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0 毫秒
1.
本文旨在证实利福平是否抑制人的结核菌素反应。作者将42例无恶病质的活动性肺结核病人随机分成二组:Ⅰ组用乙胺丁醇、异烟肼和利福平(EHR组);Ⅱ组用乙胺丁醇、异烟肼和链霉素(EHS组)。每日用药量异烟肼300mg,乙胺丁醇15mg/kg,利福平100mg/kg(最大量达600mg),链霉素750mg。2个月后1组停用乙胺丁醇,Ⅱ组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微孔板法在一线抗结核药物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1—6月西安市胸科医院经BACTEC MGIT 960液体培养(简称MGIT 960法)培养阳性的1086份标本,选择其中经菌种鉴定为结核分枝杆菌且同时对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行MGIT 960 法和微孔板法药敏试验的331份菌液,分析两种试验方法的检测情况;并以MGIT 960法为标准,评估微孔板法药敏试验的检测效能,对结果不一致的菌液以熔解曲线法检测耐药基因予以核实。结果 以MGIT 960法为标准,微孔板法对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等4种药品的敏感度、特异度、Kappa值分别为88.7%(63/71)、100.0%(260/260)、0.93,93.9%(77/82)、98.8%(246/249)、0.94,93.8%(45/48)、99.6%(282/283)、0.95,66.7%(14/21)、99.0%(307/310)、0.72。微孔板法与MGIT 960法检测4种药品耐药性结果不一致者分别为链霉素10份、异烟肼8份、利福平6份、乙胺丁醇16份。经熔解曲线耐药基因分析后,结果显示微孔板法为中敏、MGIT 960法为耐药者10份(3.0%,10/331),耐药基因检测结果均为突变,分别为链霉素2份、利福平2份、乙胺丁醇6份;而微孔板法为中敏、MGIT 960法为敏感仅乙胺丁醇1份(0.3%,1/331),耐药基因检测结果为突变;微孔板法为敏感、MGIT 960法为耐药者23份(6.9%,23/331),耐药基因检测结果为野生型10份(分别为链霉素6份、异烟肼4份)、突变型13份(分别为链霉素2份、异烟肼1份、利福平3份、乙胺丁醇7份);微孔板法为耐药、MGIT 960法为敏感者6份(1.8%,6/331),耐药基因检测结果为野生型3份(分别为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各1份)、突变型3份(分别为异烟肼2份、乙胺丁醇1份)。结论 微孔板法对一线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性检测操作简便,与MGIT 960法一致性高,且可检测出低浓度耐药情况,可作为临床选择药物及使用剂量时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1803例肺结核病患者(初治588例,复治1215例)对七种抗结核药物的耐药产生率与每种药物使用时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在1803例中未服用药物项内之耐药率以链霉素最高为11.5%:乙胺丁醇最低为0.4%;其他药物依次为异烟肼5.4%;对氨柳酸钠5.2%;丙硫异菸胺3.5%;卡那霉毒2.8%;利福平1.0%。对服用过的药物的耐药率则随着服药时间延长而有不同程度上升,成正比关系,其中以利福平最快;乙胺丁醇最慢,其余为链霉素、异烟肼,卡那霉素,对氨柳酸钠、丙硫异菸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药结核丸联合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几种药物治疗肺结核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四种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添加中药结核丸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结核丸联合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应用于肺结核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一、耐多药结核病,距离我们有多远?耐药结核病,指的是结核病人体内的结核菌(即引起结核病的病原菌)对一种一线抗结核药物(即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以及链霉素)发生耐药。而耐多药结核病则是指至少对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由于异烟肼和利福平对结核菌的杀伤作用最强,因此,耐多药结核病是  相似文献   

6.
波兰作者分析了新发现肺结核病人530例应用6个月化疗发生的副反应。开始强化期2月,包括每日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HRE)或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毗嗪酰胺(HRSZ)。以后维持期4个月,包括异烟肼+利福平每周2次(H_2R_2),或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每天1次(HRE),或间断给予(H_1R_1E_1或 H_2R_2E_2)。共用5种组合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抗结核药物诱导形成结核分支杆菌L型以及结核分支杆菌L型对抗菌药物敏感性。方法将结核分支杆菌接种于含有不同质量浓度利福平(0.05、0.1、0.2μg/mL)、异烟肼(0.01、0.04、0.08μg/mL)、乙胺丁醇(1、2.5、5μg/mL)的BD960液体培养基内,10 d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核分支杆菌L型的形成情况。培养结核分支杆菌L型,在显微镜高倍镜下观察,并检测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0.1、0.2μg/mL利福平,0.04、0.08μg/mL异烟肼,2.5、5μg/mL乙胺丁醇可诱导形成结核分支杆菌L型。在含有4μg/mL链霉素、0.2μg/mL异烟肼、40μg/mL利福平、2μg/mL乙胺丁醇、1μg/mL对氨基水杨酸的非高渗培养基内培养7 d后均可见结核分枝杆菌L型生长,而含有30μg/mL卡那霉素、40μg/mL卷曲霉素、3μg/mL氧氟沙星的培养基内未见其生长。结论中高浓度的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能够诱导结核分支杆菌L型形成。结核分枝杆菌L型对卡那霉素、卷曲霉素、氧氟沙星敏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因芯片杂交技术在肺结核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运用分枝杆菌菌种鉴定基因芯片检测系统。对结核杆菌阳性的标本进一步做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四种常用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突变基因检测。结果对基因芯片杂交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阳性的29份痰标本做了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四种常用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突变基因检测。有18份痰标本检出非结核分枝杆菌。结论采用基因芯片杂交法查痰结核杆菌,阳性率明显高于传统的痰涂片,与培养法相比较,当天可出结果,极大地缩短了痰培养法的时间。同时可对目前国内发病率较高的10种分枝杆菌进行菌种鉴定,并可对利福平、异烟肼、链霉素、乙胺丁醇这四种一线抗结核药的耐药基因(rpoB、katG、inhA、rpsL、embB)的多种突变进行检测性。此方法检测快速、准确、特异、敏感,为肺结核的有效诊治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和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从70年代初就对肺结核短程化疗做了大量研究,本文复习了一些公认的重要内容,并对进一步研究方向加以讨论。[药物作用机制] Grosset(1978)总结了用鼠进行实验的一些资料,其要点是:①吡嗪酰胺与利福平是很有效的杀菌剂;②最有效的杀菌剂联用是异烟肼加吡嗪酰胺和异烟肼加利福平;③加入链霉素或乙胺丁醇对上述两种杀菌剂联用的杀菌能力实际上没有增强作用。Mitchison(1980)指出在人的病灶中有四种菌群:一个是可被杀菌剂杀灭的生长较快的菌群。如果单独使用抗结核药,异烟肼杀菌活性较高,利福平较低,链霉素和吡嗪酰胺更低。但这些药物与异烟肼联用,则有最高的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抗结核药物诱导肝损伤后三种不同再次给药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因抗结核药物诱导肝损伤患者135例,按数字法随机分配到A、B、C三组。A组于肝功能恢复正常后,在乙胺丁醇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按逐步增加药物种类的方法,B组在肝功能恢复正常后,在乙胺丁醇和左氧氟沙星治疗基础上予以异烟肼、利福平逐步增加药物剂量及种类的方法,C组于出现ATDH后予以乙胺丁醇、链霉素、左氧氟沙星替代治疗,当肝功能恢复正常后予以异烟肼、利福平逐步增加药物剂量及种类,于利福平、异烟肼治疗耐受后,撤除链霉素,观察比较不同治疗方案药物性肝损伤再发率及抗结核疗效。结果 A、B、C组药物性肝损伤再发率分别为22.22%、17.78%和4.44%。C组患者药物性肝损伤再发率明显低于A、B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A、B组再次肝损伤后分别有10例、8例患者接受C组治疗方案,均顺利完成治疗,无再次发生肝功能损伤。结论临床A组采用含有吡嗪酰胺的再次抗结核方案,容易导致再次肝损伤的发生。而采用不含有吡嗪酰胺,并且逐步提高异烟肼、利福平给药剂量的治疗方案,能够明显降低再次肝损伤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治疗结核病的药物虽然较多,但常用的第一线药物是异烟肼、链霉素和对氨基水杨酸钠三种,第二线药物主要是利福平和乙胺丁醇二种。现将它们之间以及与其它药物相互作用介绍如下: 一、影响吸收方面的相互作用异烟肼是异烟酸和肼的缩合物,分子中的吡啶环和肼基部是抗菌必需物,而肼类功能团(—NHNH_2)  相似文献   

12.
抗结核药物的作用主要在于防止产生耐药性、早期杀菌及灭菌作用。如同一药物在某一方面有良好作用而在其它方面可能作用不佳。[防止产生耐药性的作用] 一些抗结核药物与异烟肼(H)联用时,能防止细菌对后者产生耐药性,其有效顺序是:利福平(R)、乙胺丁醇(M)、链霉素(S)、吡嗪酰胺(Z)、氨硫脲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防痨和肺病联合会(WHO/IUATLD)的全球抗结核病药耐药性检测规程的质量保证。目的:在WHO/IUATLD超国家参比试验室(SRL)网内部进行药敏试验熟练程度测试。设计:网内16家实验室用同样的培养物清单进行测试.每组均含有20份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分离物,其中既有药敏培养物,也有耐药培养物,测试项目是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和乙胺丁醇的耐药性。药敏试验包括比例法、绝对浓度法和耐药性比率法及其改良法,包括BACTEC 460放射测量法。结果:第一轮熟练程度测试表明,在SRL网内药敏试验的特异性显著高于其敏感性。异烟肼和利福平测试在各实验室之间高度一致,但链霉素和乙胺丁醇的结果不甚一致。结论:有两种抗结核病药,即异烟肼和利福平的药敏测试的各步骤在SRL网内是高度可靠的,它们可用来确定多药耐药性结核病。链霉素和乙胺丁醇的药敏试验的步骤尚有待标准化。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缩短MTB及其耐药性的检测时间,我们采用噬菌体微孔纸片法(简称微孔纸片法)直接检测痰标本中的MTB,同时检测其对异烟肼、链霉素、利福平和乙胺丁醇等4种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性,与传统培养法及经典噬菌体生物扩增法(PhaB)结果进行比较,探讨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运用荧光PCR探针熔解曲线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MTB)对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链霉素、氟喹诺酮类共5种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性,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8月分离自抚顺市第四人民医院门诊患者的153株MTB临床分离株,采用荧光PCR探针熔解曲线法检测MTB对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链霉素和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以比例法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为金标准,评价荧光PCR探针熔解曲线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和一致率。结果以比例法药敏试验为金标准,荧光PCR探针熔解曲线法检测MTB对利福平耐药性的敏感度为95.56%(43/45),特异度为94.44%(102/108),一致率为94.77%(145/153),Kappa值为0.88;对异烟肼耐药性的敏感度为90. 57%(48/53),特异度为96.00%(96/100),一致率为94.12%(144/153),Kappa值为0.87;对乙胺丁醇耐药性的敏感度为85.71%(18/21),特异度为92.42%(122/132),一致率为91. 50%(140/153),Kappa值为0. 69;对链霉素耐药性的敏感度为89. 66%(26/29),特异度为92.74%(115/124),一致率为92.16%(141/153),Kappa值为0.76;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的敏感度为93. 75%(15/16),特异度为96. 35%(132/137),一致率为96. 08%(147/153),Kappa值为0. 81。结论荧光PCR探针熔解曲线法检测MTB对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链霉素和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具有良好的效能,可为医生制定用药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肌病往往是某些药物治疗的并发症,尤其是皮质类固醇和抗疟药。但某些常用的抗结核药所引起的肌病尚未见报道。作者报道1例利福平引起的严重近端肌病。患者女性,44岁。1974年患典型活动性肺结核,使用异烟肼和利福平治疗16个月,开始3个月每天注射链霉素。1980年胸部 X 线照片发现新的空洞,痰培养有分枝杆菌菌落,再用链霉素、利福平、异烟肼和乙胺丁醇治疗。4周后患者臂和腿的近端肌肉无力,下肢比上肢严重,甚至不能站立,但无麻木感或肌肉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滨州市123例肺结核患者痰结核菌耐药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痰结核菌的耐药情况。方法采用痰结核分支杆菌培养并做药物敏感性试验检测。结果肺结核患者耐药率为58.54%;耐异烟肼(INH,H)37.4%、利福平(RFP,R)13.8%、链霉素(SM,S)56.1%、乙胺丁醇(EMB,E)2.4%。至少耐异烟肼和利福平两种药的比例为16.26%。结论肺结核耐药情况严重,尤其是耐多药比例偏高,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8.
mRNA作为结核分支杆菌活菌检测标志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mRNA作为结核分支杆菌活菌检测标志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测定结核分支杆菌H37Rv在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链霉素、氧氟沙星处理后24、48、72h 85B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并与活菌计数方法对比。结果 在异烟肼、利福平和链霉素处理24h时,结核分支杆菌H37Rv活菌数下降明显;在异烟肼、链霉素、乙胺丁醇及氧氟沙星各药各浓度处理72h时,活菌数相似,但利福平处理后活菌数较它们低。利福平处理24h后85B mRNA下降到无药对照的0.02%,其他药物处理分别下降到无药对照的1%~10%;各药处理72h后85B mRNA均下降到1%以下。结论 mRNA表达水平可以在短时间内反映出用药与无药的区别,并与菌落形成单位(cfu)几乎呈平行关系。mRNA是检测和判定结核分支杆菌“死”“活”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9.
对链霉素乙胺丁醇吡嗪酰胺三药过敏一例李桂宾邱丽华高兴云患者男性,75岁。1995年8月因咳嗽、咳痰1个月,在外院诊为肺结核,并给予异烟肼0.3g、利福平0.45g、乙胺丁醇0.75g、链霉素0.75g每日各1次,治疗1个月后全身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显微镜观察药物敏感性检测(MODS,microscopic observation drug suscepti-bility assay)方法用于分枝杆菌分离培养和直接药物敏感性测定的应用前景。方法应用MODS方法对113例涂片镜检阳性患者痰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同时进行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乙胺丁醇4个药物的直接药物敏感性测定,以罗氏法分离培养和间接绝对浓度法作为对照,对分离培养和药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通过DNA序列分析对不一致药敏结果进一步验证。结果 MODS与罗氏法分离培养的阳性率均为83.2%,污染率分别为0%和2.7%,两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者的符合率为93.6%(kappa值:0.75),培养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5.7%、81.3%。MODS的分离培养中位数时间为10 d(第95百分位数为21.5 d),罗氏分离培养的中位数时间为25 d(第95百分位数为39.3d)。MODS与间接绝对浓度法的耐药株检出率分别为49.5%、47.8%,符合率为95.5%(kappa值:0.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ODS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7.7%、93.3%。MODS对结核分枝杆菌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符合率分别为异烟肼(100%、84.5%、89.8%);利福平(100%、100%、100%);链霉素(94.6%、98.0%、96.6%);乙胺丁醇(100%、73.8%、75.0%)。对于利福平、链霉素的药物敏感性检测两种方法有相当高的一致性,而对异烟肼、乙胺丁醇的检测一致性较低。结论 MODS方法是一种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快速、敏感的诊断和药物敏感性检测方法。适合发展中国家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在我国结核病防控工作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