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姜华 《天津中医药》2005,22(4):308-310
从中医理论着手,结合疾病的特点,分析顽固性失眠的发病机制及病理基础,着重探讨肝的功能失调与顽固性失眠的关系,提出从肝论治顽固性失眠。  相似文献   

2.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症.对于失眠的病因病机,伍炳彩认为虽然五脏功能的失调均可引发不寐,但与肝联系最为密切.不寐之证,与情志息息相关,五志过极,首先扰乱气机,久则暗耗气血,极大地影响着肝的疏泄及藏血功能,丛而引发不寐.  相似文献   

3.
不寐是困扰人类的一种顽固病证,其发病与五脏功能失调有关,尤其与肝联系密切,因此治疗不寐,可根据临床症状,从肝入手,灵活辨证组方,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4.
古今文献认为失眠的发生与阴阳不交、营卫失和、脏腑功能失调有关,而五脏之中又与肝脏关系密切,主要体现在肝主疏泄、主藏血、开窍于目、子午流注与睡眠的关系上,因此从肝论治可以提高临床疗效。针灸治疗失眠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临床中在从肝论治理论指导下以针灸为主治疗失眠,主要穴位集中在合谷、太冲、百会、四神聪等穴,具体治法涉及针刺、刺络、拔罐、耳穴等疗法。针灸从肝论治失眠将成为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5.
失眠为当今社会困扰人们的常见疾病之一,属于中医学"不寐"范畴。中医药文献记载失眠的病因病机虽多,但总体以阴阳不交、营卫失调、脏腑功能失衡为多见,而五脏之中尤与肝关系密切。肝主疏泄与藏血、开窍于目、丑时肝经旺盛均与失眠的发生密切相关,这为从肝论治失眠奠定了丰富的理论基础。临床上依据从肝论治失眠的中药方剂、针灸推拿、针药结合等治疗方法已取得显著疗效,可见现今临床对于失眠的诊疗可以从肝论治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6.
陈怡  茹清静 《新中医》2019,51(9):301-304
简版: [摘要]失眠为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并随着人们生活作息、饮食结构而改变。临床中发现失眠多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在治疗上也常采取健脾、消食、和胃等法。笔者试从馈帝内经》及后世医家论述睡眠与脾胃的关系入手,探讨脾胃功能在维持睡眠状态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就脾胃失调引起失眠的病因病机进行阐述,并总结从调理脾胃治疗失眠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7.
赵克学 《山西中医》2010,26(11):59-60
反流性食管炎病位在食管,属胃气所主,发病基本机制为脾胃功能失调,与胃、肝、胆、肺等脏腑关系密切,发病因素涉及热郁、气滞、痰凝、瘀结。根据临床实践,认为治疗本病要抓住共性,调整脏腑功能;针对病因,有的放矢;因人而异,知常达变。同时,要注意生活调摄,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黎志远主任医师从肝论治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经验。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形成虽与肾、肝、脾诸脏功能失调有关,但其主要发病机理与肝藏血和疏泄功能失常密切相关。临床辨治多囊卵巢综合征,常谨守肝藏血和肝的疏泄功能失调的病机,灵活辨证,做到把握重点,又兼顾其他。  相似文献   

9.
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一组病因不明,各项现代手段检查无任何器质性病变,以持续半年以上的慢性、反复性极度疲劳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多因长期劳役过度,情志内伤或恢复感外邪导致多器官和系统的功能失调。其中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的关系最为密切,其既可向健康转化,也可发展为疾病。常表现为轻度发热,头晕目眩,肌肉疲乏无力,失眠,健忘,精神抑郁,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卧床休息不能缓解,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相似文献   

10.
中风病发病与肾水亏虚、肝风内动、脑髓气血逆乱等证机有关,三者存在递发关系,“肾-肝-脑”轴失调是中风病核心病机。在经络与功能上,督脉同肾、肝、脑有着密切的联系,针刺督脉腧穴是调节“肾-肝-脑”轴、治疗中风的有效方法。临床及研究证实,百会、大椎穴是治疗中风重要穴位。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月经前后诸证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进行了阐述,认为其发病与个人体质因素有关,病机表现以肝的功能失调为主,常累及肾、脾、心、辨证治疗以调肝为主,兼顾气血、阴阳。  相似文献   

12.
中风病发病与肾水亏虚、肝风内动、脑髓气血逆乱等证机有关,三者存在递发关系,“肾-肝-脑”轴失调是中风病核心病机。在经络与功能上,督脉同肾、肝、脑有着密切的联系,针刺督脉腧穴是调节“肾-肝-脑”轴、治疗中风的有效方法。临床及研究证实,百会、大椎穴是治疗中风重要穴位。  相似文献   

13.
朱玲 《北京中医药》2012,31(4):292-294
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是以反复发作的持续疲劳为主症的一组症候群,西医认为其发病机制与心理因素、免疫功能失调、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主要依靠心理及生活方式干预进行治疗。中医认为CFS属于"虚劳""郁证"范畴,其发病与五脏皆有关系,尤与肝脾最为密切。脾主四肢,劳心、劳力太过和饮食不调均可损耗机体正气而致脾虚,治疗脾虚型CFS以健脾益气为主,代表方为补中益气汤。肝为"罢极之本",肝功能失调是产生疲劳的重要原因,不良的精神情绪刺激可影响肝脏疏泄,形成肝郁、肝虚,治疗以疏肝养肝为主。肝的疏泄功能和脾的运化功能之间相互影响,肝脾不和表现出的肝气郁滞,脾气虚弱型CFS,治疗上须兼顾二脏,肝脾同治。  相似文献   

14.
从调肝理脾论治失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其慧 《四川中医》2005,23(12):9-11
肝脾两脏与心神活动密切相关,亦为气血生化运行之枢机.导致失眠一证产生的诸多病因病机均与肝脾失调有关,肝脾不调可致气血失和,心神失于调养.因此,肝脾调和与否在失眠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中医治疗失眠的理法方药的选择,应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注重调理肝脾.  相似文献   

15.
更年期高血压是女性更年期患者的常见病,其发病机制主要与心、肝、肾三脏关系密切,主要病机为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心肝火旺。患者除了血压升高,失眠或睡眠障碍常为女性更年期患者的常见主诉或重要伴随症状。失眠与血压关系密切,吾师王保和教授从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入手,以滋阴降火,平肝潜阳为原则,采用安神定志宁魂法,方药选择天麻钩藤饮、百合地黄汤、栀子豉汤、甘麦大枣汤四方加减的代表方论治女性更年期高血压,临床效果颇佳,并为论治女性更年期高血压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老年性痴呆的中医理论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复习古今文献,结合现代流行病学研究,论述了老年痴呆的发病机制,提出了肾虚是老年性痴呆发病的病理基础,与心、肝、脾功能失调关系密切,痰浊瘀血既是其病理产物,又是其致病因素,为老年性痴呆的中医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耳鸣是临床常见疾病或伴随症状,本文探讨孙西庆教授从耳与五脏六腑的关系论治耳鸣,提出耳鸣不仅与肾的关系密切,与肝、心、脾、肺、胃、胆等脏腑的气血逆乱、功能失调亦有关。  相似文献   

18.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 ,失眠的发生、发展及治疗与肝密切相关 ,从肝论治不仅能显著改善睡眠质量 ,还能从根本上调畅全身气机 ,使气血调和 ,五脏功能协调一致。现浅述从肝论治失眠如下。1 失眠与肝的关系肝藏血 ,主疏泄 ,肝体阴而用阳 ;病理上肝血易虚 ,肝气易郁 ,易阴虚阳亢 ,生风、化火而动血。如《症因脉治·内伤不得卧》曰 :“肝火不得卧之因 ,或因恼怒伤肝 ,肝气怫郁 ;或尽力谋虑 ,肝血所伤。肝主藏血 ,阳火扰动血室 ,则夜卧不宁矣。”说明肝病变导致失眠的密切关系。另外肝脏病变而致气机不畅、气血不和 ,常涉及到其他脏腑功能失调 …  相似文献   

19.
李安洪  赵琴 《陕西中医》2014,(2):158-159
目的:分析四川绵阳地区失眠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并对失眠的诊治规律进行探讨。方法:对门诊病人中失眠患者的中医证型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失眠的诊治规律。结果:门诊诊治6910例患者,其中失眠患者占15.4%(1063例),所有失眠患者的中医证型与与心相关占42.1%(447例),肝相关占29.2%(310例),与脾相关占16.6%(176例),其他占12.1.0%(130例)。其中男性472例,女性691例,40岁以上的失眠患者共625例,占58.8%。结论:四川绵阳地区失眠症占脑病科门诊量的15.4%,发病证型主要与心、肝、脾功能失调有关,发病证型以痰火扰心、肝气不舒、心脾两虚证型最为多见。  相似文献   

20.
杨晓艳  刘中华 《河南中医》2013,33(5):719-720
冠心病病位在心,与其他脏器功能失调有重要关系,尤与肝关系密切,二者在经络上相互联系,五行上相互影响,脏腑上相互关联,情志活动上关系密切,故治疗本病可从肝论治,采用疏肝解郁法、柔肝养心法、清肝养心法、疏肝活血法、温补心肝法、补肝养血法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