经放电的变化。结果表明针刺对血压和肾神经放电的影响与躯体交感反射有关,由于内脏功能受植物性神经调节,所以躯体交感反射是针刺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工业锰中毒多为慢性中毒,它除了对人体造成神经衰弱、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等普遍性毒害外,还有它的特异性地毒害中枢神经系统,严重者造成残废,丧失劳动力,生活不能自理。因此,寻求早期诊断指标,争取及早治疗,是防治锰中毒的重要课题。两年来,我院试用CaNa_2-EDTA对10例锰接触者进行试验性驱锰治疗,对早期诊断锰中毒有一定的帮助,现报告如下。一、观察对象情况: 1.工龄:3~20年。 2.工种:电焊工2例,炉前工或吊车工6例,磨锰粉、封口1例,过锰酸钾电解1例,  相似文献   

7.
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更年期综合征是困扰更年期妇女的一种常见疾病,是人体衰老过程中由于卵巢功能减退引起下丘脑-垂体-卵巢功能失调而出现的以面部烘热、潮热、出汗、情绪不宁等植物性神经功能失调为主的症候群.90%的妇女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症状,并据此引起相关疾病,其中以心脑血管疾病和骨质疏松症最为常见.因伴有其他内分泌症状,故其治疗比较困难,严重影响个人健康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恶性症状群是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其特点是,肌强直、高热、意识障碍和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这一并发症罕见。但非常危险,若识别、治疗、护理不及时,可能导致死亡。死亡率大约22%。2003年12月,我们成功救护了一例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恶性症状群病人,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颈椎失稳和继发病理改变,刺激了颈段硬脊膜、后纵韧带、颈椎小关节、Laschka’S关节囊、颈神经根及椎动脉组织时,反射地激压颈交感神经,出现以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1])。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常与癔症并发,加大了临床治疗的难度,笔者从体态和功能评估入手,有别于传统诊疗思维,从病因入手打破2个恶性循环,从另一个层面在病因上治疗。  相似文献   

10.
心率变异性(heartratevariabicity,HRV)是一种简便、无创伤性评估人体心脏植物性神经功能的方法。文献报道冠心病〔1〕及糖尿病〔2〕的HRV均较正常人低。为此,我们选用时域和频域方法通过6项参数指标,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及单纯糖尿病的HRV进行分析比较,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选择1995年1月~1996年11月我院住院患者66例,其中糖尿病组35例,男13例,女22例,年龄为47~74(平均59.7±10.27)岁。均经病史、体检及常规检查未发现心血管疾患。冠心病合并糖尿病31例,其中男11例,女20例,年龄为49~71(平均62.42±7.30)岁,包括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